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
(一) 教学思路: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小苏打——根据小苏打特点判断能否溶解——验证小苏打溶解——设计对比实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及数据差异性原因——课外拓展。
(二) 教学准备:搅拌棒(2根/组)、100mL烧杯(2只/组)、食盐20g(8份/组)、小苏打20g(8份/组)、实验记录单。
(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认识到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设计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实验和小苏打的质量。
态度责任:在观察实验中,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他人观点,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不一样。
难点:通过规范操作获取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
(五)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今天我带来了一杯50ml的水,你们说,食盐在这杯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会溶解。
二、探究实践
活动一:小苏打的溶解
1. 出示小苏打,观察小苏打
2. 提问:小苏打能够溶解在水中吗?引发认知冲突。
3. 通过小苏打溶解演示实验,达成共识:小苏打能够溶解在水中。(希沃投屏)
4. 提出问题:在50ml水中食盐和小苏打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更多?
5. 学生预测。
活动二:比较溶解能力
1. 设计: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小组根据实验材料讨论实验方案。
2.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根据汇报结果开展交流探讨,解决实验设计中三个关键性问题:①水量一样多;②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加入,每一份质量相同;③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份。
3. 播放微课,明确实验操作要点,
实验要点:①搅拌的过程中水不能溅出来;②搅拌棒尽量不要碰到烧杯的杯壁和杯底;③实验材料禁止进入嘴巴
4. 实验:组长领取材料进行实验。(20min)小组分工合作,实验并记录。
三、汇报交流
一组汇报数据,另一组补充,呈现全班所有小组的数据.
1. 小组数据横向比较——得出结论:①在50ml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小组数据纵向比较——得出结论②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 分析不同小组数据差异的原因
四、拓展提升
在我们生活中,除了食盐和小苏打,还有很多可以溶解的物质,他们的溶解能力又怎么样呢?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你知道怎么比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