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陈琳专帖(四六年级) [复制链接]

1#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陈琳专业发展研修自评得分

学年目标:

1.保持经常性的网络学习。

2.完成一个课题

3.完成一篇论文

4.阅读4本专业书籍

5.校内上两节教研课


(一)理论研学:得 分
评分标准:阅读有关科学类书籍,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原创的读书体会上传至论坛,每篇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得分内容:


(二)教研研修:得 210分
1.参加活动:100分
评分标准: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每现场参与1次活动得5分,现场承担开课任务、讲座,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现场交流点评活动得10分。参与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如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发言、上虞小学科学E教研互动评课、共同体网络例会等得3分,参与、补看、补评得2分,网络经典发言交流等再得3分。及时完成活动体会、感悟等专题任务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A、区级活动:90分
得分内容:
12020911日参加教研组长会议暨实验培训活动,作三上实验培训讲座。
5+20分)

220201112日参加上虞区第十二届课堂教学艺术节小学科学专场研讨活动。(5分)
32020124日参加上虞区小学科学主题送教章镇、丰惠学区活动,并承担公开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5+20分)
42021312日参加上虞区小学科学教研工作会议暨新教材实践研讨活动,作四下《电路》单元讲座。(5+20分)

5202148--10日参加临海小学外出研修活动。(5分)

62021518日参加上虞区小学科学送教上虞、东关中学学区活动。(5分)

B、市级活动:10分

(1)2020年8月23日参加绍兴市新教材培训活动。(5分)

(2)2020年10月13日参加绍兴市科技馆科技创新大赛培训活动。(5分)

C、网络研修活动:71分

(1)2020年9月26日参加桂馨网络培训《基于“三大能力”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3分)

22020年10月15日参加每月研修《谈谈核心素养》。(3分)

(3)2020年10月26日参加桂馨网络培训《小学低段科学教学设计与思考》。(3分)

(4)20年11月15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贾欣《我对科学课中科学思维的理解》网络讲座。完成一篇体会文章《追求有灵魂的科学课》,被小学科学教学公众号录用,发布于11月22日。(3+10分)

(5)20年11月26日参加桂馨网络培训。(3分)
(6)20年12月15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任雪明《播下科学的种子》网络讲座。(3分)完成一篇体会文章《科学是一种思想》,被小学科学教学公众号录用,发布于12月18日。(3+10分)
(7)20年12月26日参加桂馨网络培训《中国科学助力全球生物圈》网络讲座。(3分)
(8)21年1月15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低年级游考乐考的探索实践》。(3分)
(9)21年3月15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3分)

(10)21年4月15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践》。(3分)
(11)21年4月26日参加桂馨网络研修《倾心育蚕,与蚕宝宝的亲密接触》。(3分)
(12)21年5月26日参加桂馨网络研修《用自制教具助力科学教学》。(3分)
(13)21年6月15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复习课怎么上》。(3分)
(14)21年7月15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地球科学探索》。(3分)

(15)21年7月26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一起来看流星雨》。(3分)

(16)21年8月15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3分)

(17)21年月26日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技术发明竞赛辅导中的问题和策略》。(3分)

2.论坛研讨:248.6分
评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研讨活动,积极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加20分。
得分内容:
(1)普通帖:1043/5=208.6
(2)精华帖:2*20=40
3.报道宣传:分
评分标准: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等相关网站媒体上发表区级、校级等报道得15分,合作参与得10分,同一内容多个网站参与不累计。
得分内容:
(三)教学研究:得  
撰写文章:分
评分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主动撰写论文,撰写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四)课程开发:得  
评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得分内容:

(五)技能竞赛:得 70
评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1.自制教具《音高分辨器》获绍兴市三等奖1个。(40分)

2.录像课获区二等奖。(30分)

(六)辅导学生:得40
评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得分内容:
1.
辅导学生参加区航模比赛获奖13人。(30分)

2.辅导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奖1人。(10分)
(七)活动组织:得  
评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坚持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得120分。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1-09-07 15:50:38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0/12/22 10:27:23 执行 提升/下沉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好样 的,制定新的目标准备再出发!
TOP
3#

大国工匠,从小培养!


       本周给六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使用工具的内容,课前提醒同学们自己戴工具,孩子们基本都带来了,还带来了铁钉、螺丝、木块等,在课堂上叮叮当当,好生热闹,孩子们玩得很嗨!
      第一个环节,介绍工具。
      让一些孩子介绍了自己所带工具的名称及用法,有的说的头头是道,也有的说不知道,主要是他爸爸工厂里用的,可能比较专业吧!没关系,班级里自然有人能知道,很自信地介绍清楚了,是个小行家。
      第二个环节,使用工具。
      1.同学互动。在自带的木块上敲铁钉、拧螺丝。要求:尽可能敲把铁钉和螺丝敲紧拧紧,让后拿上来展示,让下面的同学用不同的工具或方法取出来。
      2.实际应用。想办法取出教室里的膨胀螺丝,比一比看一看,谁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来挑战,女生也毫不羞涩,结果还真被成功取出了3颗。孩子们真是好样的!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0-09-11 21:33:52
TOP
4#

大国工匠,陈老师匠心制造。
TOP
5#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科学本该如此!
TOP
6#

拔钉在墙上的钉子最有意思,有较强的的生活感
TOP
7#

  探究和小结


       今天上了《杠杆的科学》一课,由于是两节课联排的,所以孩子们有充分的探究时间。从下午第一节最后10分钟开始,持续到第二节课,中间的下课时间有些小组也没有出去活动,在继续研究,这份执着令人感动。由于给了充分的时间,有三个小组的探究成果令人惊喜,他们的成果分别是:1.杠杆尺两边钩码数量相同,位置不同保持平衡,2.杠杆尺两边钩码数量不同,位置也不同保持平衡,3杠杆尺两边钩码一边成串挂,一边并排挂保持平衡。这都是他们自己在探索过程发现的,那份惊喜溢于言表,满满的成就感充满自信。让他们派代表上台来介绍,四人小组各个踊跃举手,看来自己亲身经历过了,研究出成果了体会就是不一样。其他小组看到了,也纷纷模仿,一个个也挺高兴,想不到还可以这样。
       探究过程是充分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小结环节需要加强。在回答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这个有点说不清,关键是对实验数据还不太会分析,需要细心地引导,以后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TOP
8#

回复 3楼欣然的帖子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TOP
9#

器材叮叮当当,敲奏科学的乐曲。
TOP
10#

    9月15日晚上,参加了新学年第一次每月研修,聆听了特级教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小学科学研究员、教科版小学科学编委姜向阳老师主讲《深度探究: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可能途径》。姜老师讲的内容给听课老师们带来很多思考和讨论,大家受益匪浅。    

简单整理了姜老师 的讲课要点。

开展深度学习,实现素养发展

一、教学目标:

坚持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深度参与探究。

二、现实的问题:

1.学生可能从来没有真正学会。

2.深度学习可能从来没有发生。

以《空气有质量吗》一课为例,到底怎么来测量空气的质量比较好。用皮球和气球装空气称重哪个更合适?为什么前面的三个5筒空气打进去称不出,后面的两个5筒那么明显?

三、关于研讨的问题:

为什么研讨不起来?

1.学生觉得研讨不重要,没有形成习惯。

2.实验中获得的数据信息够直接,研讨已经无关紧要。

3.实验过程中没有更多发现,也就没有更多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

让观察实验活动变成科学探究活动。

  1.关注学生的活动参与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引导多做交流,从关注自己小组的研究到关心其他小组的研究,进而变成全班进行交流。

  2.把科学课的观察实验活动改革成科学探究活动。

  3.营造自主活动空间,促进自主参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