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月研修培训感悟: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2021.03娄立新 ... [复制链接]

41#

《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研修感悟

吴梦怡

今晚的每月研修是由娄立新老师带来的《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娄老师指出,大概念具有包容性、本质性和抽象性,围绕大概念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有助于学生围绕大概念进行知识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并未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大概念会不断细化为小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并应用叙述的方式来阐释,而不是用孤立的知识点来罗列,要确保大概念的完整性。概念的教学要具有进阶性,连续性。例如地球表面相关内容涉及的知识面相对比较广而深,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在课程的设计中,就会有一个概念进阶的过程,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符合其学习特点的概念内容,通过对各种细化的小概念的不断学习积累,完成对于大概念的认知。

在《岩石和土壤》单元中,基于“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大概念,围绕土壤和岩石展开多个小概念教学。在这个单元中,涉及到观察、比较、描述的内容比较多。侧重规律性知识。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42#

《指向大概年的教材设计与解读》学习体会

钱塘新区  徐玉红

每月十五每月研修,20213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娄立新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主要围绕“地球与宇宙领域大概念的相关内容”和“教材设计与解读”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指点迷津,让我们对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概念是指可以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概念,能够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自然界现象的概念,它具有包容性、本质性、抽象性的特点。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围绕大概念来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程,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气候是涉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大概念。娄老师以这个概念为例,为我们耐心细致的剖析概念的基本框架,凸显大单元结构的优势。

      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名词,以笼统的语言来描述,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迷失,娄老师又以具体单元设计为依托,对教材大概念进行解读。《岩石》这一单元中观察、描述、比较、阅读、写作……这些探究方法的多样化,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课时安排层层递进,逐步剖析岩石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图,建立概念意识,形成概念结构图。《地球表面的变化》这一单元的编写思路仍然延续“总分总”的逻辑线索,后一课时不断的对前一课时的概念进行补充和修正,训练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那我们为什么要围绕大概念进行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施呢?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发展的需要。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们教学的重心往往是因勤奋操练和练习,只是针对学生的事实性的知识,而没有围绕重要概念或者“大观点”来联系和组织课程的内容。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应该是用一堆事实和理论来堆砌知识,而是应该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活相关的事实和现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43#

《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3月研修心得

汪徽生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将学科中那些最广泛、最强有力的适应性观念教给学生,这些观念即“学科本质”。《科学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一书中提出的“大概念”,与日常教学中的“概念”不同。这里的大概念指组织、有结构的科学知识和模型,它们能够解释较大范围内的一系列相关现象。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提出了自然科学的十个顶层大概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18个科学大概念。指向大概念的教学设计要求整体课程的设计到具体课堂的教学内容,都要围绕着这个大图景来取舍、来组织,来问教什么,为什么,怎么教,为什么。

指向大概念的教学设计首先需要研读课程标准,精心研读教材,结合具体学情。搞清楚层级概念,哪些是核心概念,哪些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样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重难点自然而然就能凸显出来。同时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后续教学中是否还会涉及到。考虑到这些问题之后,重新调整单元教学顺序就变得更加自然,每节课要达到的概念深度就有了方向。课时目标需不需要继续深入,升化概念?是否需要往大概念再过渡,这些都需要首先厘清单元概念,建立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框架。

第二步解读教材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我们现在所用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课程内容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的书面材料。反映了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时代要求,集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大成。逐字逐句解读文本,细细体会作者的意图。感受每一张配图的意义,进而整体把握单元的学习目标。

第三,以UBD为蓝本重设项目化学习体验。逆向教学,是被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而被提出的。无论是来自于理论应然的逻辑还是实践实然的表象,逆向教学及其设计过程本身始终承载着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要义。逆向教学是预先考虑学习评价的教学。威金斯和迈克泰(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提出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模式,“将教学的逆向设计过程分为三步:分别为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制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学习目标的手段与措施、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1]这说明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开始设计教学或组织单元学习时,先确立学习目标,紧接着对学习评价进行相应的设计,确定学生学习体验活动。

每月研修,每月更新主题,每次听完都是一次享受。期待下一次的学习!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