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长安的荔枝》打开趣味课堂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最近把电影《长安的荔枝》和小学科学课堂结合,挖掘出超有趣的教学灵感!边看 “荔枝故事” 边学科学知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一剑飘香 于 2025/8/3 21:44:4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一、从荔枝美味说起 —— 植物细胞的奥秘唐玄宗和杨贵妃为啥爱荔枝?从植物细胞找答案:

  • 荔枝果肉多为薄壁细胞,细胞壁薄,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这使得果肉质地柔软,口感细腻。
  • 细胞内有大型的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液泡中充满了细胞液,含有糖类、有机酸、维生素、色素等多种物质,这是荔枝果肉具有甜味、酸味以及呈现出特定颜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编辑吴寅菲 最后编辑于 2025-08-03 16:57:34
TOP
3#

二、“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微生物搞的鬼荔枝采后易变质。
微生物滋生:荔枝果肉含水量高达 80%以上,且富含糖分,是微生物(如霉菌、酵母菌、各种细菌)的理想培养基。果皮破损后,微生物趁机侵入,在常温下2-3天内大量繁殖,导致果肉变软、腐烂,产生酒味或馊味。
TOP
4#

三、“荔枝煎” 能存,“荔枝鲜” 难寻 —— 微生物生存条件长安集市没 “荔枝鲜” 但有 “荔枝煎”,因为加工时:

  • 高浓度糖渗出水分
  • 高温灭菌 + 密封隔绝空气
    切断微生物 “食物、水、空气”,完美诠释微生物繁殖条件,还能延伸食品保存方法教学!
微生物缺少生存条件:微生物需要有机物、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才能大量繁殖。荔枝煎加工时会加入高浓度糖,将荔枝中的水分渗透出来;
然后通过高温熬煮进行灭菌;最后荔枝煎会采用密封容器包装起来,隔绝空气。这些措施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使得“荔枝煎〞能保存更久。

TOP
5#

四、岭南荔枝更甜?光合 & 呼吸作用来解密对比岭南和蜀地荔枝甜度,关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 岭南光照足、时间长,光合作用强,积累更多糖分
光照时长与强度影响光合作用
岭南(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夏季光照时间长、强度大,且降水集中在生长季,雨热同期能让荔枝在果实膨大期积累更多糖分(葡萄糖、果糖);
蜀地(如四川泸州、合江等地)多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导致云雾较多,光照强度较弱、时长较短,果实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相对较少,甜度往往稍逊。

  • 昼夜温差大,夜间低温让呼吸作用弱,糖分消耗少
昼夜温差影响有机物积累
岭南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沿海地区),夜间低温能减少果实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利于糖分积累(果实含糖量15%-20%);而蜀地盆地夜间温度较高,呼吸作用较强,糖分消耗更多(果实含糖量12%-16%)。

TOP
6#

五、荔枝树难移长安 —— 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荔枝树在岭南活得好,移长安就死,对应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物适应环境:荔枝在长期演化中,其生理机制(如冬季不落叶、依赖高温打破休眠)、形态结构(如叶片角质层较薄以适应高湿度)均针对亚热带环境优化;
环境影响生物:由于荔枝缺乏对寒冷、干旱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如温带果树的落叶休眠机制、深根系储水能力等),如果将荔枝树移植到长安,受到低温和干旱环境影响,将无法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TOP
7#

科学老师的视角果然够科学
TOP
8#

六、运荔枝的对照实验设计李善德运荔枝设计多条路线、多队人马,契合对照实验原则
对照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重复实验原则。若只采用单一路线则缺少对照,无法找出最优路线;若每条路线只有少量人马运输,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暴雨、驿站延误或马匪劫道等各种意外,具有一定偶然性,每条路线三队人马即进行了多组重复实验,可以尽量避免偶然性,使得结果更准确。

TOP
9#

七、“荔枝鲜”顺利运送保鲜原理

  • 分枝值瓮法
将荔枝连枝带叶剪下,植入陶瓮中运输。通过保鲜枝条维管束,使果实持续吸收水分和养分,延缓成熟。运输时每半日检查水位并补水,维持枝条生命力。此方法将保鲜期延长至5-6天。

  • 盐水处理法
当枝条枯萎后,用3%-5%淡盐水浸泡荔枝10分钟,抑制细菌繁殖并形成抑菌膜,为后续低温保鲜做准备。

  • 双层瓮冰镇法
将荔枝放入双层瓮,外层注水、内层放冰,每半日换水降温。运输时用冰块维持低温(0-4摄氏度),降低荔枝呼吸作用80%以上。此方法结合竹箦封藏技术,进一步延长保鲜时间。

  • 动态补水管理
运输过程中每半日检查外瓮水位并补充,确保内瓮土壤湿润,维持枝条存活状态
TOP
10#

八、荔枝保鲜 & 嫁接 —— 实践教学彩蛋

  • 保鲜:分植挂瓮、盐水处理等方法,对应食品保存,讲透降低呼吸作用、抑制微生物原理
  • 嫁接:李善德帮果农恢复荔枝树用嫁接法,关键是接穗和砧木形成层紧密结合

TOP
11#

用《长安的荔枝》串联生物知识,把枯燥理论变故事,还能打通跨学科思维,让课堂有趣又有料!
TOP
12#

文化无处不有!从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生发出对荔枝的深入了解,真是不错😌
TOP
13#

用《长安的荔枝》串联生物知识,把枯燥理论变故事,还能打通跨学科思维,让课堂有趣又有料!
吴寅菲 发表于 2025/8/3 17:27:20
设计的非常精妙,用长安的荔枝来串联科学知识,大情境、大任务下的学习,学生更加感兴趣。
TOP
14#

都可以写篇论文了
TOP
15#

六、运荔枝的对照实验设计李善德运荔枝设计多条路线、多队人马,契合对照实验原则:

吴寅菲 发表于 2025/8/3 17:13:54
对照组和实验组图表对比太优秀
TOP
16#

这个情境串联了很多知识
TOP
17#

这部剧在学期中播放的,都只在小红书刷到几个片段,还不曾还好看过。看来也要好好学习一下,其实有时候利用热门的电影和电视剧,巧妙地融合到学生的学习中,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TOP
18#

看电视,再进行跨学科学习,设想很好,情境选择是否适合小学生?
TOP
19#

情景串联,非常有新意
TOP
20#

文化与科学的融合
TOP
21#

这个情境串联了很多知识
TOP
22#

这个结合也太妙了吧!把电影里的故事和科学知识串起来,孩子们肯定听得津津有味,边看故事边学科学,这种方式真的超有创意
TOP
23#

《长安的荔枝》科学课堂开讲
TOP
24#

二、“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微生物搞的鬼荔枝采后易变质。
微生物滋生:荔枝果肉含水量高达 80%以上,且富含糖分,是微生物(如霉菌、酵母菌、各种细菌)的理想培养基。果皮破损后,微生物趁机侵入,在常温下2-3天内大量繁殖,导致果肉变软、腐烂,产生酒味或馊味。
吴寅菲 发表于 2025/8/3 16:56:36
冰冻下 能贮藏的时间长
TOP
25#

六、运荔枝的对照实验设计李善德运荔枝设计多条路线、多队人马,契合对照实验原则:

吴寅菲 发表于 2025/8/3 17:13:54
感觉有点复杂,小学生有点不打适应
TOP
26#

设计非常巧妙,用比较熟悉的电视剧作为导入场景,结合生活实践开展科学活动,非常接地气,学生肯定很感兴趣的。
TOP
27#

运送荔枝包含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孩子从日常喜欢的事中进行学习,更有动力
TOP
28#

覆盖很多方面,太厉害了
TOP
29#

回复 2楼吴寅菲的帖子

这段内容不仅解释了荔枝的特点,还为读者打开了探索植物细胞的大门。比如,不同水果的口感(如苹果的脆、香蕉的软)是否也与细胞类型有关?不同水果的味道差异(如柠檬的酸、西瓜的甜)是否源于液泡中物质的不同比例?这些问题都能基于此内容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让科学知识从具体案例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
TOP
30#

科学老师敏感度真高,把热门影视剧变成了学习素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