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王丽琴专帖(三、六年级) [复制链接]

151#

回复 43楼王丽琴的帖子

学生对于这个单元很感兴趣,体验感不错
TOP
152#

学习,感谢分享
TOP
153#

三上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来做热气球》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热气球上升是因为加热了空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使气球膨胀而上升。

2.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体会空气加热后上升的原理。并能用空气之间微粒的距离变化来解释。

3. 探究实践: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记录现象,总结发现。

4. 科学态度:相互合作,有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二、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我们一起来做热气球,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因。

2. 学习难点:解释热气球为什么能上升。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我们说空气有很多特征,它很轻、它能扩张……那么热气球是怎么上升的呢?它跟空气有关吗?(学生回答有关、没关)

(二)探索

1. 看热气球上升的图片视频,说一说为什么能上升?(有火在燃烧)为什么有火燃烧就能上升了?(因为热了。)是什么热了?(空气热了)————热空气能上升。

2. 我们一起来做热气球。用蜡烛、塑料袋、纸筒等器材做热气球,观察什么时候热气球飞起来了?有什么现象?

3. 我们的解释:蜡烛加热了塑料袋里的空气,使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让塑料袋膨胀而飞起来了。

(三)研讨

1.

2.阅读资料卡——孔明灯,说一说燃放孔明灯要注意什么。

四、亮点

1. 分组实验,用的是可以放在桌上的蜡烛,不容易倾倒。

2. 看现象解释内在的原理,再联系生活实际。

五、不足

1. 蜡烛的火还是不够大,个别小组的塑料袋没有飘起来。

2. 操作注意规范,火柴不要碰到塑料袋穿孔。

TOP
154#




TOP
155#

回复 154楼王丽琴的帖子

孩子们多这节课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特别是当自己组做成功了热气球,那种兴奋无以言表。
TOP
156#

六上第单元1各种形式的能量》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身边各种形式的能量有哪些(风能、太阳能、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等),知道这些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 科学思维:物体动起来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哪里?是怎么转化来的?从现象去挖掘本质。

3. 探索实践:举例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能量来自哪里?

4. 科学态度:有好奇心,有探究的热情。

二、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举例身边各种形式的能量有哪些(风能、太阳能、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等),这些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现象。

2. 学习难点: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的实际例子的解释。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我们经常看武侠或者科幻电视,总是能看到发出内力和能量?这些能量是真实存在的吗?你身边的小汽车是怎么动起来的?你身边有哪些能量?

(二)探索

1. 有哪些方法让车动起来?(电、太阳能、人力、汽油燃烧……)

2. 车的机械能(能动起来)来自其他能量的转化。能量能相互转化。

3. 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并举出例子。句式:给电动车充电,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电动车可以开动了。(风能、太阳能、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等)

(三)研讨

1. 哪些能量形式可以让汽车动起来?

2. 公园里有许多能量形式,我们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四)拓展:调查家用电器的功率和用电状况。

四、亮点

1. 从生活实际中分析能量的转化。

五、不足

1. 学生对化学能还不是很理解,需要举更多的例子来帮助。

TOP
157#

六上第四单元第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功率和电量。

2. 科学思维:寻找家用电器商标上的功率,根据实际用的时间计算用电量。

3. 探究实践:分析家用电器的能量来源;寻找家用电器商标上的功率,根据实际用的时间计算用电量。

4. 科学态度:寻找身边的科学问题。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家用电器的能量来源;寻找家电标出的功率,根据根据实际用的时间计算用电量。

2.学习难点:是1千瓦每小时的耗电量为1度,根据不同的功率和用时去计算电量。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能量转换、能量消耗和补充。我们经常用的家电有哪些能量来源?每一种能量形式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探索

1.分析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和使用的物品的能量来源和环境代价。

2.统计家里的电能消耗。

①知道和寻找功率。

②计算耗电量。

③估算一个月的电费。

(一)研讨

1. 我们的家里使用了哪些能源?能量之间发什么怎么样的转换?

2. 你能提出哪些节能建议?

四、亮点

1.课前先去家里寻找电器的功率,课堂上进行换算。

2.根据实际情况感受家里的用电情况,提出节能建议。

五、不足

1.学生电费的换算还不是很清楚。

2.提出的建议需要切实可行并且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

TOP
158#

回复 156楼王丽琴的帖子

能量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确实很难理解,需要在不断地认知过程中去了解。
TOP
159#

三上第四单元第7《风的成因》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风是因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造成空气的流动而产生的。

2. 科学思维:在上一节课制作热气球的基础上,知道热空气会上升。本课中用蚊香的烟、较轻的纸条来可视化空气的流动。

3. 探索实践:用纸盒、蜡烛、蚊香、较轻的纸等材料做模拟风的实验。观察空气的流动,解释风的形成。

4. 科学态度:有热情的探索。

二、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用纸盒、蜡烛、蚊香、较轻的纸等材料做模拟风的实验。观察空气的流动,解释风的形成。

2. 学习难点:组装器材,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解释风的形成。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你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吗?你是怎么感受到的?(通过判断……发现的)大自然中的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探究

1. 做风的模拟实验。器材:蜡烛、纸盒、蚊香、较轻的纸等。

①组装器材;确保教室里没有风源。

②点燃蜡烛、蚊香,观察烟的流动路线和出口的轻纸的现象。

③画图记录

④交流展示

2. 解释风的形成。

(三)研讨

1. 你认为模拟实验中风是怎么形成的?

2. 大自然的风是怎么形成的?谁相当于我们的“蜡烛”?

3. 生活中哪些动作可以产生风?

4. 根据作业本中的阅读资料,你能解释海陆风、台风现象吗?

(四)拓展:做一个小风车

四、亮点

1. 模拟实验探究原理,用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2. 实验前确保教室没有风源,趁机教育学生轻声交流不要产生额外的风。

五、不足

1.学具箱里的香产生的烟不够多,移动现象不是很明显。

2.学生对现象的解释表达不是很清楚,需要多练多说。

3.有的小组把纸盒点燃了,香要放在盒子外面,在封口的时候蜡烛移动了要马上放到中间。



TOP
160#




TOP
161#

六上第四单元第3《电和磁》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指南针的工作原理;通电的导线和线圈可以产生磁。

2.科学思维:用磁铁靠近指南针,指南针可以偏转,说明磁场可以让指南针偏转。通过观察通电导线、线圈对指南针的影响,知道通电导线、线圈也能产生磁性。

3.探究实践:用通电导线、线圈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如何检测一节电池是否有电。

4.科学态度:有好奇心、有探究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通电导线、线圈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

2.学习难点:如何使电流更大?怎么检测一节电池是否有电?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打开了人类利用电能的大门。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你想穿越到那个时刻去一探究竟吗?

(二)探索

1.指南针的原理:地球是个大磁体,北极是磁体的S极、南极是磁体的N极,按照异性相吸原理指南针的N极指向地球的北极。(画图)

2.思考:什么能改变指南针的位置?(磁铁、有磁性的物体)

3.用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会有什么变化?

4.怎么让指南针偏转的更厉害?(短路加大电流)

5.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有什么变化?

6.用刚学的方法怎么检测电池是否有电?

(三)研讨

1.分析奥斯特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2.电和磁之间能否相互转换?你的依据是?

四、亮点

1.分组实验,感受电生磁。

2.用磁铁靠近指南针,指南针可以偏转,说明磁场可以让指南针偏转。通过观察通电导线、线圈对指南针的影响,知道通电导线、线圈也能产生磁性。

五、不足

1.学生对电路的连接组装很不熟悉,以前可能没有接触过。因此要花两节课时间去熟悉,动手去操作。

2.短路电路很容易损坏电池,在生活中很容易损坏电器等,是比较危险的,要强调不要在生活用电中制造短路电路。


TOP
162#







TOP
163#

回复 162楼王丽琴的帖子

做这个实验最费的就是电池了,不过实验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学生也很喜欢。
TOP
164#


198658
198659
198660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12 10:58:15 把窗帘拉上,关灯,烟会明显很多。放上小风轮,转动还是挺快的。
TOP
165#

六上第四单元第4《电和磁》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电能和磁能能相互转换。知道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导线)组成。

2. 科学思维: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能搬运能被吸引的物体,断电后磁性消失,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生产很多工具。可以用电磁铁与指南针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利用的原理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 探究实践:通过自制电磁铁定点搬运大头针,可以用电磁铁与指南针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利用的原理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4. 科学态度:有探究的热情,相互合作。

二、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自制电磁铁,利用指南针判断电磁铁的两极,如何改变电磁铁的两极。

2. 教学难点:利用指南针判断电磁铁的两极,如何改变电磁铁的两极。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我们知道也有能量,它具有磁能。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了磁能?这些磁能又是什么能量转化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探索

1. 如果我们手边没有磁铁,又想把掉进缝隙中的别针取出来,用上节课所学知识你能解决吗?(学生:给导线通电;给线圈通电)

2. 自制电磁铁。(铁芯+通电线圈=电磁铁)

3. 利用自制的电磁铁搬运大头针到指定的位置。(通电吸引,断掉掉落)

4. 利用指南针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利用原理: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 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南北极。(改变电流方向:调换电池正负极;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三)研讨

1. 用电磁铁搬运物体,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2. 什么是电磁铁,它有什么特性?

3. 电磁铁的南北极怎么改变?

(四)拓展:查阅资料,了解磁能如何转换为电能?

四、亮点

1. 把握重难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探索,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方法。

2. 学生探究的热情比较高。

五、不足

1. 通电以后电磁铁的电磁铁具有磁性,断电后还是有弱磁性,干扰实验。

2. 制作电磁铁花的时间太长,探究电磁铁南北极和改变南北极也太久,总的来说一节课时间完不成以上内容,因此需要分两节课上。

TOP
166#





TOP
167#

六上第四单元第4课《电[font=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15 13:33:53
本学期时间较长,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让学生摸透器材,知晓原理。
TOP
168#

三上第单元第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空气做很多事情,我们也要保护空气。

2. 科学思维:因为空气很重要,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利用空气能做哪些事情。

3. 科学探究: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空气有哪些作用。

4. 科学态度: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空气做很多事情,我们也要保护空气。

2.教学难点:说一说我们怎么保护空气。

三、教学过程

(一)聚焦:你知道空气有什么作用吗?你能利用空气做哪些事情?

(二)探索

1.我的调查记录表:我们利用空气可以做哪些事情?

2.交流讨论。

3.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空气?

(三)研讨

1.我们可以利用空气做什么?我们怎么保护空气?

(四)拓展:在后续的学习中写一篇实际做的保护空气的日记。

四、亮点

1.结合实际举出例子,并将实践过程写成日记。

五、不足

1.我没有什么保护空气的做法应该从自身、家长开始做起,正确垃圾分类、少焚烧秸秆、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TOP
169#

回复 166楼王丽琴的帖子

对于电磁铁,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东西,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上时间来不及,可以放到课后。
TOP
170#

六上第四单元第5《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2.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控制变量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3. 探究实践: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并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结论。

4. 科学态度:有探究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多做几次实验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并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结论。

2. 学习难点: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上次课我们已经自制了电磁铁,也成功搬运了回形针。那么怎么做可以让电磁铁搬运更多的回形针?电磁铁的磁性和什么有关?(学生猜想:增加导线匝数、改变导线粗细、铁芯粗细、增加电池)

(二)探索

1.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和导线匝数有关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多少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假设


改变的条件(变量)


不变的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20

50

100匝

吸起回形针的数量




磁性强弱




实验结论


2.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和电流大小有关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多少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假设


改变的条件(变量)


不变的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节电池

2节电池

3节电池

吸起回形针的数量




磁性强弱




实验结论


3.展示课堂作业本的记录表,交流讨论。

(三)研讨

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电流大小的关系?

2.还有哪些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你能试一试吗?(课堂上猜想说一说验证过程,可以在课后进行实验并把视频发到群里,奖励智慧章)

四、亮点

1.探究比较深入,学生热情很高。

2.有课后延伸,发散思维,智慧章奖励提高后续探索的兴趣。

3.准备新的电池,并提醒学生电池不能长时间接通以免电池的电流损耗较快影响实验。

五、不足

1.电磁铁的导线留出不够长导致用三节电池的时候够不着。

2.铁钉不够长100圈可以叠成两排缠绕。

3.线圈要扎紧,不然影响磁性。

4.题目是否改成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比较合适?

TOP
171#




TOP
172#

六上第四单元第6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小电动机的内部结构,知道小电动机转动的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而转动。

2. 科学思维:如何制作支架让转子转动?如何给转子通电?参考转子的内部结构之间的连接解决问题。

3. 探索实践:拆开小电动机,观察它的构造。课前制作安装转子的支架,探究通电后、加一块磁铁、两块磁铁、磁铁靠近后转子的情况。

4. 科学态度:锻炼动手能力,有较高的探究热情,相互合作,实事求是。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拆开小电动机,观察它的构造。课前制作安装转子的支架,探究通电后、加一块磁铁、两块磁铁、磁铁靠近后转子的情况。

2.学习难点:设计和制作转子的支架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电动玩具车里有小电动机,接通电就会转动驱动小车行驶。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为什么通电后它会转动呢?

(二)探索

1.拆开小电动机,观察它的构造。(外壳、磁铁、铁芯、线圈、换向器、电刷、后盖)

2.小电动机各个部分如何共同作用?

①安装转子:要使电源正负极都接在换向器上。支架与转子的接触点要光滑,不能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影响转子转动。

②给转子通电,发现转子没有转动。

③一个磁铁靠近转子,转子开始快速转动。

④两个磁铁靠近转子,转子转动更快了,磁铁越靠近转子转速越快。

(三)研讨

1. 转子是怎么转动的?(通电后电磁铁产生磁性,与周围的两块磁铁相互作用而转动)

2. 如何改变转子的方向?(改变电池正负极)

3. 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电动车、电风扇、吸油烟机、玩具汽车等)

(四)亮点

1. 课前让学生去制作安装转子的支架。

2. 拆开小电动机根据内部结构去看转子的安转是否正确。

3. 不断改进器材

(五)不足

1. 只有2位同学在课前制作了,但只是模型,接通电源很不方便,固定不牢固。

2. 因为制作的少所以只能老师做演示实验,后续这个内容可以作为项目化学习拓展。

TOP
173#



TOP
174#

三上《空气》单元学生做的思维导图(一)



TOP
175#

六上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一课一思[/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14 8:23:30
学生对电路的连接组装很不熟悉——增加任务一:点亮小灯泡
TOP
176#


198817
198818
198819
198820
198821
198822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14 8:26:47
小组材料中,线圈已经帮学生做好了吗?
TOP
177#

六上第四单元第4课《电[font=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15 13:33:53
断电后还是有弱磁性,干扰实验——通过引导,探究真相,反而可以成为这节课的亮点。
TOP
178#


198898
198899
198900
198901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15 13:35:54
小组实验时,可以用上电池盒,直接用手按住导线,容易烫手。
TOP
179#

六上第四单元第5课《电磁[/si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22 14:31:17
不需要规定线圈圈数,最多绕几圈可根据导线长度确定。
TOP
180#


199607
199608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2/23 17:48:11
用上两个一次性杯子,容易操作,方法很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