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自己试讲以后,发现问题很多:活动设计没有吸引住学生;学生的记录单上的问题少或空白;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未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研讨环节,老师的思路不清晰,参与互动的学生范围小等等多多不足方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温度变化可以使水蒸气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观察到盛有热水的玻璃杯内有许多小水珠、有水蒸气等更细致更全面的现象,交流后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并通过设计实验和分析,探究热水杯和冰水杯的杯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温度变化、空气中有水蒸气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细致观察、合作探究的习惯;
2.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热水杯内的水珠后能“提出问题——作出推测——交流分析——合作实验——运用解释”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内、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解释水珠出现的原因。
教学准备:烧杯、热水、冰水、冰、培养皿、餐巾纸或抹布
教学活动过程:
一、
观察热水,记录现象
1、
今天科学课上我们一起先来做个观察活动,老师往烧杯内倒入一些热水,静止地放在桌面上,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请阅读实验要求,有没有不明白地方?老师给每组的烧杯中添加热水,请同学们及时记录下观察发现和问题。
学生:每人手中一份记录单,如下:
第_______组___________同学记录单
我的观察发现:(写或画) 我的问题或推测:
(预设现象有:能看到装有热水的杯口有“白气”不断地冒出,并且又消失了;烧杯的内壁有细小或较大的水珠或雾蒙蒙的;杯壁内的水珠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形成的大小不同;手摸烧杯外壁不同地方感觉到烫、温、凉,冷热程度不一样……)
二、
交流研讨,梳理问题
教师:接下来的时间是小组内交流,请小组内的成员先说说各自的观察发现、问题,再汇总出本组的所有发现及问题,推选二名学生上台发言。
全班交流的时间到了,哪个组的二名同学带着你们选择好的记录单上台交流,台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明白或听不懂的地方直接举手问他们,其他小组的同学做好补充的准备。
2、教师在学生汇报现象时,抓住两点引导:水蒸气的多少,温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不会提问的问题,施加引导作用。聚焦问题:水珠是怎样产生的?
3、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研讨,小结:凝结现象
三、作出推测,设计实验。
1、教师:热水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很明显,烧杯内装常温水蒸发能看到凝结的小水珠吗?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设计实验制造出水珠。
(本课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前概念设计相应的活动,预设实验设计有:A、常温水杯口加盖一个培养皿内放冰块,观察底部的水珠形成;B、往杯子内装冰,观察杯壁外水珠的形成。)
2、学生实验,收集现象。
四、生活运用,解释现象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凝结现象,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