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山市小学科学教师成长互助联盟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回复 1楼虫子与狗的帖子

水星——邓丽娟报到!
分享 转发
TOP
2#

听了吴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吴老师说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我们农村开展起来有点困难,但是他提到的“田园科学”倒是可以充分发挥农村本土资源开展起来。我曾经就想过在我们学校搞一块种植园,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亲手从开垦、播种、培育到收获,相信他们会非常开心!而且,这块种植园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能用到,比如数学老师用它上面积有关知识,英语老师上农场有关内容,语文写有关收获或是亲近自然的作文时都能用到我们种植园,课程充分整合哦!(木星-邓丽娟)
TOP
3#

回复 65楼虫子与狗的帖子

感叹实验小学学生的认真和好习惯。我教五六年级时,也会让他们准备本本子做笔记,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坚持做少量的笔记,大部分学生笔记本没几个字。渐渐发现做笔记效果也不是很好,他们光顾着写前面的知识点,后面我讲的都没心思听了,所以后来我就没让他们写笔记了。当然,这是我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指导他们做笔记和听讲兼顾,如果两者能有效融合,既能帮助孩子有效复习,又能培养孩子们整理知识点的好习惯,这对他们以后学习各科都是有帮助的。水星-邓丽娟
最后编辑dlj186927 最后编辑于 2016-05-06 11:03:13
TOP
4#

回复 100楼虫子与狗的帖子

总是认为科普书只是增长孩子们的见识,补充课外知识,从来没想过科普书能与科学教学有机结合,周燕娜老师让我大开眼界。周老师讲到科学课上使用“科普资料卡”介绍科学知识,这是一个不错的切合点。这不禁让我想到教材中一些不好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的知识,比如说地球的运动及其表面的变化、宇宙和土壤等章节,能不能有一本配套的生动形象的科普读物(类似漫画书)推荐给孩子们阅读。这样,再讲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难理解了。这既能解决教师教学的问题,又能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我想以后我们学校再开展“读书月”活动时,就不光只有语文老师有推荐的必读书目,作为科学老师的我也可以有推荐的必读科普书籍。也可以让他们也写写读后感哦!
TOP
5#

回复 127楼虫子与狗的帖子

《2014年杭州市余杭区期末统考卷》
判断题:13、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是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简答题:乒乓球被踩扁了而没有破,你会采取什么办法?请说说其中的道理。

推荐理由:把所学的有关时区和空气热胀冷缩的知识点应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这不正是科学课程的一个目标吗?而且这也体现了科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该道简答题更是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TOP
6#

回复 138楼君君小科学的帖子

今年stem课程非常火,与之有关的创客、创新也是今年的主流。但是之前这个课程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明白的。这次通过吴老师的案例分析,大概知道stem课程的主旨了。我认为,通俗一点讲,此课程就是拿出一个可研究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通过各种技术制造出成品,或是得以验证出结论。此过程要经历不断的尝试、失败、重塑、再尝试.....直至最后成功。该课程能实施的话,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他能力。但是,我有个疑问,实施stem课程,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基本原理及各种技术,不然学生哪有这个本事解决提出的问题,最多就是纸上谈兵,甚至纸上也谈不出兵来。所以,这些知识和技术怎么学呢?是在这个课程中学吗?各位同仁给我指点指点迷津吧。
TOP
7#

回复 195楼君君小科学的帖子


     这次非常有幸能被安排到上一堂公开课,在我看来,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洗礼”。这次上《拱形的力量》,我最大的体会是课堂要精彩,必须要精心准备恰当的实验材料。我的第一个实验是“探究拱形承重的秘密”,刚开始用的是A4纸和垫圈。我试教后发现纸太软,搭建的纸拱垮塌形变指向性不明,孩子们观察不到纸拱受压后受哪些方向的力,并且三组实验之间垫圈数量拉不开距离,实验效果不理想。试过用卡纸,但是又太硬,别说用垫圈施压,用硬币也要很多,太多硬币容易从纸上滑下来。后来,我发现美术学具里的画图纸厚薄软硬适中,用硬币施压刚刚好。第二个实验是搭建瓜皮拱,找材料可是费了我一番心思。刚开始用的是西瓜皮,水太多了,干扰实验。再换成哈密瓜,皮又太薄,降低实验的成功率。最后,想到用冬瓜,但是新鲜的冬瓜皮很滑,不利于实验成功。所以,我把冬瓜皮晾了一晚再用,这样大大增加了搭建冬瓜皮拱成功的几率。总之,通过这次课,我体会到实验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影响孩子们求真的兴趣。如果我们每节课准备材料都能像上公开课那么认真探索,那么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还会没有吗?
     再说说听完老师们的点评后,我的一些反思:
     1、在讲解拱形承重秘密时,我的板书上有拱形受力分析图,如果这时再加上一个一般平铺纸只受向下重力的图,对比后就更能直观反映出拱形向两边的外推力被抵住后,只剩一个更小的力,那当然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2、搭建瓜皮拱实验,我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切冬瓜拱,然后再搭,这样一个实验更容易成功,另一个也能让孩子们明白要把零散的瓜皮搭建成拱形并使之承重,必须要注意切口,保持原本的切口组合,才能使它们结合的更加紧密,才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