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一单元第1课《运动和位置》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静止和运动,知道地理方向。
2.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用“和……相比谁是……”的句式去描述。
3.探究实践:通过寻找校园里的芦丁鸡活动,能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距离)和运动状态。
4.科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位置是否变化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和……相比谁是……”的句式去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利用地理方位和皮尺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2.学习难点: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我们观察物体时是怎么判断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的?怎么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探索
1.观察图片上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是什么?(位置是否变化,描述的句式是:“和……相比谁是……”)
2.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地理方向、距离)
3.中心同学静止不动,自己运动起来改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4.寻找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并描述一下。(在谁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
5.寻找校园里的芦丁鸡。(方向、距离、运动状态)
(三)研讨
1.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和……相比谁是……”)
2.怎么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参照物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
(四)拓展: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在距离车站1500米的地方抛锚了,请标出位置。
四、亮点
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时候用“和……相比谁是运动(静止)的”这个句式,学生思路清晰,表达也很流利。
2.在教室中描述自己的位置,现实参与感会更强。
五、不足
1.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是相对的,相对静止学生还是不明白。与静止的物体对比、位置的变化能判断静止还是运动。
2.现实中的地理方位还是不熟练,有什么好方法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