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区毛明敏2023学年专业成长贴 [复制链接]

1#
兜兜转转还是决定开一个2023学年的主题帖,这个帖子里会分享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会分享一些每天的阅读,当然阅读内容不仅仅是教学,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希望大家能监督我,坚持完成每天的任务,见证我的成长。
分享 转发
TOP
2#

首先是自我分析,自2021年来,有幸加入吴晓老师名师工作室,我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不断成长。因个人原因,本学期我并没有取得优秀的荣誉与成绩,但工作室领导师及伙伴们好学上进、勇于创新开拓的精神给予我很大的动力,即使在休假期间也能继续学习,变理论为实际,努力将工作室所学付诸教学实践。
TOP
3#

现状分析
(一)个人所处专业发展阶段:成长期
本人在教科研方面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为成长期。5年的工作实践使自己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思考,积累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能主动承担课堂展示任务,但并不成熟。在名师工作室活动中,能与各位小伙伴团结协作,尽己所能,但与其他老师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可以做得更好。在科研部分,积累较多的学习资料,但学习力度不足,资料容易“积灰”,仍需提高学习主动力,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及研究点。
(二)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目标明确,热爱教育事业,始终把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优秀的科学老师作为目标。对教育教学工作富有热情,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不畏艰难。
2.学以致用,善于采集教学资源,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丰富课堂教学;注重提升学科素养,关注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研究,创新意识强。
3.灵感较多,能从日常教学、听课等渠道中获得较多小点子,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4,执行力强,对于工作室、学校、区布置的任务能较好的完成。
不足:
1.学习力较弱,面对丰富的小学科学资源库缺少有效、高效的学习过程,从而导致资源库形同虚设。
2.理解力偶有偏差,对于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到位,对课堂的思考、延展和创新上会产生问题却不自知。
3.缺乏决断能力,当某些问题出现两种以上的方案或者需要做出相应决断时,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往往需借助他人的力量。
4.规划性较弱,能认真做好一件事,却不能在多项任务推进下有效完成每一件事,容易本末倒置,或太过于关注细节倒置最后以完成任务为主。
(三)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性格因素,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贪图享乐,也容易满足。
2.家庭因素,目前新添置家庭成员一枚,注意力容易转移,导致工作生活分配不平衡。
3.工作因素,在校工作较多,又不能合理规划,往往用时间去换效率,易事倍功半。
4.能力因素,在科研放面,的确是本人的薄弱项,并且不够自主,往往需要他人督促。
TOP
4#

三、发展规划
(一)总体发展目标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努力积累教学经验;学以致用,改善学习方式,提高教研质量,提升课堂质量,注重教育科研,挖掘研究深度;保持阅读,关注实践,向研究性教师发展。
(二)本年度具体阶段目标
1.学习有引领,每年深入研读2本教育教学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课堂实践,并撰写反思不少于5篇。
2.教学有实践,每年争取在区级以上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展示任务1-2次,组织我校承办工作室活动1次。
3.反思有成果,每年撰写1篇论文、1篇课题及2篇案例,重在思考梳理,争取获奖或发表。同时积极参与承担工作室课题任务。
4.结合竞赛评选等活动评价学习成果,每年积极参加区级以上的竞赛评选活动,争取获奖。
(三)自我发展具体措施
1.不断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每学期工作室都会组织共读共研优秀的书籍,通过阅读加深对科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要以此为契机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涉猎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养成每日读书、自觉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的习惯。
2.主动实践,提高教学能力。理论知识转变为自身专业能力的外显,就是抓好课堂主阵地,运用工作室所学理论,积极参与课堂展示活动,积极与同行开展课题交流活动,认真撰写相关总结和论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
3.及时总结,加强科研意识。回顾加入名师工作室以来,有喜有忧,喜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了很多,收获了许多如教学理念、专业能力等;忧的是在科研方面距离其他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也 因此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加强学习意识,常看书,常动笔,加强科研意识,以科研研修促质量提升。
TOP
5#

今天先分享一个对于本学期刚接的一个毕业班,这个毕业班比较天真,但是在年段中却不太有优势,搭班的班主任是个“妈妈”般的存在,十分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当然也注重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很荣幸能和这样一位班主任搭班,也感谢这个团队的教师让我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一群看似“吵闹”却很“天真”的小朋友们。
TOP
6#

回过头来想向,在工作中因主客观因素,服从学校安排,中途接手不同年级、班级的科学教学活动,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如何管理新接手的班级呢?教师在新接班过程中能挑战自己,获得独特的管理经验、知识技能和教育机制,同时会获得相应阶段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经验。学生会存在对新教师的好奇,但同时不信任、质疑的声音也会存在,比较前后任教师的管理教学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面对新接班后的始业教育与前期教学,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与班级的契合度从而尽快了解学生进入高效的教学状态。
TOP
7#

首先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大层次明显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及教育、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且前期在暑期中自主学习的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暑期自主学习对学生自律性要求更有提升。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自主型学生,学习动力强,学习热情高,在暑假期间积极与授课教师沟通,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势。
常规型学生,始终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学习态度,所学知识掌握十之八九,往往为班级中流砥柱,但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暑假主要以自我活动为主。
被动型学生,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家长的陪同教学,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学习,往往关注任务完成度而忽视了自我掌握程度,常在暑假末端开始补作业,整体遗忘较多。
放任型学生,缺少学习动力和自律性,也无家长督促,学习效果甚微。
TOP
8#

知识构建缺少系统化及整体化
小学科学由于器材受限等原因,暑期作业内容选取的都是难度较低、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或拓展的。个别内容学生较易掌握,但对于某一领域整体掌握程度就不够理想。

如图所示,上图为单课等级分布,下图为单元检测等级分布
衔接课难把握学生的真实学情
    在新接班前期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利用问卷、实践测评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但若仅通过最多不超过25题的检测题,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是不现实的,特别是无法确定学生的完成状态,所以检测的结果只能作为一定的参考,而无法成为教师进行备课的学情依据。而人的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TOP
9#

诊——平台助力,学情诊断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学情。线上问卷关注针对性,线下衔接课注重思维提升。
线上问卷:暴露易错点,有效分析错因。
利用问卷网或类似网站APP制作检测卷帮助学生检测复习,不仅简单、快捷,还能自动批改、自动分析。通过整体数据能够有效反馈学生线上学习易错点,更有助于科学教师们有针对性地实行精准教学,从而使教学更加有序和高效。
线下简测:关注重难点,提升思维关联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概念教学是一种智慧教学。关注单元大概念下的重难点教学,创设相关情景,将独立的知识互相关联。学期初的教学选取有针对性、难度低、整合性强的新内容,利用课中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解题思路,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更易融会贯通。
TOP
10#

调——因材施教,微调学教
剖析难点,辐射勾连
衔接课是始业教育一节课吗?直接学习新教材内容吗?还是先将所有上学期的内容重新学习一遍?为何不把新旧知识结合一下呢?如果把每个课时比作一颗颗珍珠,大概念则是串联珍珠的丝线,有了这根主线,一颗颗珍珠就不会散落,而会显得更有魅力。尝试在单元整体大概念下,有所侧重选取单元重难点,向外引申细节部分(旧知),让这串珍珠链紧密联系但又不显冗杂。
分层教学,有序提升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根据个人心理和他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提出了“只有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发展才是好的教学”的教学原理。根据学生学情诊断,将学生合理分层,确定每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分层教学指导的方式,合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TOP
11#

开帖促进自己深入思考~
TOP
12#

回复 2楼穿帆布鞋的胖头鱼的帖子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一学期的成绩不代表什么,这学期努力就可以。
TOP
13#

一起成长~
TOP
14#

好明确的成长目标分析啊!期待与你共成长!
TOP
15#

首先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大层次明显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及教育、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且前期在暑期中自主学习的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暑期自主学习对学生自律性要求更有提升。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自主型学生,学习动力强,学习热情高,在暑假期间积极与授课教师沟通,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势。
常规型学生,始终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学习态度,所学知识掌握十之八九,往往为班级中流砥柱,但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暑假主要以自我活
穿帆布鞋的胖头鱼 发表于 2023/10/28 19:39:03
对于放任型学生,老师课堂上是怎么处理的呢?
TOP
16#

回复 11楼喻伯军的帖子

是的,感觉之前的都不能坚持下去,或者在吴老师那边跟帖,目前觉得自己开一个贴,记录一下啊杂七杂八的内容作为平时的积累也是可以的。
TOP
17#

回复 12楼挪威森林的帖子

嗯呢,加油加油。一步步超目标前进即可。
TOP
18#

回复 13楼西湖刘露依的帖子

要向你好好学习呀,科研的确是我的弱项,先从看书开始。
TOP
19#

回复 14楼蒋昌盛的帖子

谢谢蒋老师!
TOP
20#

回复 15楼专属的帖子

对于目前接手的毕业班,本人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多,但是能从课堂中明显发现哪些是放任型学生,放任型学生其实在班级小组活动中表现比较明显,他们在活动中更关注实验是否好玩、同桌会不会和我聊天、老师有没有看到我在做小动作或者一个人放空自己发呆,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一般在课堂上,我会进行如下操作:
1.上课时进行走动,时常路过这些学生,并在其旁边停留。
2.抽问比较简单的问题,直接站在他身边,轻拍肩膀回答问题。
3.合理设计小组实验,让组里每个人有事做,有目的去观察。
4.课后也会随机抽问,每班3位学生,通过抽查结果,给予奖(糖、奖状)罚(小练习,下节课继续提问)。

TOP
21#

记——整合梳理,训练思维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新课节奏,掌握、记忆科学概念,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呢?让学生记科学笔记,不乏是方法之一。
内容——选择合理,立足自身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及学习能力影响,大部分同学可以从一段话或一句话中抽出重点进行选择性记录,或选择摘抄老师语言或ppt上出示的所有内容。因此,在衔接课时,为更好的提高效率,教师需要注重示范指导,强调笔记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的,逐步养成择优记录的习惯,有针对性的记录错题、难题。
TOP
22#

格式——简单明了,图文集合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画图速度比较快。对于《新的生命》及《食物》单元内容,可以选择图文结合的记录方式,能把观察到的信息又快又好地记录下来,也方便自己后续复习。最重要的是,学生也很乐意去做这样的观察记录。
梳理——思维导图,知识整合
思维导图是表达思维过程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当思维导图应用到学科教学上时,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把知识或问题的要点以字或词的方式呈现在图形中,并用线连接起来代表它们之间的关系,通俗易懂,也利于单元整体的知识梳理整合。
TOP
23#

通过“诊•调•记”三循环,不断调整衔接课教学内容和方法,陪着学生一起记科学笔记,一起画单元导图,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同时养成有效、科学、高效的记笔记的习惯,将有益于学生一生的学习。(后图为挡脸神器,保护一下娃们的肖像权)


TOP
24#

这个班今天是第二次绘制思维导图,第一次是在老师给予的基础上完善思维导图,但是今天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反思一下有几点原因。
1.单元梳理不到位,本想借助单元整理微课帮助学生复习单元内容,但是视频时间5min,没来得及看完。
2.本以为在第一次完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对思维导图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但事实是学生混淆思维导图和小报两个概念,过度注重美化思维导图,因此如果要学生进行绘制思维导图,前期的铺垫非常重要,且需要借助一些app,例如xmind,和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带着同学学习如何绘制单元复习这一类型的思维导图。
3.给予的时间不够,仅留下25min课堂时间让同学们进行绘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且第一次合作此类型的任务,无法找到高效的合作方法,往往出现一人慌忙负责全部还有一人悠然自得享受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两人合作,提高小组效率。
TOP
25#

画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TOP
26#

回复 25楼欣然的帖子

是的是的 ,但是学生目前还没有这个意识,正在努力能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学习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和我说说哦。
TOP
27#

2023.11.06全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发展系列论坛参与有感

非常有幸能参与此次活动,这一次是产假回来的第一次外出培训,非常感谢吴老师给的平台,也再次感谢学校的支持,现场感受和线上听课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现场的氛围,认认真真听完了一整天的内容,真的是一次小差都没有开,收获满满,回来的心情都是美美哒,还有美丽的落日🌅,真的是美好的一天。也借助论坛每周达标的要求,借此来写写今天的所获所思,可能语序、逻辑上有些混乱,但也是对自己的反思记录。
TOP
28#

首先是各位大咖们的致辞,高屋建瓴,全面透彻介绍此次论坛的主旨内容,历时多年有目标、细致化的研究最终呈现在全国小科老师的面前,让人直呼精彩,也让人感叹教育先行者的坚持不懈。

  • 郑永和院长主旨报告


  • 对于素质专项中,有一个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值得我的深思,杭州有很多科技类博物馆,例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低碳博物馆等都是非常好的资源,同时自己曾经也和自然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联系过,现在也是默默无闻的微信好友,想当初加这个好友的目的是为了将博物馆资源引进校园,后续因为各种因素未能得到推进也就不了了之了,回头想想,也是浪费了如此好的资源,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后续,若有机会再次提起这条路线,提升自己也是提升学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 科学家是科学教师们的引领,不管是知识上,还是精神上,是标杆与灯塔,钟南山院士提出的IHM体系模式,将创新、使命感和人文有机融合,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是的,我们一直在模仿,但也一直在创新,要不畏艰难的前进,努力为中国教育做努力。
  • 双减工作以来科学教育工作回顾与思考中关注实践中的重大为题,郑院士提到,作为一线的教师,要不断⾃我提问,什么是好的科学课?长谈常新,对这个三尺讲台,相信自己会有更多的理解。我们的创新也要站在现有价值之上,转变我们的思想与观念,不仅要对学生有高阶思维的培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思维的培养。毕竟教师质量是可改变的因素。活到老学到老,古人诚不欺我。

学习真的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TOP
29#


  • 陈老师《我们来做“热气球”》展示课,陈老师与银河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为我们展示了这节课,课堂中欢乐的笑声和惊呼声总是让我们不由得感叹教学的美好,上课本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这节课中陈老师弱化了热空气为什么能让气球飞起来的主要因素(不涉及空气受热体积膨胀)转而强调观察表述观察描述空⽓受热会上升,塑料袋收集热空⽓,热空⽓⽐较轻,带着塑料袋升起来,结合热⽓球的稳定,要求竖直平稳下降,加⼊回形针,再结合⽣活拓展,也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
  • 同时专家们的评课,让我对这节课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解决了在听课时产生的一些问题。

  • 陈老师的课堂指向性很明确,同时结合学生演示实验,提前让学生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实验室能及时避免实验中的问题,并明白如果遇到问题如何进行处理,所以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让热气球飞起来。这让我再次明确教师提问的重要性,教师的提问具有导向性,所以需要对每一个过渡性问题及主要问题进行细抠,抠字,抠反问句。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进而引发有效思考,提升课堂效率。
  • 在学生演示实验之后,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未能成功起飞的原因,实际上是想引出袋子受热时变形从而引入防火神器,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关注点一直在“空气”所以学生没能提到袋子破损这个现象,我记得在曾经某一节课听课的时候有老师说过“如果学生无法关注到这个点,那么由老师直接提出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呢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思考权利也是可以还给学生们的,正如喻老师所说,要相信学生,先让⼩组讨论如何解决,在实验后分享,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打算如何解决,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同时这个问题也出现在了挑战环节中,有个小组学生不会使用回形针,因为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们也就不会想到用回形针去解决。还给学生自主权,自由发挥,是理想,依据老师引导,用教师提供的有限材料解决问题,是现实,但不妨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参与了这个思考过程。本节课也不断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时刻刻“吊着”学生。
  • 在本节课中黑板上的评价板贴非常的贴近主题,也很童趣,这个也给“理性”的我一点思考,我要更贴近学生一些。
  • 在吴教授的评课中,让人醍醐灌顶,对于一节课的反思,是要有维度的,⽬标是否达成。内容过程环节多媒体等,要有逻辑的反思。
TOP
30#

通过“诊•调•记”三循环,不断调整衔接课教学内容和方法,陪着学生一起记科学笔记,一起画单元导图,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同时养成有效、科学、高效的记笔记的习惯,将有益于学生一生的学习。(后图为挡脸神器,保护一下娃们的肖像权)
195532
195533
穿帆布鞋的胖头鱼 发表于 2023/10/31 21:55:17
画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一是具有直观性,一目了然;二是具有概括性,浓缩出全部信息中的精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