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7学年陈建秋(不睡觉的兔)听课笔记汇编 [复制链接]

11#

 
20171024听课笔记叶琳乘车[数学课].doc (, 下载次数:84)


                                                        
  

课题名称

  
  

乘车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三、加法和减法

  
  

上课时间

  
  

20171024

  
  

学校班级

  
  

天宁小学101

  
  

活动主题

  
  

2017学年第一学期推门听课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天宁小学  叶琳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511030,共39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3分钟)

  

0951师:在生活当中,小朋友有没有乘过公交车?

  

生:有。

  

生:我没有。

  

师:乘坐公交车要注意什么?

  

0952生:要注意安全。

  

师:很好,还要注意什么?

  

生:要排队上车。

  

师:很好,我们要注意安全,还要文明礼貌。如果车上有老人,我们——

  

生:让位。

  

095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车问题。(课件图)

  

[评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教育,巧妙引出课题。]

  

、学习连加(7分钟)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辆公交车上有2个人,到了三家店后,又上来了几个乘客,谁来把整个图意说一下?

  

0954生:车上有2个人,前门上来3个人,后门上来2个人。

  

师:谁再来说一下。

  

生:车上有2个人,前门上来3个人,后门上来2个人。

  

[评点:外行看热闹,一看到这个图我就觉得很不科学很不合理,现在的公交车都是一边上一边下的,而这个题目图是前门和后门都可以上,脱离生活实际,纯粹是为了编写题目而设置情境,建议应该更改,比如改成正在上车的人员和赶来要上车的人员。后面教学环节的图也一样存在这个问题。]

  

师:很好,谁能提问题?

  

生:一共有几个人?

  

0955师:很好,谁能连起来说一下?

  

生:车上有2个人,前门上来3个人,后门上来2个人,车上一共有几个人?

  

师板书:车上一共有几人?

  

0956师:老师用数字来表示  2  3  2

  

0957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生:2+3+2

  

师:很好。那这个算式你会算吗?

  

生:会算。

  

师:佳琦,你来说一下,怎么算。

  

生:先算2+3等于5,再算5+2等于7

  

0958师:你会算了吗?我们刚学,要把先算什么划出来。谁再来说一说。

  

1:先算2+3等于5,再算5+2等于7

  

2:先算2+3等于5,再算5+2等于7

  

0959师:大家都会算了吗?说给同桌听。

  

生同桌互说。

  

1000师:今天的算式,和以前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两个算式。

  

师:对,这样的算式有两个+,我们叫它连加。大家一起来说一下。

  

生:连加。

  

[评点:此处老师抽优生回答的情况比较明显,这可以理解,因为这样容易把控。但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老师请中等生甚至是后进生来回答,及时暴露他们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也请优生来纠正解答,会促使全班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特别是后进生的提高会更有效。]

  

三、学习连减(7分钟)

  

1001师:车继续往前开,现在车上有几个人了?

  

生:8人。

  

师:当到七里庄的时候,看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看明白了吗?

  

生:看明白了。

  

师:谁来说?

  

1002生:原来有8个人,出来了5个人。

  

师:都是从一个门下的吗?那应该怎么说?

  

1003生:前门下来了1个人,后门下来了4个人。

  

师:谁再连起来说一说?

  

生:车上有8个人,前门下来了1个人,后门下来了4个人,车上还剩几个人?

  

师:真棒,把问题都说出来了。谁能把算式写出来?

  

生独立写算式。

  

1005师:没写完的小朋友也停下,那现在要求的是车上还剩下几个小朋友,你觉得会比原来多吗?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小朋友的答案。(投影学生的答案)

  

师:841=3

  

师:这个小朋友的算式,你能看明白吗?他是先减去后门下车的人,再减去前门下车的人。

  

1006师:还有小朋友是这样算,814,谁能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

  

生:他是先算前门下车的人,再算后门下车的人。

  

师:两种算法都可以,做对的小朋友举手。

  

生一半左右举手。

  

1007师:这里有几个减号?

  

生:2个。

  

师: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评点:教师的课堂组织有效,特别是投影的先生作业很有代表性,倡导算法的多样性,值得称赞。当然,如果要体现互动的话,可以让展示答案的同学邀请其他同学来分析他的思路,由他本人给予评价,而不全部是老师来组织和评价,应该更有激励作用。]

  

四、学习加减混合(7分钟)

  

1008师:车继续往前开,到九棵树,大家看明白了吗?

  

生:看明白了。

  

1009师:谁来说一说?

  

生:车上有9个人,上来1个人,下车有5个人。

  

师:看明白了吗?把算式写下来。

  

生写算式,写好了同桌相互检查一下。

  

1011师:我们看一下同学怎么写,914,这个算式有意见吗?哪里要修改?

  

生:4要修改,改成为5

  

1012师:哪里还要修改?

  

生:1那里要修改。

  

师:怎么修改?把减改成加。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生:因为前门的小朋友是上车……

  

1013师:对,前门的小朋友是上车,所以这里要加上去。(9+15=5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生:95+1=5

  

1014师:这两种方法,小朋友看一下,一种是先去掉下车的人,再加上上车的人。还有一种方法是——谁来说一下?

  

生:先加上车的人,再去掉下车的人。

  

师:这个算式,又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评点: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要在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特别欣赏老师将学生错题进行重点讲解,及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列式方法。]

  

五、总结和练习(15分钟)

  

1015师:今年我们学了这么多算式,其实它们都是两步计算。(板书:两步计算)

  

……

  

1016师: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来开小火车。

  

生进行两步计算的接龙练习。

  

1018师: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看一下叶老师把第几题圈起来,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如果没有找到的话,你要说。第47面的第5题。

  

生完成课堂练习。

  

4+1+5

  

723

  

86+4

  

1019师:写完了没有?写完了,先坐正。第一组有2个小朋友还没有坐正,第二组……,和某同学一样的请举手,错的自己改过来。

  

生核对。

  

1021师:下来我们继续做练习,看看叶老师把哪个题目圈起来。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说一下,一起说。

  

生:一共有多少黄瓜?一共有多少人?

  

1022师:问题都已经提出了,那知道怎么做了吗?

  

生:……

  

1023师:我们看一下,它已经规定了要用几步算式?

  

生:两步。

  

师:请大家把每一步都圈起来,再来写算式。

  

生写算式。

  

1024师:小朋友写完之后,再想想看,刚才佳琦小朋友说了,要算总数,再想想。

  

1025师:好,笔停下,身坐正。

  

师:刚才老师转了一下,要求什么?

  

生:一共有几个黄瓜?

  

1026师:看这本作业,这本作业是多数小朋友的错误。他把总数9写在前面,应该是结果是总数,这个小朋友算出来是几个黄瓜?

  

生:1根。

  

1027师:那总数是1吗?总数是几?

  

生:9

  

师:那应该怎么改?应该把这3部分合在一起。(2+4+3=9),求总数的时候,应该把一部分一部分都加在一起。

  

1028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小朋友的作业,2+3+4,这样算出来等于几?

  

生:9

  

师:所以大家一定要看清题目,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小朋友再看另外一个题目,写在书上。

  

生写第二个小题。

  

1029师:写完了没有?写完了,告诉老师怎么写?

  

生:3+3+3=9

  

生:我也是这样做的。

  

1030师:我们是初次学这个多步计算,有些小朋友还不清楚图,不着急,我们在以后继续学习。下课。

  

[评点:从学生的练习情况上看,学生基本上能进行算式的计算,但读图能力还有所欠缺,在图意和算式之间还无法建立正确、准确的联系。看来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今后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车上一共有几人?     车上还剩多少人           

  

2+3+2=7             841=3               95+1=5    

  

                    814=3               9+15=5

  
  

评课:整节课的设计层次清晰,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老师的指导和讲解比较到位,不急不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需要加强的就是学生课堂参与度,可以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的形式,练习类型可以更加趣味化。另外特别佩服的是班级纪律井然有序,值得科学老师好好学习。

  
TOP
12#

 
20171026听课笔记叶燕霞《中山街微缩景观》——测量.doc (, 下载次数:76)


                                                        
  

课题名称

  
  

《中山街微缩景观》——测量

  
  

册数单元

  
  

STEM课程

  
  

上课时间

  
  

20171026

  
  

学校班级

  
  

莲都区中山小学六年级

  
  

活动主题

  
  

莲都区第二期STEM项目研讨会

  
  

执教老师

  
  

莲都区中山小学  叶燕霞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8460943,共57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4分钟)

  

0846师:古朴的小弄,悠久的城门,这些都在我们中山街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山街微缩景观。什么是微缩景观呢?我们来看一下,……这是动态场景哦(课件)。

  

生观看课件上的动图。

  

师:谁来说说看?

  

生根据图片旁边的文字进行说明

  

0849师:这是哪里?

  

生:万地。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微缩景观?

  

生:丽水市**也有微缩景观。

  

0850师:同学们,我们也来做一下微缩景观,不要担心,我们可以的。

  

[评点:关于微缩景观的认识和了解,采用图片和文字介绍,再让学生来读一读,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建议先让学生看题目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明白什么是微缩景观,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提炼,另外那些动态图也不是很切题,可以直接出示中山街的景观。]

  

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13分钟,9分钟实践+4分钟交流)

  

师:老师来介绍一下步骤。(课件出示步骤)

  

0851师: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先要进行的是什么?

  

生:测量。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在我们的教室四边,老师贴了红色的地标,看到了吗?看到了吧,那我们就根据红色地标来测量,红色区域内的长和宽,单位用米。下面请大家选择材料进行分工,选择好了就可以测量。

  

0853生分组选择测量工具。

  

0854师:如果分工好了,你们就可以开始了。

  

0854生分组进行测量。

  

0858师:叶老师发现很多组都已经完成了,完成的组坐回位置,想一想你们测量中发现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各组自由上台对黑板上登记数据。

  

0859师:表扬一下第一大组。

  

生分组讨论测量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师:好的,孩子们,我们看一下黑板上五个组的测量结果。

                                                                                                                                                                 
    

组别

    
    

/m

    
    

/m

    
    

 

    
    

1

    
    

7.7

    
    

5.6

    
    

 

    
    

2

    
    

7.8

    
    

5.6

    
    

 

    
    

3

    
    

7.8

    
    

5.6

    
    

 

    
    

4

    
    

7.7

    
    

5.6

    
    

 

    
    

5

    
    

7.7

    
    

5.6

    
    

 

    
  

0900师:你们想知道正确的长度吗?

  

生:想。

  

师:正确的长度是7.7米,有三个组非常好,但也有两个组,足足相差10厘米,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误差怎么大吗?

  

生:我们量到红色区域的外面去了。

  

师:要看清题目,另外一个组来说一下。

  

0902生:我们可能是尺子有点弯了。

  

师:刚才另一个组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有障碍物,怎么解决?

  

生:可以把它平移出去。

  

师: 那我们现在发现,在测量当中,其实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要注意边实践边解决。

  

0903我们看一下宽,大家的测量结果是什么?5.6米,大家都对了。

  

[评点: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测学生的测量规范,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特别是对发现问题的交流,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测量高(38分钟,28分钟实践+交流10分钟)

  

师:测量好了长和宽,那我们再来测量教室的高。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高?

  

生:4米。

  

生:4米。

  

0904师:你们的答案怎么都一样啊?你来?

  

生:4.5米。

  

师:那我们来想一下,该怎么测量?刚才的皮尺、卷尺,还能不能用?小组讨论一下。

  

0905生分组讨论。

  

0908师:你们组都讨论出结果了吗?哪个组愿意和同学分享一下。第二组,你们先来说说看。

  

生:我们想就是用皮尺用三角板固定,然后用激光笔固定位置……

  

0909师:你们这种方法,有没有想过运用什么知识?

  

生:比例。

  

师: 哦,你们是用解比例的方法,这是数学里学过的。而影子是用科学上学过的。但是现在没有影子啊?你来说说看。

  

0910生:用目光来测量。

  

师:数学书上有这个图,好像也可以。(树高:影长=竹竿:影长)

  

生:可以用三角形来测量,将激光笔沿着直角边射出去,然后让光点落在最上端。

  

0911师: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这边的长等于这边的长,好像也可以。

  

师:我们现在想出了两种方法,那请大家选择合适的工具,小组讨论分工。

  

[评点:部分优秀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科学、新颖的方法,这个时候还有些学生并未理解,建议让方法更细化,最好是先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方法和思路记录下来,再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就会更有效。]

  

0911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测量。

  

(课件提示)测量教室的高:

  

1想一想:如何测量高?

  

2说一说:在小组里讨论如何测量。

  

3量一量:根据分工动手量一量。

  

0922生自由上台记录测量结果。

                                                                                                                                                                 
    

组别

    
    

/m

    
    

/m

    
    

/m

    
    

1

    
    

7.7

    
    

5.6

    
    

4.2

    
    

2

    
    

7.8

    
    

5.6

    
    

 

    
    

3

    
    

7.8

    
    

5.6

    
    

4.09

    
    

4

    
    

7.7

    
    

5.6

    
    

4.08

    
    

5

    
    

7.7

    
    

5.6

    
    

3.8

    
  

0925师:有4个组已经完成了,测量完成的小组,坐到位置上,讨论一下刚才遇见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现在还有一个组没有完成,叶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方法,可以向其他组进行求助。

  

0926生分组进行讨论。

  

0925师:我们稍微等一下这个组。

  

0931师:现在第二组同学也完成了,那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和我们估计的结果怎样?

  

生:差不多。

  

师:到时候老师再告诉大家正确的高度。在你们测量中,遇见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一开始就很顺利吗?你来说。

  

生:刚开始是有误差的,我们进行了多次测量。

  

0932师:他们进行了多次测量。

  

师:那位同学,你来说——

  

生:刚开始用红外线会抖来抖去。

  

0933师:那你们后来用什么方法解决?

  

生:用三角板和红外线……

  

师:其他组——

  

生:用红外线有些误差……我们用靠在这旁边。

  

0934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用红外线的话,应该靠在哪里比较合适?

  

生:……

  

师:尽量靠近斜边。还碰到什么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第二组。

  

生:我们的尺没有拉直。

  

师:对,在第一次测量中我们就发现,一定要把皮尺拉直。还碰到什么问题?肯定不止一个问题吧,你来说说看。

  

生:红外线有点抖,不好控制。

  

0936师:这个直尺,在你们组还出现一个问题,他们组做直角的时候,是这么做的,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谁来说说看。

  

0937生:应该把三角尺要放直尺的前面。

  

师:你们看到了吗,要让直尺垂直的话,要这样放。为什么这样放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那样的会弯,不容易垂直。

  

0938师:一点点小细节,就阻止你们前进的步伐了。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生:我们用两种方法测量,算出的得数误差比较大。

  

师:为什么会这样?

  

0939生:……

  

0940师:刚才用直尺的时候,有同学说比较会左右倒,那有什么办法?

  

生:两边都放一个三角板,把直尺卡在中间。……

  

0941师:其实这个方法,跟我们用直尺的方法是一样的。要使垂直的话,要让它四面八方垂直,所以要使两个面保持垂直。

  

师:那叶老师告诉你们,这个阶梯教室的高,是4.08米,和大家测量都非常接近。

  

[评点:教师组织交流的方法还比较单一,主要是采用师生的方式,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小组来展示交流,并且要让其他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质疑和补充,让课堂更鲜活。]

  

四、拓展作业(2分钟)

  

0942师:那今天叶老师给大家布置作业,去测量南明门的高度,测量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记录。请大家把桌子上的工具收拾好,这是周末要用的工具。

  

0943生下课。

  
  

板书设计:

  

中山街微缩景观——测量

  

树高:影长=竹竿:影长                         边测量边记录

  

多次测量                   (表格略)         边测量边实践

  
  

评课:教师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具体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有效调控,学生也在充分参与中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学生表现出比较强大的综合能力。改进建议:1对测量方法进行检验和建模,让学生用自己确定的方法来测量某个可直接测量的物体,从而检验自己的方法是不是科学,同时也通过和其他组的比较,明确测量操作规范的重要性;2个人觉得不要出示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数据,分析不同数据的原因,从而不断接近客观事实的真实数据;3要加强小组文化建设,讨论时给予记录单,让学生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包括设计图,以及具体测量中遭遇的问题,在后期的交流时让小组以团队的形式交流,可以带上相关的器材进行演示,老师只要进行协调就可以了。

  
TOP
13#

20171030听课笔记孙江波尺子的科学

  

课题名称

  

尺子的科学

册数单元

湘版科学教材二年级上册

上课时间

20171030

学校班级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二年级

活动主题

全国基础教育科学名师工作室教研共同体成立大会暨首届科学教育高峰论坛

执教老师

湖南省株洲市文化路小学
孙江波

记录人员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111——1203,共52分钟

教学过程:

  

一、用手测量课桌的长(6分钟)

  

1111师:刚才同学提出用手比,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比?  

  

生:……

  

师:他刚才说到了一个字,拃。知道什么是拃吗?对。有同学用手比划出来了。

  

1113师:我们还可以用拃来量一下课桌的长,大家可以用拃来量一下。

  

生用拃来测量。

  

1114师:老师这还有个建议,上科学课的时候,别人说话你先认真听,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到。还有谁来说说看……

  

生:6拃。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3拃。

  

1115师:大家把手放在端端正正的,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生:3拃半。

  

师:老师奇怪了,课桌的长应该是一样啊,为什么大家量出来的数据不一样呢?

  

1116生:因为大家的手指都不一样啊。

  

师:你的手指长度,和他的手指长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二、用小方块和木条测量桌长(6分钟)

  

1117师:那我们要注意了,怎么才能量出课桌的长,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尺子。

  

师:恩,现在我们有尺子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生:用身体。

  

1118师:我们用拃,就是身体的一部分。

  

生:一拃是14厘米。

  

师:他刚才说,一拃是14厘米,大家的拃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但是他说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单位。我们是不是找个东西,统一长度单位,大家能找到吗?

  

1119生拿出身边物品。……

  

师:那我们用统一的物体来测量,要怎么做呢?用小方块测量什么……

  

生:课桌的长。

  

师:如果老师给你小木棍,你们测量什么?

  

生:同学的身高。

  

1120师:老师这还有个建议,大家……大概用2分钟的时间,试试看能不能测量出来,开始。

  

生分组进行测量。

  

1123师:好了,我们科学课有科学课的习惯。非常好。

  

三、讨论优化小方块和木条的测量(20分钟)

  

1124师:老师发现,在2分钟测量中,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说说看。

  

生:这些积木少了。

  

师:还遇到什么问题?

  

生:每个人的身高不一样。

  

师:在量一个同学的身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不知道木棍的长度。

  

1125师:还没有问题?

  

生:就是小方块摆不起来,弯的。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小方块少了。

  

师:老师在别的班上,也遇到这些问题,遇到问题,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大家想到什么办法?

  

生:用一个个加……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把大家的小方块放在一起,但是不知道有多少厘米。

  

1127师:不知道多少厘米,但可以知道有多少小方块。还有吗?

  

生:就是用小木棍,一次一次的按,就可以量出来了。

  

师:还听到有同学有办法,你来——

  

生:把两个小方块循环用。……

  

师:恩,还有个孩子想到了一个办法,想不想看看?那个孩子找了一个东西,他找了一个纸条,他用纸条和小方块,如果是你,有什么办法?

  

1128生:可以合起来。

  

师:怎么合?

  

生暂时疑惑。

  

1129师:你能想到合,很了不起了。

  

生:先量长纸多长,然后把小方块用上。

  

师: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生:把两个合起来,把小积木放在纸条上面,就可以量出来。

  

1130师:……其实这个办法了,我们这个孩子想到了,他也想到了,(课件出示方块放在纸条上),谁能说说看?

  

1131生:……

  

师:纸条一拉,小木块就动了,还有什么办法?

  

生:用胶布胶起来。

  

师:这是好办法,还有吗?你来——

  

生:用小方块量出长度,在纸条上做个记号。

  

师:他已经很了不起了,想到了在纸条上做个记号。我们顺着他的方法去想,这个记号怎么做?

  

1132生:在左右各画两条竖线。

  

师:谁还有补充?

  

生:在上面加一朵花。

  

师:哈哈,还美化了。

  

1133师;我们这个孩子,他也想到画竖线,他应该怎么画?

  

生:在两个方块中间,在一条缝那,画一条线。

  

师:听懂了吗?我听懂了,有些还没有听懂,请再来说一下。

  

……

  

1135师:为了更合理,大家看一下,还可以怎么做?

  

生:零刻度。

  

师:如果是你,后面该怎么做?

  

生:就是在后面标上12345678

  

1136师:谁能把这个方法连起来说一下。

  

生:……

  

师:好厉害,给他掌声。

  

师:老师不仅给大家小木块,还有小木棍,那你能不能用来它们来量呢?怎么做?

  

1137生:在小木棍上

  

师:大家有什么要提醒的吗?

  

生:线要放在同一边。

  

1138师:还有什么要提醒的吗?

  

生:要画出零刻度。

  

师:继续提醒。

  

生:先要画在两个木棍之间。

  

1139师:他也提醒了,老师也个提醒,木棍能不能乱摆?

  

生:不能。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买个冰棍,冰棍比较长,不够继续买。

  

师:现在可没有地方买冰棍。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

  

1140生:把小木棍放在前面,然后移到后面。

  

1141师:接下来还会遇到问题,老师这有小纸条,如果没有纸条,还有没有办法?你能不能找到其他材料?

  

生:找根木条。

  

师:这是老师上次装修用的木条,老师带来了,大家可以以怎么用?

  

生:打屁股。

  

师:你们老师会不会打屁股?

  

生:不会。

  

师:孙老师也不会。

  

……

  

四、制作自己的尺子(20分钟)

  

1143师:那老师给大家发材料了,老师有个习惯,谁先坐好,老师先给谁发。还有,大家现在是几个人一组?

  

生:6个人。

  

师:我们下面发材料的时候,两个人一个小组。(教师分发材料)

  

生领材料进行实验。

  

1151师:好了,现在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小方块也收好了,小木棍也放好了。

  

生马上坐好。

  

1152师:说实话,老师很佩服大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任务。

  

师:老师这借了几个同学的作品,大家看一下,这就相当平时见到的什么?

  

生:尺子。

  

师:老师现在要宣传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想不想知道?

  

生:想。

  

1153师:我们就像人们发明尺子一样,我们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就做出了一把尺子,你们真厉害。尺子做出来了,想不想用自己做的尺子,再来测量课桌的长度,试试看。

  

1153生用自己制作的尺子来测量桌子的长。

  

1156师:我们现在来说一说,用自己的尺子测量出桌子的长度。

  

生:差不多10厘米。

  

师:10厘米。你是用什么测的?哦,你是看他们的,不能看他们的,你们自己组是多少?

  

生:15厘米。

  

师:厘米是怎么来的?我们是用什么作单位的?更准确的怎么说?

  

生:方块。

  

师:我们就说30个方块。你来说——

  

生:11根小木棍。

  

1157师:他就准确多了。还有谁来说?

  

生:23个小木块。

  
   

()个小方块

()个小木棍

30

11

23

11

27


32


26


  

1159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用自己的尺子来量,你们又有什么发现/这个时候就看谁的眼睛和脑子更厉害了。

  

生:每个长度不一样。

  

师:你发现哪里的长度不一样?

  

生支吾。

  

师:没事,你再想想。你来说——

  

1200生:方块和木棍不一样。

  

师:还有谁来说。

  

生:小木棍的数据是一样,小方块不一样。

  

师:为什么这样?

  

1201生:因为小方块比小木棍小。

  

生:因为小方块可以横着量,也可以竖着量。

  

1202师:老师也发现,有些同学画的时候,不是很对。而且,用小方块和小木棍,发现量出来的数据不一样,那怎么办?

  

生:那个量的尺子必须是一厘米。

  

1203师:要做一把全班统一的尺子,怎么做?这节课已经上了50分钟了,大家可以在科学老师的帮助形成,做出一样的尺子,今天的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做一把尺子

评课:


TOP
14#

20171101听课笔记曾宝俊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课题名称

  
  

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册数单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上课时间

  
  

2017111

  
  

学校班级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一年级

  
  

活动主题

  
  

全国基础教育科学名师工作室教研共同体成立大会暨首届科学教育高峰论坛

  
  

执教老师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曾宝俊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8450924,共39分钟

  
  

教学过程:

  

一、认识自然世界(8分钟)

  

0845师:小朋友好。

  

生:老师好。

  

师:上课。

  

生:老师再见。

  

师:都想下课了。问好怎么问?

  

生:老师好。

  

师:不知道大家认识多少字,能读吗?

  

生:人工世界。

  

0846师:什么是人工世界?

  

生:就是人造的世界。

  

师:我们来看一下不是人工世界(幻灯),这是什么世界?

  

生:动物世界。

  

生:云彩世界。

  

生:树木世界。

  

0847师:能不能换个词?

  

生:森林世界。

  

生:植物世界。

  

0848师:看这个,青蛙,变色龙,非常可爱——哎,有没有小朋友告诉我,是人工世界吗?那你们告诉我,动物世界、植物世界,这些青蛙,是哪来的?

  

生:它是大自然的。

  

师:那我们就称之为——自然世界。

  

0849师:自然世界,除了鸟,青蛙,云,树,还有什么呢?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奇妙的大自然由哪些景物构成?

  

生:羊。

  

生:蛇。

  

0850师:还有这些(幻灯)

  

生:日月星辰。

  

生:山川云朵。

  

师: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

  

0851生:还有人类。

  

生:还有花。

  

师:对,这个世界,有个共同的名字,刚才我们说过了,叫什么?声音响一些。

  

生:自然世界。

  

师:自然世界在哪啊?

  

生:在周围,在这。这是什么?

  

师:地球。

  

生:地球有什么?

  

师:动物,植物,山川,这些都是什么世界?

  

生:自然世界。

  

二、认识人工世界(8分钟)

  

0852师:有没有见过夜晚的地球?给大家看看——这就是夜晚的地球,夜晚的地球上面,有点亮亮的,看到什么?

  

生:是星星。

  

师:是的,有星星,但星星是在地球外面的,地球上有什么?

  

0853生:有光。

  

师:这是什么呢?放大看看——城市。我们再来看看。(城市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看过吗?没看过?地铁,房子,餐厅,庙宇,石狮子……

  

0855师:好,同学们,告诉我,刚才你们看到的,和前面的大自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生:挂着灯笼。

  

师:大自然有吗?

  

生:有时候没有的。

  

0856师:动物世界,你们有看到房子吗?

  

生:不会。

  

师:在鸟,有看到飞机吗?

  

生:不会。

  

师:你会看到大剧院吗?

  

生:不会。

  

师:影剧院,飞机,商场,哪来的?

  

生:人造的。

  

0857师:我们把这样的世界,叫?

  

生:人造的。

  

师:我们把所有的这些东西,统称为什么?

  

生:人工世界。

  

师:刚才一上课的时候,有同学告诉我,人工世界很遥远。那你现在呢?

  

生:在我们身边。

  

0858师:你能从我们周围,找到人工世界吗?

  

生:电视机。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桌面上摸,摸摸摸,摸到什么?

  

生:桌子。

  

师:桌子是人工的。

  

0859师:你往身上摸摸摸,摸到什么?

  

生:衣服。

  

师:现在我们不用手,用脚,大家踩踩,跺——有什么?

  

生:地板。

  

师:你能从身边找到个人工世界?

  

生:……

  

三、辨别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14分钟)

  

师:这道题不难的。下面这题,我们来看看,哪些是人工世界,哪些是自然世界?

  

生:人工世界(大船)

  

0901师:这道题目也不难,下面这题要注意了,别答错了。这是什么世界?

  

生:自然世界。

  

师:有什么?

  

生:树,花。

  

0902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是人工世界。

  

师:哪里看出来?

  

生:有马路。

  

师:看来,有时候,自然世界和人工合在一起的。

  

0902师:继续下,看到什么?(墙上有植物)

  

生:我看到了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

  

师:哪里是人工世界,哪里是自然世界?

  

生:墙壁,是人工世界,植物,是自然世界。

  

0903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是什么?

  

生:鱼。

  

师:这是什么世界?

  

生:自然世界。

  

师:我这还有一条鱼(玩具),是什么世界?

  

生:人工世界。

  

0904师:它还会跑,会动。

  

师:如果说,判断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大家已经学的很好了。那现在,我们来说说看,这两条鱼,有什么不同?

  

生:这条是人造的,那条是本来就有的。

  

师:说的很好。一个谁人造的,一个是自然就有的。还有什么?

  

0906生:这条鱼,没有水,会死的,这个鱼不会死。

  

师:她说这个鱼会死,那个鱼不会死。那我现在让它死。怎么让它死?

  

生:电池拿掉。

  

师:我们来试试看。死掉了。哪怎么说?

  

生:这个鱼是玩死的。

  

师:剖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0907生:那个鱼,是有鱼刺。

  

师:那这个鱼呢?

  

生:有线。

  

……

  

0908师:现在,请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步骤,1你认识这些物品吗?2哪些物品是人造出来的?3哪些物品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4人造物和自然委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0909师分发物体,学生认领。

  

生领物体认一认。

  

0910师:一二三,静下来,小眼睛,看老师。现在大家看,最大的是什么——

  

生:……

  

0911师:请把一件自然世界的东西,举起来。

  

师:肯定能确定是自然世界的,小贝壳。放下来。

  

0912师:有些小朋友举起石头,哪个是人工世界的,哪个是自然世界的?

  

师:把圆溜溜的石头放起来。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没有看老师,小眼睛,看老师。

  

师:现在我们把那个平平的面,这是谁加工的?

  

生:人。

  

0913师:再找一个平平的。陶瓷片,木头,这都是人工世界的。把它放起来。

  

师:现在最后一样东西,一团棉花,是什么的?

  

生:自然的。

  

0914师:是的,梅花是自然的。袋子放好,放好了没有?

  

生:放好了。

  

师:还有一个小组还没有放好。刚才已拍过照了。

  

四、把自然物改造人工物(4分钟)

  

0815师:现在给你们一个任务,用自然物,造一个人工的?会吗?这里有个树枝,你把它改成人工的,有点难。时间也有限哦,开始。

  

生改造树枝。

  

师:厉害,这组做了一个手环。他们第一名,你们想想。

  

生:把叶子拔了。

  

师:恩,把叶子拔了,做成鞭子。

  

0916师:把树枝折了,断了。还有这个小组,用叶子做了一朵花,很好。

  

师:你们做了什么?扫把。

  

0917师:其实也很简单,再请你们看一下。(用自然物堆砌或造的东西)

  

生观看。

  

0918师:这是原始人,用自然物造的,原始人就是一步一步发展的。

  

五、拓展提升:没有人的世界(5分钟)

  

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地球上没有人,会怎样呢?我们来看一下。(视频,没有人类后的地球世界)

  

0919生观看精彩视频。

  

0923师:人类生活在一个美丽大自然世界里,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人工世界,你到底喜欢不喜欢这个人工世界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回去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到底这个世界好不好。下课。

  

0924生:老师辛苦了。

  
  

板书设计:

  

  
  

评课:

  
TOP
15#

20171114听课笔记曾忠明句式和词语复习                                                         
  

课题名称

  
  

句式和词语复习

  
  

册数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上课时间

  
  

20171114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301

  
  

活动主题

  
  

天宁小学推门听课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天宁小学  曾忠明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0441113,共用时29分钟

  
  

教学过程:

  

一、句式转化(14分钟)

  

1044师: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小儿垂钓。

  

生齐背诵。

  

师:这节课呢,我们要完成2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呢,学习如何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板书反问句 陈述句),学过了没有?

  

生:学过了。

  

1045师:第二个任务,学习书本上的……

  

1046师: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谁来说一说,怎么改?

  

生: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1047师:谁来说说,反问句是怎么改为陈述句的?

  

生:……

  

师:把表示反问语气的词去掉,哪个?

  

生:怎么。

  

师:还有吗?

  

1048生:呢。

  

师:这个叫什么呢?这个是语气助词。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把这个方法稍微作了整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生读: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

  

1050师:刚才大家漏了一些方法(补充板书:肯定词,否定词)

  

师:接下去,我们把这个方法,老师课外打出来,大家抄到指定的位置。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做一些练习。(投影出示百度: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题目)

  

1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生:

  

投影:2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1053师:不耕耘,怎么有收获,这个有是什么?肯定词要改为否定词,有改为没,大家说。

  

生: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1054师:第三句——

  

3这位小姑娘她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1055师:把不正像,改为正像。大家一起读——

  

生:这位小姑娘她天真美好的心灵,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师:第四句——

  

4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生请说改好的句子。

  

1056师:把难道去掉,把能改为不能,把语气词去掉。大家一起说——

  

生: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1057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反问句,中午有时间的时候继续。

  

师:陈述句也是可以改为反问句,它的方法还是这样的,相反的过程,这个我们以后再讲。

  

二、词语朗读(5分钟)

  

1058师: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事情,把《奇迹课堂》翻到31面,准备好彩虹本。

  

1059师;我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

  

生声音很轻,没有什么感情。

  

1100师:声音要响亮一些,后面都听不到,某同学,单元复习要点3

  

生先后被抽读,效果也不怎么好,声音轻并不怎么自信。

  

1101师反复强调声音响亮。

  

1102师:大家说他们读的声音怎么样?

  

生:太轻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不会读跟着读。

  

生齐读31面的单元复习重点(词语)。

  

三、听写过关(10分钟)

  

1103师:把彩虹本拿出来,开始听写。

  

生听写。(1103——1111,共用时8分钟。)

  

1111师:把《奇迹》翻到31面,同桌对调检查。

  

生对答。

  

1113师:全对的举手,同桌检查。

  
  

板书设计:

  

反问句——陈述句

  

否定词——否定性

  

反问语气

  

语气助词

  

1、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靠垫遥远的家呢?

  
  

评课:教师备课不到位,设计比较随意,教学方法单一,在句式转化的讲解中过于理论化,基本上由少数几个学生来回答,建议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全员、多类型练习。还有一点是把较多课堂时间花在听写上,造成宝贵的时间资源浪费。

  

百度上的话: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予期的效果。如,顺次复习,重复旧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再如不分主次,学生会做的题做的多,不会做的题不认真讲解,会使学生学无所得,降低学习兴趣;还有把学过的内容罗列堆积不加整理,使学生感到一大片知识茫无头绪……这样上复习课,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得不偿失。

  
TOP
16#

20171114听课笔记黄冬梅盘古开天地

                                                        
  

课题名称

  
  

18盘古开天地

  
  

册数单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4

  
  

学校班级

  
  

莲都区天宁小学302

  
  

活动主题

  
  

天宁小学推门听课活动

  
  

执教老师

  
  

莲都区天宁小学  黄冬梅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531028,共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5分钟)

  

0953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第18课,18课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神话故事。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讲过的神话故事。

  

生: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0954师:我们知道,神话故事,是充满想像力的。

  

师:在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我们的宇宙是怎样的?

  

生:很黑。

  

0955师:用书上的话说——

  

生:混沌一片。

  

师:盘古就拿起一把大斧子,向天地——

  

生:猛劈过去。

  

师:今天大家都读的很好。这个时候就是混沌初开。下面我们请大家朗读一下这两句话。

  

(课件: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西夏,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生分句进行朗读。

  

0956师:这两句话,有许多反义词,我们来说一下——

  

生:……

  

[评点:这两句是作为朗读训练很好的范例,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种类型的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法的指导。]

  

二、学习“身体变化”内容(12分钟)

  

0958师: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土地分开以后,盘古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读书上相关内容。

  

师:刚才赵同学读的很好,但有个小意见,就是书翻了一下,说明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段话。   

  

生齐读。

  

0959师:天地分开之后,盘古做了什么?

  

生:把土地撑开。

  

师:我们可以做一个成语来说——

  

生:顶天立地。

  

1000师:不知道多少年,天和地成型了,盘古也——

  

生:倒下去了。

  

师:请小朋友读第四自然段,把盘古的身体变成什么划出来。

  

生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1001师:我表扬那些不经老师提醒,能主动拿出尺子划线的同学。

  

1002师: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来说一下,每个小朋友说出他的一种身体变化,别人说过了就不能重复了。仔细听。

  

生: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生: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雷声。

  

1003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听力还不够集中。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1004生齐读这一段。

  

师:好,我们来试试看。

  

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师:隆隆的雷声,这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隆隆的雷声——

  

生:隆隆的雷声。

  

师:继续。

  

生: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辽阔的大地,跟着老师读——

  

生:辽阔的大地。

  

……

  

1006师:变化真多啊,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下,老师来读书他的身体部分,   你们读出变化的部分。

  

1006师生合作读。

  

[点评:这一部分的阅读和朗读训练十分到位,学生能比较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1007师:你们发现了没有,他的身体变化后,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看读,他的气息——(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学生进行看和读)

  

生:……

  

1008师:他的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用4个字来形容——

  

生:千变万化。

  

师:很好,还有吗?

  

生:变化无穷。

  

师:说的真好,我们也可以说,幻化万物。一起来说一下,幻化万物——

  

生:幻化万物。

  

师:这段话的写法,属于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身手法叫排比,大家记一下。

  

生:排比。

  

三、写话训练(7分钟)

  

1010师:我们也可以来小小神话作家,把还有许多变化没有写出来的,我们写一下。他的什么变成什么,或者是他的什么化成什么。

  

生自由思考。

  

师:请你写在第四自然段的后面,有个空白的地方,写好的举手示意一下老师,如果他的身体已经有了,你就不要重复了。现在是动脑子的时候,不是动嘴皮的时间。

  

1011生继续思考,尝试写话。

  

1012师:我已经发现有些同学已经写好了,写好的可以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1013师:老师表扬一下第二组小朋友。

  

1014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现在请个别小朋友把他写的句子展示给大家,有个同学是这样写的。他的骨头变成为了巨大的岩石。

  

生:还有我的。

  

师:某同学写的,是他的头发变成了柔软的柳枝。

  

……

  

[评点: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呈现写的句子,组织学生相互进行必要的评价,让这一环节更充分的展示。]

  

1015师:小眼睛,看老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话,一起说一下。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

  

他的双眼,变成了——

  

他的四肢,变成了——

  

他的血液,变成了——

  

他的汗毛,变成了——

  

他的汗水,变成了——

  

生:看黑板的课件进行填空说话。

  

1016师:表扬你们,说明我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这种修辞手法,叫——

  

生:排比。

  

师:盘古是一个神话人物,但他也是我们精神的老祖宗。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话读一下。   

  

生齐读最后一段。

  

1017师:我们也用4个字来概括,叫无私奉献。

  

师:好,现在不需要老师提醒了,许多小朋友已经知道自己去做这些笔记了,很好。

  

1017师:今天我们学了一篇神话故事,其实我们还有许多神话故事,大家可以在课外去浏览。

  

四、练习巩固(11分钟)

  

1018师;大家把作业本拿出来。我先给已经坐好的小组先发——

  

生迅速调整坐姿。

  

1019师分发学生作业本,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作业。

  

1020生读作业本29面第5题,并完成三个小问题。

  

1025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本其他的题目。

  

1028师:作业本上1-4大题作为今天的作业。

  
  

板书设计:

  

混沌一片

  

混沌初开

  

顶天立地

  

幻化万物

  

无私奉献

  
  

评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注意学生的朗读和写话训练,其中有些习惯引导的话很有艺术性,课件也制作的比较认真。但略微不足的是课堂学习氛围比较松散,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课堂纪律还需加强。

  
TOP
17#

20171109听课笔记叶蓓蕾观察叶

                                                        
  

课题名称

  
  

观察叶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9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202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  叶蓓蕾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3131358,共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2分钟)

  

1313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知道我是谁吗?

  

生:叶老师。

  

师:知道它是谁吗?老师告诉你,它是芭蕉叶。它的年龄有点大了,我们姑且叫它芭蕉叶爷爷。大家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生:绿色的。

  

生:长长的。

  

生:那里有点破掉了。

  

1314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好,那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

  

二、寻找叶宝宝活动(13分钟)

  

1315师:后面,怎么有封信啊?我读给大家听一下,好吗?

  

生:好。

  

师:202班同学们,我是芭蕉叶爷爷,我今天带了许多树叶宝宝,和大家见面呢!这些叶子宝宝太调皮了,都躲到黑色的塑料袋里。你听听他们都说什么?

  

课件声音:我是1号叶子宝宝,你能找到我吗?提示一下,我的身体有点硬。你想摸一下吗?

  

生:想。(摸了摸)

  

师:你们想不想摸一下?

  

1317生:想。

  

师:那我们从袋子里请出它,比一比,哪个组能尽快请出它?

  

生:请出来了。(拿出)

  

1318师:这个叶子宝宝原来是玉兰叶,你观察它有什么发现?

  

生:……

  

1319生:前面是绿色的,后面是黄色的。

  

师:观察的真仔细。还有吗?

  

生:……有一根一根的线。

  

1319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还有什么发现?

  

生:它很粗。

  

师:哪里粗。

  

生:两边。

  

师:你们可以摸一下,它粗吗?

  

1320生:它后面有点毛毛的。

  

师:我们把1号叶子宝宝放在桌子上。听听2号叶宝宝说什么?

  

课件声音:我是2号子宝宝,我的身体有点尖,像眉毛……

  

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它是什么叶子?柳树叶。

  

1322师:你发现柳叶有什么特点?

  

生:有点毛毛的。

  

师:那我们就说边上有点扎人,有点小刺。还有什么发现?

  

生:它的树根是细细的。

  

师:哪里?

  

生:上面。

  

1323师:上面是树根吗?我们叫它叶脉。

  

生:它的头很尖,尾巴有点短。

  

师:观察的真仔细。3号叶子宝宝有点等不急了,我们听听它说什么?

  

声音:我是3号叶子……

  

1324师:你猜猜看,3号叶子宝宝是什么叶?

  

生:我猜是银杏。

  

……

  

1325师:我们是不是猜对了呢?来看看吧。(槭树叶)

  

师;我们看一下槭树叶有什么特点?

  

生:像手掌。

  

师:你们拿出来看看,是不是像手掌?

  

生:是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

  

1326生:根细细的。

  

师:这个部分叫叶柄。

  

……

  

师:那4号叶子宝宝是谁,大家知道吗?

  

生:银杏叶。

  

1327师:刚才大家就说了,银杏叶像扇子,我们看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像扇子。

  

生:表面有点光滑。

  

师:是真的吗?

  

生:真的。

  

生:像大象的耳朵。

  

师:拿出来看看,是不是像大象的耳朵?

  

生:像。

  

1328师:4位叶子宝宝都出来了,我们把它们放在桌上。

  

[评点:创设情境,采用拟人化的教学语言,确实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个人觉得,找树叶这一活动在形式上用时过多,弱化了对树叶本身的观察,脱离了科学教学的本真。另外,不要过于强调叶子的名称,而是在学生有兴趣、有需要的时候点一下,而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不同树叶的观察比较上。]

  

三、认识叶和画叶(11分钟)

  

师:他们和叶老师一样,难得来松阳一次,我们给它画个像吧,我们给玉兰叶画个像。该怎么画呢?

  

1329师:它外面是什么形状?这个形状叫椭圆形。一起说一下——

  

生:椭圆形。

  

师:大家看一下,这个上面细细的,我们叫叶脉,一起说——

  

生:叶脉。

  

师:那我们看一下,这个部分叫叶柄,一起说——

  

生:叶柄。

  

……

  

[评点:若能利用前一环节的叶子,引导学生得出叶子的基本结构,同时也明白不同叶子在形状、叶柄和叶脉上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指导画叶,学生的学习会更深入。]

  

1331师:我们一起看一下,先画叶片,再画叶柄,还要画上面细细的叶脉。(师板画)

  

师:我这样画,完整了吗?都画完整了。

  

师:我给玉兰叶画了像,你们给其他的叶子宝宝画画像,下面大家从抽屉里拿出纸,给你喜欢的叶子画画像。

  

1332生对叶子进行画像。

  

1337师:放下笔,面朝老师坐好了。

  

1338师: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对自己的要求有点高,一点点画就全部擦了,这样时间有点不够了。那我们看一下,现在大屏幕上是什么叶?

  

生:银杏叶。

  

[评点:一年级学生比较适合采用扶放结合法。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然后再让他们自己选一种叶子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叶子观察记录也更规范。]

  

四、给叶子分类(6分钟)

  

1339师:那我们来和叶子宝宝玩个小游戏。大家把叶子宝宝都放在桌上,给它们分一下类。

  

生分小组对叶子进行分类。

  

1341师:分好类的小组,面朝老师,我们看一下,其他组是怎么分类。

  

师:6组好了吗?那我们先转过来。

  

1342师:我们先采访一下第8组,你们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它和这个很像。

  

师:和这个像吗?

  

生:像。

  

师:他们把形状相似的放在一起,我还要采访他们,第6小组——同样是银杏叶,它们一样吗?

  

1343生:有个不一样。

  

师:什么不一样?

  

生:它的颜色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有些是黄色的,有些是绿色的。

  

师:我们给她掌声,她上来发言一点也不胆怯。

  

生鼓掌。

  

1344师: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形状不一样?

  

师:哪里形状不一样?哦,这是大小不一样。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我们把同样的叶子放在一起,把它们归在一类。

  

[评点: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认识到不仅不同的叶子形状不一样,同一种叶子在颜色、大小上也存在着差异,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叶子的认识。]

  

五、给柳树找叶宝宝活动(9分钟)

  

1345师(装接电话):柳树妈妈……别急,……我看看202班同学能不能帮帮忙。

  

[评点:这个电话的前景创设过于突兀,也许会产生“老师上课打电话”的误导。建议还是开门见山,直接让学生来挑战给叶宝宝找位置的活动,把注重形式转到注重内容上。]

  

师:柳树妈妈说了,她的三位叶子宝贝走丢了。请大家帮帮她,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1346师:那请大家把刚才的叶子宝宝整理好,放在老师的讲台上。

  

生整理前面的器材,放到老师的器材桌上。

  

1347师:大家看一下柳条,想一想,三位叶子宝宝,应该在什么位置上,我讲清楚了吗?

  

生:讲清楚了。

  

1348生分组领器材,给叶子找位置。

  

1351师:你来和大家说一说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是他们组帮忙的结果,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拼呢?

  

生:因为它很小,应该是该生出来的。

  

师:你从哪里发现,它刚出生的?

  

生:……

  

1352师:那我们看一下,另外一个小组,第6小组,你们说一下,为什么把叶子宝宝放在这里?

  

生:……

  

1353师:这是你们组的想法,你们组的摆放位置,和他们的摆放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

  

生:……

  

师:你来说,你们组1号叶子宝宝和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是怎么摆放的?

  

生:最顶格。

  

[评点:可以采用粘贴的方法,然后将各个组的结果都进行公布,再对某些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并让相关组或学生说明理由。]

  

六、总结拓展(4分钟)

  

1354师:其实这,这个是嫩叶,一个月之后,它还会是这样吗?

  

生:不会。

  

师:它会怎么变?

  

生:它会变大。

  

师:变成怎样?

  

生:变成这种。

  

师:为什么?那2个月之后……这说明什么,树叶是怎么生长的?它会慢慢长大。它和我们一样的,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老师希望大家平时,要做一个爱护花草的好孩子,可以吗?

  

生:可以了。

  

1356师:那老师要今天和叶子说声对不起,知道为什么吗?老师摘了叶子,它们就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就没有生命了。

  

[评点:这个转折有点生硬牵强,可以更真实点教学,比如为了教学或活动需要,适当摘点叶子不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影响,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便乱摘叶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利用这些树叶,出示精美的树叶剪贴画,引到下一个环节教学。]

  

师:那老师在自己的学校,也和同学们上过这个内容,我们班同学把叶子放在一起,做了一个事,大家来看一下。(树叶剪贴画)

  

生观察,惊讶。

  

1357师:那我们能不能帮老师,做一下这个事,做一幅树叶剪贴画,可以吗?

  

生:可以。

  

1358师: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评课:教学设计精致,教学语言优美,评价方式丰富,是本节课的主要亮点。但由于学生比较拘谨,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基本上都是老师讲演为主,所以一年级一定要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释放学生的天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TOP
18#

20171109听课笔记刘清华起点和终点

                                                        
  

课题名称

  
  

起点和终点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9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102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景宁县民族小学  刘清华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508——1554,共46分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5分钟)

  

1508师:从你们刚才老师好的声音中,老师就知道,你们一定很认真。

  

1509师:你们开过运动会吗?

  

生:没有。

  

师:听老师说,你们不久就要开了。你想参加什么项目?

  

生:踢足球。

  

生:跑步。

  

生:……

  

1510师:从你们刚才的发言中,老师值得,你们都很爱运动。

  

师:我们看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跳远。

  

师:你会跳吗?上来,你跳一下。

  

生上台展示跳远。

  

师:谁再来试一下?你来。

  

1510另一生上台跳。

  

师:他们刚才用了不同的方法跳,图上的小朋友是立定跳远,那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跳。

  

师:你再来——

  

生上台跳远。

  

1511师:刚才两位小朋友,谁跳的比较远?

  

生:……

  

1512师:你来说——

  

生:我觉得也是朱志豪,他跳的身子很直。

  

师:你觉得谁跳的比较远?

  

生答案不一,争论很大。

  

[评点:让学生从有争议的跳远中转入起点和终点的学习,这个导入不错。但开头还可以简洁点,直接就让学生来进行跳远比赛,把前面的谈话全部省略掉。]

  

二、认识起点和终点(11分钟)

  

1513师:看来争议很大,老师请大家看看,真正的跳远是怎么跳的?你看到这是什么?

  

生:一条线。

  

师:这条线做什么?

  

生:准备线。

  

1514师:那这个地方叫什么呢?

  

生(一个学生叫):起点。

  

师:我们大声说,叫——

  

生:起点。

  

师:那这些线有什么用?

  

1515生:这个是用来,我们跳的远不远,能跳到哪里?

  

师:我们把能跳到哪里这个位置,叫——

  

生:起点。

  

师:起点是刚开始的地方,我们把跳到哪里叫终点。

  

师:看这里,这个小朋友在跳远,你觉得,哪里是起点?你来说——你上去指。

  

1516生这里。

  

师:从这边跳到这边,哪里是起点?你来——

  

生上台指。

  

1517师:我们把开始的这个位置,叫起点。你会读吗?一起读——

  

生:起点。

  

师:把跳的这个位置,叫终点——一起读——

  

生:终点。

  

师:读的很好。你会读吗?

  

生:起点,终点。

  

师:声音真好听。你会读吗?

  

生:起点,终点。

  

1518师:你来读——

  

生:起点,终点。

  

师:都读的很好。下面,请一个同学上来画,哪里是起点,你画一条线?好。哪里是终点?好。请回去,有没有要改的?

  

1519师:你来——

  

生上台画。

  

师:同意哪个?

  

生:第二个。

  

1520师:把开始跳的位置,叫起点,到最后跳的位置,叫终点,我们换一个——谁来找。

  

生上台找起点和终点。

  

师:那边的小朋友——

  

生上台画,老师在课件上换。

  

1521师:老师给你调另外一种颜色。

  

生上台画。

  

师:同意哪个?

  

生:第三个。

  

师:看来还有些小朋友画不怎么来,我们再来画一个,好不好?

  

生:好。

  

1522师:谁再来找,你去找——

  

生上台画。

  

师:请回去,你来——

  

生上台画。

  

师:起点在哪里?这位置是吗?终点?终点在这里。

  

1523师:那我们回到上面的位置来看一下,起点在哪里?在脚的——

  

生:前面。

  

师:终点在——脚的?

  

生:后面。

  

师:谁再来找?换一个颜色。

  

生上台画。

  

师:起点,终点。好。哪个小朋友再来画?你来画,起点应该在小朋友的哪里?脚的——

  

生:前面。

  

师:终点在脚的——

  

生:后面。

  

[评点:此处教师非常有耐心,充分暴露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认识。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没有采用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认识出现障碍,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现场实践,叫几个学生进行跳远,然后来比较谁近谁远,得出公开比较的要求。]

  

三、玩纸青蛙(7分钟)

  

1524师:小朋友的运动会,接近尾声,动物们的运动会,马上开始了,你们猜,谁先出场?

  

生:小女孩。

  

师:动物们的运动会,谁先出场?

  

生:狮子。

  

师:你来猜——

  

生:老虎。

  

1525师:你们看,谁要出场了?

  

生:青蛙。

  

师:你们猜,它要参加什么项目?

  

生:跳远。

  

(说明:我的电脑没电了,换电池重新开始,这个环节主要是老师给学生每个人发一只纸青蛙,让学生玩。)

  

[评点;猜谁出场的环节有些不着边际,学生的答案也确实五花八门,其实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跳远直接过渡到青蛙的跳远,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童趣的环节,但不要舍本求末,忽略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四、青蛙跳远比赛(11分钟)

  

1531师:请让你们的小青蛙在桌子上休息一下,老师这还有一只小青蛙,你们想不想要?

  

生:想。

  

1532师:你们觉得,谁的小青蛙比较远?

  

生:你的。

  

师:还没有比,你们就这样肯定啊?要不要比一比?

  

生:要。

  

师:怎么比?

  

生:一起比。

  

师:一起比啊?站不下。还有什么办法?

  

生:请一个小朋友来比。

  

1533师:那一个一个比的话,就不知道比到什么时候。这样吧,我们挑出最厉害的小朋友来比。

  

生:我来比。

  

生:我来,我力气最大。

  

师:我们先大家比,比出最厉害的,再和老师比。……

  

1534师:请大家拿出纸,你想怎么哪里开始比?

  

[评点:在许多时候,我们的设计还有无法脱离教师本位的思想,比如这里要和老师比的环节,其实完全可以设计成——让学生自行练习,然后在小组中进行比较,并记录各自的成绩,然后再在全班进行比较。]

  

生:从这里。

  

师:老师建议,在纸上画一个起点线,然后从这里开始比。你们从桌面下拿出一张笔,画什么?

  

生:起点线。

  

生:终点线。

  

1535师:现在还没有画终点线。

  

生开始画起点线。

  

师:画好了吗?画好的小朋友把笔画回去。

  

1536师:看一下,哪个小朋友坐的最好。第9组小朋友,先把小青蛙休息下。

  

师:看老师这里。要开始跳了——跳到这里,就画一条终点线,用红笔画,这样,会画了没有?

  

1537生:会了。

  

师:我把红笔发给小朋友,你们就可以开始了。(分发红笔)

  

1538生让小青蛙跳,并在纸带上画线。

  

1541师:同学们的小青蛙跳好了吗?

  

生:跳好了。

  

师:把小青蛙放在杯子里,红笔也放在杯子里,放回抽屉里。

  

[评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我们的活动要求一定要简洁,否则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取消画起跳线,直接用一边来作为起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五、交流和分析(12分钟)

  

1542师:我们来看一下,这是第一位同学的,这是第四位同学的,你们觉得,谁跳的比较远?

  

生:第四位比较远。

  

师: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1543生:我觉得,第二组第4位同学比较远。

  

师:……你来说——

  

生:……

  

1544师:谁有办法,两张谁比较远?

  

生:是第一组的。

  

师:为了方便,老师先标上序号,好不好?

  

生:好。

  

1545师:谁能想出来,刚才是哪个小朋友来回答?

  

生:第一组的有点下去了。

  

生:第一组的那个,比第二组的线,有点下去了。

  

师:谁能想到办法,比出谁跳比较远?

  

1546生:那个第二组的线太短了。

  

师:太短了,那你想个办法。老师想问——你要说,那你先说——

  

生:可以1234,到起点为止,就可以比较出。

  

师:那你来演示。

  

生上台指。

  

生;这是1,这是……起点为止,就可以比较出。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没有。

  

1547师:谁能想到办法,来比较出?

  

生:因为第一个有点下去,第二个有点上来。

  

生:那个,就是第一个终点有点点靠的比较远。

  

[评点:从课堂记录上看,学生对公平比较的要求不是很理解,有部分学生有所察觉但不知道如何表达。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还是要适当、及时出手,解决学生思维上的困惑,比如直接告诉学生,要公平比较的话,就要把起点对齐。]

  

1548师:好,小朋友们,看这里——

  

生:一高一远。

  

师:那现在谁跳的比较远?

  

生:要对整齐的。

  

师:那第一个跳的远,还是第二个跳的远?

  

生:第一个。

  

师:还是第一个。

  

1549师:那老师这还有个办法(把起点对齐),谁跳的比较远?

  

师:那你们现在比一比,谁跳的比较远。

  

1550生进行比较。

  

1552师:小朋友有没有比好?小组内有没有比好?谁跳的比较远?

  

生:我跳的远。

  

师:小组里面,跳的最远的,举下手看一看。

  

生举手。

  

1553师:时间关系,抽屉里的小青蛙,送给你们,这条纸带,夹在活动手册,下课。

  

1554师:小朋友这样,带上你们的用品,排好队伍,离开教室。

  
  

板书设计:

  
  

评课:老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实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较的公平,需要共同的起点,而不同的终点是比较的不同结果。由于某些环节组织不够简洁,导致后面的研讨交流没有深入。若按“玩纸青蛙——纸青蛙跳远比赛——理解起点和终点——拓展活动(学生跳远)”可能会更紧凑。

  
TOP
19#

20171110听课笔记胡建浪空气占据空间吗

                                                        
  

课题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吗

  
  

册数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0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305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缙云县紫薇小学  胡建浪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1229——1313,共44分钟

  
  

教学过程:

  

一、了解空间概念(3分钟)

  

1229师:我们来看,老师这里有个盒子,里面可以装一些东西,我们把这样的一个范围,叫空间。我们这个多媒体教室,也可以说一个很大的——

  

生:空间。

  

师:我这里有个杯子,里面装满沙子,我们就说里面——

  

生:没有空间。

  

师:哪里没有空间?

  

生:杯子里没有空间了。

  

1230师:老师这还有一块石头,还能放进去吗?

  

生:不能了。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杯,里面放满了水,我们就说——

  

生:水占据了空间。

  

1231师:你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占据,这就是科学上的术语。

  

师:如果老师把这块石头放进去的话,会发生什么?

  

生:会涨潮。

  

师:谁来说?

  

生:石头会把水挤出来。

  

1232师:那我们把石头放进去,水就会满出来,石头会占据一部分空间。

  

[评点:在空间概念的教学时,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说明活动要求(6分钟)

  

1233师;那我们来做些游戏,看看哪些物体,能占据空间。做什么游戏呢?这里还有水槽,放上一个乒乓球,然后用这个东西(瓶子上部)按下去,你们——在记录的时候,大家看一下,把瓶子压下去,看看乒乓球在哪里,水位是怎样……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知道吗?

  

1235师:在操作的时候,我们有些注意事项,大家看一下。(播放提示)看明白了吗?

  

1236生:看明白了。

  

师:刚才说了仔细观察,及时把实验形象记录下来,这个实验现象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还有我们手感觉到的,这些现象要及时记录。还有,每个人都要试一下,不管成功还是不成功,大家都要仔细看,看仔细,瓶子里面瓶子外都要看仔细,每个人都有一张记录单,你们记录好了后,小组统一一下,统一好了,老师给你们一张大一点的纸,把乒乓球没有到底和乒乓球到底记录下,明白了吗?

  

1238生:明白了。

  

师:呆会儿,听到音乐,大家马上就停下来。然后……把毛巾放在塑料盒里的空间。材料就在2号桌的抽屉里,马上就可以开始做了。

  

[评点:感觉活动说明比较繁琐,教师说了许多话和许多内容,估计学生真正能听进的不多。不妨转化一种形式,给予实验装置图,让学生讨论可以研究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示,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239生拿出材料进行实验。

  

师:每个人都动手去做做,其他人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后,老师收集记录单,张贴在黑板上,并进行分析。)

  

四、交流反馈(4分钟)

  

1259师:瓶口封住了,乒乓球下去了,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手把瓶子的口盖住,乒乓球会下沉。

  

师:为什么会下沉?

  

生:因为空气被堵住了,乒乓球下不了。

  

1300师:这一部分是谁占据了?我们一起来说一下?

  

生:空气占据了。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3个瓶子底下有一点点水,我们看一下,真的有一点点水吗?请几个组再来看一下。

  

生几个组代表上台观察。

  

师:那你们要不要修改一下?谁来修改。

  

生:修改记录图。

  

1301师:为什么瓶底会有一点点水?

  

生:因为乒乓球那有一点点水,压下去的时候,水还在。

  

……

  

[评点:研讨交流环节往往是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瓶颈,一般组织方法都是老师问一两个学生回答,如果能让学生自由发布,然后大家质疑和补充,活动交流的价值会更大。当然,怎样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是我们要思考和落实的。]

  

五、总结拓展(11分钟)

  

1303师:那有没有可能,是我这个空气把水压扁呢?

  

生:有。

  

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生:篮球里有空气,就能证明空气被压了,又弹起来。

  

1304师:很好,老师这也有个东西,大家看是什么?

  

生:水枪。

  

师:怎么用它来证明,空气能不压缩。

  

1305生:把这个拉起来,再放下去。……

  

师:老师来试一下,压下去,放掉,压下去,放掉,这个能不能证明空气能被压缩?

  

生:能。

  

1306师:放了之后又弹起来,说明空气有弹性。那能不能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生:……

  

师:这更加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1308师:那这个证明在生活中有用吗?

  

生:有用。

  

师:什么用?

  

生:把篮球压缩,就能弹起来。

  

1309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谁能帮老师吹大气球?

  

生体验。

  

师:为什么这个气球吹不大?

  

生:因为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

  

1310师:老师这还有个东西,看一下(包装薯片),想不想吃一下?反正老师的口水要出来了。那这个有用吗?

  

生:有用。

  

师:有什么用?

  

1311生:能保护薯片。

  

(把薯片保证弄个洞,再进行压缩,在学生的惋惜中倒出薯片,再奖励给前面回答出的学生)

  

1313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评课:采用大环节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是本节课的主要亮点,在这个探究中活动中包含丰富的信息量,若能在研讨中充分的展示和交流,那就更完美了。另外总结拓展活动有些匆忙,感觉学生还没有真正去领悟和概括本课所学知识。

  
TOP
20#

20171110听课笔记潘海标用手来测量

                                                        
  

课题名称

  
  

用手来测量

  
  

册数单元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上课时间

  
  

20171110

  
  

学校班级

  
  

松阳县城北小学204

  
  

活动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执教老师

  
  

遂昌县育才小学  潘海标

  
  

记录人员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总共用时

  
  

0956——1042,共46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拃(6分钟)

  

0956师:咱们先来看段视频,看看这两个大姐姐在做什么?

  

生观看视频。(用脚步测量篮球场的宽)

  

0958师:这位姐姐在做什么?

  

生:测量一个地方的宽。

  

师:她用什么测量?

  

生:用脚测量。

  

师:她是怎么测量呢?

  

生:一步一步的测量。

  

0959师:如果让你测量一下桌子的宽,你会怎么测量?

  

生:用笔测量。

  

师:其他同学还没有方法吗?

  

生:用尺子测量。

  

师:如果要你们用身边的一个部分,你会用什么测量?

  

生:用手测量。

  

师:你上来测量一下。

  

1000生用手臂测量。

  

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用手这样(拃)。

  

[评点:为什么一定要从其他方法测量再引到拃呢?如果一开始就拿出手,告诉学生这也是古代人们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也来尝试,再从测量中发现,这个方法能进行大致的测量,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问题,这样的教学也许会更流畅。]

  

师:同学们有见过用这样的方法来测量吗?

  

生:有。

  

1001师:那我们今天就学习用这种方法来测量。

  

师;这是什么手指?

  

生:大拇指。

  

师:这个呢?

  

生:中指。

  

1001师: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就是一拃。谁来说说看,拃是怎么回事?

  

生无语。

  

师:拃是怎么回事?拃是哪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

  

生: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

  

1002师:在测量的时候,为了排除其他干扰,我们一般把食指弯起来,如果大家手指不习惯,也可以直接这样测量。

  

[评点: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多玩玩,发现拃的一些规律,比如为什么要用中指,比如怎样去测量等,为后面的测量活动做好必要的基础。]

  

二、用拃测量桌面的宽度(12分钟)

  

1003师:那我们现在就用拃来量一下桌子的宽度。

  

生用拃测量桌子的宽度。

  

1004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3拃。

  

师:你能说说看,是用哪个手指到哪个手指?

  

生演示。

  

师:她正好是3拃,但她用的是食指和大拇指的距离。

  

……

  

1006师:那我们看一下,我直接这样记录,可不可以?2+

  

生:2+

  

师:+表示什么意思?多一点。

  

师:他记录测量出来的是拃。还有同学能分享一下吗?

  

生:3拃。

  

师:还有没有同学,要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测量结果?

  

生:4拃。

  

1007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测量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前面我们刚说了,要大胆发言?有没有   同学是第一个发言?好,你来,你真勇敢。

  

1008生:都是不同的数字。

  

师:都是不同的数字,测量结果相同吗?

  

生:不相同。

  

生:测量的部位不一样。

  

师:测量的部位不一样,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1009师:我们测量的桌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回答的很严谨,老师看来,桌子的宽度差不多。那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手不一样宽。

  

师:这是长。他补充了,这是手指张开的宽。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方法不一样。

  

1010师:怎么方法不一样?

  

生:有些同学这样,有些同学这样。

  

……

  

1011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造成结果不一样?

  

生无语。

  

师:老师在这里演示下,测量,同学们要仔细看哦。(演示没有首尾相连)发现了吗?

  

生:那里的距离有些长。

  

1012师:也就是说,第一拃和第二拃有没有相连?

  

生:没有。

  

师:那老师这次首尾相连,再来量一下。(有大有小拃)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什么问题。

  

1013生:有几次大的,有几次小的。

  

师:也就是说,手指要尽量张开。

  

1014师:我们看一下,大家量出来多少。

  

生:3拃多。

  

生:2拃多一丁点。

  

师:前面我们不是商量好了吗?……说明大家测量的非常接近,说明同学们都学的比较好。

  

[评点:测量桌面的宽度和后面测量桌子的高度这两个活动要求相似,主要区别是测量中是否方便,以及引入纸带的方法,建议可以合二为一,整合成一个大的活动,或者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测量项目,然后压缩出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研讨交流。否则两个活动都在花比较多的时间进行拃的区别讨论,造成时间上的重复。]

  

三、用拃测量桌子的高度(21分钟)

  

1015师:那我们来挑战一个更难的活动,测量桌子的高度。先不要测量,桌子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从地上到桌角。

  

师:桌角就是桌面。我发现了啊,桌面比桌脚宽度要突出来,有什么办法?

  

生:……

  

1016师:今天,我给大家一个方法,这个是纸带,你有什么方法,把桌子的高度,转移到纸带上来?想想看。

  

生:把纸带放在这往下。

  

1017师:你的方法很好,但有些同学看不见,我们来这里演示,老师帮你一下。

  

生上台演示。

  

师:如果纸带拿了,就不知道高度了,你怎么做?

  

1018生:不贴着桌子的高度。

  

师:你先请回去。他的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用掌声表扬他。

  

生有节奏的鼓掌。

  

师:我们班鼓掌鼓的这么好,比老师讲的好。

  

1019师:那刚才,我们怎么知道这个桌子的高度?

  

生:把这里折出来,就知道了。

  

师:你说的真好,我们来看一下,视频中的两位姐姐,是怎么样用纸带,测量出桌子的高度?

  

生观看视频。

  

1020师:因为声音很轻,我来翻译一下。

  

1022师:我们都看过了,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特别要注意,他没有标上句号。

  

师:请坐,测量的时候,标上记号。

  

生:测量的时候要拉直。

  

师:哪个地方要拉直?

  

生:纸带的上面,纸带的下面。

  

1023师: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生:不要把多余的地方加进去。

  

师:那我们刚才是怎么测量的?

  

生:先按住,再测量,然后剪下来。

  

1024师:你的记忆力真厉害。

  

生:不能斜掉。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老师也来介绍一下,怎么测量……

  

1025师:如果你们测量好了,把你们的纸带展示在这里,测量好了,还可以测量墙砖有多宽。好,下面请组长到老师这拿材料。

  

1026生分组领材料,进行桌子高度的测量。

  

1032师:测量好了,拿给老师,几拃要写一下。(收集和张贴)

  

1035师:1-2-3

  

生:静下来,坐坐好。

  

1036师:表扬这一组,材料都整理好了。

  

[评点:纸带的运用教学比较到位,学生也有一定的理解,此环节设计比较合理。]

  

四、交流和拓展(7分钟)

  

师:我们看到黑板上,我们的桌子高度差不多,为什么这些纸带,有高有低,有长有短?好多同学举手,你来说。

  

生:做法不同。

  

师:怎么做法不同?

  

生无法继续回答。

  

1037生:有些同学,放的位置不同。

  

师:怎么位置不同?你来说——

  

生:有些放这里,有些放这里。

  

师:还有什么原因?

  

1038生:有些同学可能放弯了。

  

师:有没有可能?

  

生:有。

  

师:还有什么?你说——

  

生:……

  

1038师:同学把你的手放在一起,比比看,一拃的长度相同吗?

  

生进行尝试比较。

  

师:你们的长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1039师:有没有这个可能,造成测量的桌子长度不同?

  

生:有。

  

师:我们来看一下,同一个同学一拃的长度,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我们来检验一下。这是他的一拃。(挑选一学生的测量,分段测量标记)

  

1041师:我们看一下,同一个同学的一拃,长度相同吗?

  

[评点:在对拃这个测量方法的讨论比较虽然,不仅让学生明白不同人的拃长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候测量的拃长度也是有区别的,从而过渡到寻找更好的测量工具,很好的体现了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

  

生:没有。

  

师:所以我们要寻找更科学的测量工具。在没有更好的工具之前,同学们可以用身边,来测量家里的方法,长度,宽度,高度,想不想?

  

生:想。

  

1042师:同学们把材料收拾一下,下课。再见。

  
  

板书设计:

  
  

评课:教师的微课使用比较合理,学生对拃的认识也比较到位,只是桌面的宽度和桌子的高度两个测量活动的活动目标比较相似,所以导致有些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教师还是要注意安排活动之间的层次性和连接性。另外,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