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海2022年7月版“每月研修”活动《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 [复制链接]

31#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市河头镇中心校  张媛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有幸聆听了曹老师《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的讲座。曹老师的语言深入浅出,讲座案例丰富,让我感悟颇深。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为引导我国国民步入一个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社会而撰写的。以典型的实践和研究为依据而制定出来的这部标准,不仅对所谓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作出具体的构想,也为可使这种构想变成现实的科学教育提出具体的衡量基准。
        素质教育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基础,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目标,依照相应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和学的过程及效果作出衡量和价值评判的过程。侧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系统性的搜集信息,以相应的教学目标为根据,对相应教学活动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其主要包含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目的是促使教学活动去完成预定的目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科学教学价值标准,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一种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
TOP
32#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白水洋镇中心校  林慧娇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聆听了曹老师《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的讲座,被曹老师深深折服。
曹老师利用很多贴切的案例解释了素养、科学素养的含义,并介绍了科学素养测评的方式。通过曹老师深入浅出的解释,让我对科学的教学有了新的理解。
本次研修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曹老师用自身的能力和行为展示了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在聆听讲座时,有很多老师评论说曹老师让我们读懂了很多读书时期所不懂的学科知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应该要有一桶水。我相信曹老师拥有的是汪洋大海,所以才可以用看似简单的语言阐述深奥的理论和道理。所以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学生才能跟上进步的脚步。
曹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学生的品格(品格、价值观)引发了思考。我们的孩子成绩可以不优秀,但是他的态度要端正,价值观要正确,他要正直、勇敢、善良……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期望,那家长是不是也是这样期望着他们的孩子。所以在教学中是不是有我忽视了的角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品格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为他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TOP
33#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时间:2022.7.15
地点:网络研修
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 
专家:曹宝龙
临海市大洋小学       朱俊燕
        每月研修,月月精彩。感谢这个平台,让我能够了解最新的理论知识,学习前人的实践经验。是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好平台,也不断督促着我去思考和进步。
        这一期的内容是曹特带来的《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老师平实的语言,丰富的例子,让这些难懂的名词术语变得简单明了、清晰好理解。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让我对科学素养和测评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一、关于“科学素养”
        核心科学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句话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熟悉,但是未必是理解的。曹老师分别通过两个例子来阐述何为“品格”,何为“能力”,顿时领悟了两个词汇的区别。一个人的品格是他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而品格决定或影响了他的幸福指数。能力,则是在任务情境中表现出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育人才为教育的根本,知识的习得多少,受多方面的影响。孩子具备了去如何更好地看待评价一样事物的品格,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在待人接物时的幸福感。能更好地去适应环境,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远比教会他们多少课本知识要重要的多。
        另外曹老师也介绍了2022年新课标对科学素养,由科学概念、科学思维、研究实践、态度责任四方面组成。其中“科学思维”是与之前老课标相比所新增的。这也更加说明了科学教学不再只是教会学生几句简单的结论。更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根据实验现象或者实验数据去分析和推理科学结论。这在平时教学中,就需要科学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应多加注重孩子证据意识、数据处理能力等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二、关于评价
        这次讲座中,曹老师很大篇幅在讲解PISA的评价方法。并且前后对比了2006版的和2015版本的PISA对科学素养的构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科学素养的架构也越来越详细具体,也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评价了。
曹老师特别呼吁我们教师对“素养”的评价。素养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测,评价不需要挖空心思去给学生出各种刁难的问题,应该是心平气和地在各种真实的情境中测试相应的素养。现在的科学期末测试也越来越重视对科学过程性知识、证据意识、数据分析能力的考查,这也指导了教师的教和孩子们的学。
        实际上的科学教学和理想的素养教学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只要开始了,就是一种进步!
TOP
34#

临海市大洋小学朱海霞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2022.7.15
        时间匆匆而过,又是相约研修的日子,此次研修是由曹宝龙专家带来的《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讲座,曹老师的举例生动,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术语贴近我们的教学生活。曹老师的讲座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展开——
        一、什么是素养?
        素养=品格+能力(+价值观)
        品格是个人回应人生出境的方式,对于不同的事有不同的品格因子,因此需要全面考察,从不同处境看,日久见人心,品格的培养在教育中也尤为重要,一时引起热议的“土猪拱白菜”便是品格、价值观不正确的表现。
        能力是在任务环境中表现出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如同在会议室中学不会游泳,科学教学也要在真实情境下自己操作能看现象懂原理。这一点让我想起真实任务环境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在过往的教学中,我往往忽略了或者没有认真考虑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二、什么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验和态度责任。
        科学观念是学生在科学学习后对科学现象、状态和过程的基本看法。如何让孩子意识到前概念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并有自己的观点,这很重要。
        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和推理论证,模型建构可以解释现象问题,推理论证则是一种科学语言,推理是建构起观点和证据之间的桥梁。
        三、学科大概念
          1.物质与能量
          2.系统与模型
          3.结构与功能:结构→性质→功能
          4.稳定与变化
        四、PISA评价法
        对比不同版本的PISA,科学素养的内容也不太相同。
TOP
35#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聆听《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有感

临海市白水洋中心校  季柳杨  

有幸聆听了曹老师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仍觉得高深,现就自己理解了的内容做一点点小结。
关于学生的素养,品格和能力
1、素养包含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后形成的,适应社会与个人生活所需的必备能力和关键能力。
2、品格是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例如孩子因为犯了错误而受到老师批评,可能有的孩子会回顾整个事件,认为老师批评是自己必须的,今后自己怎么改也有自己的计划;而有的孩子可能会很不高兴,认为老师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因此有点记仇。这就是不同孩子对同一个事件的不同回应方式,就是品格表现。
3、能力是什么?能力是在任务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例如一个人掉进水里后能游泳上岸,说明他有适应性行为,这就是能力的本质,能力的测评实质上是在不断的变换环境任务。我们一直在强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而在虚拟环境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如果教师没有把真实的环境给学生,就不可能造就真实的能力。这也让我联想到现在热门的项目化教育,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学生对于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行自主的探究设计创造,唯有真实情境,学生才能在今后真正的生活中将所学应用起来。
最后编辑季柳杨 最后编辑于 2022-07-17 11:03:59
TOP
36#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市杜桥镇第二小学  林雅红
研修主题:2022.7.15曹宝龙老师《科学素养得理论架构和测评》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科学素养等词汇一直盘旋在我们的耳边,但到底什么是科学素养呢?这个词汇在曹老师的这次讲座开讲前,一直是干瘪晦涩难懂的存在,而随着曹老师大量例子的列举,它开始变得有血有肉,也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的使命感。曹老师带着我们先从什么是素养,再利用四大概念的详细阐述帮助我们梳理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最后结合案例带我们认识科学素养的测评工具PISA,这对我们如何理解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价值、科学测试等问题大有帮助。PISA2006第一次对科学素养搭了框架。其中科学素养的核心是能力,曹老师结合具体例子带领我们认识科学能力的三方面,为什么需要科学能力(涉及科学和技术的生活情景等),影响科学能力的两个因素即知识和态度。观其整个框架,我发现这其实与小学科学新课标中的四维目标联系起来了,多维目标的达成最终是为了科学素养的培养。这让我对新课标的解读有了更多的体悟。结合科学素养的理论框架及PISA工具反观我们的日常教学,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我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想法。
1、学生分组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能力。曹老师带我们深入认识了能力获得的条件:能力只能在任务环境下才能获得;能力只有学习者自主操作才能获得。以游泳为例,在会议室里能习得的只是概念性知识而非在水里能习得的游泳能力,学员看再多的游泳比赛却始终学不会游泳必须自己下水练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际情景的创设;纸笔测试中,情景测试题尽量多一点。因为只有在实际情景中,学生才能获得科学能力。再多的演示实验只是让学生看现象,初步理解原理等,要想真正意义上理解其中的原理等,学生必须自主操作。当然结合现有的实验器材、小学生等知识能力水平等因素,分组实验是比较合适的一种自主操作。
2、非纸笔测验的重要性
能力只有在任务环境下才能有效测评出来。纸笔测试主要测试的是科学知识。结合曹老师前面的科学素养理论框架可以看到,科学知识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其实不大。所以非纸笔测试对于能否将这些科学知识转化成科学素养就具有重要意义及导向作用,其中的导向作用不仅仅是对于我们教师,还有学生。非纸笔测试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到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
      这次研修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也为我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与改进的方向,帮助我成长得更快,感恩每月研修。
最后编辑林雅红 最后编辑于 2022-07-17 11:11:30
TOP
37#

有幸聆听了曹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曹老师讲到了科学素质的问题,用一个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讲解了素养。讲到价值观,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是啊,我们不是说要教孩子6年,想孩子60年吗?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却又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学生的人品如何?核心能力如何呢?那么,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等发展,价值观也该落到实处。讲到评价,怎么样一个评价体系可以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呢?就像前段时间听一个专家讲过,评价应该是能对后续有促进,不能有伤害!新课标对于评价也重点提到!怎样去更好评价呢?评价是一个指挥棒,引导孩子也指引着老师!这次讲座,曹老师还讲到了一个我以前不曾了解过的词:pisa. 可以继续百度学习!
TOP
38#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第111期反思与感悟
临海市大洋小学牟莎莎

时间:2022.7.15    
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
专家:曹宝龙老师

       又盼到了每月月中可以研修学习的日子,七月份的研修请到了曹宝龙老师,他向我们清楚地解释了何为科学素养,以及解惑如何去测评。
       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原本觉得这个词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但听了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科学素养的概念,首先素养是品格、能力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总和,价值观和品格有部分重合,为什么单独拎出来强调呢,曹老师用了“土猪拱白菜”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读书?肯定不能灌输读书是为了好成绩、赚钱、名利、美女的工具,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型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凭借自身阅读建构起来的小世界,能以体恤式的温柔,给自己一些支撑,消解自身的苦难。其次,核心素养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部分组成,但是素养的培养是在教师教育、学生学习中形成的。品格的意思比较抽象,是一种个人回应处境的方式,不同的人在同一种情境下的回应方式是不同的,曹老师举了“不同小孩在同样做错事、受批评的情况下的回应”例子,孩子或抱怨或改正,体现了不同的品格,品格当然不能在一个情境下了解,需要在长时间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各种品格因子,即日久见人心。品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良好品格。那能力呢?是知识吗?其实是在任务环境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适应性行为,曹老师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举了“落水后一人沉下的不适应性行为,一人游到岸边的适应性行为”,即有无游泳能力,适应性行为是能力的本质。能力具有全面性和特长性两个维度,所以课程有基础性课程和选择性拓展课程,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停留在口头,还需要在特定环境下才能获得和测评。

2022版新课标对科学素养的定义:
(1)科学观念:概念、规律、原理和观念的差别
(2)科学思维:模型构建(便于理解)、推理论证(有理由有证据地说话)、创新思维
(3)探究实验:问题、证据、论证、交流
(4)态度责任:学习者对科学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认同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认识

学科大概念:(1)物质和能量(描述世界最本质的概念)
           (2)系统和模型(研究这个世界的,比如地球、太阳、人体、生态等)
           (3)结构和功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如碳的同分异构体、细胞壁)
           (4)稳定与变化(科学需要研究稳定的条件、变化的规律)

      曹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PISA(和“披萨piza”好像,一下子记住了),是对科学、数学、阅读领域的测试,PISA项目对科学素养的系统性研究是一个典范,曹老师带我们了解了PISA2000的定义和PISA2006的定义以及PISA2006对科学素养的架构,我们所处的背景(涉及科学和技术的生活情景)需要我们具备这样的能力(识别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运用科学证据),那什么能影响我们的科学能力呢?答案是知识(科学的知识和关于科学的知识)和态度(对科学问题的反映),这个架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科学。2015版的架构定义和06年的相比略有不同,内涵更丰富、更具体。这些教育测评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测评需要进行对象性质的研究,需要对测评对象的内涵所支持的外延进行分解和分析,需要对每一项的有效测评方法和手段进行程序建设。最后曹老师给我们看了测评的真题:疫苗接种的历史,让我们受益匪浅。科学测试要注重非纸笔测试,学生来操作、陈述,虽然对老师有点麻烦,但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
TOP
39#

研修反思  
涌泉镇中心校      谢莎莎
有幸聆听了曹老师《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的讲座,曹特用众多详实的例子,让我们对科学素养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中在科学思维中模型建构的环节中,曹特以牛顿第二定律的中的小球为例,什么时候看作一个小球,什么时候看作一个质点,生动形象的展示模型的作用和意义。不禁让我感概,我们科学老师们如果深刻的理解模型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在帮助学生建构模型、理解模型的的过程中就会发挥更大的能量。
科学素养的测评也很讲究方法,曹特用国际测评PISA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素养的测评方式。科学素养并不是仅在科学领域的,是孤立的,而是在多个领域相互联系的,主要体现知识或经验应用于真实情景问题的能力上。如果我们用快问快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那只是测学生知识,但科学素养应该是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让学生用平和的心态,根据已知的原理解释,抓住相应的证据来解决问题。
再次感谢曹特的讲座,听了名家的解释分享,真是收益良多。
TOP
40#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时间:2022.7.15
地点:网络研修
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 
专家:曹宝龙
临海市托阳小学       高盛

2022学年参加第一次网络研修,有幸聆听了曹老师《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的讲座。曹老师的语言深入浅出,讲座案例丰富,使我受益匪浅:
1.什么是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后形成的适应社会与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品格是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能力是在任务情境中表现出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曹老师说到能力时特意强调,能力只有在任务环境下,由学习者自主操作活动才能获得能力,同时也只有在任务环境下才能有效测评能力。这些话无不向我们强调着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际情景的创设,除了演示实验外,更要让学生实践实操,曹老师建议教学中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实验时间。在这一年里,在小学科学教学论坛里通过学习交流,我看到了很多老师课前多次尝试做下水实验,同时更有尝试优化实验,改进实验材料,优化学生实验体验,课后更有实验操作反馈与改进,其中更有一些学生参与的项目化学习,从中看出很多孩子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值得我好好去学习。曹老师还将价值观从素养中独立出来,以“土猪拱白菜”视频为例,更是让我们明白了教师的责任不单纯的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正确的三观,这才是影响学生一生,
提高科学老师的科学素养,有助于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找准切入口

2. 什么是PISA?
这次培训学到了一个新词汇,PISA测试。PISA认为学生在科学、数学、阅读领域里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主要体现在知识或经验应用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上。PISA测试的定义也在日益成熟与精准,曹老师通过一些试题例子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PISA,疫苗接种的材料分析让我意识到素养测评是需要使用真实情境的材料,绝非简单的测试知识点。我们需要把一件复杂的事情以简单的方式让孩子理解,能理解才会有趣,才能让孩子听得懂科学,喜欢科学。
TOP
41#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师范附属小学 蒋敏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 2022.07.15》
每月研修,月月精彩,我更想争取做到月月学习,月月反思。
曹老师的讲座精彩地方太多,他讲了何为素养,素养是品格+能力+(价值观)。何为科学素养,以及国际评测PISA等等。其中让我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是曹老师讲能力时提到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总是困扰着我。我希望让学生能自己动手实验,但是很多时候我也总想着演示实验做做过算了。原因1.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需要课前准备大量实验器材,课后整理实验器材,起码要1个课时的时间。原因2.学生自己动手后效果不佳,让我特别失望。学生实验时特别兴奋和热闹,但最后的汇报,或者说是实验的现象的分析,数据的分析,就完全冷场了,真心虎头蛇尾。曹老师是:“演示实验是让学生看现象,懂原理。而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操作才能获得能力。” 才能获得能力,这个意义真的太大了。所以我打算接下去实验课中,能做到学生自己动手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做。
TOP
42#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和测评——曹宝龙2022.07.15》杜桥镇中心校    金丽丽
   这次有幸聆听曹特的精彩讲座《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和测评》,在此梳理一下本次讲座的学习所得。
一、什么是素养
    素养包含了三个项目:品格、能力、价值观。本次讲座中曹特特意强调了价值观的培养。价值观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其是品格的一部分,在2022年新课程标准中将价值观单独拎出,则说明对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价值观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价值观的树立将会推动孩子的长远发展。
    “核心素养=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曹特通过举一些简单生动的例子阐述了: 1.什么是品格?品格的重要性?  2.什么是能力?能力的两个维度、能力的层次水平。
二、什么是科学素养
      2022年版的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包括了四个方面: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通过曹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科学观念是学生学习科学后,人的大脑对科学问题、科学现象等的基本看法,与之前的科学概念有很大的区别。曹老师强调了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时,模型建构的重要性,同时探究实践更是重中之重,为今后我们的教学指明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三、科学素养的测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曹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素养测评的方法——PISA。PISA认为学生在科学、数学、阅读领域里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主要体现在知识或经验应用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上。过程的掌握、概念的理解和在各种情境中有应用能力是在每一评价领域的重点。
     PISA:一种对于我来说陌生而又高深的评价方式,在曹特娓娓道来中似乎也变得慢慢简单起来,尤其是在讲解PISA2000、PISA2006、PISA2015对科学素养的架构时,发现他们都是从背景、知识、能力、态度四方面来进行架构,其中能力是核心。这种评价方式对我来说,有点高深,这次讲座只理解了皮毛,还需要不断地加深学习。
     在讲座的最后,曹老师给我们小学科学老师提了几点建议:1.读读科学哲学的书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如恩格斯《自然辩证法》;2.上科学课时可以多做做实验,让科学课变得简单、有趣,提高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TOP
43#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市大田二小  汪冰倩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在今晚的讲座中,曹老师有几个观点比较触动我。首先曹老师提到“什么是素养”,素养包括品格、能力和价值观。现在我们都比较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上课之余还会送孩子去各个培训班,让他们学习不同的技能,但是却忽略了对孩子价值观的培养。大人经常说到,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啊,读好了以后可以赚大钱。如果一个人赚不了大钱,好像就是读书没读好,人生就是失败的。其实这样的氛围对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是有负面影响的。定义一个人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经济能力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和出色的能力,才能为社会带来最大的帮助。
      第二个是说到学生的科学检测,除了纸币测验之外,实践性检测也很重要。回想到之前四年级开展过一次实验操作检测,能发现很多问题,有些孩子能填空能说,但是动手操作的时候就会缩手缩脚,不知从何下手。有部分在动手实践之后,会发出感叹,原来现象是这样的,犹如第一次接触。这让我反思,平时课堂实验都是在做,但是可能小组实验,个别孩子没动手的机会,所以我们经历了课堂实验,讲解复习之后,还是有些同学并不甚了解。纸笔很重要,实验检测也重要,虽然这会花掉学校和老师们很多的时间和经历,还是值得一试的。
最后编辑汪冰倩8023 最后编辑于 2022-07-17 12:51:17
TOP
44#

反思汇总帖,大家都好努力
TOP
45#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白水洋镇中心校   高霞霞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本期聆听了曹特的讲座,虽然他说自己没有教过小学科学,有点赶鸭子上架,但是他用自己专业性的话术深刻地表达了什么是科学素养,让我们每个小科人都听懂,有领会有感悟。以下谈谈我的收获:
1.相比于曹特与我们的关系,小学生看待我们应该也是“曹特”般的科学专家,那我们在传授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有没有让学生听懂了呢?如果没有,那如何让学生听懂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碰到问题,往往是没有让学生理解或学生理解不了从而没有期待中的反馈,往后再遇到问题,是否可以从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问自己:我要讲的知识到底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怎么能让学生掌握这些素养呢?相信如果我们在备课上课课后反馈中都围绕着科学素养来,自然而然学生慢慢能达成我们的期望。
2.教学上有变化,那对应的考试测验也要有变化。曹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素养测评的方法——PISA。PISA认为学生在科学、数学、阅读领域里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主要体现在知识或经验应用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上。是很深奥的一种测评方法,我们也会在未来慢慢弄懂。但是就现在来说,如果真的还是以笔试为主,那试卷出题的时候我们是否围绕着让学生掌握相关科学素养这一目标来呢?当然,我们是在慢慢这么做着的,因为我们是不断进步的小科人。
TOP
46#

主题:每月研修反思(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 临海白水洋镇中心校,倪雪莉


每月研修,当天直播没有时间看,晚上认认真真的看完了回放,谈点自己的感受:
  1、可以感受到曹老师的是个学识渊博的老师,非常感谢曹老师辛苦并毫无保留的将国际前沿知识分享给我们。
  2、通过曹老师的讲授,我重新认识了具体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品格+能力
                                          品格:是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
                                          能力:在任务情境中表现出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
3、科学素养包含了:(1)科学概念
                                (2)科学思维:模型构建(是用来解释科学现象的,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学会建模,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去理解抽象知识)、推理论证(要有观点,要有证据,两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创新思维
曹老师重点讲了科学思维,模型构建与推理论证是非常重要的,推理论证要有观点,并要有证据来支撑你的观点,不可只有观点,那是耍流氓,这个给我启发很大,平常上课让学生猜想一个问题答案时,总是只说他的观点,应该多让学生养成提供理由以及证据的思维方式。
4、关于PISA: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下次科学测试是2024年。第一次接触这个,曹老师在本次讲座中,谈的最多的就是PISA。水平有限我,听的我云里雾里的。
于是我再了解了这个测试,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教育成果比较,以纸笔测验的形式主要测量处于中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从而了解学生是否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该调查也会关注教育整体环境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其研究对象是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的学生。
  5、PISA科学能力测验:PISA从三个角度考察科学能力:科学概念(有助于人们联系新旧知识、理解新经验的知识)、科学方法(确定可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论据、得出评价结论、宣传有效结论、论证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科学情境(在现实生活中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结:科学不光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的核心是能力,而能力取决于知识(科学知识和关于科学的知识)和态度。曹老师的讲座很有水平,我还需要多研究多反思。
TOP
47#

     在本次培训中,曹特讲到了建模。建模对于小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涉及领域比较宽泛,上及天理,下及地理,譬如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探索。然而很多研究的领域都难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结果,这时就需要借助物理模型对研究内容进行理性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个世界有更综合性的理解,应该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辅以建模教学。但是目前,建模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然不受重视,许多教师在上课时只是让学生进行模型建立的操作,而并不教导他们去发现、去领悟现象之间的关联和因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提问的良好学习方式,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讲到地球地核,地幔,地壳的理解,课本中指导孩子们用橡皮泥来建立地球模型,孩子们可以把书本中的数据具体化,直观地看到地壳,地幔,地核的宽度对比!再比如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解释,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微粒运动的小游戏,让孩子们亲生去感受微粒的运动,从而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物体为什么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这种例子在科学课中举不胜举。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有些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难度,会对教学产生一定难度,教师需要注重建模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模型细分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
TOP
48#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大洋小学    洪圆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每次结束都是新的开始,结束了2022学年的研修。新的学习旅程在7.15的每月研修中拉开序幕。本次研修曹老师从什么是素养、什么是科学素养、PISA对科学素养的定义三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老师是2022版课标核心组成员。所以在曹老师的讲座中同时也融合了新课标的理念,为我们新学年的教学开启一盏指路明灯。
1、关于素养。素养=品格+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能力。而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人生活。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养成可以通过学生是否表现出适应性行为来判断。
2、关于科学素养,2022年版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定义为四方面:1、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 4、态度责任。也意味这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在热门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很好的体现。
3、从曹老师的介绍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PISA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实科学本身就在不断地发展的,而我们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了解PISA的内涵、外延的建构方式相当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科学课程、科学素养、科学教育的价值、科学测试等问题。对于我们科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践。短短的1个半小时,收获良多。而这些所得要真正帮助指导我们实践,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内化、理解。
最后编辑科学小萌新 最后编辑于 2022-07-17 21:37:15
TOP
49#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市汛桥镇中心校  吴优婷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通过讲座我知道素养=品格+能力,品格是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能力是在任务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所以曹老师培养学生品格就是培养学生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2022年4月新课标的落地,曹老师指出2022版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四方面的定义:
(1)科学概念:概念、规律、原理与观念的差别
(2)科学思维:模型构建、推理论证、创新思维
(3)探究实践:问题证据论证交流
(4)态度责任:学习者对科学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认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认识。
这让我更好地理解新课标。
通过讲座我还认识了一个 新的名词PISA,PISA认为学生在科学、数学、阅读领域里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主要体现在知识或经验应用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上。是现在比较有名的一种测试,是科学素养的系统性研究的一个典范。曹老师举了一些例子帮助我们理解PISA。PISA测试中的这些题不是人为编出来的,真实的材料拿出来,针对真实的材料来提问,因为素养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培养。通过讲座我知道了 PISA2015对科学素养的框架,并描述了背景、知识和态度与能力的关系。
看一百场球我们是学不会踢球的,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中培养思考和动手能力,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TOP
50#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邵家渡中心校 屈文敏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看到这个主题最大的感受就是高大上,自己没有太多的理论基础,生怕听不懂。但是,曹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不断地列举实例,让我受益匪浅,对科学新课标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对讲座中印象最深刻的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素养=品格+能力。现在社会的一些现状比如说无理由退货,高速上频繁变道,这些是小恶,但是做这些小恶的不一定就是坏人 。因为,没人教过,整个社会的现状,教育体系都缺乏一种价值观念。现如今,学校的教育过于关注成绩,对于品格教育还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进行系统的价值观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导致培养出一批高智商但是漠视社会规则的自私者,导致知行脱节。所以品格为什么重要,一个社会品格高的人多,可以减少治理成本,可以提升幸福水平。作为小学科学老师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把品格教育渗透其中,并且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在孩子的品格形成过程中,应该把行为训练、品格认知、品格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不断运用实践并固化相关品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具有品格能力。能力的学习需要一定情景和实践,才能习得。
二、关于PISA测试,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听了曹校长的讲座后才知道PISA包括了数学素养、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科学能力是指应用 科学知识来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得能理解这些概念,并把它们应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那对于科学学科的测试可以减少些纸笔测试,增加点非纸笔的又指向核心素养的测试。
   这次的讲座让我认识到很多理论上的不足,急需补充新知,借助暑假时间给自己充充电。
TOP
51#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上盘镇中心校     陈丹
听了曹老师的讲座,我获益匪浅。曹老师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后形成的适应社会和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什么是品格?品格是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什么是能力?在任务情境中表现出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曹老师的例子通俗易懂,我也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了思考。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因此,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的创设奇妙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借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以达到真正实现一坛酒为中心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另外,PISA评价体系第一次接触,结合曹老师及资料的阐述,总结如下:科学的评价方式也应该多元化。可以从教学、学生、教师三个维度利用PISA评价体系展开研究,使评价变得多维和可具发展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化学生科学思辨精神、强化问题解决能力,深化科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开拓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TOP
52#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永丰镇实验小学 翁钊晔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2022年7月15日晚,参加第111期每月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宝龙老师带来题为《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的讲座。曹老师围绕着什么是科学素养,用一个个深入浅出的例子剖析解读,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令我受益匪浅。
印象最深的就是曹老师提到科学与语文和数学一样,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应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深有感触,科学作为一门课程在逐步得到重视。从2017年开始一二年级开始增设科学课程,科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而课标中也提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低段的小学科学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曹老师提到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应能通过科学课感知科学,并能记录呈现出来。这是孩子走进科学大门的第一步,要维护学生足够的兴趣,保护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但目前很多学校缺乏专职的科学教师来低段任教,大多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导致学生缺少学段的衔接。
其次曹老师提到测评的设置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曹老师举例了2006年疫苗接种的历史的故事,从三个问题中说明出题的规律:题目来自于真实的材料,素养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下才能测出来,测的是素养不是知识。而本次新课标的修订,就是以课程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基于各个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育人要求。核心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而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它是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因此,与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每一次学习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收获都是向前进一步。希望暑假伴随着曹老师推荐的《自然辩证法》,能有更多的学习与进步。
TOP
53#

临海小学    汪巧英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很荣幸能听到曹老师的《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讲座,真的是获益匪浅。从我16年进入教师这一岗位后,一直有听到关于科学素养这一次,对于核心素养包含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家也有所了解,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也仅仅是有所了解但不详细,曹老师给我们仔细讲述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到底指的是什么,尤其是能力,需要哪些能力,需要怎么样获得曹老师都帮我们解释的很清楚。曹老师还结合了新课标对于科学素养的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解释:
(1)科学概念:概念、规律、原理与观念的差别
(2)科学思维:模型构建、推理论证、创新思维
(3)探究实践:问题证据论证交流
(4)态度责任:学习者对科学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认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认识。
尤其是在科学思维上,曹老师利用各种事例举例让我们认识到想要形成科学素养必须做到要有的从证据推理出观点,要有实证意识,尤其是小学生,科学的知识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形成推理论证的实证意识。
曹老师还介绍了跨学科的大概念:(1)物质与能量(2)系统与模型(3)结构域模型(4)稳定与变化。
下半段曹老师还介绍了对于科学素养测评的方法——pisa,也从测试方法来认识了科学素养的核心是能力,依然是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教育测评也是需要一定研究的:
(1)对需要进行对象性质的研究(2)对测评对象的内涵多支持的外延进行分解或分析(3)对每一项的有效测评方法和手段进行程序建设。
听完这个讲座,我内心有所触动,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学生,学生需要什么,怎样让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教育能交给学生的绝不是知识,而是他在生活中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而这些更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的去操作,投入到情境中去探究,去实践才能获得的。
TOP
54#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市回浦实验小学 谢婷婷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有幸聆听曹特的《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和测评》,受益良多。曹特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科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目标。素养=品格➕能力,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科学教育才能形成的。
教育学生不仅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培养“德”远远比培养“才”更重要。之前带过一个班级,任课老师都头疼不已,原因是班级大部分学生傲慢无礼、欺凌同学、毫无纪律。“德”又会反作用于“才”,缺少了最基本的“德”,即使是脑子比较聪明也学不好。培养他们的品格之路,道阻且长。
能力只能在任务环境下才能获得,只有在学习者自主操作活动才能获得。在科学教育中要重视实际科学情境的创设,科学课中导入时用到的图片导入、视频导入、游戏导入等,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自主进行科学探究,这是一种任务驱动。科学教学中,如果采取演示实验,只能让学生看现象、懂原理,但是真正要让学生理解,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关于科学测评,测评测得是科学素养而不是科学知识,应重视科学能力的测评。曹特通过“疫苗接种的历史”这个资料,呈现出的3个题目,都是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上的,而不是简单的识记,这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朝这个方向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TOP
55#

回复 22楼哲商郑彩霞的帖子

认真拜读了
TOP
56#

回复 33楼夏薏的帖子

认真拜读优秀的朱老师的反思
TOP
57#

回复 41楼晶晶亮的帖子

认真学习了蒋老师的反思。有同感,听了讲座,更加深刻地感觉到:让学生去自己“上路开车”的必要性!
TOP
58#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市桃渚镇中心校  王洁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听了曹老师的讲座,深深地体会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作为老师,比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而我们应该如何育人,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怎么去看人的品格,品格是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两个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批评时,截然不同的想法和回应,显示出来的品格因子是不一样的。品格为何如此重要,社会道德水平高,治理成本就会非常低,警察,环卫工人等的数量都可以减少。品格与个人幸福感和发展息息相关。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能力,科学知识和态度会影响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部分学生成为了只会刷题的机器,碰到新题型就束手无策,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其实是能力的缺失,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能力是在任务情境中表现出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能力只能在任务环境下才能获得,我们在课堂中要重视实际情景的创设。能力只有学习者自主操作活动才能获得,演示实验是看现象懂原理,真正地要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操作。能力只有在任务环境下才能有效测评,因此如何全面评价地学生,是我接下来在教学中要思考和探索的,形式多样的综合评价虽然费时费力,却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
TOP
59#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市桃渚镇中心校  郑官明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听了曹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原先感觉很深奥,很难理解的知识,在曹校长的讲座里面,让我们通俗易懂,我们对2022新课标有了更好的了解,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学到的几点:
1.素养。素养=品格+能力。教师不是只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能力和品格,教师言传身教很重要,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变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教师。
2.科学素养。新课标围绕四个方面进行定义:(1)科学概念 (2)科学思维 (3)科学探究 (4)科学态度
3.关于pisa测试。Pisa测试是我第二次听到,以前一知半解,听了曹老师的讲座后,我有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版本的课标进行对比,测试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TOP
60#

小学科学每月研修反思
临海市沿江中心校   张超峰
研修主题:《科学素养的理论架构与测评——曹宝龙2022.07.15》
        最近回看了曹宝龙老师在每月研修的讲座,又有了一些新的启发和感悟,潜心研修,深刻内化,为新课标的学习做好铺垫,为新学期的教学指引方向。
        曹老师首先讲到了什么是素养,素养就是品格加能力,而价值观又是品格的主要表现形式。曹老师特别提到了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在超级演说家的演讲,我搜索并观看了这段视频,不可否认,这段振奋人心的演讲确实能激励人为目标而奋斗。一个农村孩子为了好的前程而奋发努力并没有错,但其语气和表情等却折射出了价值观和灵魂的扭曲,定位的错误,让人不寒而栗。这让我想到了多年前的一句话: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因此,德育要走在教育的前面,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
        然后讲到了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后形成的适应社会与个人生活所必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人在不同的处境中,产生不同的回应,从而反映出在该处境下的品格因子。品格因子的确定需要通过创设大量有计划、有目的的处境,观察学生的行为反应,综合考量品格方面的特征,而非以偏概全,要避免偶然性,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性。而关键能力是在任务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能力只能在任务环境下才能获得,能力只有学习者自主操作活动才能获得,能力只能在任务环境下才能有效测评出来。因此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有在实践操作、分组实验中才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演示实验只能给以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好比看一百场、一千场篮球比赛却不见得会打篮球。
        接着曹老师讲到了新课标关于科学素养和跨学科概念的描述。科学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跨学科概念强调:物质与能量是描述世界的最本质概念,系统和模型是研究这个世界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稳定和变化:稳定是有条件、暂时的,变化是无条件、不断发生的。新课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结合17版课标,仔细研读,对比学习,更好的指导和服务教学。
       曹老师最后讲到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使我对PISA测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该项目是测试学生科学、数学、阅读领域的知识,每三年进行一次测评,而且每一年对科学素养的架构都有所不同。测评需要进行对象性质的研究,需要对测评对象的内涵所支持的外延进行分解或分析,需要对每一项的有效测评方法和手段进行程序建设。总之,此次研修让我受益匪浅,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继续学习的地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