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实验,凸显现象 知识的建构,需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对比、分析、概括等。但是前提基础是需要感性经验。基于这样的想法,改进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电能从哪里来”的实验。
原实验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后理解小电动机可以实现动能转化为电能,但遗憾的是,这个实验学生很难办到,基本看不到现象,这样对于抽象概念:动能可以转化电能,学生就不理解了。于是,做了如下改进:
风能发电装置:马达一头的小风扇转动,小灯泡亮了。
水能发电装置:水流下去冲击马达上的齿轮,齿轮转动,二极管小灯就亮了。
(插播学生反应:真实看到其他能源转化成电能的现象时,学生表现出激动的样子,玩得意犹未竟,研讨了孩子还在手动转动风扇。)
改进后的实验有以下优点:
1.分析两个装置的相同点:看到马达的一端转动后,灯亮了。说明马达可以实现动能转化为电能。
2.分析两个装置的不同点:(1)风能发电是用风来驱动马达的,可以认为风能先转化为动能,马达才能发电;(2)水能发电是水依靠重力产生动能来驱动马达的,可以认为水的机械能转化为动能的。以此,学生也理解了其他能源转化电能基础原理。
二、优化拓展 贴近实际
太阳能飞机,跟学生生活遥远,以此来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动能,会分析,但是不实在。在分析之前,可以先体验以下太阳能电板的使用。
太阳能电板让二极管小灯发光
学生搭建好基础电路后,将太阳能电板发在阳光下,就能使二极管发光。亲身体验太阳能可以转化成电能后,再分析书本上的太阳能飞机,说话就更有底气了,也明白了太阳能电板先时通过光能转化电能,再让飞机工作的,而不会直接说太阳能转化为动能了。
8楼分享了风力发电装置和水流发点装置的链接。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