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做框架”比赛专题贴 [复制链接]

1#

萧山区小学科学“做框架”比赛专题贴

 

关于举行萧山区第二届小学生科技制作评比会的通知


各中心小学教导处:


本学期小学科学教师参加省市区“领雁工程”培训班的人数多达95人,其中参加区级培训的有78位老师,原计划11月举行的“萧山区第二届小学生科技制作评比会”活动有所犹豫。现与区教师进修学校商定,在“领雁工程”培训班中增加一项“科技制作”的研训活动,使“萧山区第二届小学生科技制作评比会”得以正常进行。


现将本届小学生科技制作评比会的要求通知如下:


1、科技制作的物品


本届科技制作的物品确定为“做框架”,结合六年级科学“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五课“做框架”的教学,选定一次性筷子18根,用橡皮筋扎成一个正方体,在做成的正方体上进行测载重量的实验。各校可以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此项活动。


2、比赛


每所中心小学可以选派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参加区级比赛,现场做框架、测载重量。1216(星期二)分两场在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比赛,上午830开始,戴村片、临浦片;城厢、北干、新塘、蜀山街道所属的学校参加比赛。下午130开始,义蓬片、瓜沥片、城北片所属的学校参加比赛。带队教师必须负责参赛学生的安全。


“领雁工程”培训班的学员,在各教学实践点应抽出时间对本次制作活动及比赛开展研究讨论,并在返回自己的学校上课的日子里,物色和指导好参赛学生。


 


萧山区教学研究室


2008.11.23.

分享 转发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

      萧山区小学科学学科举行科技小制作比赛已经是第二届,去年的比赛主题定为“制作鸡蛋保护器”,今年的主题定为“做框架”。通知发出以后,各校认真准备,有的学校还进行了选拔赛。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

 

萧山区第二届小学生科技制作评比会的通知发出以后,得到了各校师生的积极响应,“领雁工程”培训班的学员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和研究,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参加区级比赛的学生数做如下调整:每校派出2名学生参加,即2名学生合作制作一个正方形的框架,合作往框架上放重物。其余要求不变。


戴村镇小率先开展了活动,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支持,一发而不可收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假如让学生再写写参加这次活动的体会文章,到网站上来展示一下意义就更大了。                                  Xshsd  2008.11.30.


我们先尝了“做框架”比赛


萧山区戴村镇小 何  东 沈建乐


为迎接萧山区第二届小学生科技制作评比,1128日中午,戴村镇中心小学进行了“做框架”比赛。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准备下,四个六年级班都派出了3个组合参加了比赛。但这次小小的比赛的结局却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


因为学校领导在赛后表示:要把活动延伸到三四五年级,要让全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都参与一次“做框架”比赛。


除了意外之外我们想:也许由于班主任老师们的投入的感染力;也许是由于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所焕发出来的激情(因为好些学生都在家里做了类似框架)。也许是因在赛后大部分的同学都嚷嚷着不过瘾,要再来一次。


但我们想更深层的原因也许是:这次小小的活动所涌动着的一份校园生气,一份和谐校园的生气。因为“比赛”被超越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0 16:40:48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4#

 

激烈的“做框架”比赛


                                      萧山区人民路小学   徐瑶


124,我校举行了校内的“做框架”选拔赛。说实话,第一次在校内开展科技比赛自己心里没底:首先自己从没有组织比赛的经验;其次,因为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也有报名人数太少的顾虑。但从一开始的报名到后来的比赛,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就拿报名来说,不光有六年级的同学踊跃报名,就连都不知框架为何物的三年级的同学积极性也很高,纷纷前来报名,让作为科学教师的我甚感意外,也很是开心。通过这次比赛的开展,我发现,学生还是很愿意动手,但平时却因忙于功课,忙于上补习班,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0 16:44:49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5#

 

框架的魅力


萧山区戴村镇小604 沈钶娜     指导教师 孔美珍 沈建乐


你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埃非尔铁塔吗?你知道它为什么能建那么高吗?因为它就是用了框架结构,用了框架,可以让塔造得很高却不易倒。今天,我们亲身做一个框架,也亲身体验一下一个小小的框架带给我们的魅力。


老师把做一个框架当作了家庭作业之一,要我们第二天带来接受评选。先准备18根小木棒,在准备一些橡皮筋。开始做了,先用小棒做一个正方形,在正方形的中间斜放一根长的小棒。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了。然后做一个一模一样的正方形,两个正方形一个做底,一个作面,中间再用四根短的小棒把两个正方形支撑起来。面上分别绑上斜杆,一个框架就完成了。今天一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的作品。


一阵悦耳的铃声响过,老师来了,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框架拿出来,按照座位一个个轮下去,展示自己的框架能承受几本书。这些书本都是同学们的科学书、作业本、体育书、语文书等,今天却有这样特殊的用处,是从来没有的事,真是开了眼了。到了沈汪忠,他把框架拿上来,然后放在讲台旁的桌子上。等着老师给框架放书。老师先把两组的科学书放下去,框架好像一点问题都没有。老师又放了96本书时,框架还是没倒。接下去老师每放48本书,同学们都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为这个框架鼓掌,后来这个框架一共放了大小366本本子,这让同学们赞叹不已。


同学们都希望自己的框架能打破沈汪忠的记录,但事与违愿,直到汤祖涛的框架拿上来了。老师先放了48本科学书,又放了48本科学作业本,直到这个框架放了大大小小366本书本时,这个框架还是没倒!这是同学们的心都紧绷着,教室里鸦雀无声。当然,最紧张的还是汤祖涛,只见他两眼紧盯着框架,生怕框架塌了,索性走到框架跟前,说:“老师,你放的轻一点,平一点。”“知道,知道,你不用担心。”“要再放吗?”老师问。“放,1212本的放。”老师拿起一小叠本子,轻轻的放了上去。突然有个同学说:“没事,还可以放。”“再放,再放。”教室里一片哗然。直到放了大小400本时,框架像散了架似的,支持不住了……


“哇,打破记录了!”“比沈汪忠的强。”“汤祖涛,你果然不负众望,今天的冠军非你莫属!”同学们纷纷大声喊起来。教室里像炸开油锅,大家一起涌向框架。


一个小小的框架,能承受那么多书,那么大的重量,啊,框架,我为你鼓掌!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6#

 

令人激动的比赛


萧山区戴村镇小604 周张妮   指导老师 孔美珍 沈建乐


一阵阵波涛起伏的掌声中,我们框架的比赛开始了。孔老师和沈老师联手来推选出哪三组去参加今天中午的做框架比赛。


比赛一开始真是个热火朝天啊。全班48个同学个个争先恐后地想来试试自己亲手做的框架。丁周林大胆举手是第一个去承重的人。只见,他拿着框架,胸有成竹地走了上去将框架摆放在了桌子中间,等待老师来承重。只见,老师拿起框架,东瞧瞧西看看几番后,让框架站稳,就开始放书了。一开始是1212本地放地,放了四叠之后,微微一些摇摇欲坠了。正当老师要拿下之计,丁周林摇摇头,说:“再放吧,我相信自己的框架。”老师听完了之后,收回了手,又继续55本的放,放了四次之后,那框架摇得更利害了,老师便问,说:“要不要再放了。”丁周林点了点头说还要再放。但老师放了2本,刚刚放下第三本,只听见“哐”的一声,一整叠的书都倒了下来。最终丁周淋这个框架承受了42本科学书。


接下来是沈汪忠拿着它和沈翌冰制作的框架来上台承重力。当老师刚放下第一叠书的时候,沈汪忠的框架已经开始动摇了,只见他脸上的表情已经开始僵硬了,显然他对自己的框架很没有信心,生怕自己那框架放了几本科学书后就倒了。可是,没想到的是,换了一个面之后,放了两叠48本的作业本,可那底下的框架还是完好无损,依照在桌子上挺着。这时,老师问还要不要再放。“放吧”沈汪忠说。可见他现在是信心十足,一点儿也没有要放弃的想法。接着老师又放了3叠本子,依旧是完好无损。最后沈汪忠和沈翌冰一起制作的框架以承受148本重的书成功入选去比赛。还有两组分别是汤祖涛和陈金义,还有我和谭阿芳。


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等待着今天中午12点的做框架比赛。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7#

有趣的“做框架”比赛
                                            人民路小学  303班杨昕昀


     星期一早上,升旗仪式结束后,广播里播了这样一条通知:请三—六年级有兴趣参加做框架比赛的同学,到二楼大办公室报名。我听后,心情异常的激动,决定参加比赛。下课了,我就去找丁一一块儿去报了名。回教室后,我们又仔细地讨论了活动方案,为比赛做好准备。
    星期五,一位老师来到我们班,说中午12:00去三楼多媒体教室参加比赛,下午在操场测承重量。于是我和丁一早早地吃好午饭,来到多媒体教室,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心里怦怦直跳。
比赛开始了,教师发下材料:18根木棒和若干根橡皮筋,我们便开始做了起来。我比丁一做得快,于是我们分工合作,两个平面正方形搭好了。我们又在它们之间加上了四根木棒,一个正方体轮廓就出现了,可它太大了,不牢固,于是我们又把它缩小了一点。该加固了,我们在它的内部加了一根木棒,又在剩下的五个面上各加固了一根,一个完整的正方体就展现在大家面前。可它摇摇晃晃的,站不温,怎么办呢?我们又把它的边做的一样长,它就稳稳地立在了桌子上,时间到了,我们是第21个完成的。
    离开教室后,我想:我们的作品会拿几等奖?上面能放多少本书呢?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下午我们来到操场上,那儿放满了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作品,我们把正方体又修改了一下。评比开始了,当看到人家的作品上能放那么多的书时,我的心里更加忐忑不安。最终,我们的作品上放了35本书,得了二等奖!这个结果令我们非常意外,也非常高兴。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们以后要多动脑筋,做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8#

以下是引用盛国荣在2008-12-10 19:10:00的发言:

这个活动很好!要向萧山区的老师学习!


正式比赛要到12月16日进行,以上都是序曲。呵呵!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9#

 

关于萧山区第二届小学生科技制作评比会的补充通知


各中心小学教导处:


“萧山区第二届小学生科技制作评比会——做框架 测载重”是配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第五课“做框架”的教学而组织的一次学生竞赛活动,同时也是萧山区小学科学“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如何组织科技制作活动”的一项研训活动。现将有关事项补充如下:


1、比赛日期


1216(星期二)分上、下午两场在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比赛,上午830前报到,戴村片、临浦片;城厢、北干、新塘、蜀山街道所属的学校参加比赛。下午130前报到,义蓬片、瓜沥片、城北片所属的学校参加比赛。带队教师必须负责参赛学生的安全。


2、科技制作的物品


每所中心小学可以选派2名六年级的学生现场做一个正方形框架(40分钟),进行测载重量的实验(由学生自行在框架上放重物)。统一给每组学生提供一次性筷子18根(其中12根已经截短,用于做正方体)、橡皮筋适量。在做框架过程中,不能再改变筷子的长度,橡皮筋不能剪断使用。


3、比赛程序


首先在报到处登记参赛学生名单(见附件),然后进入比赛教室开始为期40分钟的框架制作,再按顺序进行测载重量实验。参赛学生不用带任何比赛器材。


本次竞赛的裁判由“领雁工程”培训班班长郭杰老师在培训班学员中选定。希望当选裁判的学员在客观、公正地做好裁判工作的同时,照顾好本校参赛学生的安全。同时希望指导老师在赛后再指导学生写参赛的体会文章,以利在网站上交流。


 


萧山区教学研究室


2008.12.11.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0#

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比赛,真的很有意义.萧山在学生科技活动方面的努力值得我们模仿和学习.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1#

     我们区自从公布将进行做框架的科技活动评比后,各校都纷纷行动起来,首先在本校六年级中进行评比活动。我校在年级评比中,由六年级的任课教师组织,那天我不在,毛老师忘记留下照片,实在很遗憾。评比后选出的两个代表我们在自习课进行了训练。瞧,做框架很好玩吧,你们也可试一试,其中还有很多科学学问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2 21:41:49编辑过]

TOP
12#

大功告成。测试一下,效果怎样?小心,小心,保持重心,放书可也有许多学问。







TOP
13#

 

义桥实验学校举行“做框架、测载重”比赛


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郭杰


为备战1216日举行的区“做框架”比赛,1211日中午,义桥实验学校举行了校级选拔赛,六年级五个班每班3对选手参加了比赛。


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首先进行的是制作比赛,比赛时间为40分钟。参赛选手们2人一组,相互合作。同学们动作还真熟练,不一会,就出现了框架的雏形。看着自己的作品,许多选手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最紧张的是“测载重”比赛了,一个个框架放在地上,首先压上一个5公斤的杠铃片,然后往上放书,参赛选手小心轻放,观赛同学齐喊加油,给冬日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乐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4 19:54:54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4#

   

萧山区“做框架,测载重”比赛在教师进修学校举行


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郭杰


1216日,萧山区小学生“做框架,测载重”比赛在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来自全区78所学校的156名选手进行了角逐。


这次比赛的内容是结合六年级科学“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五课“做框架”的教学,选定一次性筷子18根,用橡皮筋扎成一个正方体,在做成的正方体上进行测载重量的实验。


在区级比赛前夕,各校认真的进行了准备,科学老师结合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知识要点,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了框架结构的设计、制作与比赛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鼓励学生们不断摸索、改进,为本次比赛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储备。有些学校还举行了校级比赛。在16日的区级比赛中,各校选手各显神通,框架制作精细。在最后的承重比赛中,义桥实验学校的选手制作的正方体框架承重达51.58千克,给大家带来了惊喜。经过成绩统计,此次比赛共评出了一等奖9名,二等奖17名,三等奖29名。


本次比赛,在激发学生设计、制作的兴趣,锻炼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成为新课程学科知识的课外延伸,为我区科学学科教学增添一抹新的色彩。


 



全神贯注 



齐心协力 



让我瞧瞧 



快做完了,高兴 



初见雏形 



商量改进方法 



承重比赛开始 



让我看看哪里歪了 



小心轻放 



厉害吧,51.58千克



就这家伙,承受了51.58千克居然还不倒 



我们得了第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7 21:45:04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5#

 

萧山区小学生“做框架 测载重”比赛获奖成绩公布


    “萧山区第二届小学生科技制作——做框架测载重”评比会,今天在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顺利进行,156位参赛学生分上、下午两场进行了紧张的角逐,18根筷子用橡皮筋捆扎成的一个正方体,在此框架上进行载重物实验取得了令人料想不到的好成绩。


    按照竞赛成绩评出一等奖9名、二等奖17名、三等奖29名。宁围一小参赛学生制作的框架因结构有所不同,载重量为60.58千克,经裁判组讨论决定设一项“特别奖”。现将成绩公布如下,若学生姓名有误,请即发邮件至xshsd@126.com进行更正。


 


一等奖(9名)






















































参赛学生姓名


单位


成绩(千克)


名次


曹  爽 陈  涛


义桥实验


51.58


1


沈诚杰 沈少杰


明德学校


37.98


2


王晨宇 沈相毅


银河小学


36.44


3


隆泽浚 傅亚丽


三盈小学


35.62


4


王静雯 俞瑾琰


进化三小


35.4


5


韩罗庆 俞沛东


益农镇小


35.4


5


王泽联 侯天瑞


坎山镇小


32.58


7


许恩其 倪振楠


党山镇小


32.16


8


洪情怡 黄晓如


永兴小学


32.04


9


二等奖(17名)






























































































参赛学生姓名


单位


成绩(千克)


名次


陈斌斌 高超南


新围小学


30.66


10


汪路航 高成飞


前进小学


30.48


11


蒋铖圆 占乐乐


径游小学


29.28


12


寿肖飞 李建强


党湾二小


29.22


13


历佳琦 楼  月


城东小学


29.04


14


朱逸能 王佳成


体育路小学


29.04


14


丁  灏 林振宇


人民路小学


29.04


14


王  磊 孙佳辉


闻堰镇小


28.68


17


贾  青 楼国栋


楼塔镇小


26.94


18


徐少雯 杨璐艳


光明小学


26.8


19


沈迪丰 戚镠毅


南翔小学


26.54


20


徐  超 汤嘉诚


新街镇小


26.46


21


王婷璐 顾坚诚


宁围四小


26.46


21


倪杭丹 娄  宽


瓜沥二小


26.28


23


李晓菲 赵  康


益农二小


24.18


24


廖绍凯 严林肯


育才小学


24.04


25


沈家鑫 康镇楠


义蓬二小


24.04


25


三等奖(29名)


























































































































































参赛学生姓名


单位


成绩(千克)


名次


沈翌冰 沈汪忠


戴村镇小


23.04


27


朱佳棋 钟成龙


云石小学


23.04


27


傅金波 朱航枫


河上镇小


22.9


29


王  攀 沈  伟


北干小学


22.9


29


陈杭锋 楼将涛


大同小学


21.28


31


葛思聪 葛凌云


葛云飞小学


20


32


邱栋阳 丁洋洋


义蓬一小


19.48


33


钱天威 钱磊勇


浦阳镇小


19


34


钟展鸿 钟  治


进化四小


19


34


郑钱锋 张能元


所前二小


18.82


36


何宇杰 韩轶斌


新塘小学


18.68


37


汤丽慧 鲁依沙


临浦三小


17.86


38


章春苗 周 莹


长山小学


17.86


38


顾杨琴 徐  凯


长沙小学


17.86


38


沈家豪 诸冰璐


衙前农村


17.86


38


卢红达 何明杰


衙前二小


17.86


38


江煜煌 高露杰


宁围三小


17.86


38


冯朱波 李钧达


党湾一小


17.86


38


陆  洪 萧鸿达


靖江二小


17.72


45


许栋梁 钱玲珑


河庄镇小


17.24


46


朱伟杰 黄富业


贺知章学校


16.58


47


殷  能 唐雨欣


靖江一小


16.58


47


葛铁波 葛鑫峰


东藩小学


16.44


49


杨恩佳 曹素英


瓜沥三小


15.92


50


倪琳熠 郭逸沆


临浦二小


14.96


51


洪彬涛 钱天阳


所前一小


14.82


52


王远程 徐郭聪


高桥小学


13.82


53


汤明绩 金杰锋


进化二小


13.74


54


俞东芝 沈少杰


江寺小学


13.22


55


特别奖(一项)














参赛学生姓名


单位


成绩(千克)



蒋海洋 靳凯歌


宁围一小


60.58


 



杭州市萧山区教学研究室


2008年12月16日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6#

意外,意外,太意外!


杜志刚


     昨天,我带2个学生参加萧山区小学生“做框架 测载重”比赛,在比赛前就听说有人能载重25公斤左右,我还一直不信,因为我在学校试验的时候我们老师做的最多只有17公斤,我认为时极限了。当时我放的全部都是电脑书。


    意外一:到那里以后听说已经有学校做出来的框架可以有50公斤的载重,我觉得不可思议。意外!


    意外二:我们学生在学校做的框架最多能载重15公斤不到,我在去比赛前给他们的要求是达到15公斤。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他们的成绩是24.04公斤,获得一个二等奖,实在意外!


意外之余,我又思考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突然能增加那么多呢?载重物的关系。杠铃等密度大的物体重心低,稳健。而我在学校用的电脑书一难放,二重心不稳。那是不是如果全部放杠铃的话,那载重将会达到多少?什么样才是这个框架的极限?是不是能做到载重物压得4跟直棒一起断?


    问题二:我发现几乎全部的框架都把力量压在4根直棒那里,是不是能用几根斜棒一起来做支撑?是不是有些斜棒能既能顶住上面的框架,又能直接着地,也能用来做一点点支撑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7 21:48:53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7#

 

框架比赛想成绩不佳,但收获不少


萧山区所前二小 钟琦钢


框架比赛已经结束,成绩也已经公布,我校学生获三等奖。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但收获倒是不少。


学生在赛场上制作的框架与我们先前训练时的框架做法不一样,由于制作不熟练,框架不够标准,所以测重结果比训练时差了很多。成绩虽然不是很满意,但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还是应该得到表扬的。


我觉得比赛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经历这个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成长。所以在正式比赛前我让我校六年级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框架比赛选拔赛,选拔赛我取奖的面比较广,很多学生得了奖,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因为这一次小小的比赛让原先不怎么喜欢科学的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兴趣,我想这才是比赛的真正意义。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尤其是科技组的学生失败了,并且心情很差,他们以为自己是科技组的,经常在动手,肯定能胜出,结果却出乎意料。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忽略赛后的继续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失败实际上也是一种进步,有时甚至比成功的学生学到的更多。


参加区级比赛的两位学生虽然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们在比赛中比没有发挥得最好,同样也算是失败了。但这也让他们看清了自己的实力,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想这次科学比赛的失败让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出更好的框架,更多的是这次参赛对将来比赛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今后的处事。


记得陈耀老师在讲座时也提到,科技比赛的举办,并不是为了评那么几个奖,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各种技能、方法,我们应该将比赛看作是教育学生的载体,这样才不会使比赛失去意义。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8#

 

科学的魅力在于动手探究


萧山区回澜小学  俞铁英


  “慢点,慢点。”“再往左一点点。”“先放大的,再放小的。”原来这是参加萧山区第二届小学生科技制作比赛的现场会上传出来的声音。


   12月16在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室里正在进行着小学生科技制作——做框架,测重量比赛。比赛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小选手们在40分钟内合作完成框架的制作,所需的材料由大会提供(18根圆筷子和30根牛皮筋),随着时间的一分分过去,许多小选手都完成了框架。都在等待,准备大显身手。


   最精彩的是第二阶段:测重量。只见轮到的测重量的同学小心翼翼地先把正方体的框架放好,然后压上杠铃片,再慢慢地把厚纸本、厚书本一本一本放上去,另一位小选手在旁边不断地观察,指挥,两位小选手相互间配合默契,随着重量的上升,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在比赛前,谁也想不到这18根筷子和30根牛皮筋能承受多少重量?随着载重物在不断的刷新,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不断猜测,最终结果出来了:最好的框架能承受50多千克,相当于一个成人的重量。真是不可思议。


   比赛结束,有的同学在为没有取得好成绩而遗憾,也有的同学为增加了见识而高兴。同时我们许多科学老师也在为如何改进设计而再动脑,如何增加载重物而探讨着,这样的一次科技比赛,让师生们明白了科学的魅力:要勇于动手探究、要善于去发现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9#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就这家伙,承受了51.58千克居然还不倒 ,看,还稳定得很呢?谁知道它还有多大的胃口?它已经进入所在学校的科技博物馆,享受着英雄般的掌声和称赞。


 


      介绍一下,冠军来自义桥实验小学,猜一下,是谁所在的学校?这人在我们网中可是鼎鼎大名。并且还是这次做框架比赛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在比赛中但当主裁判的重要职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8 11:01:52编辑过]

TOP
20#

哦也,我们赢了!


                                   人民路小学   603  林振宇


最近,学校举行了一个“做框架”比赛:用18根一次性筷子,牛皮筋若干做一个立方体框架,两人为一组,看谁的承载量最大。我先在科学课上尝试做了一个,效果还不错,于是就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和丁灏一起报了名。


还记得比赛是在中午举行的,我们俩准时来到多媒体教室,“哇!”里面的人还真不少,少说也有20多组。虽说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但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手心里也直冒汗。比赛开始了,我们一拿到材料,二话没说就开始分头行动,你一半,我一半,拼在一起一个立方体就诞生了,但却是歪歪扭扭的,这里多了半截,那儿少了半截。我心想,既然是测承重的,小一点的应该比大点的要好,于是我们决定把立方体缩小一些,调整完一看,还真比原来的漂亮了许多。主体完成,接下来是进行加固,我们商量后决定在每个面加固一根,而且加固在不同的方向,觉得这样的支撑效果会比较理想。看时间还有剩余,我们就进行进一步地改进,蹲下来一看,发现有一根木棒由于绑得不够到位,弯了。“这可不行,重物一压,筷子很快就会断的。”我着急地说。于是,我们立马进行修改,可由于绑得太紧根本动不了,这可把我们急坏了。“有了!”丁灏叫道,“既然别的筷子没弯,把它们换个位置不就行了吗!”我们赶紧将他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再一试,效果果然好多了,立方体不歪了,比刚才稳多了。老师正好经过,看到我们的框架赞叹道:“嗯—做得不错,比前面的几组好多了!”“有希望!”我们俩听后信心大增。


下午第三节课,是承重量的测试,我们拿着自己的框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学校操场。我们将框架小心翼翼地放好,老师就开始在上面放书了,一本,两本,三本……当放到超过四十本时,我们俩紧紧地抱在了一起,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脸上笑开了花,胜利就在眼前了。六十本,七十本……直到八十本,框架依然稳如泰山,旁边的同学都惊呆了,不禁自言自语:“他们赢定了!”最后我们的框架承重了91本书,是学校的NO.1我们俩乐得屁颠屁颠的,满操场乱跑,别提有多高兴了。


经过这次比赛,我发现自己还是挺心灵手巧的,过不了多久我们还要代表学校去参加萧山区的比赛,我们俩充满信心!


备注:经过这两个同学赛前的认真训练,比赛时的镇定发挥,灵活应对,在萧山区的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真是可喜可贺!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1#

 

动脑了,还要动手


所前一小  娄洪乔


1216,萧山区小学生“做框架,测载重”比赛在教师进修学校举行,这次比赛的内容是结合六年级科学“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五课“做框架”的教学,选定一次性筷子18根,用橡皮筋扎成一个正方体,在做成的正方体上进行测载重量的实验。


赛前我就联系了我校科技老师,说有个承重活动,需要2名六年级学生参加。由于我们参加过区头脑奥林匹克承重比赛和全国建筑模型承重比赛,对于结构承重并不陌生,因此,对于这次活动也非常自信。联系好了学生就开始训练,运用历次比赛的经验,马上确定了结构,动手开始制作。


以往的承重材料是桐木条,这次是一次性筷子,有所改动,但并没有难倒我们,经过一周左右的研究。科技老师马上完成了他的杰作,一测试,能承重36千克的杠铃片,我们欣喜不已。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只是在一旁看,并没有亲手制作的机会。这是我们没想到的,认为用橡皮筋扎正方体嘛,不用多做,试几次就可以了。还是两人合作,六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很强,相信他们肯定能做得很好。


到了比赛这天,我们早早地来到萧山教师进修学校,找到一个休息的地方,又开始制作自己的框架了。


看着他们认真地制作,相信一定可以取得满意的成绩。


结果,我们的结构只承受了14.82千克的重量,比预计的相差遥远。看着别人的结构,成绩比我们好很多,赶紧学习吧。确实,在我们科学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我们的学生完成的框架非常完美。再看看自己的框架,我们发现,框架整体并没有散架,只是其中一根筷子斜了,导致整个框架倾斜而倒。


细想之下,平时我们不是经常提倡要心灵手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我们的科学课也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我们却只顾设计结构,没有多让学生亲手制作,真是不应该啊!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2#

 

小框架里有大道理


萧山区城东小学陈斌


1216,别开生面的“做框架,测载重”比赛在教师进修学校热热闹闹地开展了。我带的两个学生以承重29.04公斤的成绩获得了二等奖,比赛成绩还可以,但是与最高承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提醒我去认真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


比赛结果义桥实验学校的学生以51.58公斤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小小的一个框架为什么最多可以承受五十多公斤的重量?我想这个框架肯定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赛后我仔细观察了这个框架,试图去发现其中的原因。以下简单说说我认为有可能使框架更加牢固的几个因素。


第一,框架支撑点必须尽可能的多。有些框架只依靠四根竖直的筷子支撑地面,只有四个支撑点,所有的重量直接压在这四根筷子上,这样就不可能承受很大的重量。而第一名的那个框架,斜的筷子与竖直的筷子底部刚好成同一平面,这样斜杆底部也成为了一个另外的支撑点,六根斜杆就多了六个支撑点,大大地增加了能够承受的重量。


第二,斜杆的位置很重要。斜杆放在哪里决定了正方体框架的结构,也是载重多少的关键因素。从参赛学生的框架和其最终结果来看,我认为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固定斜杆比较恰当,并且可以选择其中一组面对面固定两根斜杆。因为压力主要在竖直的这四个面上,所以增加这四个面的牢固程度相对更加重要。


第三,放重物需要技巧。同一个框架如果选用不同放重物的方法,结果也会截然不同。我认为放重物应该考虑两点:一是上小下大,最下面应该放最大的书本,依次往上放小一点的重物,并且保持每个重物的重心成一条直线位于框架的中心;二是书本错乱放置,在放书本时,应该横放几本再竖放几本,如此相间放置可以使重心保持一致。


框架比赛已经结束了,但科学探究还没有结束。小小的框架里蕴藏着大大的道理,值得我们不断的去探寻,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3#

 

做框架


萧山区城东小学602班 楼    指导老师 陈 


活动目的:


1、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2、理解体验斜杠的的作用。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两个人合作的重要性。


材料:18根一次性筷子,30根橡皮筋。(不能超标)!


现在就动手开始做吧!


起先用四根长的一次性筷子固定成二个十字行,再拿橡皮筋捆绑住(尽量要紧),好了之后便把这两个十字形相对应。然后取出一根短的筷子,依次绑住之前平行的两个角。接下来就简单了,只要按照第一次的绑法再做三次就可以了.这一些完成后就要进入主要部分了.把剩下短的8根筷子扎在刚才做好的两个面上。但必需要那8根一次性筷子绑在十字形的上面,把十字形围起来,否则长短不一,承受的重量也不大。最后再把2根长筷子分别斜的绑在2个对应的面上。不能是同一个方向。


正方体框架完成了,就来试试承重了。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学问呢!把书本放上去,正方体在受力比较的时候,要注意用适当大小的力,两次用力差不多,尽量放的时候要自然而然,不要犹豫不绝,很恐惧。还要牢记的是一定要先放大的书,再放小书。如果全部都是大书,那就要换着放,不然都在同一个方向框架承受不住,就容易倒塌。


刚才的只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已,再看看第二种。


其实每个框架都差不了多少,变得就是六根斜杠怎么插。至于这一种嘛,是先用短的一次性筷子做一个12条棱的正方体,然后再用6根长的一次性筷子分别扎到六个面,每个面一根斜杠,能保持平衡,可是承重或许还是第一种牢固。反正各种各样的框架都有好和坏,要说也说不完。


第三种方法:把长的那些八根一次性筷子全部用上,再拿出橡皮筋把筷子绑的紧紧的,一动也不能动,接下来呢就是把这捆住的筷子围起来,上下左右都要围,围到水泄不通,没有出路为止,围起来的就是一个正方体.这种做法比前两种都要难,而且效果不会太好,可这只是我的猜测,或许会出乎意料也有可能啊!做这种框架,它的原则就是:稳定,承受大,用料少。


以上的三种做法,都有独特之处。可还是第一种方法较承受能量大一点,不仅如此,也牢固的很呢!


这看起来似乎很难,但只要有永不变的恒心,做起来可是相当的容易呀!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4#

 

我们经历的框架风波


萧山区城东小学602班 厉佳琦     指导老师 陈斌


框架风波之(一)


——扭扭大师


毕竟第一次做框架,我想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困难吧。我的搭档,是一个叫楼月的女孩,她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俩默契实足!


我们俩先做框架中最有支撑作用的一步:十字(随便叫的)。先将两根筷子交差成十字,然后用牛皮筋把十字牢牢地捆住,一个十字,就完成了!同样,用这种方法再做一个十字。两个十字做好后,我们俩一人把两个十字拿在空中,一人在两个十字相对面的角之间架一根筷子,用牛皮筋绑住。跟上面一样,用同样的方法,把另外三根相对的角也架上筷子。这样一来,我们就用掉了8根筷子,还有剩下10根。我们将十字向左倾斜,十字,就成了叉叉,将叉叉的上下左右捆上筷子,另外一个也同样,又用掉8根,只剩下2根。这剩下的2根,经过考虑发现,绑在叉叉的左右两侧较为妥当,因为这样做,框架的支撑力大!


做好了,做出来的是扭扭大师,经过检查,发现问题在牛皮筋上,我们绑得够紧,导致框架变成扭扭大师!


框架风波之(二)


——大力士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做第二次可就简单拉。很顺利,就一会儿时间,框架就完成了!一称,哇,能支撑住40斤的重物,不愧是大力士啊!这一次大大地鼓舞了我们。


框架风波之(三)


——加强支点


我们换了一种方法搭框架,我们想:多一个支撑点可能就多一份支撑的力量呢?试试把!本来支撑的每个1只脚,我们如果把它改成每个3只只脚呢?


结果会怎么样?经过实验我们发现,这样做比上次做的要牢固得多!能支撑60多斤重。


框架风波之(四)


——直立支撑


我们再换一种方法,如果直立的筷子较多,支撑力会不会加强?比如(面与面之间固定斜杆)。这样,直立的筷子多了,支撑力是不是大了呢?等等,我们做一下试试……


好了,我们发现,如果这样做,那么框架就不太稳,会左右晃动,固定不了,这个做法失败!


经过不断的尝试,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加强支撑点是最好的方法!相对比赛成绩而言,我们更在意的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因为在做框架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5#

 

参赛前:


方正有条


萧山区闻堰镇中心小学   王磊  指导教师  陈国华


129    星期二    多云转阴


中午,吃完午饭,我和孙佳辉就来到了综合楼四楼科学组专用教室。因为今天中午,沈老师要让我们实践一下——做一个框架。


到了教室后,说做就做,孙老师拿出了两大袋牛皮筋(约莫有几百根)和一大包一次性筷子,分别给了我和孙佳辉十八根筷子和一大袋牛皮筋,便让我们开始做了。


看见那么多的几乎“数以百计”的材料,我还真有点头脑发昏的感觉,但那感觉一闪即过,毕竟在科学组专用教室走进走出也不下千百回了,大风大浪也没少见过,我想我总是能应付一下下的,不然传出去的话我的面子往哪放啊!


一阵迷茫之后,我立马开做。首先,我抽出了两根筷子,将两根一端重合对齐,再在向中间伸进去一厘米左右的地方,用牛皮筋扎紧固定,并以此类推……不一会儿,一个正方形便展现在了我的眼前。不过,不过样子真是难看了点,七倒八歪的,成为了倾倒形状,简直就不能称为正方形拉。要是不知情的人还会以为是一个回形镖类。


这时,一直在一旁处理完教具的潘老师走过来视察“战况”了。他见了我的“回形镖”后,说到:“哎呀!王磊啊,这样不行的,你这个牛皮筋怎么可以这样扎的呢?看我给你演示一遍。”说完,便拿起两根筷子绑了起来。只见潘老师将两根筷子交叉成直角,然后将牛皮筋套上,横绕几圈,简直就将牛皮筋当成绳子用了,看得我目瞪口呆,只憋出了“妙用”两个字。最后,牛皮筋绕尽,再扣至一边的头上。老师就是老师,这样一来,在我手上极其不听话的筷子,已经成为了一个规规矩矩的正方形。


照者潘老师的方法,我三下五除二,立马就扎成了一方正有条的框架。


看来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一条牛皮筋也有如此妙用!奇也,奇也……


 


参赛后:


折断的完美


萧山区闻堰镇中心小学   王磊  指导教师  陈国华


1216    星期二   


下午120分,我和孙佳辉准时到达萧山电大,参加今天下午在电大举行的中小学生框架制作承重大赛。(今天有点不同,带队的是潘老师,以往这种比赛一般都是沈老师带的队,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不用挨沈老师的训啦。)


进入教室,我和孙佳辉被安排在了第一组的第一位。等到老师全部出门之后,裁判开始宣讲规则,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没想到做个框架倒有那么多的规矩。就比如扶个手算吗?不算!你把重物放上去之后,三秒钟之内必须放手,不然就是犯规,要减去成绩中的1公斤。再比如,框架承重许多之后,再放上一本书,这本书放上去之后框架就倒了,那这最后一本书的重量算吗?不算!必须放上去维持三秒之后再倒闭的才算!哎,这不是为难人么,谁见过哪个框架是倒得悠悠哉哉,喝个小酒儿唱个小曲儿之后才倒的啊!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么!一个点受不住力,另外的点都会受影响,不都一下子全倒了啊,哪里还等得到三秒的啊!


抱怨归抱怨,比赛还是要开始的,我和孙佳辉各自按早前的分工开做——一个做一个正方形和两根支架。我飞速工作,手指在竹筷间上下翻飞,鱼越不止。不一会儿,我的正方形便端端正正地展现在眼前了!回头看老孙,他还继续绑着呢,不过……对了,我说怎么有点不对呢,原来他的正方形的筷子交接处一上一下,另一头仍是一上一下,这样一来,整个正方形立马显得凹凸不平,我连忙叫住他,让他用两根筷子连上,两根在上的我老爸这大“力学专家”教我的方法。


纠正过孙佳辉,我立马开始绑两根支架,本想用“双绑法”——将支架先绑在正方形交接口的一根筷子对出来的地方,然后再绑于另一根上。没想到这筷子不对,“双绑法”一上,立马土崩瓦解了,歪得不成样。情急之下,我只能放弃“双绑法”,启用“单绑法”。顾名思义,“单绑法”就是将支架只绑于一根筷子上,不过对角的支架必须绑于之前绑的那根筷子的对面那根筷子上,而不能绑在与之相连的筷子上,以保证稳定。


做完支架,回头一望。神呐!后面那个组的桌子上竟然已经放着一个似方似正的立方体了,不会吧!他们是不是人啊!那么快就做好了,要知道现在离比赛开始也就十几分钟呐!我真怀疑他们是事先做好了一个框架在临阵调包的啊。


看过后面的人后,我立刻加速,看孙佳辉还在绑正方形,我立马把剩下的两根支架也给绑好了。过了一会,老孙完成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马上将他的正方形绑在了我刚做好的框架上。就这样,我俩终于在40分钟的比赛只剩10分钟的时候完成了一个连用手压也不会轻易到下的框架。


10分钟后,开始尝试承重拉!我们是第一个。我将框架摆在地上,一层一层向上添加重物。随着一旁的重物一点点减少,架上的重物一层层的擂高,我的希望也一点点得到证实。啊!只剩下最后一个15公斤的铁环了,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放了上去,可就在最关键的时刻,框架轰然倒地,重物也滑落到了地上。


从重物堆里拿出框架,我检查了一下,发现这次的倒塌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失误,而是因为组委会提供的筷子不堪重负拉,轰然折断后,框架重心不稳整个倒塌的缘故。


虽然这次没放上所有的重物并不是我的错,而是筷子的问题,但是我心中仍不免有一丝失落,毕竟只差那么一步,毕竟只差那么一步,我们便能稳扎稳打,夺得第一名,或者一等奖,那也就不枉此行了。也能慰藉我半个月来因为扎框架,手上一条条一道道被牛皮筋弹出来的好象被鞭子抽的红痕了。


拿着残破的框架,我和孙佳辉走出了教室,正巧看见潘老师。潘老师见我们出来,便上前来询问我们比得如何,我失落地说:“在放最后15公斤的磅秤的时候,因为筷子受不住力断了,所以给一下子塌了!”潘老师听了,也有点失落,但见我们俩那副比苦瓜脸还苦瓜的脸,又连忙调转枪头来安慰我们“好了!别灰心,这不是你们的错。看,连筷子都断了,这是质量问题,不怪你们的,何况你们做的这个框架已经很完美了,你们两个小兔崽子就别自责了,再那么愁眉苦脸可就要打屁股了!”说完便举起手作势。我们俩听了潘老师这番话,立马捧腹大笑,就差在地上打滚了!


完美,成了折断的完美!百分百的荣耀,成为了一个未知数!老天,你为什么总在我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将我抛给魔鬼!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6#

 

筷子大战


新塘小学504班 韩轶彬 指导老师:许荷红


今天,我与何宇杰一起去参加了萧山区科技制作——用18根筷子做框架,并要测载重量。


8点多,我俩就来到比赛现场,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生都到了,我们迫不及待地等裁判一声令下“开始”。当裁判在宣读比赛规则,我俩一边听着,一边左手拿着两根筷子,右手拿着牛皮筋准备开始了。


比赛开始了,我俩打算每人做一个正方形,然后拼起来,就成了一个立方体。我俩熟练地做起来,并用老师以前教我们的方法做下去,不久,两个正方形就在我们灵巧的手中诞生了。然后,我们把正方形拼了起来,用牛皮筋绑得牢牢的,这样这个立方体就完成了,我暗暗高兴起来,却发现别的学校的同学很快就要做好了。我看了,连忙对何宇杰说:“我们要加油啊,别的同学比我们还要厉害呢!”何宇杰不紧不慢地对我说:“欲速则不达,所谓兄弟同心,其力断金,我们要把框架做得稳,扎得结实才好。”我点点头。时间只剩下15分钟了,我俩豆大般的汗珠不住地从我们的脸颊上渗出来,我们用剩下的木棒当支架,绑在了正方体的6个面上。就这样,我们的正方体就完完整整地做成功了。“终于做好了。”我长长地吁了口气。


制作结束,开始最后的环节——测载重量。第一个轮到的就是我们,我俩把书和哑铃小心翼翼地放在立方体上面,每放上去一样,心总是被提到嗓子眼上,见框架还毫发未损,我终于松了口气。我对何宇杰说:“我们赶紧放上去,不然支撑不住,瞬间倒了,就前功尽弃了。”我拿一叠5斤的厚纸,不料,这个立方体就被压得扁扁的。我们的成绩是18.84公斤。获得了三等奖。


这次比赛让我收获颇丰,因为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使我懂得了任何事理都有其内在的奥妙,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它。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7#

 

意趣横生的比赛


新塘小学504班 何宇杰 指导老师:许荷红


今天,我和韩轶斌一起去参加了萧山区的科技制作比赛:用18根木棒扎一个正方体,看谁扎的正方体载重量大,谁就是赢家。这样的比赛真有意思。


8点多,我们俩就来到了教师进修学校,来到了比赛教室开始等待。等到裁判宣布完比赛规则,比赛就开始了。我快速地拿起两根木棒和一根牛皮筋边捆边对韩轶斌说:“为了节省时间,你我都做一个正方形,然后把几个正方形合起来,快!”说完,便埋头投入正方形的制作。


我们俩用力地捆着,熟练地捆着,按老师教我们的捆法捆着。不一会儿,两个正方形就在我们俩手中诞生了。接着,我们俩再同心协力,把两个正方形又拼成了一个正方体。我想我们做得这么快,应该是“兄弟同心,其力断金”了吧。然后,我们俩又按照老师教我们并且自己也做过的在每一个面上都绑一根斜杠,并且两个相邻的面上绑的斜杠的方向不一致的方法做起来。我们以为自己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可是,当我们给四个侧面绑完斜杠时,时间只剩下10分钟了。我们俩开始紧张起来,也开始加快速度。我们有些慌张地捆着。因为紧张,不一会儿,汗水已经顺我的脸庞开始滑落。我快速地擦了一把汗水,又继续做。终于,在时间只剩下1分钟的时候,我们完成了。


“时间到,开始测重。”裁判说。测载的第一组就轮到我们,我心里紧张极了,怕我们做的框架在放上那块必放的15斤重的哑铃片后就倒了,当众出丑,但也不得不放。我把框架放到了地,小心翼翼地放上了哑铃片,我松了口气,框架没倒。可是,接下来我又犯难了,我该放厚书还是放一大叠纸呢?我犹豫了片刻,拿起了一本厚书往上放,因为我发现框架放上哑铃片后有些摇晃。框架还是没倒,我又放上了几本书和两块重5斤的哑铃片,框架还是没倒。没有另外东西可放了,我只能放那纸了。在放之前,我就知道放上去必倒,因为如果在面积那么小的5斤哑铃片上放那么大的一叠纸,肯定会因为重心不稳而倒的。果然,我刚刚放上纸,框架就被压扁了。我们的框架最后只载了18.84公斤,可能有个三等奖。


这次比赛,不仅让我更深地了解了该怎样做框架和重物的放法,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8#

 

实力大比拼


萧山区北干小学602班 沈    指导教师胡晓华


埃菲尔铁塔如今屹立巴黎,还要归功于框架结构呢。我也做了一个小小的框架,想看看它的实力如何。


去比赛的路上,老师就一直叮嘱:“一定要看准了再绑,把框架绑稳了才行……”我也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想着要领,成败就在此一回了!


我们走进赛场。人好多啊!一看就知道都是有备而来。有的手中还拿着做好的框架研究,有的带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工具,还有的在与老师激烈地讨论着……“看来得加油了!”我心想。


老师宣读完比赛规则后发竹棒了。检查竹棒了,我像鉴宝似的,一根根仔细看过去,一下子排除了好几根,都说马虎不得呀!


比赛很快开始了,赛场里顿时响起一阵拿棒声和“啪啪”绑牛皮筋的声音。我和队友王攀两人先各做一个面。我一把拿起“支柱”,又找了一根短棒,看看差不多了,便从皮筋堆里挑出一根来。绕一圈,套住,弹紧,随着“啪”的一声,第一个结打好了。我赶紧又抓起一根,生怕时间不够。王攀却非常镇定地说:“时间多着呢。不用慌。”想想也是,于是我每次上皮筋都再三确认,以免框架出问题。不一会儿,我们两人都大功告成了。该组合框架了,先把两人的框架合在一起对比调试一番。再看看旁边别的选手,有的已经手忙脚乱了,有的绑得怪模怪样的,有的却都快成形完工了……


“来、横竿。”“绑!”我们两人一个扶正,一个用皮筋加固。很快,一个正方体基本成形了。


“成形了!”“再加8根斜竿就OK了!”我们马上对框架做最后的加固。“搞定!”桌上,一个较为稳固的正方体出现了。


“有点不平。”“这只这只。”我们再次检查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一阵手忙脚乱的调试后,正方体才真的稳固了。“这个做得蛮精致的。”监考老师走过来用手压压,赞许地说。


承重测试成绩也不赖,22.9公斤!对训练没几天的我们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只有三等奖,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们验证了自己的框架的实力。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9#

 

看似容易,做做难——框架比赛后感


萧山区所前二小601班张美丽  指导老师:钟琦钢


前些日子,老师告诉我们六年级要举行框架比赛,决出两名承重最高的,去参加区里的比赛。


我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很是兴奋。要是能有机会到区里参加比赛,那就太……可是学校里的第一、二名也不是说说就会来的,高手云集着呢!想要打败他们,我得赶快去练习,争取得到第一名,就算得不到,第二名也好啊!


于是,放学一回家,我便打开书包,拿出小棒和牛皮筋,按照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开始练习起来。我先用一根牛皮筋绑住两根小棒,按照这样的方法做出一个正方形。把四根小棒插进正方形的四个角,再把它们一次连接,最后让它能站在地上,就完成了。后来,我又练习了几次。有了几次家中训练的“成绩”,我心想,要拿下前二名应该不成问题了。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只得了三等奖,没有如愿以偿,心里也不是滋味。回家路上,我心里想着:我应该向得一等奖的人祝贺啊!也许他们真的比我好,每天也都在家里苦练呢!框架比赛看着比较容易,材料也很简单,但是怎么把它做好做稳做扎实的学问也大着呢,或许我真的“小看”了这个比赛需要的技术和技巧。吃一堑,长一智。我想着,以后的比赛我得更加努力,才有机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想着想着,我的脚步也渐渐轻松了,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0#

 

我也能做得更好——框架比赛后感想


萧山区所前二小601班 张能源 郑钱锋  指导老师:钟琦钢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加萧山区“做框架测载重”比赛,虽然我们已经做过很多回了,因为是参加比赛,做的时候我还不免有一些紧张。老师在旁边不断地安慰我不要紧张,要放开了去做,也告诉我们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只有四十分钟。


我走到一个教室,发现很多做框架的材料,厚厚的书和“重量级”的承重物品——杠铃片,我知道它的重量呢!我的心里又忐忑不安起来。幸好还有张能元在,我们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完成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和张能元先一人做一个框架的面,然后他负责把棒插进橡皮筋里,我负责把棒拉开,使他好插一点,不把橡皮筋弄断了。起先,我很着急,我一个劲做着,后来,我看看张能元在认真地做着,脑中又响起老师鼓励的话语,我的心也就没有那么着急了,心也细了,做出来的框架也没有很糟糕。终于完工了,可是框架不是很稳,我的心里又开始焦虑起来,还好,张能元说一起去调整框架。经过我们的努力,框架变稳了,我的心也安定了很多。、


开始往框架上放东西来压了,那个很重的七点五千克的杠铃片压上去了,没倒!书也一本一本地压上去了,看谁压的东西重。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那个框架压了十八千克多,取得了三等奖。


其实我发现,自己也并不比别人差,我老是在心里紧张,可能别人也一样紧张,我们练习地多,自然离成功也就近点了。以后要是再参加比赛,我想,我一定不像这次一样紧张了,因为我也有信心了,我也能做得好。我也记得老师说过的话,我们是他最棒的学生!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