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小学科学教学网区域网络研修共同体成立
4月9日,定海、临海、上虞三个区的青年教师在临海小学相聚一堂,成立小学科学区域网络研修共同体。黄申友校长、姜小卫老师,朱俊燕老师和我,给大家带来了4堂研讨课。
这是我第一次在舞台上上公开课,从选题到备课到试课,最后上课,一路走来,收获很多很多。
第一:上课当日的感想。由于《比较不同的土壤》一课材料很多,早上到了会场之后,我就一直在后面准备器材。前面的两节课基本没有听到,非常可惜。关于自己的那堂课,总体感觉还是不太满意。每次公开课上完,上得好坏,其实自己是有感觉的。一堂课酣畅淋漓地下来,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出发,孩子们收到了感染,这无疑是一节成功的课。但是这一次却出现了很多小状况。事后,细细想来,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在研讨过程中,有2个小组的结果是错误的。我在指导学生活动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时我突然觉得有点紧张,因为,3种土壤的区别,是很大的。之前的试课中,基本没有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在统一全班结果的时候,处理得不是很好,课后我也总结了处理方法,下次一定会做的更好。至于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在于我的失误。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忘记松土了,导致壤土的现象和黏质土区别不大。导致错误结果的第二个原因是,在舞台上的学生很拘谨,他们不敢把看上去很脏的土壤放在手中团揉,虽然每一个小组配了一个水槽洗手,但是用处还是不大。学生不敢尽情地感受土壤,就导致他们对黏性的感受不明显,导致个别小组,结果出错。我想,下次我一定要亲自演示一下,亲自把土壤放在手中团揉,再洗手,这样可能就能感染学生,使得他们愿意去接触土壤。
第二:备课试课过程中的感想。三种土壤都是我在山上采来的。通过这次上课的经历,我明白了什么是教学相长。本来我对土壤,不甚了解,在这次备课过程中,我加深了对各种土壤的了解,我知道什么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土壤。同时我也发现,实际生产生活中,与课本介绍的情况是不同的。如,农民的耕地其实大部分都是黏质土。农民们会在黏质土中混一些大石块,加强土壤的透气性。因为黏质土的保水保肥能力很好,这也是农民首要考虑的因素,他们会经常松土,来客服黏质土不透气的缺点。
试课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3.7比较不同的土壤,是真的难度很大。记得刚选完题,我觉得3.7还是一般的,不难也不简单。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慢慢感知到,这一课中有很多难点。起初,觉得土壤的获取是最难的,后面土壤搞定了,我又觉得教学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再后面教学大致过程确定了,我又发现研讨是很难的。最后我发现,研讨的问题,一定要设计得有层次,通过一次次地追问层层递进。学生在说出自己的结论的时候,他是知道所以然的,但是没有老师的追问,这样的思考是潜意识的,教师适当的追问,可以使学生的隐性思维外显出来。这样研讨的深度就增加了。追问设计的越深刻,研讨也就越深刻。
回到定海之后,我自己又总结了原因,我想课不能白上,错不能白犯,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