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旅游中的科学——蓝桂勇2022年暑假游玩专帖 [复制链接]

1#

7月中旬,参加学校组织的疗休养活动,从浙江到福建,一路下来,在修身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科学知识,特记之:

最后编辑白云的家 最后编辑于 2023-08-25 20:16:04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3/8/15 22:33:5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会脱皮的桉树


  第一天乘坐高铁到达福建莆田站,气温和浙江差不多,走出高铁站,乘车前往码头,看到路边有几株树的树皮被“剥”了,心想:“在市中心,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再细看,枝叶茂盛,树木长势良好,看不出被损坏的样子,心中甚是奇怪。

  等到了湄洲岛上,晚饭后去散步,再一次见到这种树,驻足细看,发现树枝上也有许多树皮脱落,看来这不是人为了的了,而是一种自然生长现象。经过查询,原来这种树叫“桉树”,而脱皮的原因则是“桉树的木质部生产速度很快,它使桉树(特别是速生桉)迅速长粗,而桉树的表皮是不会生长的,当木质部培大时,它受力膨胀,然后逐渐枯萎,脱落,然后桉树再形成新的皮质部。脱皮使它能够顺利生长。”这一现象,就好像我们学生养蚕一样,蚕长大了,皮不会长大,为了使蚕能顺利成长,必须蜕皮一样。







最后编辑白云的家 最后编辑于 2023-08-15 16:01:45
TOP
3#

附:

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又称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常绿高大乔木,约六百余种。 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枯叶脱落的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多数品种的叶子对生,较小,心脏形或阔披针形。

原产地主要在澳洲大陆,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到2012年,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有药用、经济等多种价值。桉树的危害:桉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的抑制性。

TOP
4#

  独木成林的榕树

  榕树,最早是从巴金的“鸟的天堂”一文中知道,枝上生根,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成为枝干,独木成林,指的就是榕树。

  这次旅游,让我有机会一睹其真面目,最早是在莆田的南山广化寺,走进寺院大门,就可以看到几株榕树,虽说以前没有看到过,但是一看到就知道是榕树,毕竟其特征太明显了,粗大的枝干,垂直的气根。之后在湄洲岛、在泉州,榕树是比比皆是,而且也发现,在不同的地方,榕树的气根的命运是不同的,比如最早看到的南山广化寺里的榕树,每株都有不少气根伸到泥土里,可以发育成长,而种植在公路两旁的榕树,则没有一根气根可以伸到泥土里,也就谈不少生长发育了。






TOP
5#

      附:
      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Linn. f. ),又称赤榕、红榕、万年青、细叶榕、厚叶榕树,桑科榕属植物。
      榕树属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全缘。其多生长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潮湿,雨水充足的热带雨林地区,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直至加罗林群岛。其叶清热,解表,化湿,用于流行性感冒,疟疾等。根发汗,清热,透疹,用于感冒高热,扁桃体炎等。
      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省树,榕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
TOP
6#

台阶上的贝壳

从莆田高铁站到达码头,已经是下午5点左右,走到码头,还必须走下长长的一段台阶才能到达轮船,走在台阶上,骤然发现有许多贝壳的痕迹,这贝壳,是怎么爬上台阶,停留在台阶上的,又怎么会留下外壳呢?

后来通过百度发现:很多贝类是附着在石头上生活的。而且附着力惊人。就算贝类死后,贝壳也会坚强的附着在上面被海水钙化。跟石头差不多融为一体了。长在石头上的贝类是因为它们有极强健的“脚”。当它选好一个地点后,“脚”伸出,与石头表面严密接合并分泌粘液,从此这里成了它的家。表面摺皱不平而内壁光滑,常见的是大名顶顶的牡蛎。”

这样看来,贝壳不能清除干净,是因为贝类附着力太强了,工作人员弄不下来。至于贝壳怎么爬上台阶,容我留一个悬念,在回程中给予解答。




TOP
7#

被误认为松树的木麻黄

在湄洲岛鹅尾海蚀地质公园,登山途中,偶遇几株植物,我们同行几人讨论说着几株松树和我们当地的不太一样,不知道是属于那种松树,听到我们的讨论,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木麻黄,不是松树。通过形色查看,还真的是木麻黄,而且和松树是一点关系都没有,是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



TOP
8#

附:

木麻黄(学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Forst.)是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大树树干通直,直径达70厘米;树冠狭长圆锥形;枝红褐色,有密集的节;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少为6或8枚,披针形或三角形,棒状圆柱形,有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 小苞片具缘毛;花药两端深凹入;球果状果序椭圆形,小苞片变木质,阔卵形,小坚果连翅,4-5月开花,7-10月结果。

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地区普遍栽植,已渐驯化。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现美洲热带地区和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广泛栽植。

阳性,喜炎热气候,耐干旱、贫瘠,抗盐渍,也耐潮湿,不耐寒。原产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中国引种约有80多年历史。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南海诸岛均有栽培。材质坚重,供建筑、家具、造纸用材;树皮可提制栲胶,也可制备染料;枝叶是家畜饲料,种子饲养家禽;树冠塔形,姿态优雅,为庭园绿化树种。


TOP
9#

附: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又称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
白云的家 发表于 2023/8/15 16:02:53
以前在四川看到过桉树,是种的速成经济林,后来听当地的人说,自从种了桉树后,虫子很少见了,当时呆了半个月左右,不说苍蝇蚊子,林子里没见过什么蝴蝶蜻蜓的,连鸟声仿佛也没到过。
TOP
10#

海蚀地貌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这一单元中,提到水的侵蚀和沉积改变着地形和地貌,这次在湄洲岛,让我一睹海蚀地貌的真面目。鹅尾海蚀地质公园是湄洲岛上著名的景点之一,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海水侵蚀的作用,这里的岩石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TOP
11#

附:

鹅尾山,位于湄洲岛东南端,因形似鹅尾而得名,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公园,又名鹅尾神石园,占地约32公顷。由于受风蚀、海蚀的双重作用,山上形成众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象形石,如海门、龟石、飞戟洞、斧劈崖、妈祖书库等,千姿百态,形神俱佳。鹅尾山的地表材质,被地质学家称为世界罕见的海蚀地貌,是一亿三千多年时间风化而成的独特奇景。登临鹅尾山,可驻足赏石,领略大海与石头共同创作的艺术杰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沧桑风化成的峭丽;也可扶石观澜,看海色波光,听大海与岩石共同谱就的交响曲。

TOP
12#

台阶上的贝壳从莆田高铁站到达码头,已经是下午5点左右,走到码头,还必须走下长长的一段台阶才能到达轮船,走在台阶上,骤然发现有许多贝壳的痕迹,这贝壳,是怎么爬上台阶,停留在台阶上的,又怎么会留下外壳呢?后来通过百度发
白云的家 发表于 2023/8/15 16:07:31
潮水会定时的上涨下落,落出去的地方慢慢的就会有牡蛎藤壶等贝壳附着在上面,想要除掉很麻烦,看图片的样子,这个台阶还是很新的,没特别的多,这类的壳还特别的尖锐,不小心擦到那上面绝对皮开。
TOP
13#

涨潮和退潮

19日吃过中饭,准备离岛到泉州,在码头登船时,骤然发现这次登船只需要下五个台阶就可以了,来时那长长的台阶不见了,才想起海水有涨潮和退潮,17日来的时候是下午5点左右,当时处于退潮阶段,而现在是属于涨潮阶段,水涨船高,台阶可以少走了,同时也使我明白,台阶上的贝壳,应该也是趁着涨潮的时候爬上去的吧!

TOP
14#

附:一般涨潮、落潮时间是多久?


不同的地区涨潮退潮时间不一样,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属于半日潮型,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涨潮时间为凌晨到正午,退潮时间一般为涨潮后6小时,一日循环两次。

中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在一个潮汐周期(约24小时50分钟,天文学上称一个太阴日,即月球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所需的时间)里,各地潮水涨落的次数、时刻、持续时间也均不相同。

规则半日潮涨退时间为每12个小时潮水涨退一个周期。

简易的潮水时间计算方式为:最高潮时间=农历×0.8,最低潮时间=最高潮时间+/-6。

假设:今天为农历15,最高潮时间=15×0.8=12,即中午12点和午夜零点;最低潮时间为早上6点和晚上6点。近距离观察的时间为早上的4点—8点以及下午4点到8点。

TOP
15#

德化白瓷


在泉州参观五店街,被一家瓷器店所吸引,店里所有的瓷器都是白色的,非常的白,纯白的白,和我们浙江丽水龙泉青瓷是完全的不同:









据了解,这些瓷器来自福建德化,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中国白”一词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看“一方水土亦塑一方物”。

TOP
16#

附: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州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

TOP
17#

科学老师的视角
TOP
18#

龙泉青瓷

TOP
19#

出乎意料的“红树林”

忘记了自己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红树林”这一词,只知道红树林是一种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的植物,这次在湄洲岛游玩过程中通过查看旅游图发现,岛上有“红树林公园”,由于不在本次行程之中,因此趁一个早起的时间,独自一人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从酒店出发,去“红树林公园”观看红树林。

远远地看到一块刻有“红树林公园”几个大字的大石头,拐弯、进去50米,目之所及,不见一片树林,继续前行,到达堤岸,下车,走上堤岸,一片小灌木丛出现在视野当中,说好的“树林”呢?“树林”呢?“树林”呢?

哈哈,是我想当然啦!








第四天在泉州,去观看“洛阳桥”,再次看到红树林,这一次,终于看到了“树林”了。










回家后,百度、百度、百度……狠狠地补一补“红树林”的知识。




TOP
20#

附:

红树林(沿海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A2%E6%A0%91%E6%9E%97/13210?fr=ge_ala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红树林名称的来源有二,其一是林子里的树木大都是红树科家族的成员。红树科的名字来自红树,因为它的叶柄和花都是红色的。其二是红树科家族的每个成员,其木材内都含有单宁物质一旦木材接触到空气,单宁就会氧化,变成红色或红褐色,红树科乃至红树林之名就产生了。

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现象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热带的边缘地区,如在中国海南岛,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

TOP
21#

台阶上的贝壳从莆田高铁站到达码头,已经是下午5点左右,走到码头,还必须走下长长的一段台阶才能到达轮船,走在台阶上,骤然发现有许多贝壳的痕迹,这贝壳,是怎么爬上台阶,停留在台阶上的,又怎么会留下外壳呢?后来通过百度发
白云的家 发表于 2023/8/15 16:07:31 [url=http://lt.zjxxkx.com/showto
葫芦 发表于 2023/8/15 16:18:08
看样子葫芦兄弟是海边人!
TOP
22#

科学老师独特的视角和思考
TOP
23#

科学老师的视角就是独特!
TOP
24#

福州也有很多的榕树
TOP
25#

      被误会的龙眼树


      在这之前,如果你问我龙眼出产于哪里,我一定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广东、广西,只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本地没有龙眼,二是因为每年龙眼成熟的季节,总有亲戚朋友从广东、广西把大量的龙眼寄回给我们品尝,关键是我们这里卖的商家在卖龙眼时都是说刚从广东运来的而这次福建之旅,我才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龙眼被我误会了。这不,这几株龙眼,生长的多好啊!硕果累累呢。









据悉,福建莆田还是龙眼主产区呢。


为什么我们这里卖龙眼的要舍近求远呢?

最后编辑白云的家 最后编辑于 2023-08-15 19:37:14
TOP
26#

附: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小枝粗壮,被微柔毛;叶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有光泽;花瓣乳白色,披针形;果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种子茶褐色,光亮;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古代人把龙眼的圆溜溜的球状果实比喻成各种各样地眼睛,大个儿的龙眼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统一叫做龙眼。

龙眼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是中国南部和东南部著名果树之一,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福建最盛,广东次之;云南及广东、广西南部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常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能忍受短期霜冻;繁殖方法有嫁接、高压和种子育苗。

本草纲目》中记载龙眼“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以龙眼为良”,并认为龙眼肉具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的功效,龙眼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
古代文献如《神农本草经》《南方草木状》都有关于龙眼的记述,经济用途以作果品为主,因种子含淀粉,经适当处理后,可酿酒;木材坚实,甚重,暗红褐色,耐水湿,是造船、家具、细工等的优良材。

TOP
27#

独特民居——蚵壳厝

在泉州蟳埔民俗文化渔村,我们见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民居——蚵壳厝据称,蟳埔蚝壳厝始建于宋末元初,用自非洲东海岸跨洋而来的蚝壳与当地砖石、三合土砌成墙,蚝壳如片片鱼鳞,十分好看,又生态环保。历经千年风霜的蚝宅见证着泉州海丝之路的辉煌历史,诉说着一个地方特有的历史与风土人情。











在参观的我们中我们发现,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应该都是渔村开发旅游之后重建的,之前存在的只剩下断壁残垣








蚵壳厝的建筑材料





TOP
28#

蟳埔民俗文化渔村,其实游客最热衷的还是民俗文化体验,当一回蟳埔女”:









据说蟳埔女头上戴的簪花围有“头上花园”的美誉。


当地居民在取蛤蜊肉:




TOP
29#

不在洛阳的洛阳桥


洛阳桥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公里、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由于桥坐落在古时万安渡的地方,故而得名,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嘉祐四年(1059年)竣工,工程历时七年。桥原长1200多米,宽约5米,有46座桥墩,500个扶栏,28个石狮,7座石亭,9座石塔,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




筏型基础:使船尖形的桥墩分开水势,减少了浪潮的冲击力。




各种塔状结构:











石将军


登摩岩石刻:




桥中间的“晋惠交界”标志牌
最后编辑白云的家 最后编辑于 2023-08-15 20:50:48
TOP
30#

农村里面以前很多人家都种桉树,用来做建筑材料的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