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化区小学科学凌泽雨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1#
包括学习心得、教学设计、活动照片、读书心得、研修成果等
本主题由 进化管理员 火柴盒 于 2024/2/27 14:38:12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加油
TOP
3#

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活动心得

       4月28日,参加了在方桥小学举行的奉化区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第五次现场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抽测优化研究,前期我们松岙、方桥、畸山三校的科学老师各出了一份20道选择题组成的情境模拟题以及2题实践测试题组成的测试卷,以此来检测四年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能力。

在对方桥小学四个班的部分学生进行检测后,我们对他们的纸笔得分和实验得分数据进行了汇总、对比、分析,并在教研员王世力老师的精准剖析下,收获良多。

首先是试题部分,由于出题时考虑不周到,导致所出的高质量题目占比不多,也就会影响我们对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检测。所以说,出题的时候一定要严谨,不要出现那种模棱两可的题目。相对应的,出的题目,可以更加偏重于实验现象类、生活情境类、问题解决类、思维推理类的题目,可以更加全面的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对学生的纸笔成绩和实验成绩进行比对时,我们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着纸笔成绩突出但是实验成绩不高,以及纸笔成绩不高但是实验成绩突出的同学,这些个体是我们要加以特别关注的学生。纸笔成绩突出说明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验成绩的低下意味着平时对于实验的参与度是不足的,理论强但却缺少实践,这样子的知识是站不住脚的,实验方面是急需加强的。纸笔成绩不高但是实验成绩突出的同学亦如是。

学生方面,论如何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的话,关注差生其实比关注优生更重要。优生的成绩提高其实是比较有限的,换句话来说性价比不高。这并不是说放弃优生,只是在指教师可以适当将更多的关注度投入到差生之上,如此在班级整体层面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当然也可以采取一些怀柔的措施,例如优生带动差生,优生来当小老师,再强化自己所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差生的学习,双赢的举措。

此外,在监测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并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去完成相对的任务。说明学生的读题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特别加强,避免再次出现此类“冤案”。这类实验操作题,教师在给学生准备材料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完善性、明确性,不要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干扰,影响学生的操作。

此次活动虽说是在方桥举行,但今后在自己学校还得实践一番。在有了此次活动的收获之后,便可以对今后在自己学校的检测进行优化,以此让检测更有效力,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显化并得到及时的处理!

TOP
4#

欢迎凌老师
TOP
5#

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二次团队研修活动心得

      本次团队研修,形式有别于以往,是由区内的三位名优骨干奉献上的三节高质量的展示课。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而言,是业界的标杆,是学习的榜样,是前进的目标!三位老师在短短35分钟里,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对教材的理解,什么叫引导学生,什么叫对于教具的改进。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样的研修中,对于我个人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接下来简要地结合教研员王老师的观点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把猜想到底,让观点更清晰。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猜测往往都是有迹可循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个前概念存在,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讲这个前概念暴露出来。如何实现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个适时的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亦或是在提问题时,便提前说好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有依据的进行猜想。我们不能让学生没有依据的去瞎猜,这样的回答方式没有在课堂上意义是不大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暴露学生的前概念,才可以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产生认知冲突,建立新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把探究到底,让证据更充足。科学探究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现象自行获得相对多的证据,并最终指向问题的答案。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学生降低探究的难度,从而更容易获得信息。例如,可以优化学具教具,让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明了,方便学生观察记录;又或者说合理设计观察记录表,降低学生对于实验的数据处理难度;再或者是合理分配组内同学任务,提高小组科学探究时的效率,加快课堂节奏。

把研讨到底,让解释更合理。研讨,是整个小组或是班级对于证据的再次处理、应用过程。学生可以借助探究时获得的证据进行分析整合,并试图用证据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

把论证到底,让结论更科学。论证,是根据证据对问题进行答案确定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所获得的证据各抒己见,其他同学若是有不同观点也可以利用自己获得证据进行反驳。在这个过程中,便有了思维的碰撞,但却都是建立在所获得的证据之上,论证的最终结果将直指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尤为注意把握学生论证的方向,防止走偏,并在最后进行小结,帮助学生为这节课的探究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TOP
6#


第六次乡村试点行动研修心得

  本次乡村试点行动的主题是STEM项目式学习,之前有上过一节STEM课,但其实对于STEM课的认识还是不足的。好在,在经历了这一整次的备课、上课、教研员指导之后,心中对于STEM的认识逐渐清晰了起来。

      先来说说自己的这次备课历程。

      导入部分,本来是插入图片的,但是插入图片后发现会对同学们的后续设计产生思维定式,创新性大大降低,都在围绕我展示的图片进行设计。

      设计环节,是需要强调可行性的,原因是之前的试教中,经常会有学生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很明显,根据他现有的能力以及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实现它的想象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非常有必要去强调“可行性”这一点。此外,在设计之前,材料得提前下发,否则学生对于要设计的尺寸没有概念。设计图中有电路图的原因是,是希望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去进行实物的设计,就像现实生活中的电子产品都会有电路原理图一样。帮助学生的设计中使用贴图的原因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缩短学生的作图时间。

      再设计环节,考虑的是学生初次设计肯定是比较粗糙的,有很多的点没有想到,在经过上个环节的组间质疑之后,他们会对自己的设计有更高的要求。哪怕不给他们这个环节,他们也会在制作的时候去修改调整,花时间争辩明确设计。那还不如专门给他们时间再去完善设计。

      紧接着展示环节的是对于后续的展望,因为这毕竟是项目化的课程,学生在制作这个小电扇的过程中,突发灵感也好,受限于我给的材料也好,必然还想着把手中的作品给制作的更好,去进一步的优化。所以展望这个过程是比较重要的。

课的最后采用的评价方法是自评。原因是自制的小风扇各有特点,采用互评的话小组打分时可能会更加偏向于自己小组,公平性有待商榷,所以就放弃了;自评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对小组自身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接下来对于小风扇的进一步优化;采用雷达图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各项得分暴露的更加明确。

      王老师针对本次活动主题提出了五个的观点,即选择真问题,创设真情境,引导真设计,制作真产品,开展真评价,帮助与会教师们对于STEM项目式学习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王老师还指出,老师们应当真刀真枪地去做项目化学习,切忌小打小闹,不要花拳绣腿,务必把字贯彻到底。只有明确这些,我们才可以将STEM做得越来越好,对学生的未来才会有真帮助。

      感谢参与这次活动,感谢王老师的指导。

最后编辑奉化区凌泽雨 最后编辑于 2021-06-15 11:04:00
TOP
7#

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三次团队研修活动心得

松岙镇中心小学  凌泽雨

      本次研修活动在岳林小学举办,主题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项目化学习研究。一个好的项目化学习课程,应当是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能够让学生乐在其中的,同时也应该是让他们能够流连忘返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所学,在课程学习中完成核心知识的再建构,甚至是能够产生思维迁移,将所学所得应用到课程以外的其他现实场景中,那么这一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就是及其成功的,是对于学生的未来有大帮助的。当天上课的五位教师都展现出了非常高的教学素质,让我对于项目化学习的认识再上了一层楼。不管是团扇还是小杆秤,亦或是另外三节课,在这些课里都能够感受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思维迸发,根据小组团队的想法完成了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教研员王老师在活动的最后提出了四点关于项目化学习的想法,让我感受颇深:

1.要有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的驱动型真实问题,进而转化为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
2.要有基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跨学科解决方案,进而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设计;
3.要有基于学生动手实践的可持续探索过程,进而转化为具有趣味性的项目实践;
4.要有基于问题解决的指标性的产品展示与评价,进而转化为具有可视化或个性化的项目成果。

  项目化学习的问题提出,须得是真实的问题,是真实存在亟需解决的,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所以在选取课题的时候,教师必须要要肯花时间去弄明白当下学生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样的,在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时候,单单一门学科的知识储备必然是难以支撑问题解决的,须得是多学科知识结合才可以顺利解决;难度过大也不行,教师还得考虑到这个课题的可操作性,如同最近发展区一般,“跳一跳”才解决的,才是最锻炼学生的。此外,我们需要认识到,项目化学习是项目化的,不是单单一节课可以搞定的,须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一步步解决问题,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最后,一个产品的诞生需要确切的评价标准,以此来衡量产品的优劣,取精华去糟粕,取长补短,从事实现产品的进一步优化。

TOP
8#

“奉化区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学生、教师共同行动,达到教育的共同富裕
TOP
9#

2021学年第一学期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一次团队研修活动心得

松岙镇中心小学  凌泽雨




    新的学期,又到了每学期仅三次的小学科学团队研修时刻。每每这个时候,便是我们这些科学老师吸取经验,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时刻。上课的几位老师,每一个都很好的展现出了自己专业的教学素质,向我们展示着自己对于新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王老师在最后的点评环节提出的“三度”理念更是加深了我对当下科学课堂的进一步理解,让我收获颇丰。

一、有深度

1.深度思维的课堂

      我们对于课堂的把握不能只是完成任务一般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科学课应当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课,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让学生的思维流动,才能体现科学课的质量。

2. 深度探究的课堂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深层次的探究,可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3. 素养导向的课堂

      掌握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一直都是小学科学所倡导的,我们从生活中习得知识,同时也要讲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服务于生活。基于情境解决的科学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践的平台,给学生大展身手的机会,

二、有温度

1.轻松有趣的课堂

      科学课往往是受到学生喜欢的,科学老师也是受欢迎的老师。关键在于这是一门有趣的课,很多东西、材料、内容都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的或者是不了解的。而我们科学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属于科学课的性质给放大,让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不讨厌这一门课,做到这些我想这就已经是一门及格的课了。若是能够再进一步,将课设计的充满趣味,课堂氛围轻松和谐,那就已经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益了。

2.从儿童视角出发的课堂

      课的内容设计应当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过于超前的知识过早灌输给学生是起不到一个好效果的,从学生已有资料着手设计教学内容,关注最近发展区,才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

3.师生和谐的课堂

      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学的正常进行是有促进作用的。民主的教学过程,教师充分给予学生交流、表达、争辩的机会,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表达与交流,才更容易促进思维的碰撞,知识的沉淀。

三、有宽度

1.大单元下的科学课堂

       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应当遵循大单元的素养导向去完成概念建构,这是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师对于整个单元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在进行课时教学时便有了方向,知识在学生面前才会变得容易梳理,结构清晰。

2.可拓展的科学课堂

       科学课的内容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内容,在现有的“双减”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多关注教材内容的延伸,去着手设计一些贴合教材的拓展内容、项目化学习。让知识变得更加的饱满、扎实。

3.可跨学科解决的科学课堂

    基于问题解决的STEM理念是十分贴合小学科学的教学理念的,个人认为,小学科学课也是最合适发展成STEM课堂的一门学科。我们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所以,多思考如何在科学课堂中融入STEM理念,是我们近期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以上,期待下一次的团队研修。

                                                    2021.09.30

最后编辑奉化区凌泽雨 最后编辑于 2021-10-09 21:03:47
TOP
10#

感谢你的分享,跟着你一起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