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3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随笔专贴 [复制链接]

51#

各位“新蕊”加油,茁壮成长


 

TOP
52#

 


课堂为主  课外为辅


萧山区长山小学    瞿金虎


刚接触到小学科学教学,听过了一些专家与同行的报告,确实深有感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科学课也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这一点杨老师也反复强调。在课堂中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养成他们较好的兴趣与学习习惯,我们就起到了作为老师的引领作用。


而在课堂中,除了精心准备各种实验器材与组织实验过程,更应该注意学生对于实验的探究以及他们的思维训练。科学课大量的实验中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结果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兴趣,他们在实验中所提高的能力。慢慢的积累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就会随之增长,对于科学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并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课堂为主,但是并不仅仅着眼于课堂,其实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积累在于课外,在于生活中的观察、思考、探究以及解决这些疑问。学习终究不能以知识为唯一的目的,主要在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去解决那些实际的问题,这样学习才会更有价值。


课堂联系课外,这样所学的知识也会更加扎实,理解也就更加容易了。我记得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初中自然老师,总是把各种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讲《细胞的浓度》,当细胞内的浓度小于细胞外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释放水分,中和周围的环境,这样细胞就会脱水而死。进而联系到农民在浇灌菜地时,总会在人粪中加入大量水,以降低浓度,防止因浓度过高而灼伤菜苗。再如用盐杀死蚂蝗与蜗牛也是这个道理。并且还风趣地问我们,有没有经常向小树苗撒尿,有没有发现树叶焦了。恰巧,我小时候就做过这样的事情,于是对于这个知识印象就特别深刻,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也历历在目。


所以在教学中,我也注意,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去讲解一些知识。学生也很有趣味。


但是,现在的环境真的很难让人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上课,精心准备实验,因为有太多的杂事影响了教学。就拿这个学期来说吧,从开学一直就忙活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比赛挤占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可是有些比赛只能硬着头皮参加,不用明说,各位也明白。有时候真的想说,能不能少一些比赛,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也是一个困惑吧。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3#

                                             读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的一点体会


萧山区高桥小学    洪笑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主张“自主、合作、探究”,实验首当其冲。实验材料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的第7条中明确指出:“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避免两手空空进入教室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从这条教学建议中可以看出省教研室对科学教师课前材料准备的重视程度。因此科学教师要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材料箱、学具袋中的材料,要善于选择身边容易找到或现有的材料,这样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尽情钻研,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研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


我选择了以下一些材料: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大小与轻重,在水中的沉浮会改变吗?我准备了以下一些材料: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增加它的大小与轻重,在水中的沉浮会改变吗?我准备了以下一些材料:


最后让学生回家再做做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实验,可以用脸盆做水槽;可以选择的家庭研究材料,例如:水果、笔、筷子、纽扣、吸管、米粒、硬币等不会溶解于水的物品.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4#

 


重视科学探究的科学性


                    ------  读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十七条有感


萧山区靖江二小    高霞


17条 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在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要注重证据,突出科学本质,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因此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在日常科学教学中,我观察发现部分小学生在做科学实验时有实验数据作假现象,严重影响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实验数据误差大故意人为改变实验所得的数据,使之与教师提供的答案或教科书中的答案吻合。我所教的班学生在实验中数据作假原因有以下二个:一是边实验边记录习惯不够,小组合作分工不良,二是从众心理,缺少处理异常数据的能力。


学生都喜欢做实验,因为实验能满足学生动手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老师开始实验的命令一下达,小组里面争着做实验,对于数据记录感兴趣的人不多,也有部分学生把实验当作游戏,在做实验时,把该记的该做的,都忘在了脑后,只顾着玩。当要填写实验表格时,发现该做的都没有做。为完老师的任务,就随便填写应付了事。比如在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中,学生检测老师准备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的检测劲头很高。学生光顾了一个一个进行检测,却忘了将检测到的情况一一记录;寻访小动物的兴致很高,为寻访到小动物欢呼雀跃,却没有记录在哪里寻访到什么小动物。


这类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不理解科学探究活动中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急于达成任务是发生实验数据作假重要原因之一。


平时,我们让学生做的实验往往它们的结果都是唯一的,学生也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结果不唯一或者实验数据异常的情况,我们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老师也没有相应的引导,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当一些学生做验证性实验出现上述情况时,特别是在明知自己的实验结果明显有违常理时,对“怎样处理自己的实验数据”无所适从。


比如在之前的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让学生做“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的分组实验。发现有一个小组,在挂回形针时,两极挂的个数是5个,而两极内侧的点挂的个数是6个,做了好几遍都是这样。填表格时,有一个同学提出:“我们做错了,两极应该挂最多。怎么办?”有同学说按实际情况填,也有同学说换一个磁铁再做一遍,可是没有其他磁铁。争来争去,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最后,有一个同学,跑到其他组看了一下,发现别的组刚好和他们的相反。于是就填了两极挂的回形针数6个,两极内侧的点所挂的回形针数是5个。


这组的同学,在面对有违常理的现象时,不知道怎样处理这些异常数据,没有深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同学提出换一个磁铁重做,但在课堂环境下,材料有限,时间有限,这样的想法又不可行。于是,就选择了从众。


针对上述的现象,我对我的教学策略也做了一些相应的改变


1、求证实事求是,良好实验习惯


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随便动动手而已,还需要学生认真对待。需要强调“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实事求是”的重要性,随时渗透一些科学家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事例。在探究开始前引导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探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多注意细节的指导,引导学生严格按事前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同时,把探究得到的现象和数据如实地及时记录下来。


让小组内做好分工,每次实验每人都有事做,让学生们知道小组内出色的完成一次实验,和每个同学的努力分不开,评价当中适当的表扬鼓励不同分工的成员。将部分的演示实验的动手机会奖励给小组合作表现好的小组,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2.接纳异常声音,共同探讨真理。


教师要亲身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关注每一小组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数据和现象有异常的小组,教师要走过去和他们一起探究。在交流时,教师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每一个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深入地探讨,让学生充分地发表不同看法,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如果那些数据和现象有异常的小组同学不敢拿出自己的真实数据,教师应耐心地启发他们放下胆怯和顾虑,愉快地展示真实的数据,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让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尊重这些同学的探究结果,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些不同的声音,一起想一想为什么。使学生在交流中既关注别人,又反思自己,不简单地否认自己或别人。让学生敢于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不一样”告诉同学们、告诉老师,让大家来讨论。


3.引导学生正视异常数据,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引导学生明白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异常数据是很正常的,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让学生了解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是无法完全预知结果的。


面对异常数据,同时更多的要引导学生反思。首先,让学生仔细地梳理一下自己探究的全过程:实验的设计有没有问题,实验的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实验的材料有没有异样,实验过程中变量的控制是否到位?如果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就应该调整失误之处,再进行重复实验,看看实验的结果有否变化。如果在反思中没有找出问题,说明自己的数据是正确的,仍应进行重复实验,强调实验结论的可验证性。同时,应鼓励学生勇敢地把自己的发现实事求是地讲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求证完成探究的历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5#

 


国庆作业设计


                                       南翔小学      顾婷婷


第二十二条:小学科学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想起刚过去的十一国庆放假,每个科目的老师都准备布置作业,当时就在思考,怎样既能让孩子有效地复习、巩固所学习第一章观察植物的内容,又能离开做卷子、写题目这种与建议相违背、学生不喜欢的作业。最终我选择了这样的观察活动:



事实证明:孩子们喜欢这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自己观察、探究的活动。有很多孩子都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栗子树、铁树、桂花树、金桔树、仙人球······


在评价展示课上,展出了优秀作业并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有观察栗子树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临安旅游,在那里她看到板栗的果实没有摘下来前,外面包裹着一层毛茸茸的“外衣”。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单记录了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植物。并用长棍把板栗打下来,因为园林阿姨告诉她用手摘会被外面的刺割伤手指。


 


观察朝天椒的小朋友是位来自四川的小姑娘,他们家的院子里都种满了这种植物。并通过奶奶知道了这个辣椒是他们家乡的特产,在烧菜时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


观察铁树的小朋友是在妈妈单位里发现它的,它和我们观察的树有很大的区别,叶子特别不同,原先只觉得是放在门口的两个花盆,没想到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植物。


观察玉米的同学是在家中的田地里的发现它的,并为玉米涂上了颜色,他还了解到玉米果实上还有一些穗,在这个时节可以吃到新长出来的玉米。


   他们发现:用一双观察的眼睛来看世界,我们周围的事物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主角!这些照片都是最近补拍的,当我问孩子们拿这张作业纸的时候,每个认真观察的孩子都从袋子里很快的拿了出来,看出来他们也很满意自己的这次探究活动,珍藏着这份国庆作业。


 通过这次尝试,我将在寒假、暑假这类时间长、书面作业低效的假期里,开展这些观察、养殖、种植活动,给假期生活添点料!并通过这些活动的记录、照片,在假期结束的那节科学课上进行展示,让孩子们相互评价,获得更多的不同层次的评价。让科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6#

 10月教学反思


萧山区新街三小    钱荷文


    学习了《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第9条: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在科学课堂中,总是会采取探究实验的教学形式,在其中老师尽量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探究实验。但是我们往往也会发现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会很难控制,经常是讨论活跃、动手积极,但最后的成功展示或小结汇报中又很难有表现优秀的学生。我认为这其中的缘由是教师对于学生活动阶段课堂纪律的掌控及有序学习的组织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在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机会的同时要注意给孩子相应的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从而开展有秩序、高效的探究活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7#

实验课的基石----教学常规


                    ------  读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九条有感


萧山区临江新城实验小学    陈亚飞


第9条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的支撑,作为科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去给我们的孩子准备材料,在课堂中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科学知识,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经历先辈们走过的道路。但是往往看似热火朝天的课堂,等到作业交上来的时候,你就会被气死的,一个个都是错的,一点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没有。怎么控制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有组织的环境下学习呢?


    一、实验材料呈现的智慧。多个实验活动的时候,材料一定要多次分发,实验结束后及时收拾好。在上个月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声音》单元梳理课,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把所有的材料都放在一个小脸盆里,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只顾着看那些好玩的东西,根本不来理会你。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我把材料都放在信封袋里,做一个实验活动,让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第二个活动了,再上来领取。这样下来,比第一次好多了。实验材料呈现真的很讲究智慧呀。


    二、对于有些实验,教师要统一引导操作。实验是开放的,是交给学生自己去做得,但是这中间需要教师组织好,再拿上次的教研课来说,我有个活动是敲铅笔,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只给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支铅笔,另一支就拿他们自己笔敲,但是就在我说今天我们要来玩敲铅笔的时候,不少孩子就自己拿出2支笔开始敲了,根本不来听你指挥了,第二次我在上课前要求学生把文具盒放进抽屉里,桌面上只留一本科学书,我呢则在信封里给每人准备了2支铅笔,然后在我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不听话的孩子组长监督好。这样一来,学生乖多了,敲的声音也听的更清楚了。


     三、进行小组间的竞争,给好的一定的奖励。对于纪律好,实验操作快速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你追我赶,展开组间竞争。


    实验课的常规很重要,我们动动脑筋,相信科学课堂会逐渐走上有序道路的。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8#

 


读《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后感


汇宇小学 瞿梦溪


10条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教学组织与实施


对于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亟不可待。十月,我通过阅读《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让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不小的提高。其中,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第10条,在我上的《“生物与环境”单元梳理课》中进行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反思与感悟。


科学教学需要长时探究。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也往往具有短时间的实验探究过程。但是,短时探究具有局限性,常常使得实验过程“走马观花”。


学生喜欢自主活动。他们习惯教师的“满堂灌”,却因此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与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自主实验保持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实验,有自主归纳的意识,但归纳能力薄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引导。


单元梳理课适合尝试自主学习模式。单元梳理课,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单元结束后进行知识上的整理与归纳。因此,单元梳理课不会出现新的知识点,但要求学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要求,具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客观条件。


我在“生物与环境”单元梳理课中尝试增加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20+20”,教师讲解20分钟,学生活动20分钟。前20分钟,我主要通过校园周边的生态系统等载体,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后20分钟,学生主要通过小组讨论设计一个生态系统,来运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辩驳,来得出正确结论。


从学生参与度来看,这节课是成功的。以往科学课的学生活动中,由于学生能力有限,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同学比较主动参与,但另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同学参与度比较小,会出现把学生活动当成“学生聊天”,使得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节课则具有高的学生参与度。在设计生态系统这一学生活动的一开始,学生参与度与已往类似,但随着设计的进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被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带入,组内形成良好的活动气氛。


从知识运用层面来看,这节课仍需商榷。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有弊。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会提供一些“错误”的答案时,一部分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辩驳,相互讨论,自我提高。例如,在设计生态系统的时候,有一个组用5条食物链来表示他们的草原生态系统,构思十分独特,但是忽视了生态系统中还有非生物。这时有一学生提出,草原里的牛羊还要喝水。这让组内其他同学想到还应该给自己的生态系统加上非生物环境。学生在经历错误的过程后,进行自我辩驳,能够提高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运用能力,从而加快学习进程。


但是,当被提供一些“错误”的答案时,存在一部分的小组会“将错就错”。例如,有一个小组在写食物链时,全组都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是因为学优生没有将概念搞清,而组内其他学生就会习惯性的将其答案默认为正确答案。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还是起到关键的主导作用,要及时发现进行引导。


从长远来看,学生需要有长时探究的锻炼。分析目标完成情况,我尝试的课堂教学与平时的“满堂灌”旗鼓相当。分析学生,他们已经适应“满堂灌”,对我这节课的教学方式虽喜欢,但并不适应;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与提高。科学课长时探究的锻炼,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目标。


多看、多读、多想、多实践、多反思,是提高我自身素养的途径。读《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让我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我的学生学得更有趣,更高效!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9#

 


课前“下水”——课堂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


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高春雅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六条第三小点中提到“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记得在我第一次教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冰融化了》这篇课文时,我觉得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操作应该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课前没有进行试实验。可是,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我发现很多小组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并不是0摄氏度,而是在2摄氏度左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感觉无处下手,刹那间很多假设在我的大脑中盘旋,“是学生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不正确吗?是温度计本身存在问题吗?……”于是,我蹲点在一个小组,然后给他们全新的温度计,让孩子们在我的监督下重新进行实验。可是,重测的结果还是一样,一节课就这样在我们的一次次探索中流逝了,直到下课我们也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课后,我向师父请教,没想到沈老师一针见血地说“估计是学生使用的冰有点问题,如果是用大块的冰进行实验,由于冰块与冰块之间有缝隙,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空气影响读数。所以,在做这个实验时最好用碎冰,或者已经融化了一部分带有水的冰水混合物,这样能够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进入到冰水混合物中,不让空气进入影响实验结果。”听了沈老师的建议,我又准备了两份材料,一份是大块的冰块,另一份是冰水混合物,然后分别插入温度计,每过一分钟记录一次,呵,实验结果截然不同,冰水混合物的那份始终维持在0摄氏度,而大块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却一直在0摄氏度以上。通过这一次的教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教师在课前进行预实验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找出相对应的措施,而且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体验成果的喜悦。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不管有多忙或者实验有多简单,我都会认真地进行尝试,并努力找出更好的实验方法。比如,在上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我在上课的前一天进行了一个下午的尝试,并且找到了一种相对来说较为可行的方法。我首先是把实验室里可拆卸的小电动机拿来,然后将两根铜丝搭在转子的换向器上,并接通电源,可是小电动机根本不会转动。于是,我把所有的材料都换了,按照书本的样式进行实验,可是这种方法不能将小电动机放平整,常常因为两端有高低而会滑动,有时会卡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尝试着把书本上的装置和实验室已有的可拆卸的小电动机的装置结合起来,我把原本搭在可拆卸的小电动机上的电刷换成了书本上所用的两根较粗的铜丝交叉做成的V字形导线,然后把V字形的部分轻轻搭在换向器上,两根导线的末端又分别接上电池,这样小电动机的转子就能顺利地转动起来了,这样不仅能保证每组都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时刻都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即使是很简单的实验也要亲自动手尝试,因为在很多小细节中往往包含了成功的要素,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做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

做有意义的事!
TOP
60#

 


科学素养——从习惯开始


——浅谈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二十一条


萧山区新塘小学    富燕飞


    课堂,假如没有好的纪律作为保障,哪怕学生再有兴趣的课题,哪怕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都无用武之地。科学课堂是一个以探究、交流为主要活动的课堂,没有有序的课堂常规作为保障,课堂犹如乱哄哄的一个菜场,学生学习不到知识,教师达不到教学目标。小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玩好动的群体,对于需要遵守的一些纪律如果老师只是停留在让学生知道,而没有进行进一步强化,那么等于浪费口舌,毫不夸张的说,前一分钟说完,后一分钟就抛之脑后,。


针对小学生的情况,我在本学期初,制定了一些常规政策,分别从“听”“说”“做”“写”四个方面量化了孩子们做好的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争取督促孩子们形成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认真研读了《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后,对照自己的作法,对二十一条:期初要制定课堂常规,培养习惯,谈谈几点想法:


1、回答:面向全体孩子——既是监督,又是一种交流形式


   课堂上的回答问题,不仅仅是停留在师生交流,而应该更加注重生生交流,这一点正是现在课堂上缺少的。为了创造一种良好的交流环境,我要求回答问题的孩子面朝全体同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监督其他孩子有没有认真听同学们的回答。虽然刚开始这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但是时间久了,当孩子们养成习惯之后,他们倾听的能力增强了,对孩子们的学习是有利的。


2、目视回答问题的同学——是尊重同学也是提醒自己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经常有重复回答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回答。当回答问题的孩子面向其他同学之后,课堂常规要求其他孩子停下手头的事情,目视回答问题的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说话的孩子身上,这一措施有利于孩子更加集中注意力。


3、先评价后回答——学会评价促进交流


为了尽量少的出现回答重复的现象,浪费时间,一帮情况下,我要求孩子们在说自己意见的时候,先对前一位孩子的回答进行评价,可以对前面孩子回答的补充,也可以是表达不同意见,提醒孩子们注意倾听,慢慢形成交流的氛围,。


4、特别鼓励表述完整的回答


   在最近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感觉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表述的完整性不高。以“绿豆种子发芽实验”的实验猜测的表述,很多孩子都只能写“需要”“不需要”要教师提醒很多次,才能把话说完整,这一点孩子们非常欠缺。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如果有孩子表述完整,我通常会抓住这样的机会表扬孩子“你的思路真清晰”或者也会这样鼓励孩子“如果你的表述再完整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特别欣赏表述完整的回答”等等,让孩子们有这样一个意识,要把意思表述完整。


5、小组之间比赛实验速度和有序度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困扰怎么样有序实验,特别是结束的时候,怎样快速安静。在实行这个规定之后,发现情况有所好转,对各个小组的实验速度和有序度进行比赛,记录成绩,然后对其进行小小的奖励,发现同学们的自觉性提高了很多,课堂上实验结束后也能较快的安静下来。


 


在开学到现在,在实行了这些课堂常规之后,让孩子慢慢养成这些习惯,对他们形成科学素养有了很大的帮助。由于条条框框的规定比较多也比较繁琐,实行起来也存在困难,不要说孩子们要忘记,就连有时候老师也会忘记。


后来试想着其实每个学期重点培养一种习惯也不失为是一种好方法,学生不容易忘,老师也会比较轻松。


好的科学习惯养成了,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了一种较好的环境。

做有意义的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