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葫芦的工作点滴 [复制链接]

1#
2016学年已经开学三周了,虽然上课还只上了6天。工作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虽然小有收获,但总是因为生活的琐碎没有记录下什么内容,现在宝宝也大点了,觉得应该暂时把多点心思放在自己的个人成长上了。时机凑巧,刚在群里看到了罗海军老师的成长记录,点进去学习了一下,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便立即开始码点字,记录下这个开始。希望能把平时工作和教学中值得记下来的记录下来,记下来就不会忘了,这些都将是自己成长路上的铺路石。
本主题由 管理员 不睡觉的兔 于 2017/2/27 22:34:4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今年教三、四两个年级,六个班,第一次教这么多的班级。三年级刚接触科学,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这对科学学习是有帮助的,但如何让学生的这份好奇心保持的更持久呢?首先我想是新鲜感和趣味性。三年级的学生还要培养他们学科学的学习习惯,实验秩序的建立,这些都要从每一堂课中去落实。
观察大树的活动,在活动前有些操作需要跟学生讲清楚,如:放大镜的使用(在教学中发现有学生离得老远在用放大镜看树,纯粹是当望远镜用了;还有学生眼睛、放大镜、被观察物体三者贴的很近在看),软尺的使用(刻度用厘米一边、要平行地围树干,读数方法),拓印树皮(平捏蜡笔,轻轻地涂)。
三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无法将自己看到的准确的表达出来(如粗糙,学生会用扎手来表达),教师要示范几次。
常错的字和常用但学生还不会写的字要在黑板上写出来,让学生多写几遍,尽量不用拼音。(粗糙、光滑、椭圆、咖啡色、棕色……)
TOP
3#

学生剪影



最后编辑胡璐佳 最后编辑于 2016-09-14 13:00:07
TOP
4#

回复 2楼金亚军的帖子

谢谢金老师,向您学习!
TOP
5#

在《大树和小草》一课,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一根树枝和一株小草,发现这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积极的,每位学生都带了自己能带的植物。其实科学课只要学生积极性高,能认真准备好自带的材料,教师的负担会减轻很多,课堂的效果也会好很多。这课的知识点并不多,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树和小草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区别,知道草质茎和木质茎、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另一个活动就是认识一些常见的小草。书本上只涉及到狗尾草、黄花酢浆草、蒲公英和车前草,但是作为农村的孩子,其实在田野上见过的草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我找了一些常见的小草也让学生来认识一下,希望他们学了以后在路边看到有些就能叫出名字了,这也是一种收获。

艾草(端午的时候摘点插在大门口有辟邪一说,艾叶可以用来做糕点)
珍珠草(白天叶子展开,傍晚叶子就合上了)

猪毛菜

一点红(紫背草、羊蹄草、野木耳菜)

刺苋(野苋菜)

大蓟

地锦

鬼针草

蒺藜

节节草

看麦娘

龙葵

葎草(剌剌藤)

马兰头(我很喜欢吃的一种野菜)

马唐(蟋蟀草、鸡爪草)

茅针(在我爸妈晓得时候很常见,我晓得时候也还有看到过,现在似乎没有了,大了的穗毛毛的软软的,奶奶说能拿来止血)

曲曲菜

山莴苣
商陆(山萝卜)


苍耳


救心菜(记得每当家里有小孩老出鼻血,奶奶就说摘点这个煮蛋吃就会好的)

牛筋草
碎米莎草

马齿苋

去搜集这些图片的时候发现很多是我们小时候常看见的,有些现在已经很难看见了,不禁让我怀念我的童年,经常能和小伙伴去田里到处野,拣马兰头,通常半天都能拣一篮了,回家理理晚上就是一盘好菜,烤番薯烤芋艿也是我们的最爱。现在的小孩少了去野外任意玩耍的机会,他们的课余被电子产品和补习填满,还是我们小时候开心快乐!
TOP
6#

在上四年级《风速和风向》一课时,说到风速风级,有学生问起那台风是多少级?龙卷风是多少级?一时语塞,具体台风、龙卷风与风速的关系我也没有仔细去查过。于是我便趁此去好好查了查。

龙卷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它是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风以上,最大可达每秒120米以上。 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按它的破坏程度不同,分为0-5增强藤田级数,简单来说就称为EF级,由1971年芝加哥大学的藤田哲也博士所提出。

EF0级
风速在65-85mph,约合105-137km/h,虽然较弱,但还是足以把树枝吹断,把较轻的碎片卷起来击碎玻璃,一些烟囱会被吹断。(出现几率极高,53.5%)

EF1级
风速在每小时86-110mph,约合138-177km/h,它们可以把屋顶吹走,把活动板房给吹翻,一些较轻的汽车会被吹翻或刮离路面。(出现几率较高,31.6%)

EF2级
风速在111-135mph,约合178-217km/h,它们可以把沉重的甘草包吹出去几百米远,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货车可以刮离路面。(出现几率中等偏低,10.7%)

EF3级
风速在136-165mph,约合218-266km/h它们可以把一辆较重汽车吹翻,树木被吹离地面,房屋一大半被毁,火车脱离轨道。(出现几率低 ,3.4%)

EF4级
风速在166-200mph,约合267-322km/h,它们可以把一辆汽车刮飞,把一幢牢固的房屋夷为平地,树木被刮到几百米高空。(出现几率很低,0.7%)

EF5级
EF5级风速超过每小时200mph,也就是超过了322km/h,房屋完全吹毁,汽车完全刮飞,路面上的沥青也会被刮走,货车、火车、列车全部脱离地面。(出现几率较低偏高,20%—45%)

也就是说龙卷风风力至少达到11级。

台风实际上是一种热带气旋。台风和风不能混为一谈。风只是空气的流动,而台风则是一种天气系统,拥有一定的结构。
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东中国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6~7 级,(10.8~17.1 m/s);
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11 级,(24.5~32.6m/s);
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13级,(32.7~41.4m/s);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50.9m/s);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看了这些资料以后,我发现如果这几种风都跟学生介绍的话不好,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压力而且他们会更容易弄不灵清。所以我的处理是不主动提起,如果有学生问起,那么就简单介绍一下,台风和龙卷风等都是比较特殊的天气现象,其主要表现是风速比较大,破坏力较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私下来跟老师交流。

最后编辑胡璐佳 最后编辑于 2016-09-21 10:36:58
TOP
7#

        10月下旬要上一节课,我选择了四下的《花、果实和种子》。虽然很早就知道要上课,但是选课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要选的是一节观察探究课。观察探究课,很多都是生命世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仔细的观察,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分析总结体会其背后所指向的核心概念,这其实是有难度的。思来想去很久才定下来上《花、果实和种子》,但是由于是下册的内容放到上册上,季节的限制也让我碰到不少问题。
        1、上课的时间是在秋天,本身教材内容安排在春天,在材料的选择上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能选择的材料很少。秋天开花的植物很少,结构清楚便于观察的花更少。没有油菜花,但幸好家里种的一种青菜由于老得快在9月底开花了。菜花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但由于它的花朵很小不适合观察雌蕊和雄蕊,百合花花朵大,是观察花蕊最好的,但是在采购百合花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要买正好盛开的花,会发现雄蕊的花药是没有的,原来店家为了不让花粉粘来粘去,在刚开的时候就把花药摘除了,可这不是我想要的。第一次只好买了还是花苞的百合花,在家里养了3天还只开了两三朵,这可怎么办,马上就要试教了,查了资料说温度高一些的话开的会快一些,于是放到浴霸下去催开,效果倒是有一点,但还是不够。最后有几个组只好拿花苞让学生自己剥开来再观察了。果实的话也不能用油菜的果荚,刚好家里种了四季豆,我就选择用四季豆让学生来研究果实和种子了,就地取材吧。可能衔接上会没那么顺。
        2、本身教材安排第一课是《油菜花开了》,第二课是《各种各样的花》,在认识了花的结构的基础上再去研究花的繁殖作用。由于前面的基础没有,学生根本无法上这一课,因此必须要在正式上课前把前两课与第三课有关的内容上一上。
最后编辑胡璐佳 最后编辑于 2016-10-10 10:08:38
TOP
8#

附件1:           2015学年第2学期萧山区级研究课选课范围
                     (“观察探究课”和“文本探究课”)
1.三年级上册《植物》和《动物》单元
2.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3.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
4.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
5.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
6.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
7.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和《环境和我们》单元
TOP
9#

从开学至今,一直在准备公开课,四次试教,一次正式,总共上了五次,时间很长,也确实花了很多精力和心思,发上来分享,也希望得到大家好的建议。
《花、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改).doc (, 下载次数:89)
最后编辑胡璐佳 最后编辑于 2016-11-07 15:43:4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