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三个常见问题分析”网络研修反思(2021.11.15)
今天的每月研修,由浙江省特级教师任洪,任特带来的非常接地气的讲座。
他抛出了我们小学科学课中常常会遇到,却也不以为然,且经常忽视的三个问题,在每个问题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这些案例来自于他省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公开课展示课等鲜活的又富有含金量的课例,引起一线教师的共鸣。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一、高估学生
是的,我们常常说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主。但是我们往往也发现,有些课堂,本来精心设计的一堂课,为什么上下来效果不佳。这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基础和能力的想当然,或是站在教师自己角度,没有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二、时间不够
任特提出,有些课并不是挖的越深就越显示教师水平多高,什么时候可以挖深,是建立在学生科学学习习惯、基础、学生的生成等刚好具备的前提下。如果每节课都去挖深,就会违背新教材改编的意图。即一英寸宽、一英里深。新教材有些课虽然把老教材中的一节内容分两节来上,每节课难度降低了,但是一英里深则体现在大单元长周期里对内容的推进更深了。
三、研讨低效
研讨高效与否,看学生思维有没发展,学生认知有无突破。研讨是每节科学课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我在平时教学中也常常在研讨环节遇到不顺。任特提出了研讨环节的四个问题,对我而言非常具有启发性:
1.研讨主题不明确
2.时机没找准
3.个人责任没落实
每个学生既是发言者,也有义务帮助别人提出建议,还可以请别人来帮助自己解答。
4.教师没发挥作用
例如:提供学术科学语言或发言句式,这些研讨技巧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并强加练习
例如:关注那些安静的学生,尽量让每个小组汇报等。这些也是我比较忽视的,为了教学进度顺利进行,我往往就叫那些积极举手的回答。久而久之,不举手的学生就当做看客,没有真正的思维参与。
再如:把握方向,评价跟进。这一点也是最难的,因为教师心里要有一张宏大的图,即讨论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目标乃至课标要求。同时我的评价语言比较匮乏,需要好好学习一下。
最后,任特提到青年教师如何有效提高专业,最核心的是上课水平。以研究者态度,去模仿网上名师骨干课,反复认真看,去体会这个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语言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名师这样说课堂很顺?以及多听课。
确实,我们如果做个有心人,静下心去好好研究一下课,肯定会有所收获。这也是我接下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