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3----2014学年六年级科学研修帖 [复制链接]

1#

2013----2014学年六年级科学研修帖

把科学教学生活弄的简单一些。

记录点滴,也更希望得到同仁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4 13:01:0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享受教育
TOP
2#

  《杠杆的科学》简案!


看书:


一、课题是什么?找人写黑板上。两分钟


二、研究哪几个问题。


三、1.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杠杆,说说,每个人说几遍。八分钟


2.画一画。能记住吗?


3.判断是不是,几个图,是不是杠杆?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四、1.接下来研究------杠杆能省力吗?怎么研究?20分钟


2.用木条尺研究,最简单。确定力点和阻力点


3.能用更准确的数据说明吗?


4.能用杠杆尺研究吗?


5.什么结论?


五、小结一下,作业。三分钟



 


教学反思:


课没有上预设完成。杠杆尺研究部分没有进行。原因是判断几工具是否是杠杆时,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而且发现,学生说的是有想法的。因此,我组织了学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真正得出是与不是的原因。这部分内容,原定五分钟,结果花了十五分钟以上。课后觉的,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判断是不是杠杆,其实是对杠这一机械的认识,能不能找到三个点。如果能准确的找到这三个点,说明说明对于栻的认识是比较充分而扎实的,对于后续的学习是很有利的。


教学不足,对时间的把握不足,有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设计的不够精细,没有公开课的要求。导致处理上,和细节的操作上不理想,比如本应让每个人都来画一画杠杆,结果只是让几个同学板演。 


学生的交流来看,比较注意了发言的全面性,尤其叫一些不愿意的言的后进生来发言,同进注重了小组的作用,讨论后,叫小组中不喜欢发言的同学代表小组汇报。需要注意的是动手写的比较少,这样的学习不够扎实。需要进行改进。


学生自学效果来看比较好。当堂课记住杠杆的定义,以及基本的三个点,了解了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力,什么时候不省也不费力。这些掌握的比较扎实,但缺乏具体证据,主要是时间的问题,没有将作业部分完成,这是一个大问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处理进度是可以的,但对于学的内容应该有一个回顾与小结。


细看教学发现,自己的设计又没有按教材原本进行,应该改进。怕学生不会理解到这个设计,于是铺垫一个用木尺感受省力与否的实验。其实能不能,还不确实呢,既然不能确定,就应该让学生试试。改变可以,但不要轻意。


后面班级的改进:


看书:


一、课题是什么?找人写黑板上。两分钟


二、研究哪几个问题。


三、1.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杠杆,说说,每个人说几遍。12分钟


2.出示图,找三个点,将三个点画在作业本上。


3.判断是不是,几个图,是不是杠杆?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五、1.接下来研究------杠杆能省力吗?怎么研究?17分钟


2.用木条尺研究,最简单。                   


3.能用更准确的数据说明吗?取消


4.能用杠杆尺研究吗?如何确定力点和阻力点,如何说明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5.实验活动。


五、小结一下,作业。三分钟


通过实践发现,还是需要另加一个节课完成杠杆尺的研究,这跟预想的设计相吻合,想一节课完成的想法再一次破灭。


杠杆尺的课后反思:


教材中要求用杠杆尺来研究杠杆是否省这个实验中,部分学生对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杠杆是否省力,难于理解。总有人认为:既然平衡了,那么就是不省不费力。(受五下浮力中的实验中,水中静止漂浮物所受重力与浮力大小相同的影响)于是我进行了解释,用一个钩码就可以把两个钩码弄平衡,你说省没省力?大部分同学理解了,个别的作业还有错误,说明没有真正理解。


在学生看来,图一好理解,是省力了,而图二,就要费点脑筋。


批的时候,我让组长给一不会同学讲,组长说:(图二)你用一个把两个弄平了,不是便宜了吗,当然省力了。这个学生马上点了点头。是否真懂了,我不确定,但我在想,便宜(儿童解释语言)是否比省力(术语)更容易理解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9:53:49编辑过]

享受教育
TOP
3#

非常实用的记录形式,特别是后面的反思和调整,坚持成就精彩!
TOP
4#

我也教六年级,此贴风儿必关注,好好向空空学习!这第2课,我也上了2课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课堂练习,这样第二课时也满满了。
TOP
5#

 

第三课时:杠杆的研究


基本过程:


1.       复习提问: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如何区别?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三个杠杆。2


2.       (结合实物)指出三种工具的三个点,分析他们属于哪种杠杆?有其他发现吗?(酌情)3-5


3.       下面有下种工具,你再分分看。小组讨论完成。汇报。6-8


4.       预设: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力杠杆呢?体验费力杠杆(镊子拿钩码)3-4


出示任务:看书、两分钟。


5.       阅读资料库文字。3-5并回答问题:小杆称的原理?如何控制测量范围?


6.       体验:做一个简易小杆称。8


7.       能制作一个测量范围在一些的称吗?设计实践活动:为其全校学生测量书包重量活动。包括测量文具袋、单本书等。7


8.       作业1-2


计划确定好,安排好班级负责人,及其具体分工。

享受教育
TOP
6#

空,看了你的帖子了,你的想法已经在实施了啊!非常好,在这里记录既可以让其他老师学习、提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给自己存档,当我们回首已经走过的路,我们的足迹就在这里!


空,好样的,向你学习!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

关注空空!平行班的教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反思!学习也准备行动!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8#

把复杂、麻烦的教学活动变的简单、轻松,这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TOP
9#

谢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享受教育
TOP
10#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3-9-6 11:16:00的发言:
把复杂、麻烦的教学活动变的简单、轻松,这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是的,把这个当成目标。

享受教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