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21#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参加了本学期小学科学大家庭的第一次活动,受益颇多。


    本次活动的主题就很吸引人——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可以说关于课程改革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这次活动加上了“深化”,意义更加不同。


    上午听了陈佳丹、陆祝林和钟琦钢三位老师选择在同一个班级和孩子们连续共同探讨、学习三节科学课,分别是《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和《证明地球在自转》。这样的研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通过在一个班级的连续教学,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教材知识结构的把握,对人类认识宇宙现象可以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下午,聆听了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的关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方向的讲座,喻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科学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并通过一个个课例的对比,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教师有否这个理念的差距所在。传达了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教课改的文件精神,对每个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研究做了专门的指导。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TOP
22#

      时隔两年,又一次正式的以骨干教师参加了科学的活动。在这两年里因为怀孕中的病痛、产后的种种问题都没能好好参加小学科学的活动,为此我很遗憾。所以,趁现在没有太多的牵绊,我又复出啦!
      在这次江南小学的活动中观摩了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第一节课是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通过让学生用已有的概念用在学具上,以此暴露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地球仪的运用,让学生一步步地认识昼和夜,什么时候会产生昼、什么时候会产生夜、如何会产生昼夜交替,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所有的转动可能,并一一用实验验证选出最有可能的转动方法。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学生明白了谁绕着谁转、转动的方向会有影响、轨道也有影响……非常真实地把学生脑中的想法暴露出来。第二节课是陆祝林老师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运动的历史》,通过时间轴的运用让学生明白历史的久远以及发展的过程。并结合第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迁移到谁发现的谁绕谁转的问题,引出日心说和地心说,并以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两种学说,以及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后又以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验证和理解,加以巩固,最后也没有定下谁对谁错,让学生自己琢磨。第三节课是钟琪钢老师执教的《证明地球在自转》,本节课的难度比前两节要大很多,而且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连续上到第三节课时已经显露出疲惫的状态,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钟琪钢老师通过生活中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明白相对的问题,从而引到从哪里看地球自转的问题,后来俞老师也提到难度应该放低。
     总体来说,再次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的感觉还是很好的!
TOP
23#

     两年前受组织的感召,有幸加入了区小学科学三大团体中的——骨干教师共同体,两年来,在教研员的鞭策下,在新思路的引领下,在团队的协同下,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边成长边收获着。为了让自己能成长的更好,更快,两年后我将继续留在这个大家庭中与其他成员一起继续并肩前行。
     9月22日,一场教学盛宴拉开了新学期活动的帷幕,也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期间,瓜沥二小的陈佳丹,城东小学的陆祝林,进化二小的钟琦钢三位老师对五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3篇课文做了完美的呈现。其中本人印象比较深刻的陆老师所执教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一课,前期大量的资料的准备,保证了后续课堂的有序的展开。他在介绍课文中的两位天文学中的代表人物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来了解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生平和理论学说,而是通过大量的课外知识的填充,让学生在比较过程逐渐对两位天文学大家的为人处事,科学成就,学术观点有了全面客观的认识。
    钟琦钢老师执教的《证明地球在自传》充分利用了“傅科摆”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摆的方向的变化与地球自传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就像省教研员俞老师说的,这个单元的课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讲真的是很难的,它需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否则孩子们无法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怎么样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还大有文章可做。
    下午两位教研员的观点报告和任务布置,在给我们带来教学最前沿的信息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要前行的道路的方向,新的学期,新的起点,让我们一起重新起航,乘风破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5 8:35:50编辑过]

TOP
24#

    此次在江南小学举行的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既可以说是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次活动的三节课是地球运动单元的前三节课,在视听上是一个全新的享受。特别是陆祝林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节课。这是一节相对于实验探究课比较特殊的,陆老师用一条时间轴,绘声绘色的营造探究氛围,孩子们根据老师出示的一条条线索,不断的对事实进行推测和猜想,这是一个孩子们利用证据去解释,去推断的过程,这种形式的探究效果丝毫不比实验来的逊色。
    下午喻老师的讲座也是精彩绝伦。喻老师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课程的开发给青年老师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怎么做课程,如何做好一个课程做了辅导。
    在新一期的骨干培训班中,相信一定会在不断思考中继续收获。
TOP
25#

     新学期的第一次活动,丰富、精彩。两年前第一期教师研修共同体组成时,正逢我生宝宝,后悔不已。今年杨老师组织第二期,赶紧报名,顿时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上午的三堂课精彩纷呈。第一堂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课前先让学生找出江南小学的位置,顿时消除了学生的距离感和紧张情绪,后面的活动顺利开展。第二堂陆祝林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是一般我们不敢尝试的课。整课内容没有试验,但陆老师用一跟简单的时间轴,让事件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将几个散落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发展史。第三堂钟琦刚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又从历史转变到探究,用傅科摆帮助孩子们认识地球的自转。三堂课在同一个班级内开展,略有点长时探究的味道。展示板的运用也更能帮助孩子们不断的建立和推翻宇宙天体的运动规律。
     下午喻老师的讲座更是为我们点明了实行课程改革的方向,受益良多。
TOP
26#

      时隔两年,自己的身份也由新蕊升级为骨干,在过去的两年中,由于杨老师以及学校的支持,自己参与了基本每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自己收获并快乐着,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积累,同时也认识了很多科学界的朋友。科学,特别是农村,家长们不太重视,幸而有了这样的协作体,有了孩子们的快乐参与,才给了我继续坚持走下去的理由。


      三位协作体的代表人物展示了三堂有深度、有涵养的科学课。虽然每节课都能挑到瑕疵,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上台可能会更加晕头转向。


      第一节课《昼夜交替》现象,孩子们在kt板上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后,后面的交流研讨感觉有些枯燥,老师干涉得也多。我想如果能够在这里安排细致些,这堂课会更加完美


      第二节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陆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情,采用的口吻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有时甚至充分把孩子们的兴致吊起来了,这正是我或缺的。作为男老师,我理性是做到了,可是有时太死板,不懂得营造气氛。


      第三节课《证明地球在自转》,专家喻头已经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该课确实比较难上。


      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结交更多的朋友,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

个人博客:http://blog.xsdwyx.com/u/306/index.html
TOP
27#

      是第一次来江南小学,但走进江南小学的报告厅,却有熟悉和怀念感觉,我蓦然意识到,这感觉肯定来自于我久别的科学活动、科学团队!


      也真是不争气,产假回来后心心念念的第一次参加活动,却在活动前一天病倒了,发烧38℃以上,医生让挂两天盐水每天2回,当时就想第二天挂完盐水,再赶去参加活动肯定要迟到了。结果只赶上了听最后一节课和喻老师、海军、杨老师的讲座。特别可惜没有听完整,这三节课是在同一个班对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的前3节课,在宇宙科学单元中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第三节课“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是前2节课的地球运动理论的支撑,学生要明白这一点远远比搞清“傅科摆”所有的理论知识要来得重要。另外,通过这一课如果学生对傅科摆产生兴趣,对宇宙科学产生兴趣,那这一课就更有价值了。后来喻老师的评课中的这一点也正跟我想法有些不谋而合。


      喻老师带给老师们的讲座,理论结合课例,讲得深入浅出,很有启发,意犹未尽。因为掐错时间,还“欠”了我们半个小时,很期待下回补齐哦。我联想起喻老师上课也是如此,对学生也是深入浅出,能把“高深”的道理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一门艺术,思维清晰且将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善于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大众化的语言,贴近生活实际,方便指导人去做事。这方面还要向喻老师学习,好好修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5 11:15:42编辑过]

TOP
28#

 

     9月22日,萧山小学科学教师齐聚一堂,听了三堂宇宙单元的展示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瓜沥二小陈佳丹老师执教的《昼夜交替的现象》,陈老师从学生所在学校的白天和黑夜的照片引出了昼和夜,然后让学生说说昼夜是怎样变化的,自然地引出了课题——《昼夜交替的现象》。紧接着陈老师让学生分析昼夜的产生与哪些天体有关,昼夜又是如何产生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老师一边用图示的方式表述学生的想法,一边进行了演示。然后陈老师让学生在记录单上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画出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展露无遗,再让学生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对学生原有的想法产生了冲突,也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新知的重新构建。通过实验验证有一些猜想被排除了,但是还剩下一些猜想由于暂时没有可靠地证据被保留了下来。对于剩下的几种猜想,陈老师采用结合实际现象和将几种猜想两两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要找到正确的解释需要考虑轨道、周期、方向等问题,既深入了课本的内容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高春雅


                                                           2015年9月25日

TOP
29#

 

第二期的“骨干教师共同体”的集结已经完成,果然不负期望,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中,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让人眼前一亮。


    本次上课的形成值得推荐,都是同一批学生,连续三节课,逐渐递增。第一节是陈佳丹老师的课“昼夜交替现象”。陈老师从江南小学引入,寻找地球仪上江南小学,引起学生兴趣,再逐渐从白天和晚上引入昼和夜的概念,最后思考昼夜发生的原因,根据原因来实验验证是否发生昼夜交替,由此推出种种可能性。本课的课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参与性非常高。第二节课是陆祝林老师的关于人类探究宇宙的历史,这种课还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上,因为内容没有涉及实验部分,所以陆老师将重点放在了托勒密的地心说逐渐转换到哥白尼日心说的过程,认识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最后一节是钟琦钢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这节课是三节课中最难上的,钟老师先让学生认识到了摆的特点就是方向不会发生偏转,接着又出示了摆的视频,视频中看到摆与地面的刻度发生了偏转。借由汽车向前行,景物向后退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了看到事物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差别。学生最后感知到摆发生偏转不是因为摆的问题,而是放在地球上纸的,得出地球在自转的结论。这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其实却是深奥了一点,很多学生在课后还是有点模糊,不过,能够让学生了解摆的特点,再认识傅科摆证明地球在自转,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还算流畅,能将这么难上的课上到这个地步实属不易。


                                                                       湘师实验小学 施丹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5 10:28:42编辑过]

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施丹丹
TOP
30#

9月22日,在一个诗意的学校,江南小学,新的一期研训开始了,又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又是一次成长的磨炼。上午的三节课,每节课都精彩纷呈。陈佳丹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从在地图上找江南实验小学开始,为后面的实验寻找参照点,做好铺垫,同时通过熟悉的事物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昼夜交替现象,主要目标就是让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从而体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课堂上孩子们的各种猜测其实是在暴露自己对地、月、日等宇宙方面知识认识程度,同时通过模拟实验,也为后面的探究学习不断更正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陈老师给孩子们猜测和实验时间比较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陆祝林老师的《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让我也是学到了好多科学史的知识。自己也上过这节课,却从没有关注过托勒密的“两颗行星逆行现象”,没有太在意书本图片中蕴含的意义,没有想过哥白尼和托勒密在学术方面的联系和传承……陆老师的课堂就像电视剧,情节一个接着一个,很吸引孩子,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相信这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收集和整理的。也许课堂后半部分有些内容比较深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但是相信所以的孩子在上过这节课后,一定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我们上科学课的最终目的吧。钟琦钢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最让我欣赏的是教具的准备,很花心思,很有想法,学生容易操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