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线下课堂已有三周左右,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中,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结合三周的教学以及自己的毕业论文,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又有了新的反思。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最新的科学学习要以科学实践为核心
“科学实践”与科学知识是融合的,“科学探究”与之是并列的。很多人将科学探究当作一种重要手段,用来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也有人认为学习科学知识最终是为了获得探究技能,从而理解科学本质。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际上都反映出一个看法,认为“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两者并列。并列有时也意味着分离和脱节,说明两个是独立的个体,通过某些因素或者纽带建立关系,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常常脱离的现象。“科学探究”较片面化,过分强调科学方法和固定程序,一味追求实验步骤,追求探究活动,反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理解。“科学探究”对探究技能的过分强调,使得学生对于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以及科学知识又是如何产生知之甚少,两者脱节。反观“科学实践”,它强调应该适当的和科学学科核心概念以及跨学科概念联系起来,现在的科学与数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科之间都有所互通。实践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活动是随着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加深,重复的、不断熟练的过程。“科学实践”替代“科学探究”,不是全盘否定探究的存在,而是为了更好地给科学探究正名。我国中小学科学能否把“科学实践”应用得当,让学生在参与科学实践的课堂上生动起来,是当今新的关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