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论坛会议资料(学正专场2016.1... [复制链接]

61#

10月17日~10月20日,杭州学正小学,第四届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这是一场高端的盛会,会上还见到了网络中科学学科的“风云人物”和“红人”。一天路途的风尘仆仆,一天紧锣密鼓的听课说课,强烈的现场学习感使我不顾连续几日的失眠和疲惫,虔诚、心无旁骛地听课学习,生怕错过每句精彩。名师们在课堂上镇定自若、幽默激扬,巧妙的设计、睿智的引导如行云流水,给听者以极大的享受。饥渴汲取,做有思想的听者,不断结合自己的课堂反思,力争不虚此行。
TOP
62#

把科学的种子撒向雪域高原

——西藏援教纪行 卢新祁

为探索解决西藏自治区普遍存在的理科教育尤其是小学科学课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拉萨市教育(体育)局特邀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组织名优教师奔赴西藏。

在西藏送教活动中,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组织的新活动:

1、
三队人马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奔赴拉萨、林芝、日喀则

2、
拉开2016年西藏援教工作地帷幕

3、
三个副理事长,一个秘书长分别带领6个老师开展援教工作

4、
50年的领导带着6070后的主力

多位是工作十分繁忙的校长

5、
十多天中足迹到达三市6

我们回顾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尽管地区差异,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我们克服高原反应投入工作。到达当地以后,藏汉同胞以热情的笑脸和雪白的哈达献给我们。

我们与藏族老师同课异构,主要是《点亮小灯泡》、《盐到哪里去了》。

1、这两节课都是典型的观察、实验科学课。

2、都是要通过典型操作实验步骤来学习科学。

3、都是通过学生的主要科学活动理解科学概念(溶解、电流电路)。

4、都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都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点亮小灯泡)。

我们还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和报告来充实本次活动。

老师们与藏族孩子们在一起,藏族孩子们在课堂上展现出的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让我们为之鼓掌。通过他们清澈的眼神,我们读懂了他们对科学疑难问题的求知欲,其中浙江的老师与孩子们玩在一起,最后孩子们写出满满的感恩与热爱送给我们的老师。

我们还与藏族老师在一起,设计拓展课程,一起动手操作实验,让我们感受到藏族老师的热情与专业。

总结来说,送教活动由演课→说课→疑难解答→理论提升等环节组成。

接下来,我说说我们老师的一些体会:

北京小组的总结:

第一,此次活动开创了自治区成立以来小学科学赴藏送教活动的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二,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专题讲座传达了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第三,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内地与西藏小学教育同行的联系,为当地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第四,3为送课教师高效的课堂教学、精彩的讲座和严谨、敬业的治学态度,给当地干部师生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浙江小组的总结:

1、精心策划,不仅仅是课堂;

2、享受乐趣,不仅仅是体验;

3、藏区的学生具有与内地、沿海学生学习科学的差距不大;

4、加强对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比较好的应该是参与式的培训活动;

5、提高对科学教育思想的理解,扩大视野。

那么,我作为带队的,简单说说我的体会和收获:

1、西藏的天是高的,西藏的天是蓝的;

2.西藏的老师是纯朴上进的;

3、西藏的孩子是可以把科学学得很好的;

4、西藏的孩子是聪明可爱的;

5、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也是进步和加强的;

6、西部和落后地区科学教育需要东部和发达地区支持和帮助;

7、学会2016的援救活动是成功的,有意义的;

8、学会进一步加强援教工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怎么做还是要研究的。

还要提一点我们的一些遗憾:时光匆匆,西藏的美我们只领略了分毫。

最后说一下高原反应,人是会适应的,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将针对部分地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存在地困难和问题,组织名优教师开展精准送教活动,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的高水平和全覆盖,为科学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上是我代表三个小组简单地描述一下我们的援教过程,谢谢大家!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63#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64#

回家路上收到群里的信息共享,一到家迫不及待地进入论坛,先浏览一下学正那边的活动,不知道是楼主做得更细致,还是本来就更精彩,羡慕啊!谢谢全国学会及本次承办单位的倾情奉献。
TOP
65#

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胡卫平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还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没有问题的,在这里我们看不出来能力,再细致的分析一下,过程作为目标是有问题的,

首先分析什么是目标,从事一个活动之前,对这个事情结果的预设,过程本身和结果不是一回事,过程作为一个目标不恰当。过程本身不是目标

我们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很多,细想学生学到了什么

十个教材进行比较,学生学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觉得很难,等学生毕业后,再来看,学的内容不多,与我们提出的三位目标没有能力有关系

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去一个小学给一个校长座谈,校长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在下的科学老师,如果我们教科学,教到孩子不喜欢科学,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现在的课程标准已经送审,近期将公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呼吁一年级开始开科学课,教育部基本同意,课程标准从一年级开始

广义:动机、态度、情感、价值观ji

狭义,不包括这些,我们的课程标准以狭义的出现,

我们国家三位目标作为目标追求的时候,其他国家基本以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从整体人的考虑,考虑人的发展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媒体已经公布,什么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都已经在研究,关于核心素养,有两种,一个是知识,另一个是能力,能力是最核心的

关于能力的提出,没有专家提出争议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二个素养是可教、可学、可测的,素养是可以培养的,

第三个不同学段的水平是不同的,在小学里面,1-2年纪一个学段,3-4年级一个学段,5-6年级一个学段,是要有规划的,分阶段的

第四个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把个人发展放第一位,以人为本的观念。如果培养出来的与社会脱节,影响发展。

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信息技术的培养,学会学习,创新和创造力,问题解决,这些都是各个国家所重视的。

这个是我们国家所公布的,三个维度,基于证据的结果是最可靠的

做了大量细致的实证的研究,中国文化传承的需要,对于上一轮的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的文本分析,征求意见

比如国家认同,还要党的认同,里面有中国的特殊。

不论中国还是世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学习

批判性思维,小学生怎么能学概念,那个概念不是我们说的那个概念,

第一自己要有观点,第二,你的观点要正确。这是科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发展的非常好,但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一个原因中国的国民没有批评性思维。100%的人都认为是错的,但还是会去贯彻。就像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言论、意见。

中国仇富、仇官,现在是仇职业,有职业的人容易出问题,比如教师

我们的决策,不是基于批评性的,是基于正确的

比如高考,考分面前人人平等,这真的能表现人的素养都一样吗

比如请学生看书,书上有答案,

市面上的教学模式能不能用于我们的教学

在核心素养里面,也有基础,核心素养里面也有基础,也有应用,也有心理

比如道德,最基本的本性如果是坏的

核心素养包括:学习思维和创新

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这些是应用素养,

如果没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思维,不发展创新,学生不思考怎么能学习呢

如我们强迫孩子做什么,

科学科学的核心素养,有这四个方面,第一科学观念,第二个科学思维,第三个科学探究,第四个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态度与责任

素养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真正的体现,思维与创新,强调科学探究与交流,

科学观念,我们是怎么考虑的呢,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国家都认同,国际上关于概念特别强调,

为什么没有直接用知识,直接强调知识的话,中国的教育

这里概念是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思维:所有的科学家都认同,学生学科学有什么用,

学科学最有用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态度,

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

推理,包括分析、概括、

探究:提出问题、证据、解释和交流

用科学的语言进行交流,不仅仅是敢不敢说,强调用科学的语言,图、表、文字、公式来表达,写实验报告

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责任

责任有两大方面,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北方的寿命要比南方小5岁左右,原因是环境污染。

全民的责任感,环境的责任感。

只要老师们思考能不能培养我们孩子的素养,比如天平,学生没见过,就让学生做天平的实验,

比如教学,没有学生学,要教师干嘛,没有教师教,那叫自学。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又怎么能学好。

13年接收修订课程标准,14年公布科学素养,我们即将公布的课程标准,

做这个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基本都已经体现,

2011稿坚持

第一,恢复12年级的科学课

坚持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

围绕重要的科学概念和模型组织教学

内容标准中明确学生需要理解的科学概念

强调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增加设计与技术的内容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维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学生所缺少的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1-2年级一个学段,3-45-6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核心素养的素养和这个素养有区别,

素养包括知识、探究、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特别强调思维,探究没有思维的参与,探究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程序。

我们在探究里面特别强调了思维

科学态度这个维度就是以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究这个维度,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

初步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式,发展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做中学,还要学中思。

围绕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态度,做了分级

学生的学习来讲,自主学习,强调自主学习,

指导性学习,引导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一开始抓得很紧,慢慢放一点,

1-2年级在教师的指导下

3-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比较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5-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

态度:探究兴趣、事实就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四个方面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修订强调:

学习内容的概念图

科学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没有完全按照高中的核心素养框架制定,但是我们的思想和内容基本涵盖各个素养,我们的教学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本质教学。

教学中提出素养,基础教育改革厚课堂教学的问题,

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但仅仅停留在行为互动水平,

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而忽视课堂及教学的目标,

注重学生的自学,而忽视教师的指导

注重探究的形式和过程,而忽视探究的思维及其对探究过程的反思

老师的作用是学生越自主,对老师的要求越高,还有比如互动,只要听课,一定有互动环节,什么情况下的互动,怎样互动?百分之八九十的互动是有问题的,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两个最核心的要求,1是我想学,不是老师要求学,2是自我监控能力,自己能计划,能实施,能反思。有这两个才能称为自主学习。不强调表明的对和错,学案型,英国的教材,很多都是学案,没有答,学生思考。一定要注意,我们的教学不能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不思考,现在能做,但不代表将来会做。只要老师能让学生围绕这你的教学目标,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是特别重要的,这是小学生发展素养的基础和要求。

翻转课,是形式,不是本质。翻转的过程中是否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微课,碎片话的学习,没有太多价值,靠看微信去学习,这不可能是系统的学习。主体的学习不能靠微课。

现阶段我们理解教学最重要,究竟如何去教学。

最核心的,教学中,学生要积极思考。学生如果没思考,没动脑,这一节课肯定是失败的。

杜威从情景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

建构主义: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

课堂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元认识、自主构建、应用迁移,

认知冲突,我特别想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但不知道

高认知问题、低认知问题,高认知问题要思考,要互动,一节课必须要有一个高认知问题。两个问题,第一个:这个老师一进来,有一个学生喊起立,所有学生齐刷刷站起来。在英国可以随意坐。第二个问题:老师讲的课学生都能对答如流,老师还有必要上吗?如果一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超过一半都能举手,这样的问题价值不高。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一节课如果没有一个认知冲突,这也不是一节好课。学一个知识,如果没有跟以前的知识结合起来,那也没有意义。如果一个人想想就能相通的,不需要分组讨论。一个人先思考,再分组讨论。小组内每一个人都要在别人说话的提出上有激发,有提升。

元认识:自我监控能力。计划、实施、调节、反思。一个单元学完后要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应用迁移:不仅是知识,还有方法,不仅应用于解决书本的题,还有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科学的思考方法。

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创设情境:情境中引出问题。思维型教学,五项里面能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心理健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心理健康领域里面有一个叫认知重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定要积极思考,这个思考必须是正确的。如果能量,教的时候千万不能有正能量、负能量。核心素养,最核心的是大脑,所有的国家都特别重视大脑。我们在教育里面的过失:第一能力过失,第二思维过失,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学生思维。

动机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内部动机能够促进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起表现在流畅以及独创性维度上。小学阶段,要多给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跨学科概念。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积极情绪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消极情绪中的恐惧情绪会显著抑制创造力的发展。学习方式,建立能凸显应激反应中心理成分的小鼠应激模型。教学方式对创造力的影响,自选式的同样互动小组结构更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情感互动是基础,思维互动是核心。思维型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是否突出核心素养,符合学生水平,规划完整恰当,及时调整目标,目标落实良好。教学内容:内容选择符合目标,内容理解正确无误,突出知识形成过程,重视联系已有经验,体现学习进阶要求。思维型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学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问题提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科学学习质量监测框架,一级指标科学理解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探究与交流,如桌子上放着弹簧测力计、小车、牛奶盒,可以研究什么问题?如按以下步骤建立关于降雨的概念图。测评案例

创设活动课程。科学探究课程,科技创新活动。我们先教孩子先思考,再去探究。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66#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67#

长长的帖子终于看完,虽然跟与会的比少了现场感,但是收获还是不少的。谢谢团队成员的辛苦付出。
TOP
68#

在做项目中做研究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
姚伟国

有人问:幸福是什么?无论从何种角度如何作答,真正的幸福都是源自内心美好的体验,一种较之过去积极向上的由内而外的变化。对于教师而言,专业成长是莫大的幸福。在一个团队里,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氛围会感染人,发展人,它会比以个体奋斗成长得更快一些,也许在这样的理想的规划下,名师工作坊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教育生活之中。

在名师工作坊里,这里聚集着一批有志于科学教育的名师,是做事做研究的地方,这里不用响亮的口号,一种环境和氛围足以影响一个人。走进去,靠近它,更是一次难载的学习机遇。记得1996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后,我从一所基层的村小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在我初涉讲台的头几年,无论是教学常规,还是班级管理,的确长进很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程式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对我的课失去了兴趣,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难道教师的工作就是不断地重复昨天的经验?我自问,但我无法回答!这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个人低头干事而不学会抬头观察,容易陷入停滞之中。幸运地是,当我迷茫的时候,我在省市级的舞台上,遇到很多名师,虽然不一定一下子他们给你多少思想的震撼,但当你有意无意地与他们进行比照,读读他们的文章,看看他们的课,一种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比不加思考的封闭的个体劳动有意义的多。在名师们的影响下,我逐渐明白了:一线教师是有着对教学研究的发言权的,亲身躬耕,一线的酸甜苦辣,均是一笔丰富的研究资源,而没有理论层面的思考,经验终究是经验,工作容易陷入经验重复的怪圈,要跳出这个圈子,教育科研是一个好途径。

在教学研究方面,我深知:只有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才能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全程参与了海宁市教研室钱金明老师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加入了嘉兴教育学院张建芳老师的课改协作组。参与研究既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学习的需要,它使我零距离地观察到了专家型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工作状态,他们手把手地教给了我科研的真本领,这为我在科研方面的发展取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与特级教师的对话中,我更清楚地意识到,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成为科研的突破口、专业成长的突破口。让科研走进课堂,让科研为课堂服务成为我的新举动。2003年,我申报的《小学科学教育中开展个性化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先后在海宁、嘉兴立项。这个课题来源于在新课程启动的大背景下,我对科学课学习方式的一次思考,一次尝试,是综合考虑了当时课堂教学面临着程式化倾向而提出来的。如何开展这次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科学地走一步看一步”,具体地说是一册一册教材、一个一个单元地研究,选择典型课例实践、反思、调整,选择外出听课时作进一步的思考。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曾想一步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结果狠狠地摔一跤,在执教一次市级研究课《了解空气》时,由于对学生能力关注不够,课上砸了。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探究能力有限,个性化探究怎能一步到位?课堂教学必须从关注学生的能力开始!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后来证明我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我从“让学生学习制订研究计划”入手进行设计,这一课一直从学校上到片里、市里、嘉兴,直到省里。在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的指导下,我围绕这一课写的教后反思发表于《科学课》、《实验教学与装备》、《小学教学设计》等教学杂志上。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中,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突破,先后在海宁、嘉兴“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围绕这课题研究,我又执教了10多节市级以上的研究课,课堂教学获得了众多行家的认可。

2006年,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也已进入了第三个年头,一线教师由对新课程的憧憬步入了迷茫期,新课程倡导的理念遇到了实实在在的困难,比如对以探究为核心理念构建起来的小学科学新教材,老师们的质疑声多了,是不理解教材还是教材本身问题,是理念不适合国情还是操作层面缺少办法,还是……。在那段时期,我上课在想,听课在想,在名师工作坊这个平台上,我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和省级的骨干教师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先后写下了《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若思考》、《从迷茫和探索中走来》等文章。但这些思考毕竟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能否就现行教材展开一番研究呢?我觉得研究教材是当前上好科学课的基础,我的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实践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深化研究的,我以课题的形式对教材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活动结构特点等作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解析,将新教材在第一轮中的成功与不足作一个小结。在研究进程中,新的理念给我不断冲击,尤其主题建构中提出的“结构化学习”思想给我启发最大,所谓“结构化学习”,就是知识逻辑结构和认知结构相统一的学习,它有两种最基本的组织方式——轮型结构和线型结构。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小学科学课堂的基本构想:科学探究活动是活动化和结构化的统一体,科学内涵和教育内涵是课堂内涵的主要特征。更令我难忘的是,由于我在课堂教学的出色表现和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在中央教科所小学科学研究中心郁波老师的推荐下,被教育科学出版社聘为教材培训专家,先后赴北京、安徽、山东、广东、湖南等地作讲座和研究课。我真的应该感谢教育科研让我学会了科学地审视课堂教学,初步把握到了课堂教学的脉搏,它让我明白了:课堂不应是教师的一方的“想当然”,学生的主体也不是一句简单的流行语,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对这个内涵的感悟和挖掘。

在每一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都会涌现一批有思想的教师。课改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程实施以来,我遵循“实践+反思”的研究思路,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一直是我的主攻方向,“主体参与、主动发展、个性化学习”是我课堂教学追求的风格。我先后参加全省 “中小学远程教育”录像课的拍摄活动,有9节录像课经浙江电教馆制作并发行。我曾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一等奖。在教育科研方面,我主持负责的《小学科学项目学习的实践研究》等八项课题在省市级立项,主持和参与的四项课题获省市级一、二等奖,其中由我主持的浙江省教研系统重点课题《小学科学“设计和技术”领域中两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第五届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撰写的60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公开发表,其中《基于模型
直观建构》《如何把握科学探究的着力点》等六篇论文获省级和全国级一等奖。在第一届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中,撰写的《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获一等奖(全省共20篇,嘉兴唯一的一等奖),《浙江教育信息报》上专题刊载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周谷平副院长对此文的点评。根据前期研究的成果,我主持编著了教育专著《儿童立场:科学启蒙教育的校本化实践》,这是我的第一部教学成果总结,省教研员喻伯军特级教师、导师钱金明特级教师撰写了序,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只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勇于攀登,托起的一代人才能更高。如今,我的专业伙伴更多了,站在一个新的舞台上,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一种理想,理想就不能停下前时的脚步!我还要说,做项目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做,努力让想法变成现实;研,努力让思想走向深远!


TOP
69#

在学习中成长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育科技局教研室
薛云龙

我来自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育科技局教研室,是一名小学科学教研员。32年前,初入教育之门的我,当上了一名自然老师,32后,我不改初衷,仍然从事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其间经历了由自然向科学、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经历了由单打独拼教学向学科团队教研的转变。我也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山西省特级教师,由一名普通教研员成长为山西省学科建设指导组专家成员。所有这一切,得益于我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特别是2012以来,我从事科学学科教研工作后,通过参加各种高端研修学习,我更是受益匪浅、感触很深。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在学习中成长的。

一、带着问题学习

工作中,我们难免会有各种的困惑与迷茫,每次参会学习,我都会将这些“问题”带来,寻找解决的方法。比如,2013年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前,我最纠结的问题是当时很多学科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各种模式的课改,如何引领科学课改、科学课如何上、科学教学要不要模式?重庆的“优质课展示活动”给了我最好的答案。参会回来后,结合我们“做中学”课题研究,我提出了“科学课不搞模式,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与学科知识特点,只搞适合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的观点。同时,我根据中国教育学会科学分会征集优秀教学设计的要求,给基层教师下发了科学备课基本要素的指导意见。由于我把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与年会学习受到的启发进行了综合,把握好了我市的科学课改方向,我们的科学教学没有跟风,没有误导老师走弯路、走形式,2014年以来,我市先后有8个教学设计、4节优质课在中国教学教育学会科学分会优秀教学设计与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中获奖。

二、学习贵在“消化”

同样是学习与参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主要归结于自己的“消化功能”。我主要是通过“体会”与“迁移”的方式来“消化”学习内容的:

学习后写体会或感想,是我长期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每一次学习培训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一位授课者(讲座者)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与教学风格,写体会与感想,能将学习内容及精彩的段落在脑海中二次成像,强化自己对先进的理念或新的方法理解与吸收,这样名师、大家的智慧就会为我所用。工作中出现相似的问题,自然就有了解决的秘笈。我参加学习培训的体会与感想有三十多篇,其中去年作为“山西省科学教师代表”参加中科院举办的“科学课与科技活动”高级研修班上我的《参训有感》在学习交流后被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科学文化传播处收录。

学习重迁移,是我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90年代,我通过学习《特级教师教案》,结合自己的学情写出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特别喜欢科学课就是很好的见证。2014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接受了由台湾屏东大学王静茹教授的《会转动的种子》的互动学习,王静茹教授用“挑花心木”的种子做学具,让“学生”对该种子进行观察、研究,教学内容涵盖“提出问题——提出科学问题,建立模型概念——制作模型,本质问题——科学问题”,其中“做中学”教育理念尤为突出,对参与互动的老师触动很深。后来,我把这节互动课的学具由“挑花心木”改为“臭椿种子”,在我省多次培训活动中对老师进行培训,成为我培训教师的一节精品课,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学习重迁移,改变的是“学具”或“形式”,不变的是教育理念与学习方法,我认为“迁移”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三、带回理念实践

2014年12月 ,“苏教版教学设计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中,我接受了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评价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等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对我们来说非常实用,因为当时我们的“做中学”课题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如果教学评价跟不上就会出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2015年3月,在全市科学教师培训活动中,我将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及时应用于实践,同时,我还主持、带领学科团队编写了《霍州市小学科学实验评价标准》,通过三学期三轮对全市科学教师进行了600多人次的实验教学培训,提高了老师们的实验教学水平;此外,我结合“做中学”课题研究,制订了《霍州市小学科学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评价方案》,使小学科学学科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由单一的“纸笔测试”改为“纸笔+操作+平时参与”的等级评价,使学科评价更加规范、科学、人性化。

“以命题促课改”是我们进行“做中学”教学评价的新尝试,我们通过纸笔测试试题命制改革——增加PISA类题型,使纸笔测试更注重学生科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命题中把学科知识与学习、生产、生活、社会有机结合,如:“雾霾与生活”、“汽车剧增与环境变化(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厄尔尼诺对家乡气候的影响”等命题深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变“背知识”为“用知识”,变“死知识”为“活知识”,让学生书本上的学科知识变为“身边的知识”、“生根的知识”。由此取得的教学效果是——老师讲课更注重学生的“做”,学生学习更注重知识的“用”,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更注重“思”。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 “做中学”、“学中用”、“学中思”,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喜欢科学课了。

四、引领教学升华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学”与“精细化的教学”的不同,“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的差别。通过培训教师,我让老师们知道“如何用教材教”——即教师要做教材的使用者而非做教材的执行者。如: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进行单元的置换、前置作业的安排、课程资源的开发、科技活动的设计等,从而让科学课兴趣化、本土化、生活化。

我还经常深入基层送教下乡,用示范课向老师诠释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作为霍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特邀科技指导教师,我经常利用“送科技下乡活动”指导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进行科普讲座,让学科知识通过课外活动这个载体得到延伸,对提升我市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长期的传帮带,我们学科团队中,我的徒弟、青年教师耿云志已成为山西省学科建设指导组专家成员、国培专家、临汾市学科带头人;我市青年教师王瑾老师被评为山西省教学能手。

2015年,由我牵头的市小学科学“做中学”课题研究团队打造的4个教学设计、2个课堂教学实录被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山西省“十二五”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研究》课题组出版的《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和《小学理科教材教法与小学教师资格笔试面试指南——科学》两本书录用,我和团队成员应邀成为该书编委。这是一个由课题研究成果转为知识资源进行大众传播的典型案例,标志着霍州市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在理念及实践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也是我带着问题学习,并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的体现。

作为山西省小学科学团队成员,我与大家共同建立“山西小学科学教师交流园地QQ交流群”,两年多的时间,交流群已由最先的16人发展到300多人,我与我的团队,利用这个平台,根据省科学学会的活动安排,确定活动主题,开展教学研究,我经常在群里帮助老师们解惑排难,在群里与全省科学教师交流、切磋、互动、分享,探讨教改策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促进全省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改革。

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我不断成长,2014年我被推选为中国教育学科科学分会理事,2015年被评为临汾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今年5月,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对我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的体会是,全国特级教师年会与优质课展示活动,承载着科教人的追求与梦想,是我们科学教师快速成长的摇篮。同时我把每一次培训教师、观课议课、专题讲座等都当作自己很好的学习机会,正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增长着学科教学的“临床经验”,今天能走上论坛的讲台与大家交流,可以说我是每年参与学习的受益者。同时,今天的交流也让我感受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年轻老师们,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多参加培训,多学习、多实践,这样就会使自己更快地成长与进步!

同时,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要感谢山西省教科院科学教研员尚秀芬老师多年来对我的一路相帮,感谢她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学习机会与工作建议,促进了我的成长;我更要感谢中国教育学会科学分会给我及我们科学老师每年搭建一次交流活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有幸能与小学科学泰斗章鼎儿老师、路培琦老师等科教老前辈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教诲,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与力量;通过这个平台,我能看到全国一流的科学课与著名的学科专家的精彩点评,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通过这个平台,我能最先得到权威专家发布的最新的科学教育信息及动态,了解全国较为前沿的小学科学发展趋势,能更好地有效指导日常教学。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32年的科学教学与实践,我与科学共成长,这种成长,根植于我的内心深处,它让我充实,更让我踏实。这种成长不仅改变了我的职业观,也使我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人常说“五十而知天命”,如今,年逾50的我深深地知道我的使命就是与大家一起进行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事业,既然知天命,那我就将一往无前,不忘初心,我愿与大家一起共同担当起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之重任,做一个有责任的、快乐的科教工作者!


TOP
70#

享受职业幸福从做学习型教师开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第三小学 韩世英

(一)

教师,都说它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也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这些话的里里外外都表达了一件观点,那就是,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是这样的吗?在座的都是一线的教师,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于教师职业的幸福和艰辛也有非常具有个人特征的体验和认识。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呢?

自带光芒的孩子、攻克难关的喜悦、教师节甜蜜的巧克力、一抹会心的微笑、树影斑驳的小路、远离尘嚣的净土……幸福无处不在。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在我看来,幸福就是充实,就是从容。所谓充实就是没有空虚感、困乏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所谓幸福,就是指内心的平安,可以自由的,自在的,享有幸福的平安。

幸福人生需要什么?一是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最美妙的东西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把学生的人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人生前景,唤起学生对人生的热烈向往。二是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三是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

我是怎么理解教师的幸福呢?特别赞同赵兴刚老师的理念: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师生的善好生活。什么是善好生活?有两个评价尺度:一个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尺度,即所谓“善与不善”;另一个是个人自我的评价尺度,即所谓“好与不好”。善的生活,即体面的、有尊严的、负责任的生活;精神高贵和优越的生活,正直与光明的生活,富于德性的生活,充满了同情与关爱的生活。而好的生活是能够感受到惬意与轻松、感受到内心的充实与和谐、感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富足、感受到心灵的舒展与个性的张扬。善好生活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生命历程,是一种“不惑、不忧、不惧”的生活。

而所谓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能够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的。

优质教育一定是学校的资源和配置富有效率和效益的,是建立在师生共同的既善又好的生活之上,学校生活中充满了对所有师生的深切关注,没有人被忽视和被遗弃。我提倡做“幸福教育”——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教师同样快乐工作,幸福成长,这是我做教育的重要追求。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生命的苦乐取决于心态,自己的心态能影响到我们能带给学生怎么样的教育,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当我殚精竭虑,翻阅资料,终于弄清楚了一个难题;当我绞尽脑汁反复琢磨,终于完满呈现了一次大型活动;当我看到毕业的学生一有空就返回母校来看望自己的老师;当我以自己的理念和实践给这所学校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当若干年后两鬓染霜、恋恋不舍地告别我深爱的校园……我会觉得教师这个职业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升华,使我在庸常的生活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我会觉得“教师”这两个字在朴实无华中闪耀着炫目的光彩,我会觉得教师职业能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

(二)

教师,也是最得沉得下心的去“修炼”、去成长的职业。

不知从何时起,作为一名职业教师的“专业”成长愈来愈被被我们熟知。因为在这个时代,教师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若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比如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含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等,而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身上。因此,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而我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人生成长的过程,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职业尊严过程。

教师的专业,如何真正发展?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即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尊严。尊严,是教师专业深深扎下的根,也是终将绽放的华彩乐章。

建立专业自信。

教师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具有公共情怀的服务。教师是否具备这样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怎么办?提高自身。

我们所处的信息化社会能让我们很方便地通过阅读、电视网络、朋友圈、订阅号等渠道让自己走向“专业化”。那么通过这些途径,我们究竟要在自己身上积淀写什么呢?我是一个曾经教过高中语文高中生物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最后落脚到小学科学;我教小学科学经历了“常识”“自然”“科学”三种教材的更换,伴随着学科的变化、教材的变化,我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有一个不断重新认识和补充完善的过程。举个例子,通常情况下,科学教师的专业结构有三块构成——掌握教育学,具备广阔的人文视野,还要有一定的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为了跟上信息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的步伐,构建可供升级的基本知识结构,就成了奠基教师尊严的起码前提。为此,作为个体的我,必须知道什么是教师应该做的,什么是绝不该做的;我应该集中精力弥补什么,集中精力改掉什么,集中精力形成什么……也许这样,科学教师才能在学校的大氛围内,对于自己的行为判断具有自信,才能获得以为教师、或者说是“富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教师专业服务的理想。这一点应该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必须具有的通识能力。

树立专业自能。

我曾先后担任过高中语文、高中生物、小学语文、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担任过一线教师、教研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现在担任校长的工作,在这不同学科、不同身份、不同站位的穿插中,让我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自能”有很多关注和思考,明白所谓“课堂功夫”,并不是读书功夫。理解一个科学概念和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概念,在概念获得的过程中理解概念的内涵、了解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期间不仅需要学科知识,更需要对学科特点、学科核心素养、儿童学习心理、脑科学等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学习和运用。

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举个例子,从知识点来说“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是这一课的核心概念,发现振动与声音的关系是重点和难点。建构理论告诉我们,科学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获得,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和学生伙伴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的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个过程隐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智慧,那就是如何引导。如果引导指向的是声音概念的形成,那知识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是教学重点转向为:借助概念的形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那就会难很多,但也有意思很多。学生在进入科学教室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了许多关于敲、打、吹、弹等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的过程。所以课堂的聚光灯首先聚焦在观察、感受“使物体发出声音”这个小实验上。我示意学生去实验桌取摆好的材料,钢尺,小鼓,橡皮筋。意在创设一种感性思维,即要研究声音,首先得会在课堂上科学合理的制造一些声音。我同时让他们用图文的方式记录在纸上。声音有了,探究的契机也来了,“请你们观察,这些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有什么区别?”“这些发声物体有什么相同地方吗?”我再次要求学生用图文的方式画出来。这里我其实进行的是第二个“观察发声的物体”的活动。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学生动手能力的不同,理解层次的差异,有些同学在这里,会有知识的盲区,思维的枯竭,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比如观察小鼓发声时是否有振动现象,我引导他们借助几粒黄豆粒来观察,或许有新的发现。再比如,面对教室里发出的各种声响,橡皮筋的声音会很脆,很弱。我鼓励他们想点子,想办法,听到橡皮筋的声音。他们中还是有智慧的学生,“把橡皮筋绷紧一些,听到的声音就会清楚一些。我对橡皮筋这个材料也进行了创新。这个环节”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结论通过实验是一半的同学可以获得的,此时课堂的生成和预设也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境界,也是教学中能够凸显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形成记忆的过程。随着课堂的深入,为了使本课的科学概念的知识更加完整、牢固。我又组织学生讨论“是不是声音消失了,振动就消失了呢?”“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就消失了。”我出示了最后一组典型的材料音叉,第三个活动开始了“观察音叉的振动。我在这里对音叉的实验也进行了创新,目的都是为了观察的直观和便捷。学生在敲音叉时,手是可以感觉到它的振动,但是视觉效果不好我让学生用细绳子的乒乓球去靠近音叉观察。三个活动层层递进。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依靠任务和问题进行的,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随着探究活动的进程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 观察例证,获取事实(1)、这些物体你不动它,它会发出声音吗?

(2)、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有什么区别?(3)、发声物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分析比较,抽象特征(1)轻轻的敲小鼓,可以发出声音吗?(2)用力把钢尺弯曲,可以发出声音吗?(3)小鼓发声时,鼓面有什么变化?(4)钢尺发声时的轨迹你可以描述一下吗?

这两个问题的研究,让孩子们概括出:力+反复=振动(同时具备这样的条件)提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假设。


概念到了这个阶段,孩子们把声音产生的重点放在了“力”上,概念停留在“力产生了声音”。是这样吗?为了让探究再深入下去,我又做了这样的问题设计:

(1)如果没有力的时候,声音还有吗?有声音的物体一定有力在吗?


学生用音叉来做这个实验,最后发现,“振动”是物体产生声音的根本原因。在研究这一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科学素养提升了,对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有了丰富而深刻的感知。


所以说,只要做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教师之间的智慧之所以有差异,主要在于对自我的认识和提升自我的程度。

学习和实践是工作的核心,是成长的最有效途径。职业尊严实现的过程是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不断交织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具有个人特性的“实践性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自我专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因为学习而带来的文化提升和精神层次的提高,因为文化提升而带来的对于专业成长和心灵成长内在需求越发强烈,有了这样的心理动力,学习和反思已经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工作生活方式,让我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寻找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平衡点。

由此,我们教师的研究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是一种于实践中反省的智慧,这种智慧的生成,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持,更需要在课堂上实践、在真实的社会中验证。我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所以在专业发展上,我给自己在业务发展方面定了一个目标——争当教学能手,对自己的业务有个交代。所以经过两届一轮一轮的考试,我以全疆总分第二,三个单项的成绩获得了自治区教学能手的称号,后来又获得了自治区特级教师的称号。

形成专业自我。

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存在。但共同的是,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站”起来。这是教师专业尊严的真正灵魂。

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和教学理念,是能够做到明智的判断和抉择的。形成了专业自我,就是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才能够对教育有比较深刻和真切的理解,才能够内在的生长出教育智慧。做课题,特别是做校本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形成专业自我的有效途径。我目前的行政工作很多,但课题研究我一直在做,做学校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做师资队伍培养的课题研究,也做科学教学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让我由一个教书匠走向了教学和管理的“研究者”,这期间的职业幸福是不做研究的人体会不到了,因为它带来的是不断成长的喜悦。没有任何一个课题可以直接了当的教给我们专业自我,专业自我是亲身的实践,更是不停的追问和反思。而反思如同梭子,将学习的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行动编织在一起,形成具有个人特性的“实践性知识”。我提倡建设学习型团队,既是成全他人也是成全自己的平台。


TOP
71#

痴情育桃李 科普著华章


湖南省沅陵县鹤鸣山小学教师 张春晓


1963年2月出生, 1980年6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教书育人在这个岗位上整整36年了。在这36年的时间里,我从教于小学自然、科学课33年,把所有的爱好和精力都投入到科技教育工作中,把满腔的热血都献给了我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内心的感触,没有高深的理论,讲一讲我教育生涯中最熟悉的和学生打交道的几件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书育人
三十余载不停息

1983年暑假的一天,刚参加工作3年的我,突然接到校长的通知,要我参加一个县里的培训,“沅陵县首届小学自然骨干教师培训班”。打那以后我就成了一名自然专职教师,和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干就三十多年。

记得那次培训班一结束,回到我工作的学校——沅陵县太常乡中心完小任教,由于当时农村学校严重缺编,学校领导安排我做一名专职自然教师,每周十四节课,还要兼任仪器管理员。

刚开始教自然课时,教材中的好多实验都不会做,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在实验室里按照《小学自然实验手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反反复复地做好每一个实验,力求做到规范。遇到疑难问题,就到附近乡中学找专业老师请教,回到实验室里再做,直到自己熟练为止。当时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为满足自然实验教学需要,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道收集废弃材料加工制作成教具和实验装置,如用盐水瓶加工成小型水槽和烧杯、标本瓶,还将盐水瓶瓶底切割下来磨制成放大镜。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矿山、河滩收集矿石、岩石制作成矿物岩石标本。为了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每周一次的劳动课时间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如腊叶标本、浸制标本、鸟类标本等。还带领学生开展养殖活动,以此来认识、了解动植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当时自然课还不是很重视,学校、家长、老师都认为是副课,可上可不上,于是自然老师又多了一顶桂冠,“副课老师”。记得1986年的春天,湘西的初春,正是早稻育秧的季节,受北方气流的影响,寒潮频繁,形成低温天气,直接影响早稻种子的萌发,不少农户为此苦恼。当地村民侯绪华承包了几亩稻田的种子整整三天都催不出芽,同组村民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大家都准备重催,侯绪华急得向热锅上的蚂蚁。这事被在念六年级的女儿侯春燕知道了,走过去一看,只见满满一箩筐种子,约有30来公斤重,被塑料薄膜裹得严严实实的,放在一个里面装有干草的木桶里,用手一摸,温度还行,但种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为什么呢?她想起了自然课上刚学过的《种子的萌发》,于是对爸爸说:种子发芽,不仅要有一定的水分和温度,而且还要有足够的空气,你只知道保温,而忽略了空气条件,没有足够的空气,当然不会发芽!于是她向爸爸建议道:把裹在箩筐外面的薄膜去掉,父亲很不耐烦地说:“去、去,小孩子知道什么,你只管读好你的书。”春燕不服气的说:“不信去问我们自然老师。”

她爸爸将信将疑地走到学校问我,我说:孩子说得对,种子发芽需要空气,用薄膜保温,虽然好,但在箩筐的外围一定要先用厚厚的棕或稻草裹起来,然后在用薄膜包裹,使里面要成为有一定空间的温室,切忌将薄膜直接裹在箩筐上,形成密不透气的空间。回去后,爸爸照着女儿讲的做了。

第二天揭开桶上的保温物一看,家长十分高兴,用手捧着白花花的谷芽对邻居说:“现在的小孩读书还真读出些名堂,不仅能帮我把谷种催出了芽,还能头头是道的讲出一些科学道理出来。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坚定了我做一名专职自然教师的信念。

1990年9月我调到县城鹤鸣山小学任专职自然教师,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变,我的教学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03年让我刻骨铭心,那时,我从事小学自然教学已经20年了,可以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当时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小学自然课也更名为小学科学课,怎样适应新课程改革,如何越过专业成长的高原期,一直困扰着我。就在我困惑时,2003年10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期全国新课程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亲耳聆听了中央教科所郁波老师、南京师范大学郝京华老师、天津路琣琦老师等名家的培训讲座。几位大师的互动式精彩讲座,着实让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

回到学校后,我尝试着把新的教学理念带到教学中去,但说来容易做来难,一下子从自然课的教学向科学课转变,学生的各种习惯尚待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落实到课堂上让我感到无从下手。我自认为学习了新理念,就依葫芦画瓢照着样子进行,结果,有时课堂乱糟糟的一片,有时沉静得让我心里发慌,一个相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有的学生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时教着教着,不自觉的又回到自然教学的老路上去了,老师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跟着念。以往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几乎成为惯性,阻碍着我迈向新理念的步伐。

这时,我重新捧起新课标,重新理解新理念,反反复复地看新课改课例及专家点评,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摸索。那段时间是最痛苦的,但也是特别快乐的,我对新理念的理解变得深刻了:新课改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观念的更新已是刻不容缓了。于是,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兴趣的激发、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此,我的课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在小组内有秩序地合作学习、交流和总结。

为了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我和自然教研组的老师一道,把自然教材内容所涉及的植物一一罗列出来。利用周末、节假日,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到野外、到林场、到苗圃、到绿化园林管理所。或采集或购买,花费前后达一年多的时间,在学校率先建起了怀化市第一个校园植物园,并将所有的植物都贴上了标签。以方便师生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有一个观察植物、认识植物的实践场地。还建起了生态池塘群落、学生种植实践园、科技制作室、科技活动室、科技展览室、科教名师工作室。

我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科学课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尽量让学生接受精准的科学专业教育。如:教学四年级气象单元知识时,我带领学生到气象站去实地参观、认识观测仪器,教学生看云识天,请气象专家讲有关气象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六年级环境单元时,我带领学生走进县垃圾处理场,走进污水处理厂,了解垃圾、污水处理过程,感受高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力量。教学生物多样性时,带领学生走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认识珍惜的动植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走进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了解湿地文化,增强保护母亲河的环保意识。学生们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我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执教的科学课,常以生动有趣来引导学生奇思妙想,激发出学生爱科学、爱创造的激情。自创科学课“五段式”教学法,通过“情景激趣、分析猜想、实验探究、释疑验证、结论引申”把学生引入科学的奇妙殿堂。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着力课前准备。经常在图书室、网络上查找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知识,以此作为学生学习的补充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科学现象,根据教学内容,我制作了《光学演示仪》、《雷电形成演示器》等教具五十余件,以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课前我总会准备大量的科学课实验材料,能做分组实验的尽量分组,不能分组的就做演示实验。有时遇到材料缺乏,还要想尽办法去找替代材料,如塑料杯代替烧杯,塑料盆代替水槽,筷子代替搅棒。上课前自己都要亲手将实验过程先模拟一遍。在平行班的教学过程中及时记录课后反思,不断地加以修改。力求呈现出最好的、最适宜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

有一天,我在教学活动课《护理常识》时,我先行设置一些“伤员”病例,让学生猜想抢救和护理要领。再组织学生玩抢救伤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护理常识。在搬动“伤员”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觉得目前使用的常规担架很不方便,提出质疑:“要是心脏病人,经受得起折腾吗?”我顺势利导,和学生一起构思设计出带拉链的方便担架。病人运到位,拉开拉链移开担架,病人即可躺在病床上,而不需要再次搬动病人,减轻了病人特别是因意外事故导致肢体骨折病人的痛苦。罗当同学的作品就源于一次学校组织去郊区茶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观中,他了解到我们当地毛尖茶叶制作和采摘非常讲究,只能手工采茶,而手工采茶十分辛苦,也很容易磨破手指的皮。他想,要是有一种采茶的工具该有多好啊。他把想发明采摘茶叶工具的想法告诉了我。我再次带他和一些同学到茶场进行深入的调查,认真观摩了茶农们采摘茶叶的过程,并在茶农的指导下亲自尝试了茶叶的采摘。回到学校,我和他开始拟定设计方案,找来了制作材料,很快制作出茶叶采摘器模型。经过十来次测试,反复的实验,终于完善了茶叶采摘器,一举夺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我还根据学校实际开展科技活动,构建了科技教育工作年历。三月是家栽家种月;四月是学校的风筝节, 5月是学校的航模月;6月是科学环保月,9月是科技新人月;10月是校园科技节;11月是科技写作月;12月校园科技创新大赛。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校园科技节。

我还在教学楼的许多地方设置了金点子、创意屋、其思妙想、异想天开、智慧树、聪明泉等有特色的信箱,让学生把自己的创意投到信箱里。每个月开箱检查一次,发现有好的想法或点子,及时和学生沟通。

对校园以及教室外的走廊进行整体规划,营造出一种校园环境支撑下的科普文化环境。建起了古今中外科学家名人林。科普知识宣传窗,教室过道、走廊等墙壁上都以儿童喜好的卡通宣传画来润色科教氛围。培养一支热爱科技活动的少年团队;先后成立了以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科幻画、生态环保综合实践活动社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选目标,自由参加社团活动;建立起有效的科技活动运作机制。使学生科技知识日趋丰富,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潜心研究
着迷科学不言悔


多年来,我不断充实自己。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我订阅了《科学课》、《中国科技教育》、等多种杂志,购买了《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法》、《走向探究的科学课》、《创造学基础》等业务书籍。收集了很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一有时间就学习观摩。

在搞好日常教学的同时,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穷活动,先后主持了怀化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已结题;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依托科技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技素养的研究》已结题,并获省课题成果一等奖。我还参与学校九·五课题《利用音像教材优化活动课教学》(已结题),“十二·五”省级课题《以科技活动为载体改变农村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该课题于15年11月获评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十二·五”湖南省规划课题《依托科普实践园地培养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研究》等课题研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在自己获得进步的同时,也不忘记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帮助。2006年8月,我担任沅陵县教研室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开展了以“提高个体素质,优化群体结构,发挥整体效益”为宗旨的名师培养工程,由县教育局授牌率先创立了“春晓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实施青蓝工程,工作室根据教师分布情况开展集体教研和分组教研活动,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为工作室集体教研时间,工作室所有教师参加,每周星期四以学校为小组开展教研活动,先后开展了分年级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及建议,进行单元教学主题研讨、观摩说课、研究课、分组评课、经验交流会、教学论文撰写研讨等活动。在教研组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后师”(后来者)拜“先师”(先来者)为师,“单师”(对口专业部分教学内容娴熟的老师)拜“全师”(长期从事科学、自然课教学的全面型老师)为师。教研组明确了师与徒之间的指导互动形式,师徒上课时间错开,以便相互听评课,规定期初集中开展“师傅展示课”活动,学期后段举行“徒弟汇报赛课”,有效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几年的培养,徒弟们已成为我县科学教学的骨干。青年教师田长松参加怀化市科学课教学比武,他执教的《金属也能热胀冷缩吗》、微课《耳朵的科学》均获怀化市一等奖。原凉水井小学龚福生老师在我的指导帮助下,执教的科学课获县级比武一等奖,《携手绿色》获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二等奖,并成长为县教学能手,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小学科学教师教坛新秀,2012年获怀化市学科带头人,2014年10月,指导他的课参加湖南省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获二等奖。

2005年8月至今,先后在通道县、新晃县、中方、鹤城、辰溪沅陵等地上了科技教育、小学科学教学辅导讲座十余场。2014年7月,应怀化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的邀请,为全市的科学课老师上了一堂辅导讲座课,并被该中心聘为客座教师。

我还根据学校创办科技教育特色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结合学校可利用的校本资源编撰了《我们爱科学》校本教材,我特别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编纂了我校获市级以上奖励的部分获奖作品集,编纂了校园科技节的作品选萃《科技之花》、《我做我写》。


天道酬勤,自己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勤奋的结晶。自1996年我的第一篇教学论文《浅谈纸风车一课的实验教学》获市一等奖后,先后有多篇教学论文在《教师》等杂志上发表和各级获奖。2008年12月,论文《简易光学演示仪》获全国一等奖。自制大小教具50件,其中《光学演示仪》获湖南省教具制作一等奖、《能量转化演示装置》教具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参加教学比武,我执教的《探索雷电的秘密》一课荣获怀化市一等奖、省三等奖。该堂课被制成录像带由湖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发行。执教的《能量的转化》一课荣获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市一等奖、省三等奖。

无私奉献
痴心科教创特色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平时遇事总爱刨根问底弄个一清二楚,也时常弄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用香烟盒的锡箔纸作筷子套,用上所谓免洗筷子。在筷子中间掏成空心的,吃饭时将筷子当吸管把汤吸得吱吱响。筷子一端装上个小调羹,舀黄豆、吃花生方便极了……数千年不变的筷子,在我的摆弄下,变化新奇,令人耳目一新。

刚开始搞这些发明,制作模型,我总是夜里在家里乒乒乓乓、敲敲打打的制作,爱人也经常责怪我说:家里搞得像个工厂似的,墙上,地板上被敲打的凹凸不平,坑坑点点,哪像个家。有时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睡觉吧,我还在叮叮咚咚的敲打,妻子休息不好,而我的休息时间迷在辅导学生发明制作上,妻子自然有意见。


在我们沅陵,冬天大多是用电火箱取暖,2001年冬天的一天,我们学校一位学生在家因忘记拿开火箱上的棉被引起火灾,家里的东西烧得精光,损失惨重。第二天全校师生纷纷捐款,这件事让我思索良久。一天晚上,女儿回到家中说,爸爸,今天好吓人,停电了,我忘了拿开棉被,烤火箱烧得通红,幸好后来我回来得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我没有责怪女儿,顺势引导女儿说,这说明烤火箱的设计有缺点。针对这一缺点,怎样改进?我们一起设计一个人离开就断电的火箱好不好?女儿拍着手说,太好了,妻子也来了兴趣,全家人一起琢磨,不到半个月,一个“脚踏式安全节能电火箱”就设计出来了。这个创新发明作品,获得了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也是这个火箱,一下子就将妻子俘虏了。以后,我在家里敲敲打打,妻子就在旁边当起了助手。

几十年来,躬身于科技教育,痴迷于辅导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为了把学生的创意变成“作品”, 时常带领学生寻遍县城所有的商店和厂家,只为购买合适的材料和零件。我时常和学生一起一钉一锤地敲打,只为加工自己合用的零件。一件件精美的小发明、小制作,就是这样在我们的手中诞生的!


每一项小发明后面都有着一串串辛勤的汗水,有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为把创意变成作品,我经常自掏腰包购买材料,三十年来,花在制作材料上的资金每年不下三千元。因为痴情科教和培养新人,我先后两次放弃改行做法官和乡镇工作的良机。

我和爱人都是老师,收入不高,当很多人搬进新房,购买新车,而我至今还蜗居在学校的周转房中。有人问我爱人,怎么就那么放任张老师付出给发明的比付出个给家的多得多,妻子笑着说,谁让他是“张发明”呢?


一茬茬学生与理科结缘,与科技同行,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在我的学生中,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现共职于广州市白云区特警支队的郑苏升,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现供职于网易北京中心的全凯,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财政学专业的李毅恒,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李修杰、山东大学熊恋台等,他们都曾是学校创造发明活动小组的一员,也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以上获得者。


人们常说:“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一种愉快心情,也是一种感觉,一种责任,一种坚持,一种恒久地动力。教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师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我愿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在物欲繁茂的今天,无限地热爱自己、热爱学生,保持一份内心的安宁。



TOP
72#

我心依旧
无怨无悔

云南昆明五华区莲华小学
李晓青

我来自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莲华小学,是一名一线的科学教师。1985年7月,带着自己的梦想,怀揣美丽的心情,我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在这小小的讲台上一站就是三十一年。

在这三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担任过语文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然而一次与科学学科的邂逅,却让我与这个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科学教师这个岗位上走过了整整22个春秋。我孜孜以求,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39岁时被评为云南省特级教师,2014年云南省首届“云岭教学名师”评选,我有幸成为全省当选的十名基础教育教师之一。

在科学教师这个岗位上,我有过太多的欣喜,也有过无尽的烦恼,但我始终坚守。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虚心乐学,以勤补拙

1994年,学校领导为了照顾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我,让我从语文教师班主任岗转到了自然教师岗。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我,刚开始接触这个知识面如此之广的学科,还真有些不知所措。为了能尽快胜任这项工作,我只能把自己变成一块海绵,拼命地学习,尽可能地汲取能为我所用的知识。我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我的老师学、向同事、学生甚至家长学,通过各种途径学课标理念、学专业知识、学教学技巧、了解教材编排意图、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以专科老师的身份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艺术等等。总之,主动丰厚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积极提高技能,本着“广采博收,厚积薄发”的原则,能抓得住的学习机会我都不轻易放过。

2000年初,我们这个学科刚刚从自然变为科学,虽然我们是城区学校,但实验材料的短缺依然在所难免。为了能够开展分组实验,我用心地从生活中收集材料,然后自己动手制作。

例如我用电线和旧丝袜来做学生造纸用的抄纸网;用龟苓膏盒子做的筛子,用于分离混合物,研究土壤的实验,还可根据需要将筛孔大小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多层来用,卫生又方便;用废旧塑料袋经过裁剪粘接,做成热气球;小药瓶装上不同数量的沙子,就变成了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体,研究物体的沉浮规律;带领学生自制岩石以及动、植物标本,既开展了课外活动,又解决了教学中标本不足的问题。

这些教具学具虽然算不上美观,上不了台面,但却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自制教具学具的制作和改进帮助我有效突破了许多教学难点,感受颇多的我,在昆明市首届科学教师论坛中就此做了专题发言。

勤学习、勤动脑、勤动手,不断地积累沉淀,让我这个不算聪明的人,有了越来越足的底气站在三尺讲台上。

天道酬勤,我累并快乐着!

二、立足课堂,扎根沃土

我从工作到现在一直都坚持在教学一线,我们学校每个年级五到六个班,我大多是上一个年级五个班的十五节科学课。其间有很多机会可以换做其他的工作,但我统统放弃了。为什么?因为喜欢,喜欢听着铃声踏上讲台的步伐,喜欢被那五十多双眼睛眼巴巴地注视着的状态,喜欢实验课前预习操作玩得比学生高兴的心情,喜欢课堂上被学生需要着迫不及待召唤你的那种感觉……

我觉得课堂就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离开了课堂,我便什么也不是了。

为了让学生爱上我的课,上好我的课,我也一直在下功夫,用心去做好一些平常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课堂总是最吸引学生的,因此我经常会把一些科学小游戏带进课堂,比如学习了热传导的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再做个“水往高处流”的游戏,作为对热传递知识的补充学习;当“沉和浮”单元上完之后,我就带领学生一起来调制“鸡尾酒”;而在讲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时,我先来个“清水变牛奶”的小游戏导入新课……

如果一节课大家表现挺好,那就结合课文内容讲个故事给他们听听作为奖励,比如渡渡鸟的故事、比如无花果与榕小蜂的故事……

如果学习内容比较枯燥,那就来个小游戏调节一下气氛,比如学习杠杆的科学,我就穿插一个“小不点大力士”的游戏,在我的讲桌上利用长钢管和一块砖头作材料,大力士坐在钢管一端,让小不点用手轻松地撬动,使大力士不停地上下颠簸,而大力士却用尽力气也撬不动小不点,很有喜剧效果,学生在爆笑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结合二十四节气或者特殊天象、或者重大的科学事件,我会在上课伊始或是下课之前花几分钟与学生交流,比如夏至这天,我会提醒学生今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会向学生介绍我们云南墨江北回归线公园每年这天举行的传统活动;还有天宫二号发射成功、还有我国自主研制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启用……

时间长了,学生会对科学课有一种期盼,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加上已有九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在组织教学时如鱼得水,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同时,由于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我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同事的尊重、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喜爱。近年来五华区多次科学统测中,我所教年级一分两率情况均在全区名列全前茅。

总体感受是:有为才有位,课堂是我成长的地方!

三、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阶段,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如果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就成了纸上谈兵。作为科学教师,应该时刻把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个目标装在心中,除了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重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之外,还应该积极参与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利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习,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内化知识,提升技能。

我们每周都利用一个下午的科技活动课带领不同年级学生走进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学工作室和体验中心,分别参与创意模型搭建、乐高积木拼装、扎染制作、模型切割、魔法剧场表演等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积累很多经验,又可以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科学课堂相得益彰。

云南作为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学校周边也有着充足的场馆资源,我在家长的协助下将学校周边的场馆资源充分利用了起来。比如学习岩石和矿物单元过程中,我利用中午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与我校毗邻的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热心的家长会为我们做详尽的解说,在这里,学生不仅欣赏到了丰富多彩的矿物资源,还了解到矿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寒暑假,我们会带领孩子们走进神秘的热带雨林,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静谧的夜里追逐萤火虫,探寻萤火虫发光的秘密;在望天树下捡拾它们带翅膀的种子,研究种子从60多米高空落下却不摔坏的原因;在菜市场调查可食用野生植物种类;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有模有样地研究“如何高效保留木瓜榕叶中的维生素C”,发现用沸水煮过的木瓜榕叶中的维生素C,比用同样温度烘烤过的木瓜榕叶中的维生素C含量低很多,说明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意识到加工含维生素C多的蔬菜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有效保留维生素C,还写出了研究报告。

我们的学生近年来参加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进步与成长。

在实践中,他们快乐着,收获着

四、勤于反思,加速成长

曾看到过一个比喻,说人生就是一场戏,每天都在现场直播,反思可以让明天的直播少一点遗憾,多一些美丽。

岂止是人生,我们在教学中何尝不是这样?或是某个环节组织教学的成功,或是某个实验材料使用的失误等等,每节课后我们总会有点滴感受,我把这些感受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写在每篇教案的后面,认真反思,寻找策略,这样能提醒我再教学时扬长避短。久而久之,这些积累总会带给我意外的惊喜。我在《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等省级刊物上先后发表了二十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分别获全国、省市级奖励。我撰写的论文或是发表的文章,素材大多来自于课后反思的一些积累和感悟。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参加市级比赛要做节活动课,我一接到任务立马开始做准备,当我把自认为精心设计好的活动课呈现给校长时,一下课就被校长批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掉了。当时,我觉得特委屈,等冷静下来,我立刻把整节课的每个细节逐一反思,按照校长的提示,很多地方重新设计,不断地修改、试教、完善,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比赛任务。对比之前的设计,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后来多次受邀在不同的地方示范了这节活动课。我打心眼儿里佩服和感激我的校长。

我经常会把这段经历讲给我带的徒弟听,让他们与我一同谨记:“忠言逆耳”、“反思是成功的加速器”。

五、参与科研,提升自我

因为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共性的问题,大家都急于寻求对策,于是,在师傅的带领下,开始接触课题研究,通过共同研究,问题迎刃而解了,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给教学带来的益处。于是自己也开始尝试着做课题,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过程资料的收集,到最终的结题报告,每一步的付出,对我都是一种历练。

我主持研究的课题《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实效性研究》成为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顺利结题,并获昆明市第十一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获昆明市政府表彰。

先后参与了多个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分别获昆明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五华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五华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自己也被评为五华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2002年参与了云南省教科院《自然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并在全省发行使用。后来,积极参与了我们学校几个校本教材的编写。

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六、迎难而上,主动发展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有了好的起点,就有了发展的愿望,有了发展的愿望,就有了勇气和自信。

99年,对于刚刚开始“说课”这一新生事物,我大胆尝试,精心设计,结果我的说课《我是小小魔术师》获得成功并作为样板课在全五华区校长书记和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进行展示,获得高度评价,说课《鸟》获五华区全学科说课一等奖。

遇到上研究课,大家都怕,相互推诿,当时我年轻,碰到这种时候就主动承担下来,每次课一上完,就被几位专家轮番轰炸,你想,再笨的人被专家们这样点播几次你想不进步都不可能。现在想起来真是暗自庆幸,那是多好的学习机会呀!因为担当,我收获了机会。

今年三月,按照昆明市教育局的要求,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对于从没带领过大团队的我又是一个挑战,不过,有学校以及我的顾问团队还有我的团队老师们做坚强后盾,困难,你就放马过来吧!

迎难而上,敢拼才会赢!

七、心怀感恩,继续前行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云南省教科院席学荣老师的循循善诱,钟兴老师的潜移默化,我的历任校长对我的关心支持,团队中同伴的默默相助,学生们给予我的激情与灵感,都是促进我成长的因素。

我非常庆幸自己一路走来,一直都能遇到关心我、支持我的好领导,也庆幸自己一直都有机会处于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团队之中。正是有了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我的不断进步,如果离开这片沃土,便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回首已走过的路,既有鲜花的芬芳也有荆棘的羁绊,但是我坚信,人生的方向把握在自己手里,只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绝不会一无所获,因此,我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肩挑责任与爱的行囊,爬山过坎,不忘初心,无怨无悔地一直在科学教育这条道路上寻诗寻梦寻远方。




TOP
73#

不断探索“科学”的人生之路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泗桥中心小学  魏陈雄


我是福建省周宁县边远山区现不足300名学生泗桥中心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小学自然、科学岗位上已任教了二十多年。如今,我是全县农村小学唯一的同时拥有省“特级教师”称号和“高级教师” (副高)专业技术岗位职称的教师,我不觉得自己荣耀与满足,只是感到成长之路艰辛但乐在其中,今后责任更重!

1.
实现梦想要规划好人生发展长目标

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害怕教科学课程,甚至连兼教一两节科学课也不愿意。他们都知道科学课难教,也不知道怎么教,更不要讲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因为科学教材与语数不一样,科学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可谓是“上及天文,下涉地理;鱼虫鸟兽,山石水土,都要知道”。这只是理论知识,还有更麻烦的实验操作,课前准备,课后清洗,无不占用科学老师的很多时间。我毫不夸张的说:“当小学教师难,当小学科学教师更难,当一名好的科学老师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坚持担任学校的科学课程教学任务二十多年,并且努力坚持上出高质量的课,我的目标既是自己要成长,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更好的成长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我早在2008年,就有参评特级教师的梦想,目标预定在2014年实现,我将这个预定的奋斗目标写在纸条放在办公桌的玻璃下,时刻提醒自己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2009年暑假,我参加福建省小学科学转岗培训,认识了福建省教研室林维超教研员,从这开始得到他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使我更有信心朝着目标努力。2011年我参加福建省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培训,在培训期间与我省最年青的特级教师陈伟光老师(学员同学,
现是福建省第四届杰出人民教师)交流,他在农村小学的成长经历与我的工作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于是,我参评特级教师的欲望更加强烈,在奋斗目标驱使下,我工作干劲更足,更加认真,更加努力。

2.
实现目标要建立在有责任心的基础上

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有努力的动力。我认为实现目标必须建立在有责任心的基础上。

17岁就得了心脏病,尽管身体一直不好,家在县城距离学校18公里,但我执教近30年一直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工作制度,早出晚归从来没迟到,没早退过,哪怕是上课期间突然发病,也要扶在讲台上坚持到下课后才离开,守住了教师的职业操守。

为了上好每一节科学课,我严格要求自己,反复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每一课教材,精心准备教具和学生探究材料。比如,我在上《各种各样的花》时,先到野外採摘各种各样的花,了解这些花的名称与相关植物的知识,还布置学生各自准备不同种类植物的花,这样,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教学的科学概念得到了严谨,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虽然我校只有简陋的实验室,实验设备也十分简单,但我都以高度的责任心每节课都在实验室里上,把实验室当课堂,每逢有实验的教学内容我都想尽办法让学生做,学生也喜欢在实验室上科学课,习惯了一到上科学课时都自觉地来到实验室上课。

2009年,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利用校园一块空地开辟了一个“科学课实验园”,为课堂教学和开展科学兴趣活动提供教学实物和实践场所。 “实验园”内有我和学生从野外移植来的各种植物,有学生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岩石,如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土壤、卵石。这些材料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丰富了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增长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收集各种学习材料,也学会鉴别、鉴赏,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探究的热情。

我校重视科学教育逐渐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为我县特色教育的窗口,受到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我也被宁德市评为“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先进个人”。

3.
实现目标要具备高水平个人专业素养

1986年,我从宁德师范毕业后最初分配在山区的泗桥中学任教初三化学,还担任过初中数学、物理、动物、植物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当时学校里的学生都叫我动物老师。我在中学六年的教学经历,为后来担任小学自然或科学课程教学工作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

1991年由于学历和身体的原因,我从中学转到泗桥中心小学工作,学校为了照顾我的身体不好,在从教几年语文科后学校安排我教自然。初教自然课时,觉得应该会比较轻松。可实际上,由于自然教材内容涵盖了理、化、生、地等知识领域,科学知识面比较广,另外,如何把握好小学自然课的教学深度和广度,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开展实验,我感到比其他学科的教学要求更高。

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除了加强自我学习,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与培训学习,学习别人成功的教学方法外,还认真研究每一课教材内容,不懂就到处查有关资料或向他人请教,直到每一个知识点或实验原理都明白为止。遇到有实验的教学内容,我会先考虑用什么样的器材和用什么方法操作实验,然后准备好有关器材并在上课前自己先做几遍,直到熟练操作为止。就这样,我边教学边学,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夯实专业基础,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教学经验并不断总结。我认为,个人的专业素养水平是个人想在专业领域内很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只有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才能可能从专业队伍中脱颖而出。

4实现目标要靠成果积累

实现成为特级教师的目标需要有突出的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学成果要靠平时工作积累。我的教学成果除了上科学课逐渐形成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自如驾驭课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科学实践活动之外,总结教学经验也算是一个突出的方面。随着工作年限增长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我开始撰写教学论文,2008年,我的科学教学论文第一次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此后,我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级科学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感谢全国、省、市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与专家,每一次都对我呈交的教学成果给予认可并评奖,从来没有落选过,积累到目前,共获得各种教学成果奖项累计达五十多项,其中,三次获全国教学论文一等奖,七次获省级教学论文一等奖。这些教学成果的获得与我从初中开始记日记的习惯也许有密切的关系,几十年来,我记录过工作的各种经历,记下大量的教学心得,甚至记录了儿子、孙女的成长过程,从没有间断过,在记录过程自己文学表达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开辟学校“科学课实验园”后我与学生共同记录各种动、植物生长过程的各种变化的材料,有了这些真实素材的积累基础,我转化成教学成果就具有明显的质量,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如:受省教研室聘请在举办的2010年福建省农村中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新课程教学专题研修班”上作题为《发挥农村资源优势促进小学科学探究》的讲座,应福建教育学院邀请为“2012年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做专题讲座,还有多篇教学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随着获得的各类奖项的数量越来越丰富,离实现目标也越来越近,我实现目标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20109月我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 2013年6月参评“小中高”顺利通过评审,有了这些大量的各种的教学成果和获得表彰的积累,我梦想成为特级教师的目标终于在2014年如愿实现。

5. 实现目标后要有更强的责任感

我评上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后在全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老师纷纷要我介绍成长的经验,甚至周边县的一些科学教师也来向我请教科学教学论文写作的经验,还有一些其他学科老师也要求改当科学教师,周边屏南等外县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先后前来我校参观学习我校科学教育的经验。为了提升我县科学教学质量,教育局、进修校还成立了以我为首席教师的“小学科学研训工作室”,负责指导周边校科学教师,实现示范、实验与辐射作用,促进全县小学科学学科发展。目前,这些小学的科学学科教学质量在工作室指导下都得到明显提升,多位科学教师已有多篇文章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多节课获得省、市级奖项。今年,我指导的周宁第二中心小学一名科学教师也申报参评 “小中高”,目前已进入省评最后阶段。

在多年为实现梦想的奋斗过程我逐渐领悟到,我原先制定的个人成长目标虽然只是针对个人,实质上,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学生更好地成长才是我个人成长的动力。实现梦想的过程很艰辛,但乐在其中。只要我们科学老师有责任、有目标、肯探究、会学习、能坚持,一定会实现人生奋斗的目标,更多的学生一定会更好地成长!




TOP
74#

谢谢黎老师和熊二老师
TOP
75#

感谢资源分享。
TOP
76#

两所学校都非常富有文化韵味和气息。感谢现场报道,祝活动圆满成功。
TOP
77#

详细的报道,彷佛看到了这些没有现场聆听到的课,上课教师的个人风采,课堂上的精彩瞬间都在这里重现!
要学习的很多,一个一个都保存下来粘贴到文档中,细细品味。
TOP
78#

有教学实录可以分享和学习吗?
TOP
79#

回复 79楼何丽娟的帖子

亲,请往前面翻阅查询。实录有的。
TOP
80#

柯桥区小学科学名师班学员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论坛”随感集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1112.aspx
TOP
81#

上次有个外省的老师联系我,说云盘不能下载了。
TOP
82#

本贴收集至:
【综合】科学教研活动资料资料汇集(网址已修复)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0355.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