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流浩淼个人成长专贴【周淼】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复习整理】三上复习资料精简版

1.
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
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
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

4.
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5.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肉眼无法看见

6.
沸腾: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7.
凝固:0,水开始结冰结冰温度维持在 0℃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8.
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9.
融化:冰变成()的过程叫融化(固态→液态;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的温度慢慢升到 0℃,冰开始融化。加热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10.
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和红糖等,不能溶解沙子、食用油、面粉等。

11.
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12.
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杯水中可以溶解的食盐的量是有限的;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13.
搅拌、加热、压碎可以加快溶解。

14.
做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15.
如在探究加热能否加快溶解时,两个杯子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其余条件完全相同。

溶解:用水分离沙子和食盐,食盐溶解于水中;

过滤:用滤布或滤纸通过过滤,将沙子分离出来;

蒸发:将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水分蒸发后收集的白色颗粒就是食盐

16.
很多物体都在变化,但很多变化之后,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比如水结冰,水还是水

17.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8.
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小结:空气占据空间

19.
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20.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1.
空气有质量

22.
热气球加热后,体积由变大,温度升高,飞起来,然后后会掉下来。    

23.
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制作的。

24.
模拟实验中的风如何形成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进盒子,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

25.
空气流动形成了

26.
空气是种物质,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它为大气层

27.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8.
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9.
温度是观察和记录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30.
气温计上有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信息。

31.
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使用时要将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2.
测量气温 要在室外、阴凉、通风处

33.
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 2 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34.
除了下雨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

35.
我们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

36.
用简易雨量器测降雨量时要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记录数据时要以毫米”为单位。

37.
6降雨量等级标准通常分为 6 级,根据一个地方 24 小时降雨量的多少进行划分:0.1~9.9 毫米为小雨10.0~24.9
毫米中雨25.0~49.9
毫米大雨50.0~99.9 毫米为暴雨100.0~249.9 毫米为大暴雨250.0 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38.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大小与方向。

39.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8 个方位来描述。
40.
我们常用蒲福风力等级表(13个等级记录风速。

41.
云是小水滴或小冰晶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云的多少与天气关系很大,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

42.
天空中的云主要有三种形态: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层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卷云

43.
天空中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记录为;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记录为多云;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记录为

44.
制作气象预报主要的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们昨天考了三年级的,收藏下次用
TOP
3#

这个还是很有用的,下次再看
TOP
4#

回复 1楼周淼的帖子

这个很详细啊,礼拜一打出来让学生去复习一下,临时抱佛脚。
TOP
5#

开个人专帖,希望坚持第一。
TOP
6#

感觉现在已经不太使用背诵的方式记忆了,不过整理起来还是很有用的
TOP
7#

更喜欢思维导图的方式,不过这个方法也还是很常见的。
TOP
8#

坚持继续更新
TOP
9#

曾看过一种理论分析为什么人类的寿命比同属于灵长类的猴子长,智力发展比其他动物高等,是因为人类的幼儿期和童年期比其他动物都要长。细想这种说法的确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从人类心理学角度出发,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智力发展得特别迅速。心理学家指出,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也认为,出生后头4年的智力发展最快,他认为如果把17岁所发展的智力作为100%的话,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已经获得了50%,4-8岁获得30%,最后的20%的智力由在8-17岁时获得。童年期和少年期是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3、4岁到12、13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是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
或是出于这种分析,所以现在的教育界有着一句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看看满大街的幼儿艺术培训机构,小学奥数学科竞赛等等不正是体现这种意思吗?
回顾自己的读书生涯,似乎也是这么过来的,包括身边的朋友,在学校里接受各种学科教育,忙着做作业,写试卷,周末还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各类科目。家长比孩子还着急,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其他比下去:“我们不补课,别人在补课,不是就拉下了吗?一定要去补课!”而自己毕业之后,从事教育事业,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这种想法也牢牢印刻在我的思想中,怕孩子听不懂,又给孩子多讲了几遍;怕孩子掌握不了,再多布置几道题。这种状态总是搞得学生学得很累,自己也教得很累。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同事介绍我一本书——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
不同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龙应台的教育观却是“孩子你慢慢来”,她强迫孩子,从而了消灭孩子的天性,调皮捣蛋的孩子并不是不好的,每个孩子都是纯真善良的,与孩子相处时,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内心逐渐成长。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只是短跑。如果真正是马拉松,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足够的体力,致使最终失利。
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宛如植物生命的孩子慢慢发芽,等待生命慢慢成长,别把教育看做比赛,把成长当做跑道,作为老师,要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
“慢” 是一种教育,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心境。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种固守,一种耐心;是一份信任,一份宽容。正是急功近利让我们渐渐地疏远了这份耐心,渐渐地不再习惯于等待。因为恨铁不成钢,我们恼怒不已,批评指责;因为恨铁不成钢,我们越俎代庖,揠苗助长;唯独忘了对孩子轻轻说声:别急,我等你……孩子,你慢慢来。大人就要慢慢来,这样的慢慢与速度无关,却是真实而真诚的态度。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诲、在“慢”中践行我们爱的教育, “慢”的过程就是信任和宽容,是孕育惊喜的历程。    
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TOP
10#

3.24柯桥区小学科学32学分培训

一、培训安排1.四年级各单元教材解读
2.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培训
3.四年级各课实验详解
二、回顾上学期期末调研
*用滴管在白色粉末上滴加少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及判断白色粉末成分
*学生凭直觉判断,缺乏科学方法的运用,死记知识点,没有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开学调研反馈
1.关注学生记录
2.是否达成学习目标,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要求
1.理解教材,培训时做好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根据教材内部和培训后的理解,重新修订学期教学计划、记录上课时间,反观计划的适切性
3.备课要备作业本
4.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