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化区小学科学凌泽雨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11#

建议转到 网络研修板块 中
TOP
12#

2021学年第一学期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一次团队研修活动心得

松岙镇中心小学  凌泽雨




    新的学期,又到了每学期仅
奉化区凌泽雨 发表于 2021/10/9 21:01:39

心得体会写的很好,期待每次研修
TOP
13#

可以适当加快的更新的角度, 也可以更新自己的课堂随笔
TOP
14#

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二次团队研修活动心得

松岙镇中心小学  凌泽雨

           11月30日,在尔仪小学参加了本学期我们学科的第二次团队研修。每一次参加这样的团队研修都能够对自己的学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对教材的更深理解,有时候是对教学方法的更深感触,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之中,给予了我等在乡镇开展教学工作的老师莫大的帮助。

  本次活动,听了三节六年级新教材的知识,其中两节是对六上教材内容的演绎,另一节则是六下。教学主要围绕“观点--论证”进行展开,三位老师作为我们学科的资深教师,都展现了极高的教学素养,都在非常精彩地诠释着自己对于“观点--论证”的独到见解。

  首先是杨启峰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一课,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学生们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可以用来解释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其中有一个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地球跟太阳互相围绕着转,这个观点在我之前的教学中是不曾出现的,更不是教材中预设的一种观点。杨老师将这个学生的观点也一并呈现在了黑板之上,并在后期的模拟中也支持了学生的这个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杨老师表现出了对于学生观点的极大的包容性,相信这样的教学才是一个真正包容学生、能够让学生自由释放观点的教学。此外,杨老师的教学也非常有灵性,他采用三个手机不同角度的直播,让模拟画面能够以多角度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直观的观察,相信学生对于模拟实验的结果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汪璐珊老师执教的《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活动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不断为学生的观点组织活动来帮忙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些必定费了许多汪老师的许多精力。王钰乔老师执教的《日食》一课,独特的教具展现了王老师对于教材的独到见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制作出像这样的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开展模拟探究的教具,可见一斑。这样子的教具也为学生获得证据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关于“观点--论证”,自己也有一些浅薄的看法。学生对于问题又属于自己的观点,为了观点他们才会通过探究去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但在“观点”与“论证”中间,是否可以将“观点”更加深入一些呢?例如,有了一个观点之后,在做实验之前,可否对实验可能的现象进行一个定义,也就是在实验之后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实验结论。这样子的思考是否可以让学生的后续实验探究更加有目的性,促进探究的高效进行呢?

最后编辑奉化区凌泽雨 最后编辑于 2021-12-07 20:19:1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