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六期“联合成长协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91#

《认真+实干+担当+思考》——一名普通科学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
——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杜百顺
    重剑无锋,在朴实无华的题目背后体现的是当下老师们比较欠缺的精神,在社会当下的大背景下,教育人多多少少会被 一些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所影响。杜老师在这节点开设此话题,意义深远,令我深思!
    讲座从杜老师的三阶段经历中展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一、在某次公开课中,杜老师给每一小组准备的材料有41种之多,可见其准备之用心!
二、在每个阶段都秉承着“务实”二字,不管外界的评价如何,坚守自身的内心的信念,相信总有花开日。
三、懂得与时俱进,懂得修炼内功,懂得见贤思齐(如向大连学教学等)
    在点滴收获中,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学力”真的要远远大于“学历”,学历只是暂时的,而学力是能给予你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想现在的资源如此的丰富,各类专家的视频讲座,各类专业的书籍,确实需要静下来好好规划,争取每个学期能抽出时间来精读一到两本书籍,将大家的一些做法自己理解后应用于课堂教学,也许会发现新的大陆。
   在个人感悟中,杜老师强调了德能配位,其实我觉得不仅仅德要能配位,能力也必须要配位。当我们越往上爬时,越觉得自己渺小,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内容需要补充,不然根本无法突破瓶颈,其实也就是杜老师后面所提到的,肚子里要有实东西,才不会心虚,不会越讲越冒汗。此外,杜老师也提到我们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喜欢孩子们在课堂中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气氛,喜欢孩子们在课堂中冥思苦想到茅塞顿开,我想这也是今后我个人需要修炼的地方—激情碰撞,理性思考!
  最后杜老师提到了两个令我深思的问题:1.自己时孩子是想要遇到怎样的老师?2.想让自己的孩子遇到怎样的老师?我想,想明白这两个问题了,也许今后我的教学思想观念应该也会有一些转变吧!今天这次每月研修,虽然不是科学专业的教学技能或者一些前沿理念的培训,但是整体停下来给我的感受和启发却不小,教育之路漫漫,需要不停的修炼!
(红垦学校 方佳伟)
TOP
92#

2024.02.15每月研修学习感悟:
2024年2月15日,依旧跟着每月研修一起学习、思考、感悟。这一期是由辽宁省锦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杜百顺特级教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认真+实干+担当+思考——一名普通科学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杜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成长经历、点滴收获和个人感悟,对此我有很大收获。
杜老师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介绍到自己的点滴收获,最后对自己成长经历总结了一些感悟。我特别喜欢杜老师的每一天个人感悟,虽然我的教龄只有6年,但在这6年中有收获,也有困难,其中也有不少感悟。因此杜老师的一些感悟让我觉得字字珠玑,非常感同身受。我觉得我们是幸福的,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杜老师的个人感悟不正是教师生涯的“武功秘籍”,有了这些“武功秘籍”能帮我们解决不少工作中的问题。
例如在杜老师的个人感悟中的第一条:要保持好的心态,教师只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部分,不能解决全部人的问题。当一开始踏入这个行业时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到后来“事事斟酌,样样操心”的心态,其实在职业生涯中会不止一次地出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阶段。但是我依旧觉得,保持好的心态引领学生看世界风景仍是我对这份工作的态度,只有这样我的生活才会晴朗阳光,同样的这份阳光才能感染那一张张在初见世界“求知的脸”。
诸如此类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悟还有很多,比如要“实”不要“虚”、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品味、不苟且、多读书、多户外运动、多到海边和山上等等。这些朴素的词语组成的感悟,确是字字深刻、句句精华,我也会努力践行,做一名认真、实干、有担当、会思考的科学老师。                                     汇宇小学   陈媛
TOP
93#

2024年2月15日
劲松小学 邵晨曦

本次每月研修,我们聆听了辽宁省锦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杜百顺特级教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认真+实干+担当+思考——一名普通科学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

杜老师首先总结了对“认真+实干+担当+思考”的个人理解,“不糊弄、不苟且、不藏奸、不空谈、不推诿、不抱怨、不盲从、不肤浅”认真秉承一个念头“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杜老师的这个念头坚持了许多年,从一以贯之,而这是我们需要一直努力坚持做好的核心信念。杜老师从“成长经历”、“点滴收获”、“个人感悟”三个方面展开,用自己一路走来的点滴经历,向聆听的老师们传达了十个“要”的信念。“好心态、要坚守、要坚持、要实干、要风格、要品味、要清醒、要付出、要真做、要担当”杜老师的共勉之言道出了平凡教师非凡的发展之路——也许我们错过了许多精彩瞬间,但没有错过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也许我们活的不够轰轰烈烈,但我们的人生依旧在平凡中闪光!一名教师的自我成长充满了挑战,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始终保持教育情怀、树立终身学习是的观念。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进科学教育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关注自己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此只有做实做深、坚持初心,才能帮助自我真正地快速成长。


最后编辑锦绣沙拉酱 最后编辑于 2024-02-24 17:05:07
TOP
94#

2024年2月15日,每月研修日并未因春节而停止,于是在假期中有幸聆听了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杜百顺老师的《认真+实干+担当+思考——一名普通科学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讲座分享,收获满满。
杜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成长经历、点滴收获和个人感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自我成长并不断的反思复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印象深刻的是杜老师在讲座中指出认真:不糊弄、不苟且;领导同事都说好,但自己总是感觉还差点儿;实干:不藏奸、不空谈;干活时,不管有没有领导来,都闷头使劲干;担当:不推诿、不抱怨;承担许多额外任务,却无额外的收获或回报;思考:不盲从、不肤浅;学习、培训之后,有思考,有想法,有思想。我深入地体会到了“认真、实干、担当、思考”这八个字的真谛。作为一名普通的科学教师,我认识到自我成长的旅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我首先体会到的是“认真”的重要性。每一次学习,我都全神贯注,认真地记笔记、认真地思考。我发现,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也要保持这种认真的态度,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其次,我深刻理解到“实干”的意义。理论是基础,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才是关键。我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实践让我更加明白,教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实践。
此外,“担当”也是我在这次研修中领悟到的一个重要品质。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担当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勇敢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克服困难,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过去,我可能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很少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但现在,我明白了思考的重要性。只有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进步。
这次研修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以“认真、实干、担当、思考”的态度,走好自己的成长之旅。(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陈飞琴)
TOP
95#

202403每月研修有感:
      李老师以关于“溶解”两课为例(时隔22年),通过把这样两节课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得到的一个结论是,它们有共同的逻辑起点。首先第一节课,它注重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22年后,更加侧重于基于探究的教学程序。他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基于知识的教学惯性占据主动,尽管采取的路径有些不同,但是教学中显现出相同的做法。课堂中学生什么时候动手,怎样动手都是可以在老师的控制范围之内,因为老师心中对“溶解”是什么心中非常清楚,所以为了把“溶解”更加清楚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于是老师就会主动去控制学生的一些做法。
      习主席关于中共中央第三次全体学习时强调的关于科学教育的要求,李老师也进行了理解,并结合课标进行了阐释,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什么是科学精神,就是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好奇心是指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动力,是创造性人格的重要特人才的重要特质。想象力是一种认知能力,通过思维和想象来探索和表达各种可能性,也是人类创造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技术。探求欲是探究、探索未知的欲望,对新鲜事物探求的一种欲望。它就要发现、无畏、奋进等特征。当我们把这样一个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创造力和创新力的重要基础和具有发现、奋进等特征联系起来的时候,再去想一想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探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对这个话的体会反馈到我们科学教育,就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创造力的一种期待,需要激发保护。而不是急功近利、过度的灌输以至压制。萧山区赭山小学 沈菲
TOP
96#

学习《科学课堂教学之思》有感
        学习了《科学课堂教学之思》讲座,学习了李老师的课堂之观、课堂课堂之变、课堂突破之思,受益匪浅,李老师以课例的形式进行交流,使我们学习者也易理解和内化。
       课堂之观,新概念新做法的背后逻辑是什么,要做持续的发展会面临很多困难。以课例《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展示了认知路线,课例《水能溶解别的物体》,概念形成的基本流程,基于认知到基于探究,科学课堂总是反映着科学教育在不同的时段的发展要求,理解并实践这些精神是教师的必修课。相同内容,不同的老师总会有不同的课堂呈现,教学行为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教师对课堂的理解。课堂之变,到现在核心素养,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养本位,素养本位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认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科学观念。课堂形态走向块状结构,教学路径改进情境创设,结合科学学习的活动特点进行创设。
       学习要为提出观点做好准备,整理、判断要为交流观点做好准备,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实现意义建构和素养提升。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有学以致用的思想,着重培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花功夫,把探究实践能力和分析、评价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较好地体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党山小学 陆丽芬)
TOP
97#

2024.3.15又迎来了每月研修的日子。今天的研修专家是李德强特级教师。说来很巧,这是我唯一有幸线下见过的专家。李老师线下也十分亲易近人。这次讲座的主题为科学课堂教学之思。李特从三方面“观”—“变”—“突破之思考”。通过对比老旧新教材,观教学路数,分析课堂变化。现阶段关于教学逻辑的起点——素养本位。而素养本位的发展历程是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指向素养本位的。课堂的形态也从基于知识的点线指向整体构造。而途径则为项目化学习、任务驱动、整体教学等等。我们要转变观念: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并不在是简单的告诉孩子们结论,也不是直接通过几个典型实验去验证,而是在一些情镜中去找到验证实验结论的方法。做一些探索,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能增加主动学习的动机。尤其关于改进观点中的“立于互动,达成共识”的例子,是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老师通过不断叫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看法,来寻找增加想要的答案,而忽略的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补充。这样的问答得出结论的方式太过单一,也会造成学生批判性思维得不到发展,创造力以及表达力有所缺失。听了李特的课,我在思考自己的课堂存在的问题,有时候课堂的交流研讨环节,我让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说完,然后就让下一个同学表达。现在意识到,没有让同学们交流起来,质疑起来,讨论起来,形成共识。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课堂观这一概念。一直在上课,经历磨练等等,但对课堂观不知如何入手,属于我的课堂观,打磨自己特色的课堂,应该是有意识的,也应该是有计划的。路很长,要有目的的前进!(瓜沥三小 吴旭辉)
TOP
98#

2024.03.15每月研修学习感悟:
2024年3月15日,每月研修如期而至,本期为我们带来讲座的是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德强特级教师。李特讲座的主题为《科学课堂教学之思》,主要分为三方面:课堂之“观”、科学课堂之变、课堂突破之思考。认真聆听过后,感受良多。
首先是对于课堂的理解,也就是关于课堂的路数。在听课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透过课的表现与表象,去深入认识思考课的思路,执教者上课的指向。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总会有不同的课堂表现,教学行为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教师对课堂的理解。好的课堂就是教师有着正确、清晰的课堂观,反之,则会比较混乱,不知原因。
然后是关于大背景的改变,课堂也会产生相应的改变。我们的课程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到四维再到核心素养,目标在不断的演进,课堂的要求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与进步。课堂教学追求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真正呼应科学素质提升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内在需要。课堂需要以素养本位作为起点,在有效情境创设的路径下,走向整体的块状结构。
最后关于课堂更新的思考。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眼长线,权衡课堂,有意义的建构需要设计具有引发功能的课堂教学。教学中需要立足思考,让主体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互动,相互学习,同伴互学,达成共识。(长沙小学 方佳)
TOP
99#

2024.03《科学课堂教学之思》学习反思
(李德强:教育部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科学分会理事长)
又到了每月研修时间,今天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关于科学课堂的教学反思。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的发布,有很多教学概念应运而生,而这些教学理念最终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知识、技能、关键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而科学课堂上如何体现核心素养呢?以李老师的介绍为例,从卵石的概念→卵石形成原因→介绍不同区域岩石的大小、形状→岩石的来源(风化)→推想山洪暴发结果(搬运)→卵石的形成原因→推测高山的未来……在这样层层的递进中,教育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也在这些实际问题的思考中得到了发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高阶认知方法,建立基本概念,是概念建立的基本流程。现在教材的思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则更容易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进一步研讨和探究活动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开展思考也更强调实践性。从认知基础学习,到基于探究的学习,在这两种方式的课堂上,教师起到的引导作用都非常重要。我们老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城东小学 孙萌)
TOP
100#

2024.03《科学课堂教学之思》学习反思
       李特从课堂之观、课堂课堂之变、课堂突破之思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学教方式变革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学生-课堂-未来,课堂连接着孩子和未来,一端是学生,另一端是民族的未来,李特的观点具有极大的格局与视野。而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的思维碰撞,我们的课堂改革应该尝试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们的科学课堂不应该是我们希望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而是我们要激发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要学什么,准备怎么学。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实践型课堂!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李特结合课例的形式进行交流,以课例《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展示了认知路线,内容梳理:
       1.依据经验,告诉什么是卵石。
       2.提出问题,卵石为什么是光溜溜的?
       3.提供资料,河道、河滩上的岩石大小、形状有什么规律?两岸高山上的岩石状况及山脚下的碎石分布。
       4.依据资料,研究岩石是从哪里来的?提出风化作用。
       5.进行推想,假如山洪暴发会怎样?提出搬运作用。
       6.模拟实验,研究岩石为什么越来越圆?提出磨圆作用。
       7.进行总结,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8.进行推想,今日之高山,未来会怎样?      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养本位,,并不在是简单的告诉孩子们结论,也不是直接通过几个典型实验去验证,而是在一些情镜中去找到验证实验结论的方法,让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更加会有学习动机。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之青少年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不仅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前提与基础,更对创造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最后,小学科学的评价要评价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但更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而我们的课堂、我们老师,应该是要为学生服务的。课堂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认知、经验、进度等方面开展,让他们尝试、试错、思考。(市心小学  戚喜乐)
最后编辑戚喜乐 最后编辑于 2024-03-16 21:40:4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