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9学年度共同体俞更强专帖 [复制链接]

41#

给孩子足够的实验操作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到课外探索,相信孩子们会带给我们惊喜!
TOP
42#

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1.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在执教《力在哪里》一课,我给每组准备一个弹簧秤,一个苹果、一个文具盒、一本书。要求提起这些物体需要多少牛顿的力,并在记录本上进行准确的记录。在讨论过程中我播放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主动的探究,同时,我走入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合作学习。没过一会,有好多组都完成任务。但是,我发现其中有一组还是一直在努力,看他们的神情好象有点着急了,我及时过去安抚他们:“不要急,慢慢来,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我给他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通过老师的指导,果然一下子明白起来了,很顺利的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2.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前给足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无法解释时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
  在执教《摩擦力的秘密》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能够做研究减小摩擦力大小的实验。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测力计、木块、小车、砝码、镊子、砂纸等试验材料。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书面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里我给了学生足足20分钟的时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同时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取得实验的成功。最后,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不局限于教室走廊,在不影响学校教学次序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校园的任何角落来作为你的探究场所进行实验。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采取小组竞争机制,对优胜学习小组进行奖励加分的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执教《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首先,我为每组准备相同的水槽、一块泡沫塑料、一块土豆、一个装有水的小玻璃瓶、一块橡皮泥、一个小烧杯,一包食盐,一支筷子、活动记录表。其次,教师演示,把泡沫塑料块、土豆块、装有水的小玻璃瓶和橡皮泥全部放进装有水的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学生汇报后,马上提出问题:如何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接着,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比赛前提出要求:实验规范又快速,探究出的方法多,结论又正确的小组为优胜组。学生通过分工后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通过实验,各组基本上探究出了借助漂浮物、改变物体的形状、减轻物体的重量、在水里加盐四种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但教师也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提示和帮助,当发现各组很难想到在水里加盐的办法时,我就播放《死海不死》视屏,学生看后得到启示,马上想到此方法又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比赛结束后,及时评比并给优胜组进行加分奖励。通过组间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竞争意识,更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取得的成功是大家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合作小组的荣誉,体会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要为小组出力,才能使小组探究取得成功。
TOP
43#

回复 42楼滨江俞更强的帖子

已经开始写科学论文了,这么有心!
TOP
44#

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
  1.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会”。“一会”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二会”
就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三会”就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想法,做出总结性发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习惯,促成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善于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如:在当有较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记得在执教《生物的遗传现象》一课中,我要求各组用图文的形式直观表达生物都有哪些遗传现象。我深知完成这个关系图的绘制是有难度的,所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找到彼此之间更广泛的联系,最后再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TOP
45#

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
  1.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会”。“一会”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二会”
就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三会”就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想法,做出总结性发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滨江俞更强 发表于 2019/12/3 8:36:15
一篇论文妥妥的完成了。
TOP
46#

向俞老师致敬,我的科学老师,很惭愧,还是你先认出了我,要打屁股了。
TOP
47#

2、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交流时间和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前给足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无法解释时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
在执教《光与热》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光与热的必然联系。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温度计、平面镜三面、记录表格。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书面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里我给了学生足足20分钟的时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同时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取得实验的成功。最后,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不局限于教室走廊,在不影响学校教学次序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校园的任何角落来作为你的探究场所进行实验。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组间竞争,激励学生合作。
TOP
48#

勤奋的俞老师,论文都写好了!
TOP
49#

把你发的这些素材整理一下,估计会出来一片片好文章,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方法。
吕坚
TOP
50#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灵活多样。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课题小组。   各合作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选择题目并据以建组的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