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裘莉娜专帖(三、四年级) [复制链接]

31#

三年级——水到哪里去了
课题:水到哪里去了两个实验需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实验一.两杯相同水量的水,在杯壁做好初始水位线的标记,一杯敞口,一杯杯口盖上薄膜放置在通风向阳处(家中阳台),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杯水的变化。学生反馈实验现象:敞口的那杯水,水位下降明显,盖薄膜的水位变化不明显,同时薄膜内侧有水珠。
实验二.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过段时间观察塑料盒的变化。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塑料盒的内壁上有水。
本堂课以擦黑板为导入,湿黑板过段时间会变干,引入课题“水到哪里去了”,大部分学生对于水蒸发所以消失了,还是能够说出来的,但对于为什么水会蒸发,很多同学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有太阳才会蒸发,认为有风才会蒸发……这时通过举反例,如教室里并没有太阳,但是黑板上的水也会被蒸发等让学生搞清楚水的蒸发时任何时候都能产生的。同时通过擦黑板实例,让学生明白,湿抹布刚擦过的时候,黑板上的水是液态水,看得见,过段时间后,液态水蒸发成水蒸气,就看不见了,让学生明白水和水蒸气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看得见,一个看不见,为下面壶口的白气是否为水蒸气做好铺垫。

上虞区博文 发表于 2022/9/17 14:34:16

为课前布置观察实验点赞,用心!
两杯水可以放在一起,更有对比性!
水是看得见,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赞!
课后反思的最佳格式再次明确重难点、梳理教学思路,分析课堂优点,发掘教学改进点——让教学反思更有思维度和品质度!
TOP
32#

三年级——水沸腾了
课题:水沸腾了本节课的实验是水加热沸腾的实验,本节课内容较多,一节课会来不及,该实验要用到酒精灯和温度计,同时这两样器材的使用有许多操作点要讲,酒精灯:点燃用火柴,熄灭用灯帽(盖两次),为什么盖两次?一次熄灭,第二次平衡气压,防止下次打不开。温度计:手持上端,下端完全浸入,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如何读数?需等液柱稳定后,平视读数,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等等。这两个器材的正确使用的注意点有很多,需强调。
了解到水在100℃沸腾,即水的沸点为100℃,这里可以给学生补充知识点: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生活中的高压锅和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会改变,高压锅水的沸点提高,因此食物熟的更快。
了解水在加热到沸腾过程中的现象:1.水温不断升高2.水中有气泡产生3.水面气泡破裂,水面翻滚4.水面之上有热气产生。
同时在杯口放塑料袋,塑料袋会鼓起来,证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上虞区博文 发表于 2022/9/17 14:50:58
这些器材的使用注意点很多,单独一节课教学可以考虑!但三年级课时比较紧张,可以用学生示范演示,教师摘要点评,在具体实验中纠正的方法强化!

温度计最好用固定装置,最好用较高温度的水加热提升效率(注意安全)!
TOP
33#

四年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节课实验通过让橡皮筋、鼓、钢尺、音叉发出声音,从而探究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会区分:物体受到力和物体受到力而振动的区别,不一定会发出声音,例如按压着的古筝琴弦,琴弦虽然受到按压的力,但是没有发出声音。
在让上述四样物体发出声音的过程中观察物体的运动,从而得出正在发声的物体是振动的。如何观察到物体的振动?通过碎纸屑放在鼓面上,碎纸屑上下跳动;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波动……

上虞区博文 发表于 2022/9/17 15:07:28

在掌握重难点的基础上,这节课的趣味点是引导学生寻找更多发生物体的振动,还是特别又去的!

在自己的专帖中回帖,主题可写可不写!
TOP
34#

三年级科学——课题:冰融化了本节课在“水结冰了”这一课的基础上展开,相对于前面一课的实验,这节课的实验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对于学生操作的难度也相对低了不少。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是吸收热量的,同时相对于水结冰了的实验现象(温度变化、体积变化、形态变化等)作出区分。本节课对于学生的难点在于理解水的三态之间的互相转化,对于“水与冰”和“水与水蒸气”相互转化学生在前面几节课的基础上还是能得出对应关系的,但对于“水蒸气与冰”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比较陌生,此时我针对这个情况向学生提示:”水结冰了“的实验现象中烧杯外壁有一层白白的霜,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霜,而霜属于固态的水,理解到水蒸气可以直接变成固态的水,从而降低学生对于这个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难度。
TOP
35#

四年级科学——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声音的强与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即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通过让学生探究让钢尺、鼓、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振动幅度的变化,在此之前要让学生理解到什么是重点幅度,以钢尺为例,让钢尺发出声音是钢尺来回运动之间的距离就是振动幅度,学生通过实验还是可以很好得出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向学生补充:声音的强弱是指音量的大小,可以用分贝仪来测,单位是分贝(dB) ,同时需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结果要如何记录。在研讨环节,让学生针对更多生活中的物体,如吉他、音叉、篮球等对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最后的延申环节,是让学生对于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进行解释,对于这个,学生还是可以很快地说出是因为鼓膜的振动幅度的原因,但是无法从声源开始,完整地说出整个过程,即因发声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幅度也不同,最后引起鼓膜振动幅度不同,所我们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
TOP
36#

三年级科学——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节课让学生理解水能溶解许多物质,但同时同样的水能溶解不同物质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本课以小苏打和盐为实验对象,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节课可以和一年级的”它们去哪里了“的前概念和知识作为导入,在一年级的课上,学生已经了解到当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后,会消失,是食盐和红糖被水溶解了,但小石子无法溶解在水中,从而引出,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但有些物质无法溶解在水中。本节课的实验探究重点在于比较小苏打和实验的溶解能力,在正式做实验前需提醒学生:两杯水的水量如何?如何放入食盐或小苏打?如何搅拌?搅拌棒的正确使用?什么时候放入第二份第三份食盐或小苏打?如何判断已经无法再溶解了?考虑到时间问题,可让小组内部再分为两小组,一小组做食盐的溶解,一小组做小苏打的溶解。在实验中一定要提醒学生要等前一份溶解了再放入下一份,以免出现太大的误差,总体来说小组之间的实验结果相差份数不是很大,符合常理。最后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无法再溶解了?如何让剩下的食盐或小苏打继续溶解呢?
TOP
37#

四年级科学——课题:声音的高与低本节课探究的声音的高低是指音调的高低,学生掌握声音的高与低和振动物体长短之间的关系,并以钢尺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探究得出,物体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以钢琴片为导入,请一个同学上来敲击一首简单的乐曲,学生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从而引入声音的高与低与什么有关,进而出示口琴的内部结构,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长短有关。随后小组自主探究“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得出钢尺伸出桌面得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声音也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TOP
38#

在批改三年级的作业本时,发现学生在写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变时,对于是遇冷还是受热会搞错,但明明在课上的时候回答都是正确的,为什么到了写作业的时候错误率这么高
TOP
39#

回复 23楼上虞区博文的帖子

我上的班一开始也有不容易结成冰的,后来发现加很多盐,可以迅速结冰
TOP
40#

回复 23楼上虞区博文的帖子

做这个实验,一定要想办法把温度计固定住。否则实验的效果就不会很好。
TOP
41#

重点是受到力以后,物体有没有振动。

[quote]四年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节课实验通过让橡皮筋、鼓、钢尺、音叉发出声音,从而探究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会区分:物体受到力和物体受到力而振动的区别,不一定会发出声音,例如按压着的古筝琴弦,琴弦虽然受到按压的力,但是没有发出声音。
在让上述四样物体发出声音的过程中观察物体的运动,从而得出正
酸牛奶 发表于 2022/9/27 22:58:17
TOP
42#

向上虞区的同仁们学习!
TOP
43#

回复 38楼上虞区博文的帖子

我们班也是老是写反
TOP
44#

课题:感受呼吸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人体呼吸模拟器来感受呼吸过程中身体部位的变化,主要为: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膈肌向上,肺部收缩;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膈肌向下,肺部扩张。学生对于胸腔和腹部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容易感受错误,他们会认为在吸气的时候,胸部时往上提的,应该是收缩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探究感受,在呼吸时,气体经过了哪些身体部位,了解到呼气和吸气时,气体所经过的部位是一样的,只是顺序不同。
TOP
45#

课题:呼吸和健康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安静状态下,慢走一分钟,原地跳动1分钟,原地踏步一分钟,连续深蹲20个),探究活动对呼吸的影响,了解到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不固定的。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运动后人的呼吸会加快,运动越剧烈,呼吸越急促。这是因为在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氧气,所以运动后,呼吸加快了。但是需要让学生区分是所有活动都会加快呼吸吗?从而理解到,有些活动会加快,有些会减缓(如睡觉)。最后学生明白呼吸与健康的关系,和健康呼吸的小贴士。
TOP
46#

课题:感受空气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本节课在一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空气,通过几个游戏感受空气的特征,游戏一.黑盒摸物,引入空气,同时感受空气是摸不着的,看不见的,无色,透明。游戏二.感受空气,通过塑料袋、哨子、气球,感受空气的特征,如学生会通过用塑料袋装空气的方法,感受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轻的。游戏三.传递游戏,通过让学生用袋子、杯子、篮子去传递水、空气、石头,进一步感受空气的特征,通过这个传递游戏可以知道空气最不容易被储存,石头最容易被储存。同时通过比较石头与空气的相同点,这个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点。
TOP
47#

课题: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上节课在比较石头和空气的相同点的时候就已经初步提到,这两者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这一点。本节课的实验可以分为三个:1.一个底部打小孔的杯子,杯底塞入一个纸团,竖直倒扣入水中,观察纸团是否会湿?杯中的水位线在哪里?2.用塞子把底部小孔堵住,杯底塞入一个纸团,竖直倒扣入水中,观察纸团是否会湿?杯中的水位线在哪里?3.直接把一个杯底有小孔的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观察杯中初始水位线在哪里?通过小孔往杯内打气,观察杯内水位线的变化。(如何更好观察水位线?让学生理解可以放一点可浮在水上的东西,使水位线的观察更直观)这三个实验相对学生来说还比较容易操作,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也比较惊奇,但就是容易水漫金山最后让学生分析每个实验中的杯子内,是谁占据了杯内的空间。
TOP
48#

让学生画杯子里的水位线的时候,发现错误率好高啊,我把水位线都已经画在黑板上了,但是顺序和作业本上的不一样,学生就傻乎乎地照抄我上面的,总感觉上课只讲给了一小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的,都不需要抄我黑板上面的,自己就理解了,会画的。
TOP
49#

回复 47楼上虞区博文的帖子

感受相同,真的是水漫金山
TOP
50#

水漫金山那是教具的问题,太小了就容易把水满出,稍微大一点深一点的水槽,就不容易出这个问题了。
TOP
51#

课题:感受呼吸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人体呼吸模拟器来感受呼吸过程中身体部位的变化,主要为: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膈肌向上,肺部收缩;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膈肌向下,肺部扩张。学生对于胸腔和腹部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容易感受错误,他们会认为在吸气的时候,胸部时往上提的,应该是收缩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探究感受,在呼吸时,气体经过了哪些身体部位,了解到呼气
上虞区博文 发表于 2022/11/2 8:34:47
是的,这个知识点,其实很多老师自己也讲不清楚,还是需要直观教具的
TOP
52#

回复 51楼专属的帖子

这个如果只是教师讲解的话,学生确实难以理解
TOP
53#

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这节课以“热气球”的视频作为导入,然后学生思考热气球为什么能飞上天空。学生能够说出,因为有热空气所以热气球能升上天空,理解到热空气比普通的空气轻。这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可提问:为什么要给纸筒的下端打孔?整个实验较为简单,主要要注意用火安全,防止蜡烛倾倒,可让学生在桌面滴几滴蜡用来固定。ps.在实验中能一直听到学生“哇”的惊喜的声音。
TOP
54#

回复 50楼傅蒋的帖子

主要还是为了节约用水,所以采用了没那么大的盒子
TOP
55#

课题:风的成因通过上节课的学生,学生能够清楚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往上升,这也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出示一张餐巾纸,提问:如何让这张餐巾纸飘动起来?学生回答:用嘴吹,用风扇吹,用吹风机吹,挥动餐巾纸……知道为什么餐巾纸会飘动,因为空气在流动,有风。进一步让学生知道,餐巾纸会飘动是在我们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了风,才会飘动。从而引入大自然界中没有一个像嘴吹这种的外力,为什么也会有风?通过实验来证明,桶内的热空气受热上升以后,外面的冷空气会通过小孔补充进去(空气看不见,如何知道外面的空气进入了桶内?放烟,通过烟雾流动的观察空气的流动),冷热空气流动,形成了风,最后引申到我们大自然界中的那根蜡烛就是太阳。本节课要让学生明确,在蜡烛点着之前和点着之后烟雾流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实验过程中形成的风的位置在哪里?如何控制这个风的大小?
TOP
56#

课题:食物中的营养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六大营养成分,以及他们对人体的作用,各个营养成分所代表的食物有哪些,并且知道如何了解食物中蕴含的营养有哪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营养成分表,做实验等方法。向学生明确检测食物中的营养的方法:1.检测淀粉,使用碘酒,呈现蓝紫色说明食物中有淀粉。(在实验中,把碘酒滴在米饭或馒头上时,会呈现很深的蓝紫色,学生会误以为是黑色,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也可向学生说明,淀粉含量越多,蓝紫色越深)2.检测脂肪,将食物涂抹在白纸上,与油渍做对比,留下的痕迹不易消散。3.检测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反应后呈现紫色,说明食物中有蛋白质。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实验所呈现的反应都很惊喜。
TOP
57#

课题:营养要均衡通过上节课学生可以知道没有一种食物蕴含所有的营养,所以要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从而引出本节课那如何保证营养均衡。出示居民膳食的宝塔,让学生观察一天要吃哪些种类的食物?每一层的食用量一样吗?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明确:下层食物的食用量是大于上层的,并且知道膳食的宝塔由下到上依次为:糖类(谷薯类)和水,维生素(蔬菜水果),蛋白质,蛋白质和脂肪,脂肪和无机盐(油和盐)。让学生通过这张膳食宝塔图,对之前一天中的食物进行评价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如何修改?
TOP
58#

课题: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本节课是对这个单元的一个整理和总结,通过各种各样的事例来体会空气和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利用了空气的特征,如风力发电、安全气囊等。
TOP
59#

课题: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学生在还未上过这节课之前对于食物在身体里面所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的了解还是比较充分的,能够知道大致的顺序,因此把这节课的重心放在了各个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其所发挥的作用上,比较容易搞混的是大肠和小肠的顺序和作用,需要向学生强调。
TOP
60#

翻了四年级“呼吸与消化”这整个单元的学生作业本,发现做得最差的就是《一天中的食物》这一课,学生对于如何记录一天中的食物和如何分类还是不会,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这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上课的效果也挺好的,后来觉得可能是因为学生懒,对于记录一天中的食物都是乱写或者根本不进行拆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