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3学年共同体王丽琴专帖(三、六年级) [复制链接]

91#




TOP
92#

回复 87楼王丽琴的帖子

要边拉边读数,不要等停下来再读。这一点也需要强调。
TOP
93#

回复 92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是的,在匀速拉的过程中读数
TOP
94#

三上第二单元第3课《压缩空气》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空气能被压缩,也能扩张被弹回;水不容易被压缩和扩张。

2.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空气和水是否能被压缩并且产生的现象。能解释生活中的空气压缩的应用。

3. 探究实践:利用针筒压缩和扩张相同体积的空气和水,记录现象。

4. 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探究的兴趣。

二、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利用利用针筒压缩和扩张相同体积的空气和水,知道空气能被压缩,也能扩张被弹回;水不容易被压缩和扩张。

2. 学习难点:对比实验。归纳和总结规律。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有很多特征(……),上节课我们探索了空气占据空间。今天我们来探究另一个特征:空气和水能否被压缩?

(二)探索

1. 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抽取同样多的空气和水(3ml),堵住注射器的口子向下压,观察现象。

2. 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抽取同样多的空气和水(3ml),堵住注射器的口子向上拉,观察现象。


空气

我的发现

向下压

画图

画图


向上拉

画图

画图


3. 交流展示

(三)研讨

1. 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怎么解释?

(向下按时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了,空气被压缩了;向上拉时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被扩张了。水没有这样的,不容易被压缩也不能被扩张。)

(四)拓展:制作空气压缩枪。家庭完成,注射口不要对着人。

四、亮点

1. 对比实验,让学生说为什么要一样多的空气和水。

2. 里用学具袋里的针筒,可以做到人人实验,效果比较好。

五、改进

1. 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需要提高,引导他们积极发言,说错没有关系。从描述看到的现象开始说。

2. 有些学生用尽全力在按,导致水喷溅,课前应该做好约定。

TOP
95#



TOP
96#

六上第三单元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杠杆和斜面一样能省力。

2.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在生活实际应用中能说出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3.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利用杠杆能否撬起重物的模拟实验,得出用力点离支点距离越远(用力臂越长)越省力的结论。

4. 科学态度:相互合作、实事求是,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二、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在实际应用中能区分支点、用力点、阻力点。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用力点离支点距离越远(用力臂越长)越省力的结论。

2.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实际应用中的分析。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斜面是工具,它能省力。杠杆是工具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请你自学科学阅读的内容,说一说,你想利用杠杆原理做一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想试一试能不能撬起地球?想用铁棍撬起重物。想试试杠杆到底省不省力……)

(二)探索

1.认识杠杆。支点(在支点处转动)、用力点(手用力的地方)、阻力点(物体的重力作用在杠杆上的地方)。

2.利用木棒、小木块、小螺丝、大螺丝做模拟撬动重物的实验。

任务

撬动次数

杠杆情况(画图)

大螺丝是否撬起

把大螺丝从地面撬起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6次



我的发现:

3.交流总结:支点离用力点越远越省力(用力臂越长越省力);支点离阻力点越近越省力。

三)研讨

1.在模拟实验中我们是否成功将重物撬起?(是的)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省力)

2.在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移动支点,支点离阻力点跃进越省力)

四)拓展

生活中的塔吊、挖掘机、捕鱼活动中的杠杆原理分析。(说出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和作用)

四、亮点

1. 改动实验表格,更能说明杠杆的作用,并能探究出支点距离和用力的关系。

2.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杠杆原理。

五、改进

1. 在撬动实验的改进基础上再加课本上的撬动距离实验,更能模拟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在校园中可以去找一找大石头并进行一次真实活动。

TOP
97#

材料的改进:因为小石块大石块不容易带课堂上来,用小螺丝和双倍螺丝来代替。




TOP
98#

改进的材料效果良好!

TOP
99#

回复 98楼王丽琴的帖子

学生只要能用小螺母撬起大螺母就行,这样一来实验就变简单多了。但是怎么让学生发现支点离用力点越远越省力的秘密呢?
TOP
100#

回复 98楼王丽琴的帖子

学生只要能用小螺母撬起大螺母就行,这样一来实验就变简单多了。但是怎么让学生发现支点离用力点越远越省力的秘密呢?
上虞博文 发表于 2023/11/21 15:53:15
移动支点呀,这个实验用的器材是试验箱里的,木条底部有凹槽,可以根据这个来移动支点。效果还是很好的,就是木条重了点,移到后来是木条的重量把螺母翘起来了。
TOP
101#

六上第三单元第4课《改变运输的车轮》一课一思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利用车轮可以省时省力、平稳灵活。知道车轮的发展历史。

2.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时间、用力情况等指标判断利用车轮的作用。区分轮和轴。

3. 探究实践:测试车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一桶水),比较所用力的大小、时间、灵活和平稳程度。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4. 科学态度:积极探究、相互合作、实事求是。

二、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探究手推车、平板运送重物的指标对比(用力大小、时间、灵活程度和平稳程度等),总结轮子的作用。

2. 学习难点:轮轴结构怎么区分轮和轴。

三、教学思路

(一)聚焦:我们已经知道利用斜面、杠杆这些工具能省力,那么车轮又有什么作用呢?它是如何发展的?对交通运输有什么改变呢?

(二)探索

1. 测试平板、手推车运输重物,记录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用力情况、灵活程度、平稳情况等指标。

任务目标

工具

路线

是否完成任务

时间

用力情况

其他指标

搬运重物

平木板

直线





曲线





手推车

直线





曲线





2. 交流总结。

(三)研讨

1. 车轮在运输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2. 有哪些指标可以比较这些工具的优劣?

(四)拓展

1. 不同年代的车轮。

无辐条车轮——有辐条车轮(加固)——有车胎车轮(耐磨、平稳)

2. 轮轴。区分轮和轴。水龙头、扳手、手推车、水井轮……

四、亮点

1. 改进作业本中的记录表,更加完整。

2. 生活中车轮的具体应用怎么解释。(区分轮轴)

五、不足

1. 因为在教室实验,地面比较平滑,使用的平板稍微粗糙一点效果更明显。后来在塑胶跑道上进行效果很好。

2. 用水桶装满水进行实验,用塑料筐代替了平板推不动只能拉。


TOP
102#





TOP
103#

回复 102楼王丽琴的帖子

用有轮子的凳子代替推车是个好办法,但稳定性是不是不是很好?
TOP
104#

回复 103楼上虞博文的帖子

水装多一点,很稳定,一只手可以扶着。要是有手推车那肯定更好的,食堂的手推车太大太高,借来不方便。
TOP
105#

一、座右铭
1.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9/3 10:00:12
坚持,回看记录和目标
TOP
106#

1.加强学习积累:坚持每周发帖和每月研修,及时记录,常思常记!点赞!
喻伯军 发表于 2023/9/3 21:36:54
像喻老师学习
TOP
107#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反思一、重难点[/si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9/7 13:55:10
操作效果不好,可以拍一些微视频
TOP
108#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font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9/8 15:25:09
模糊的放大镜可以用镜纸擦一下
TOP
109#

六上第一单元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一、[siz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9/15 14:50:45 看样子学生制作的挺多的
TOP
110#


191246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色素水、镊子、滴灌、清水、废料盒、小刀、吸水纸、手持显微镜、洋葱(自带)。

191247
实验分成8组进行,每组5人一套器材,但是每人都做一个标本。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9/15 14:55:03
点赞,人人实验
TOP
111#

手持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细胞展示:
191248细胞轮廓清晰(用了蓝色书本为背景,发现更清楚),看不见细胞核
191249
能看见细胞轮廓,但是气泡比较多。看不见细胞核
191250
看得见细胞轮廓但不清楚,看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9/15 15:00:34
水有点多
TOP
112#

六上第一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一、重难点[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9/22 8:21:35
一般可以再等几天,会多的
TOP
113#

水中的微小生物没有观察到的原因分析:1.手持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够。
2.草履虫培养不成功;学生带的池塘、河水微生物数量少。

191809

191810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9/22 8:24:21 图中微生物都看不到
TOP
114#

六上第一单元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一、[size=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9/22 8:26:12
可以搞一个易错本,方便学生掌握
TOP
115#


193970
193971
193972
193973
193974
193975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0/19 8:00:29
这个盐出来真好
TOP
116#

六上第二单元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一课一思一、[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0/20 16:01:39
这节课 学生对圭表的理解还有错误呢
TOP
117#

在将太阳高度角的时候补充说明为什么不同的季节太阳高度角不同,与地球公转有关。激光笔模拟太阳光,赤道用白色纸做标记看得更清楚。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角南北半球一样;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的我们来说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的我们来说太阳高度角最小。
194360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0/20 16:08:25
赤道这个方法不错
TOP
118#

自制圭表,里用学具箱的器材很方便。再用自制器材模拟不同季节的影长变化,探究其规律。
194361
194362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0/20 16:11:11
动手操作了就知道了
TOP
119#

三上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一思一、[font=宋体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0/30 10:17:03
这节课不好上,物质变化考点还难
TOP
120#

90学时培训记录:
196329

196330
196331
196332
196333
196334[/attach......
王丽琴 发表于 2023/11/11 13:47:51
记录的非常详细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