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钱塘区田乘2024学年研修成长专帖 [复制链接]

31#

   当把问题打出来,我就发现原来我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不需要!!!原因如下:     1.我只是小学老师。身份决定了我仅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负责,初高大学的问题那些老师会操心,不需杞人忧天,最多被在背后说几句没养好某些规则,但已发展了另外一些我认为更重要的东西。
     2.我做的是正确的事。让孩子在小学时充分体验与真正长时探究,体验更加深刻、思维更加深入、见识更加广博,即使后面这样的教育和培养没能跟上,对一点都未曾经历过的学生来说,已然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味时更加甘甜,当然也许面对残酷应试现实时会需要一些时间和策略进行调整和接受,最好做个过渡。
     3.我已经认识到了矛盾所在。当问题显性化,说明离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不远了!长时探究后的大研讨,在此时就显现出其重要性了,当一些人分享研究结果时,其他人认真专注地听,并及时简单笔记,找好辩驳的点,就很关键。而组织好高质量的研讨环节,就必须要有富有挑战性的、具有开放性结果的驱动任务,如果研讨结论唯一,那这样的的任务只适合做任务问题串中靠前面的子问题,还要再深入挖掘与生活、与学科等更有联系性的开放点。
TOP
32#

6个批判性思维技能:(来源: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P7-P9)
1.观点的来源是哪里?  是否专业?是否存在利益牵扯?
2.观点是合理的还是极端的?  与公众认知有冲突的说法更应警惕
3.证据是什么?   现象?实验?是否有可靠数据?提防轶事证据(少数被精心挑选的个体经历),不一定适用所有人
4.相关结论是否存在被偏差污染的可能?  如:焦虑、恐惧等带来的情感偏差、证实性偏差(人倾向于记住证实自己信念的事件,忽视或忘记矛盾证据)等
5.推理过程是否避免了常见谬误?  如:用常识代替科学证据、相关-因果谬误(存在关联的两个事物,一方导致另一个事物发生)
6.是否需要多元化视角?  经济、社会、心理等
最后编辑田乘 最后编辑于 2024-11-26 21:49:47
TOP
33#

课堂简约高效是我们每个科学老师一起追求的目标
TOP
34#

感谢老师的分享。受益良多
TOP
35#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四种阅读:
1.基础阅读(认字)-初学阶段
2.简式阅读(目录序言结尾阅读+带问题查找一遍)-市面大部分的书
3.分析阅读(摘抄复述费曼输出式细读)-经典
4.主题阅读(同一主题系列集中阅读)-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
TOP
36#

认真学习 一起进步
TOP
37#

你可能经常听到成功人士建议说你应该“追随你的激情”。当你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可能会感觉非常合理。激情可能会使你精力充沛、不屈不挠、决心坚强,充满激情的人也更有说服力。这些都是好事情,不是吗?
但是我要反驳:当我在旧金山一家大银行任商业信贷主管时,我的老板告诉我们,你们永远也不要把钱贷给那些跟着激情走的人。比如说,一个体育爱好者想开一家体育用品商店,以追求他对运动的激情。这个人是个糟糕的赌注,因为他除了激情,一无所有,他开店的理由是错误的,你不能把钱贷给他。
我的老板已经在银行做了30多年的商业贷款,他说,最好的贷款客户是没有任何激情的,他们只是想努力工作,致力于在电子表格上看起来不错的项目。也许贷款客户想开一个干洗店或投资一个快餐连锁店一-都是很无聊的东西,但这些人是你可以赌的人。你想要的是努力工作的人,而不是爱他的工作的人。
——摘自[美]史考特·亚当斯著《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 “呆伯特”的逆袭人生》第三章《激情就是扯淡》
TOP
38#

回复 37楼田乘的帖子

不要做被一时激情冲昏头脑的牛马,做抓住机遇、精心设计、高可能性的投资。
TOP
39#

分辨真理的六种过滤器
1.个人经验(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可疑的);
2.你所认识的人的经验(更不可靠);
3.专家们(他们为钱工作,而不是为真理);
4.科学研究(相互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5.常识(被人以绝对的自信误解的好方式);
6.模式识别(模式、巧合和个人偏见看起来差不多)。
——摘自[美]史考特·亚当斯著《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 “呆伯特”的逆袭人生》序言
会发现和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的观点高度相似
TOP
40#

回帖时的一些思考:http://lt.zjxxkx.com/showtopic-71409.aspx
成年人听一个人演讲或汇报,时间长或内容不感兴趣也容易走神,更不用说小朋友了,平常心看待小朋友的走神,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是正常的。但我们也有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进入研讨环节。
首先,明确汇报环节的设置目的,形成班级共识。汇报是研究成果的交流,要面临来自他人的提问和批驳,也要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研究成果,让自己的研究更具有影响力。
其次,丰富汇报环节的展示形式,吸引观众注意。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讲得引人入胜需要技巧,也需要训练,这就需要鼓励发言的小朋友想方设法更好更生动的展示,教师也可以提供支持来丰富展评。
再次,增设汇报环节的互动评价,提升互动质量。对而对倾听的同学来说,眼睛看向发言的同学,耳朵仔细倾听是基本的尊重;如果能够完整复述同学的发言,或者概括大意说明已经认真倾听了;如果还能以对方的发言为基础,对照本组实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小结、驳斥、评价,那参与辩论的同学思维发展就更棒啦,课堂生成就更多啦!不值得一个大大的点赞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