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11#

关注中
TOP
12#

在这样的团体中成长会更快!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3#

    9月22日,参加了在江南小学的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很荣幸自己成为了第二期骨干教师的一员。陈佳丹老师执教的《昼夜交替变化》,先让学生发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然后让学生思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将自己的猜想全部画在学习单上。本课精彩之处在于最后的讨论:这些猜想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这个讨论开放了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陆祝林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同时整节课,陆老师都一直强调证据意识,培养了学生求真质疑的精神。但是黑板上的时间轴利用不够,如果能将天圆地方说,以及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所利用的工具都显示在轴上面,那么这节课就更加饱满了。钟琦钢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这一课特别难上,钟老师通过车内车外的景物是否移动,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但是放在地球和摆上,学生在理解上似乎又遇到了麻烦,毕竟这课难度在这里,钟老师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下午,喻老师精彩点评了第三节课,并给我们指明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城东小学  莫小丽

TOP
14#

      在宁围三小参加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在同一个班对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的前3节课连续完成,知识点紧扣在一起。第一节陈佳丹老师执教的《昼夜交替现象》通过课前活动先让学生感知地球仪,通过江南小学的白天和夜晚照片,引入昼和夜,再根据生活经历感知昼夜交替现象,接着直奔主题,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谁有关,怎么样可以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切入主题简洁干脆。本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分别让学生将自己的假说画到黑板上,让每一种假说都被全班看到,然后让学生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后来发现只有太阳自转的建设被排除,其他6种假说都能证明昼夜交替现象,到这里其实本节的内容已经结束了,但陈老师确并没有这么简单的收尾,而是进行了较深层次的讨论,让学生找出这些叫假说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能还与运动的方向、轨道、速度等因素有关,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第二节陆祝林老师的课以时间轴入手,还把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头像帖子了时间轴上,但这之后,时间轴就成了一个摆设,没在用到,或许可以提一下旧知识取代新知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仅需要多代人坚持不懈的求解,更需要工具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之间还可以穿插讲一下科学史上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为了探索真理科学家都付出啦哪些努力。最后钟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一课,人坐在车子里观察车子和景物的运动与人在车外观察车子和景物的运动从而来理解地球上观察摆发生了偏转,而地球外观察摆不发生偏转,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去理解。俞老师也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希望我们在上这节课时要降低难度,做到深入浅出,教师自己要理解的深,但学生只要知道傅科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至于怎么证明,教师先讲,学生在用实验模拟验证。
     三节课下来学生是最累的,到第三节时,后面有些同学已经不在状态了,感谢他们为我们呈现了这么精彩的课堂。
                                                                                                                     楼塔镇小    华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4 10:36:51编辑过]

TOP
15#

各种模式.各种介绍!期待更多的精彩!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6#

论坛是交流汇聚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平台,多多交流,主动探讨,成效更多!
TOP
17#

新教师,骨干教师,各自晒不同的体悟,好!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8#

昨天在论坛里留了两个字“回归”,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呢?工作至今17年了,一直在语文和科学兼课。两年前由于学校的安排和工作的需要,不再教科学,但心里一直对科学念念不舍,想参加科学活动,但基本都是指名的,也不好意思参与,只能默默关注,正所谓一直在关注,从未离开过。今年实在忍不住又去讨要了科学课,而且校长也尽力向辅导学校讨要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名额,所以我也就名正言顺的回到了科学的道路上,当看到组织招人时,马上申请了加入,当然也靠杨老师的支持与厚爱。昨天的活动也就算是回归后的第一次活动。本次活动形式非常新颖,我曾经也在类似活动中执教,所以我一直在关注学生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参与度与疲劳度。学生从始至终都在尽量认真的参与其中,虽说到后来真的有些学生疲态尽显,没有真正参与,甚至到后来顾自己讲话了。但也许正如喻老师所说的,宇宙单元内容过难导致学生想参与而不得。如何降低教学的难度,不仅仅是这一课,也是我们所要想的任何一课的方法、目标。第二个方面是前概念问题。地球、太阳系的知识学生到底知道了哪些内容,知道到了哪些程度这都有待课前调查。下面就每节课的几处细节随便侃几句。第一节课陈佳丹老师,1、把学生的想法集中呈现在黑板上,这在平时的课堂挺好的。但是报告厅范围比较大,而且听课教师离得也比较远,能否看清学生的板书有待考虑。2、直接在小地球仪上找到江南小学,并且一直在以江南小学为基准点,是否有待商榷。能否以杭州甚至中国为基准点。第二节课陆老师,1、时间轴吸引注意力,但仅仅以两个头像吸引了眼球,没有过多安排时间节点。2、能否倒过来安排教学,以望远镜、伽利略为出发点,及时显现学生的前概念,从而安排“天圆地方、地心学说等等”知识事件,从而展开教学。第三节课钟老师,1、演示录像为了效果明显,转动是否过快。2、作为教具的摆能否离铁架台立柱远一点,这样摆不容易碰到立柱。当然由于好久没上科学课了,有些看法也纯属个人观点、吹毛求疵,有所偏颇。有不当之处还望谅解。也有待自己逐步进入科学教学状态,期望看到自己回归后的再次成长。
TOP
19#

     9月22日,我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研训活动,并有幸成为第二期骨干教师的成员。三位执教老师为我们展示了非常精彩的课堂,孩子们精神奕奕,听课的老师也意犹未尽。

     先谈谈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变化》,我觉得陈老师的课前活动安排得非常好。是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江南小学,感知白天、夜晚,引出昼夜。活动安排,取之生活,将用之生活。在地球仪上寻找自己的学校,贴近学生生活,非常合适。然后,让学生写把自己所有的假说都展示在黑板上,并且通过模拟实验一一验证,进行分析。然后是陆祝林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我觉得陆老师上课蛮幽默的,学生兴趣很大,而且用时间轴很有意思。但是,整节课下来,总有一种上历史课的感觉,老师说得比较多,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还需要增加。最后,第三节钟琦钢老师的课《证明地球在自转》,感觉是三节课中难度最大的一节。我觉得已经上得很棒了。


     三节课,同一个班级的教学模式,第一次接触,很新奇,但又很好奇,学生连续上3节课,效果如何?学生会疲倦吗?学生的注意力会一直集中吗?


     下午,喻老师做了精彩点评,给我们做了讲座,为我们指明了小学科学的发展方向。(浦阳镇小高莹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4 22:28:05编辑过]

TOP
20#

本学期的第一次全员培训——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在江南小学举行,上午听了陈佳丹、陆祝林和钟琦钢三位老师选择在同一个班级教授三节连续的科学课,分别是《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证明地球在自转》,他们自信的神采、精巧的构思让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下午有幸聆听了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的讲座,喻老师先对第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讲到对孩子们难以理解的问题,老师们应该学会深入浅出,并且对如何上好这节课,喻老师也给了我们几条实用的建议。喻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科学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并通过一个个课例的对比,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教师有否这个理念的差距所在。正如喻老师所说的,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暂时的,而科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还有一个最新的动态就是深化课程改革,小学科学的课程改革是推行“拓展性课程”, 我有什么兴趣爱好?我有什么特长?我能开设什么课程?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需要思考、计划、并付诸于行动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