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不负,潜心研修
诸暨市暨南街道王家井小学杨立元
夏日研研,研学,也研心。趁着假期,每天学一点,一点点,更多点,让自己始终走在学习得路上,不懈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ttachimg]163947[/attachimg]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个人解读
——从主要变化入手,谈个人感悟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已正式上线,距离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已过去5个年头。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初中科学课程相结合,统合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汇集了全国的意见,是所有热爱科学的老师智慧的结晶。趁着暑假期间,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学习。
一、课程标准的组成
新课程标准由六大部分组成: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
二、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1、学习年段的变化:原来2017版本的课程标准是1-6年级,现在是1-9年级。一体化设计。
2、课程理念变化:原来课程理念4条,现在课程理念5条,内容有所不同。
①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②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③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④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⑤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次的理念里,变化最大的是学习进阶的安排和对综合评价的重视。科学安排学习进阶,那我们要如何安排?一是从内容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二是从内容上看,学习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核心概念出发,规划适合不同学段的探究和实践内容,但最终都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评价,而不是之前那种对单一知识点或者结果呈现的评价。对于评价的方式,我们也要多元化,学教师、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建议一个完整、多元的评价体系。
3、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目标原来是4个方面,现在课程目标对应核心素养。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①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为什么这里说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个人认为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知识有真有假,你将知识能够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就是真知识,学了知识不能运用,读死书,学得再多也是假知识。②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本次目标的改变,我觉得变化最大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是核心。学生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联系的认识方式,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探究实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学生必做实验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加强跨学科实践。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三方面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其实就是2017版课标中的探究8要素。技术与工程能力体现在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建模物化。④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态度责任是方向(价值观)。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就体现在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的利益。
4、概念的变化:原课程标准中有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现课程标准中淡化了四大领域,13个核心概念,是所有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应掌握的核心内容,通过核心概念的学习,逐渐理解4个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结构与功能)。核心概念的学习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要树立综合学科的思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建议变化:原来6条教学建议,现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四方面建议。①教学目标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确定,围绕核心概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同一核心概念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中体现螺旋进阶。②教学内容要围绕核心概念进行组织,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改变碎片化、割裂式的教学倾向,突出核心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③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许多老师为了导入而导入,很生硬,情境创设要根据学生的真是情境出发,有共鸣的情境才是真情境。还要注意,在设计导入时,要从大单元的视角出发,而不是单单的从一堂课出发。根据创设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既要有独立性,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最后总结反思与应用迁移,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真是情境中的问题,达到素养的发展。④教学活动要以探究实践为主。科学学习的方式多样,如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项目化等等,都离不开探究实践。
三、主要特点
1、这次课程标准呈现的众多特点中,最直观的就是1-9年级整体设计,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更好地把小学初中衔接起来,不光是知识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学需要瞻前顾后,瞻前是要照顾到学前教学,顾后是要衔接好初中。
2、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要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观念是基础,没有基础知识,素养就会落空,只学基础知识,素养就不会发展。要知行合一,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素养才会发展。思维是核心,第一次明确地把科学思维纳入到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探究实践是途径,在原来版本中是科学探究,现在是把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组合起来,成为了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是方向(价值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要把科学观念当成科学知识,注重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综合。本课程标准淡化四大领域,凸显13个核心概念(其实就是四大领域的内容)。提炼了和科学密切相关的4个跨学科概念。通过学习核心概念,去理解跨学科概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树立综合学科的思想,紧密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去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4、加强实践。这是最终要的特点之一。探究实践是核心素养,本课程标准列出了1-9年级中学生必做的126个实验,作为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把技术与工程领域,作为学以致用的最重要的实践领域。第十三个核心概念工程设计与物化说到,工程活动的本质是创造人工实体,设计与物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物化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实施设计方案,做出实物模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有思维的碰撞,又有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在理解学科核心概念的同时,更好地领会和理解跨学科概念的内涵。
5、体现进阶设计。概念发展的进阶,科学思维的进阶,探究实践的进阶,态度责任的进阶。举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一核心概念中,1、2年级了解物体轻重、薄厚、颜色……等外部特征,并进行分类。3、4年级,能够用仪器从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方便进行测量并记录。5、6年级观察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导热性等,说出主要用途。7-9年级知道外借条件(温度、压力)等能影响物质的性质。在教学时我们要把握教学要求,不超前,不落后,按学习进阶要求,懂得来龙去脉,把握教学难度。
6、增加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水平表现总体刻画,用以反映目标的达成度。
7、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全部更换。动手动脑,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为了走向素养导向的教学。
四、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的撰写
1、明确核心概念。从大单元的视角出发,明确本课指向的核心概念。
如《认识身边的材料》指向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此核心概念。
2、明确内容与要求。
如《认识身边的材料》一课。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1-2年级: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3金属及合金是重要的材料,1-2年级: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 常见的材料。
3、明确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不但要写出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最好能写出它的应用和观念层面的要求。
科学思维目标:写出运用哪些科学思维方法做什么。
探究实践目标:要写出具体的探究实践活动及其要求。
态度责任目标:要写出通过什么培养什么态度责任。
4、针对素养发展设计活动。
①聚焦研究内容,提出科学问题。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如何聚焦?不能够针对一堂课,而应该从大单元视角,从真实情境中找问题。
②实验探究,推理论证。关注学生思维活动发展,突出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实践活动,这是探究实践核心素养最直接的体现。
③交流研讨,形成共识。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证据呈现证明自己的观点。
④梳理小结,拓展延伸。小结本课内容,提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将课内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带给我们一线教师新的学习机会,让我们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去看待科学课程。培养出热爱科学,充满探究热情,敢于大胆质疑,坚定不移捍卫国家利益的好少年。
[attachimg]163950[/attachimg]
多彩生活,别样假期
——王家井小学学生暑期科学汇
鸡蛋成就了爱迪生的科学梦,苹果成就了牛顿的科学梦,钟摆成就了伽利略的科学梦……身边的小事成就了一位位科学家的科学梦。我的孩子们需要一个多彩的,有趣的,充实的假期。让他们去追逐自己的科学梦。
书籍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双减”背景下,阅读科普读物是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有一个快乐阅读的基础,对孩子们的科学学习意义深远。
诸暨名师云课堂对孩子们来说,真的是假期福音,孩子们学习着老师们的精品课,并快乐地实践着,感觉这个夏天也没那么炎热了。
指导学生活动1
船舵在船模行驶中的影响
活动驱动背景:五下第一单元中,我们已经对船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课堂中设计并制作了船模。但在船模的行驶过程中,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的船模行驶的距离短,并且行驶路线歪歪扭扭。
那哪些条件影响了船模的行驶路线呢?本活动围绕船舵在船模行驶中的影响展开,学生通过对船舵的设计,位置的选择,去尝试解决船模直线行驶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去思考。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力。
驱动性问题:船舵在船模行驶过程中的影响。
一、初次制作,产生质疑
在首次设计并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船模在行驶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不能够直线形式,有些甚至在原地打转,因此,我们产生了一些猜测。
(1)船桨安装的位置是否对船的行驶产生影响。有些同学的船桨浸没在水中,有些同学的船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面,有些在水面上。
(2)船舵的有无,对船身的影响。船舵的位置,船舵在水中和水面的影响。
(3)船舵的位置,船舵在水中和水面的影响。
(4)船身设计不对称。导致船行驶不平衡。
(5)船的动力方式对船行驶的影响。
二、再次设计,改进船身
孩子们从2和4两个问题入手,主要通过对船舵和船身平衡性的改进,使船的行驶路线发生了变化,大致能够按一定路线行驶。在接下去的学习中,我们将对船模进行第三次的研究,从船的动力方式和船桨的位置切入,设计出速度更快,行驶更稳的船模。
指导学生活动2
护蛋行动
夏日炎炎,夏日研研,炎的是我们的身体,研的是我们师生的心,我们师生在这个暑假过着快乐充实的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