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2021年董丹凤专贴 [复制链接]

11#

有了这次经历,相信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TOP
12#

欢迎开帖,每一个记录都是我们成长的源泉。
TOP
13#

定海区的老师也来论坛发成长贴,真好!特别是课堂的反思真的很有意义!
TOP
14#

课堂的意外生成促进老师成长,细节决定成败。
TOP
15#

欢迎开帖,期待更多的精彩记录!
TOP
16#

董老师和我们办公室的两位姐姐一样,都是从初中到小学,专业知识比我们强很多
TOP
17#

欢迎董老师加入小学科学的大家庭啊
TOP
18#

                         郑永春教授的讲座

《从荧惑到天问—关于火星的历史、文化与科学》有感


       5月15日7时,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5月16日晚7点半,郑教授两个小时的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在家里就汲取到很多关于天文宇宙、火星的知识,以及这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知识,干货满满,意犹未尽。宇宙、火星……一切都是那么神秘,与浩瀚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实在是太过渺小,人的生命实在太短暂,所以对待自然万物,人要谦卑,更要珍惜生命。
       郑教授从五行七耀提出每天都是代表一个星球,让我瞬间觉得平淡忙碌的每一天富有了神秘奇幻的色彩。
       在新闻里看到天问一号和祝融号这两个名词时我还有点分不清,在郑教授的讲座中得到了解答。原来,天问是中国的行星探测系列名称,天问一号是去火星。而祝融号是火星车的名称。天问来源于屈原的诗,里面有100多个问题,代表中国人最早对宇宙的好奇。
       在郑教授分享的人类探测火星发射的探测器中,探测器一次次变大,背后则是科技的强大支撑。
       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涉及到很多技术难题,比如如何从地球轨道进入火星轨道,需要火星在地球前方44°时,如果错过了,则要等到下一个44°,即地球转2圈,火星转一圈。哎,太不容易了!还有一个环节是着陆器在冲入火星大气层时,降落伞打开。看似一个很平常的问题,站在地球角度会认为降落伞受到的大气阻力一定很大,可是要知道火星上的大气只有地球的1%,这个阻力足够大吗?郑教授解答说,这个时候降落伞要做的更大,使用时间足够长才会产生足够大的阻力。原来,这次的火星探测器着陆的乌托邦平原其实是海拔-1380米的地方,这样可以让探测器有足够长的时间减速。我在感叹火星探测器如此智能精确的同时,不由地佩服中国航天专家们自力更生、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
       另外,郑教授提到的一些话也让我醍醐灌顶,比如要多质疑、多追根溯源、只要有一个反例提出,则假说不成立,这种反证法可以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
       最后,谈到对科学教师有哪些建议时,郑教授提到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对科学产生感情,对科学有感觉,对科学有兴趣。知道科学是什么?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会提出假说,寻找证据,注重知识产权,引用文献等。这些远远比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本身更重要。同时老师自己要多学习,成为科学的发烧友,创造机会,让孩子相互学习,交流分享,要在校园里让科学处处可见,比如科学家的肖像,给植物挂牌,土壤采样,生物标本,科学研究方法的呈现,科学仪器的介绍等等。是的,反观郑教授提出的这些宝贵建议,我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科学老师。


                                                               ——记5月16日小学科学网络研修体会
最后编辑爬行的蜗牛 最后编辑于 2021-05-16 23:16:32
TOP
19#

回复 16楼小卫的帖子

小学科学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上课的方式就跟初中差很多
TOP
20#

回复 11楼欣然的帖子

是的,在反思中成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