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大陆——成长足迹(张明臣工作室成员)六下 [复制链接]

1#
还有一周不到的时间就要开学了。回顾寒假,感觉像一只咸鱼,没有思考,没有备课。是“等待中的拿来主义”。不经意间,打开论坛,看到师傅的帖子,特别感动。假期间,师傅也在思考教学与教育,在发帖与回帖中,我看到了师傅的“诲人不倦”。身为教育者,要有教育理想,向师傅学习,2022,加油!
分享 转发
TOP
2#

欢迎开帖,跟着名师一起研修,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TOP
3#

2022坚持不懈!
TOP
4#

2022新的开始,一切从现在开始正当时。
TOP
5#

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TOP
6#

努力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TOP
7#

2022,从新开始!
TOP
8#

2022年从新开始
TOP
9#

2022变得更强
TOP
10#

做孩子们想做的事!
新学期,继续开展六年级社团,“小小植物家——寻觅校园”。上个学期的上课模式是:
1、确定观察对象:校园里选择一株喜欢植物
2、观察并记录特征
3、显微镜细胞特征
4、查阅资料,确定植物种类
5、制作植物介绍牌
今年我想变个形式,既能结合新教材的《生物多样性》,又想让孩子们喜欢。之前的社团课,总有部分孩子提不起兴趣,就因为没有选择他喜欢的植物。他们不太愿意观察和记录,总需要我“威逼利诱”。我想让社团的孩子真正的喜欢,乐意去做。
我便问孩子们“你们想怎样?你们喜欢怎样做?”
生1:“老师不要变,现在挺好的”
生2:“老师,我想观察昆虫”
生3:“老师,每次都观察不了我喜欢的植物”
……我让孩子们讨论一下,把小组的想法统一一下。最后孩子们提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重点落在“寻”。
最后孩子们讨论,我稍微修改了一下,准备寻找植物!
1、在校园里,每个人独立观察一株植物,记录植物特征到一张线索单上,线索单越详细越清楚越好,但不透露植物的名字。
2、每人的线索单交给老师,老师修改后,放在一起。
3、课上,老师随机抽取两张线索单,根据线索单的植物线索,在校园里寻找符合特征的植物。
4、找到之后,查阅资料确定植物的名称
5、最后揭示植物真相
TOP
11#

学校最近在推“生长课堂”,其特征就是:一个核心问题,一场自主思辨,一次有实践。听了几堂数学公开课,感觉确实孩子有了更多表现机会,思维也得到有效的锻炼。但是接下来,领导又强调,接下来每堂课,每个学科要做到这三个点,要成为一种模式。此时我就有疑问了,成为模式的东西哪里还有“生长”的空间,更何况并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这三个要素,比如语文。近半年,学校很多地方,都在强调模式模式,突然很不喜欢这个词,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但是不希望僵化和应试。
TOP
12#

欢迎开帖
TOP
13#

线索单:已经发布,根据线索单,孩子们像侦探一样在校园里寻找类似的植物。



TOP
14#

顺便说一下,这个植物线索单也是,孩子们自己完成的,我随机拿了两张线索单。看看明天社团课的效果。
最后编辑13588191377 最后编辑于 2022-02-24 15:29:50
TOP
15#

今天师傅来我们学校了,专门来听我课。感触良多!梳理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
TOP
16#

今天的上课内容是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建造塔台》。我几乎完全按照教材要求,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招标会中进行学习。难度有点高,但是学生却很乐意去做。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分析各个团队的方案,让每个团队都有展示的机会。我给孩子们下达了任务,每个人不仅是竞标者,还是评委。每个人都有一份招标评价书,一边倾听,一边记录。我原本设想的基本环节是:
1、团队展示
2、学生点评
3、改进方案
4、评委投票
我准备完全按照真实招标会的模式来。于是就开始了团队讲解、学生点评,然后还是下个团队讲解、学生点评。结果一节课下来,只有5个组进行了展示,只进行了前两个环节。
经过师傅的指点和小伙伴的建议,我发现本次课存在的问题:
1、一节课40分钟,但是只展示了5组,时间严重不足。学生的语言不够精简,讲解展示时没有重点,点评时学生发言没有逻辑。
2、到第三组时,学生的专注力就不够了,学生听累了。因为长时间听不同组的讲解,学生已经不想继续听。只有少数孩子依然富有激情。

3、当我给学生下达任务时,我强调要边听边记录。但是我却忽略了这个单元的核心,应该是围绕着“塔台项目完成”进行的。给学生的要求过高,很多孩子来不及点评,或者思考不够深入。而且忽略了这节课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帮助改进学生的方案,为下节课《设计塔台模型》作准备。结果这样以来,三四课可以合并一起上了。
4、当每个团队展示结束,其他团队评价质疑时,我应该及时把共性问题归纳,罗列在黑板上,帮助接下来的环节三,改进方案。
5、学生的深度学习“有形无质”,这是我最深的感触。本节课大多数时候,是学生对学生的质疑与解释,我参与不多,但是我满心欢喜,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成为主角。没想到孩子们考虑到了很多方面,相互点评和质疑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找其他团队的茬”找的特别具有科学性,我感觉这是本节课的增量。但是经过师傅剖析,我发现,每当其他团队提出建议或质疑时,学生也明白自己方案的不足,但是却没有及时记录,有思考,但是没有继续思考。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其他团队提出问题,本小组也发现了问题,只是嘴巴上说会吸纳其他人的建议,但是并不会投入实际的行动。没有真正的改进自己的方案,没有真正用到。
TOP
17#

求真!


师傅的评课,不仅是给了我学科的启发,对于教育,对于做人,我也有了更深的感触。那就是一个字——“真”!!!师傅说,不能让学生“伪探究”,“伪实践”,第三课《建造塔台》,说是让学生感受了解这整个招标会的流程,但实际上,很多孩子知道这是模拟,所以他们的招标书开始,看起来很漂亮,很有设计感,也很有想法,但是仔细分析,完全就是“空中楼阁”,在现实中是无法做出来!学生知道情境不是真的,也知道不会真做个像招标书一样的塔台,那怎么要求实事求是去完成竞标书呢?在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设计与想法很多时候是与生活中完全不符的。举个例子:很多小组考虑到了,塔台过高,为了人的安全需要加筑围栏。学生很好,为人考虑到了。很多小组将围栏高度设计为0.5m。我把0.5m高度给学生一比较,就比膝盖再高点。学生自己也笑了。
就是说,学生没有真正去体验,没有真正的实践,我觉得继续“伪实践”,会误人子弟啊!
TOP
18#

真调查,真体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整个单元实际上是项目化学习,围绕建造塔台进行的。就算无法作出真正塔台,但也可以让每个团队,真正把模型做出来!所以在开始时,就要跟学生强调“真正做出来”。还要明白一个问题,建造塔台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足球场上的塔台是为了给教练用,是要满足教练的实际需求。我师傅就强调一点,我觉得很有道理。让学生先积累,就比如,先去体育老师那边真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需求来设计塔台。就是让学生“真”实践!
TOP
19#






TOP
20#

展示一下,孩子们的塔台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实的目标下达后,很多小组实际去考察。比如: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个小组还专门比较拼多多和淘宝,买哪种万向轮更便宜。所以真实的任务,才能造就孩子们真实探究!
TOP
21#

,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成长。

做孩子们想做的事!
新学期,继续开展六年级社团,“小小植物家——寻觅校园”。上个学期的上课模式是:
1、确定观察对象:校园里选择一株喜欢植物
2、观察并记录特征
3、显微镜细胞特征
4、查阅资料,确定植物种类
5、制作植物介绍牌
今年我想变个形式,既能结合新教材的《生物多样性》,又想让孩子们喜欢。之前的社团课,总有部分孩子提不起兴趣,就因为
13588191377 发表于 2022/2/18 21:10:03
TOP
22#

像你学习,
TOP
23#

回复 22楼luweiwei的帖子

相互学习与进步
TOP
24#

今天听了二年级的科学课《磁铁的两极》,感觉低段的学科逻辑性也好强。从猜想到证据,到研讨再到结论,以一环接一环。其中搜索证据时,用学生最显而易见的方法,把图钉放一个地方,然后图钉被吸引到磁极上,这个路径让学生画出来。很好用!

TOP
25#

突然今天放学时间又改变了,就因为有个人来开会?!又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会,随意改变教学秩序,而且影响到晚托和社团,对每个学生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不止一次两次了,只要一来,就要提前放学,这次直接提前了20分钟,还取消了晚托!黑暗啊,无语啊!
TOP
26#

回复 21楼luweiwei的帖子

这个社团课很有意思啊
TOP
27#

《测试塔台模型》拖了这么久的测试环节,终于材料准备就绪。承重测试用矿泉水,抗风测试借来的大风扇,美观测试请来美术老师和另外科学老师。美中不足的是,抗震测试,没有买到,只能把桌子调节成高低不稳的。奖状准备好了,期待今天的效果!



TOP
28#

《测试塔台模型》课后反思:1、学生热情,积极度高,但是评价方法和分数,还是不熟悉。
2、1班的孩子会思辨,也有一些“小刺头”,他们总质疑测评员的评价过程。甚至达到了很深的矛盾地方。所以应该提前告诉各个小组及时申诉。不过抗震测试确实有问题:高低不平的桌子,晃动时,1~3级地震的跨度难以把握。“小刺头”会觉得自己组的震级太大,却只被测评员写抵御2级地震。所以这个地方还要改进。
3、测评时好不热闹,但是轮到小组介绍自己的亮点时,其他组倾听率较低,很多孩子还未从热闹的环境中安静下来,此时应该加入自评环节,让学生“冷静”一下。
4、颁奖环节可以极大吸引同学们的目光。单项奖颁发时,让小组介绍自己获得“最佳抗震/风奖”,孩子们还是很乐意的,其他小组也愿意听。但是到“美观”评价时,这个主观性很强,同学们看法不一,比较难以统一。此时,只能大致过一遍,而很难深入分析。
TOP
29#

不想让小朋友猜老师的“心思”,根据老师的倾向回答问题,提问也是一种学问!
TOP
30#

坚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