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3----2014学年六年级科学研修帖 [复制链接]

31#

杠杆尺研究杠杆的确复杂了,运用陈建秋老师的改进课《杠杆的科学》探究能更直观、清楚深入研究杠杆。模仿那课教学效果很不错。


还有对于杠杆的省力情况判断应该根据实物或实物图判断更好,不要就提供一个名称让学生做判断。比如剪刀、订书机,它们的种类太多了,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让学生因图判断,不能教死了。

TOP
32#

以下是引用镜中影在2013-9-18 13:45:00的发言:

    
    

杠杆尺研究杠杆的确复杂了,运用陈建秋老师的改进课《杠杆的科学》探究能更直观、清楚深入研究杠杆。模仿那课教学效果很不错。


    

还有对于杠杆的省力情况判断应该根据实物或实物图判断更好,不要就提供一个名称让学生做判断。比如剪刀、订书机,它们的种类太多了,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让学生因图判断,不能教死了。


    



谢谢指点!
享受教育
TOP
33#

虽不教这个年级,关注学习了。
TOP
34#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一课,提前上了。原因是参加区比赛,加上一个展示课。上课时间相差一天,索性一课两用。


根据经验,这堂课主要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实验设计时间有点长,一个是实验时间费时较长,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研讨时间。


     第一个难点的解决,1.柱、梁学习中,要明确,研究梁,这样,猜测原因时,会指向梁,而且对于后面的实验设计有很好的铺垫作用。2.实验设计直接出示实验器材,再让学生进行设计。3.设计好宽度实验后,直接设计厚度实验,因大致方法相同,学生马上可以简单说出厚度的实验设计,节省时间。第二个难点的解决:1.实验材料的选择上,便于学生操作,易于得出实验效果,节省实验时间。我的材料,卡纸,做好桥架,固定15公分距离,重物为垫片,最小值(一倍宽|厚)为一个,最大值(四倍厚)为12个。2.实验方法。让学生每组操作也可,但我采用了实验超市的方式,全班动起来做,积极性更高,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实验合作,速度较快。3.实验要求统一,学生会想到一些常规的实验注意事项,最后,进行一次,实验明确。即学生看PPT再重新整理一下注意事项。要求就是要求,应该让学生明确,避免明知的错误而产生的操作行为。


     第一次试教下来主要问题: 一、 加上实验设计时间16分钟,有些过长。前面的时间还可以压缩,需要讲解的部分直接讲,不需要学生过多的参与讨论。二、 学生实验时间为16分钟,操作中会出现“明知故犯”现象(前面明明已经讨论过的注意事项),说明实验要求还不够明确(未ppt 明确)三.因此前面时间的占用,研讨时间较少。只是简单得出了宽度、厚度的影响及二者比较。没有其他。应用部分也太匆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2 9:13:32编辑过]

享受教育
TOP
35#

 

      第二次上课,总体过程流畅。时间控制也比较理想。


      存在问题:一是PPT制作可以精细化一点;二是开放式的实验,各组实验时间不同,注意整理实验材料的时机。三是研讨部分相对单一,只注重了结论,如何扩大数据的更多价值。四是应用部分,立着放好还是横着放好,最要用一个更明显一些的演示。

享受教育
TOP
36#

 


《滑轮组》教学反思


本课以基本实用为主,本课的教学是上一节课的继续学习。这节课着重点有两个:一是学生亲历组装滑轮组,并感受滑轮组省力且可以改变方向(也可不改变),另一个是作业上,如何给用线将滑轮组连接起来。


     第一个内容。我先让学生用实验盒中的材料(也是上一节课的材料)组装一个滑轮组,有部分同学,马上就可以,而一部分同学没有头绪,我就出示了连接图,慢慢会连接的人多了起来,再通过同学互助,较快完成。然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两定两动滑轮,让学生进行组装,不少同学,看着图,也组装不了,只是静看会的同学进行。看也是一种学习,我鼓励学生,尽量亲手进行,总体 达到了预想效果。两个动滑轮后,省力很多,有的用钩码表示,有的用测力计表示,很有说服力。


画线问题,又出现了。在三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板前进行了一下例画,进行了一下指导,结果这个班,基本上掌握了画的方法,作业本中,只有一名同学错误。在二班,因此时间关系,没有安排上面例画,结果作业中,出现近三分之一的错误。实践会了,但在连线时,学生就忽略了实际操作的画面。在这一点上,既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学习固定思维的顽固,也说明了我的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这些问题。 


在后面的两个班教学中的调整:


1.让学生组合滑轮组后,根据实际在作业本空白处画图一画,让每一个同学都画画。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滑轮组装。


2.滑轮组的体验活动应当设置一个。在操场组装一个手拉同学的滑轮,让学生体验轻松拉起同学的感受。

享受教育
TOP
37#

空空的帖子形式很好,教研贴,督促了自己,反思了自己,也提点了大家。真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4 9:48:56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38#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3-9-24 9:48:00的发言:

    
    

空空的帖子形式很好,教研贴,督促了自己,反思了自己,也提点了大家。真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4 9:48:56编辑过]


    


欢迎常来指导!
享受教育
TOP
39#

     今天四班上滑轮组一课,关于图,让同学们画一画,结果正确经非常高。这个活动的难度其实不大,主要是要点到,联系实际操作情况。
     从课上的时间看,学生的时间不够。学生先完成简单的滑轮组,还是可以的,但两上动滑轮,学生需要进行一段尝试或者老师的指导才能上手。想和他们一起做个大的体验活动,时间上无法完成。所以,取消了这个活动设计。
    课最后面的三个同学的活动,我没有安排。一来,操作难度是有一些的,二来滑轮组省力,组数越多,越省力,学生通过前面实验已经明确了,不需要再加,尤其是效果不是很好。当然,自己的操作可能不够,没做出预想效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4 11:34:22编辑过]

享受教育
TOP
40#

简约课堂需要教师持续的实践和研究,化繁为简,浓缩有效的课堂是一种教育境界!
TOP
41#

那个滑轮组的绕线很麻烦,而且省力情况不是很明显,感觉我们上这个内容,做这个实验比较弱,我自己也是这样。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42#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3-9-24 18:02:00的发言:
那个滑轮组的绕线很麻烦,而且省力情况不是很明显,感觉我们上这个内容,做这个实验比较弱,我自己也是这样。

是有这种现象。


我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跟学生提到了摩擦力的影响问题,学生也能理解。因此没有过分关注数据,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也不知道这样做,科学不科学。只是感觉到了学生喜欢!

享受教育
TOP
43#

听了我们校长的一节数学课,感受到他上课大气,沉稳,细节知识点的把握很到位。


根据他的启发,对自己的《抵抗弯曲》一课,进行了文字实录整理,这是第一次尝试。整理的过程中,发现细节点掌握的漏洞很多。看来,多进行这样的文字实录,是很有好处的。

享受教育
TOP
44#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反思


                  该调整时就调整


      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起到小结应用的作用。开始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复习。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算好,尤其是后进生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于是进行了一下引领式复习,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时间上的安排,往下进行教学,但是在观察,并确实类型时,不少同不能明晰,其实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足。遇到这种情况,我需要进行一下提醒,想一想,各种类型的简单机械的基本特征。就算这样,还是有部分同学,无法确定。整堂课下来,确有部分同学未能做到独立完成,深刻理解。从作业上来看,还是比较明显的。


    原因分析: 1毕竟一个十一天的假期过去,学生的记忆有些淡,情有所原,更何况那些本来就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呢。自己在备学生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2自己没有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调整,还顾及着原有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何果能及时改变,增加学生的复习时间,效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调整策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扎实课堂角度来看,应当增多一点复习的时间,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看书时间,然后五分钟老师引领式简单复习虽然复习感觉时间有些长,但这个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明确四种简单机械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自行车上找出相应的机械类型。种子播好了,只要春风细雨一到,自然生根发芽。


    心得:在自己的课堂上,不能灵活处理原因如下:一是自己没有进行认真的备课,在学情考虑方面不够仔细。二是备课备的简单想当然了,没有准备二套应急预案。说到底还是没有重视平常课。公开课上,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知识点的创意解决,大量的学生自主时间,以及体现学生为主的理念的活动设计,这些在平时课上很难做到深耕细作。


     昨天看华应龙的随笔,感觉到他极强的课堂调整能力。上次全国数学大会上,潘小明老师在课上慢慢发现学生上过这课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了教学的重心,显示出了极强的调整能力。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要善于、乐于反思,只有通过反思,然后进行实践改正,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慢慢走向教学上的成熟与洒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9 19:15:40编辑过]

享受教育
TOP
45#

字可否稍大一些,有些不方便阅读!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6#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3-10-9 19:02:00的发言:
字可否稍大一些,有些不方便阅读!

已改正!


因浏览器版本问题造成。

享受教育
TOP
47#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反思 


                   擦亮双眼   抓住育人契机


       六(2)班课末进行作业,作业本上的一道题:


          连线:


          自行车车把             杠杆


           脚蹬                   轮轴


          刹车                   滑轮


          螺丝钉                 斜面


        我在巡视时,看到刘玄叶同学在那微皱眉头,想是遇到了问题。于是走过去,


师:有什么问题?


刘:这道题有点不对,


师:有什么不对?


刘:自行车车把是轮轴,脚蹬也是轮轴啊


师:那怎么了?


刘:那滑轮就没的连了。


师:哦,


刘:一般的,应该每一个都有连才对,语文课都是这样的。


师笑:你确定这两个都是轮轴吗?


刘:应该确定的


师:谁规定的连线题中,一定不能出现空的,或者连两个的?


刘也笑了:没有,思维定势了。


说完便继续作业,下笔显的很坚定。


      在课后的作业批改中,我也发现,近一半的同学作业都出现了这个错误,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作业本上,在这个条线上都有涂改的痕迹。显然,他(她)们也产生了刘同学一样的问题。


     回想这个画面,引起了我的反思。学生的思维定势主要来源于语文课,也许很多课都是这样两边相匹配的,也包括我们科学课。经过几年的练习,考试,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答题技巧,什么样的题,如何答比较合适,能拿高分。也就是说,在学生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考试,如何应对现有的问题,甚至形成了思维定势了,那么教育希望达到的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创造力的开发等目标,体现在哪里呢?是不是被这样的思维定势给淹灭了?


     可惜的是,我没有抓住这样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如果当时,在学生说出:“应该确定的之后”我不进行任何回答,而是等其他同学做道题,产生困惑后,集中进行一个讨论。讨论内容:首先能否确定这两个部件是轮轴原理;其次,为什么你会产生困惑?最后说说思维定势。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明题,而且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的科学教育。


      教师要做“人师”,而不是“经师”。教书为辅,育人为本。师者,千万不能丢失其根本。


      学识明理,不在学时之长短,而在于学习之契机,尤其是情感态度的感悟。而这种感悟的契机往往不可预设,随时都有出现的可能。能否发现并抓住这样的契机,是“人师”的一个重要表现。

享受教育
TOP
48#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3-9-6 11:16:00的发言:

    
    把复杂、麻烦的教学活动变的简单、轻松,这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向喻老师学习!简约的课堂是大家的努力目标!
TOP
49#

2013-10-12


起立:问好


一,复习引入:2


1今天,我们进步第二单元的学习,第一课是抵抗弯曲,我们在前面已经上过,我们学习建筑中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柱和梁,并且知道,梁更容易弯曲。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怎么办?上节课中,我们研究了厚度和宽度的影响,具体是:改变宽度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改变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一根木板,平放好,还是立着放好?怎么解释?


2.今天我们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同学们看图片:生活中有这些形状的材料,这些材料能增加抗弯曲能力吗?


二、形状与搞弯曲能力的研究5


师:如何来研究一下呢?


生:把纸做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放垫圈。比较一下


: 和谁比较呢?


生:平放的


师:如何作成不同的形状?


生:折,圆和方形需要用双面胶粘一下。


师: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公平,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生:跨度、纸的质量、纸的大小、放垫圈的方法和位置


师:好的,我们来明确一下实验室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领取材料,进行实验15


师:同学们打开作业本,记录在第12页的活动记录中。组长前来领取材料后,如果你们商量好了实验室的步骤和方法,就可以开始了。


生进行研究活动。


师进行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尤其是放垫圈的方法?


三、.研讨汇报:6---10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波浪形最强


师:实验的首要目的是什么?这个发现我们可以先指出。


师:有不同意见吗?


师:同样的材料,为什么改变了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呢?你能来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应该比较难回答,很少会想到改变形状是在减小宽度增加厚度


师:这里有一种解释,不知道我们可以理解?


四、以瓦楞纸为代表的生活应用5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这种应用吗?


  生:进行举例


  师:这时有一个例子,不知道同学观察过没吗?看过它的结构吗?为什么它比较牢固?


  生:厚或者里面有波浪形


  师:看过吗?我们拆开来看看它的形状,看看,是不是这些纸本身就很厚


  师:出示介绍


 


完成任务作业2


  


 


 

享受教育
TOP
50#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反思


上了两节课,任务都有没有完成。都只进行到了实验部分,善于瓦楞纸,部分都没有完成。


原因:目标定位出现问题


本节课,我的主要目标除了解决形状对抗弯曲能力影响这个问题之外,还想让学生通过给的材料,自己加工各种形状,练习一下动手能力。考虑到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时,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折法(如折圆形等将纸不是纵向而横向折改变了长度致使实验无法进行),让他们出现问题后自己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但是学生的纠错没有想象中的强,他们遇到问题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会说不行,而不去想问什么不行-----尽管前面设计实验时,已经点明。对三角形和圆形放垫圈时,学生花的也是比较多的,我对学生会实验能力估计有些高。当然可能多个实验本身需要的时间就长,也是我没有充分考虑到的。


解决的办法


1.调整目标:集中在理解改变形状是减少宽度,增加厚度的分析与理解上。如果是这样,那么在实验前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一些,那基本形状也可以制作好提供给他们。强调有效的指导,和对原因的分析。


2如果就按原思路下去,可以尝试将前面的时间进行压缩,减少复习的时间(因前一节是公开课,早在三周前上完了,帮安排多一点复习时间),直接进入研究阶段,在实验操作方法上,给予更多更细一些的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有利于整节课的完成。


              


听了昨天的课堂录音,感受如下:


1.让课时,说话的速度有些快,不够从容。


2.课上说教的地方在些多。


3.复习居然有了五分钟。课上没感觉出来。


4.进行到实验具体设计时,应该先出现实验器材,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宽泛地太开放的形式,学生需要的思考和能力储备要求是比较高的。


5.听着听着,有些脸红的感觉,这么多的说教。


6.引导学生发言时,表述的完成、清楚。


7.加强平常课的练习,这与公开课相差真的很远。


8.进度缓慢,老师抢时间,但有些从学生的发言上来抢时间,不合理。


9.折的方式问题,出示书中的那个纸图,然后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解决,经历这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适当进行巡视指导,允许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与进步。


 


101030秒的实验时间,学生进行了的不够充分,学生在实验兴趣很高,被老师“恶狠狠”地打断了。


11.研讨时间不够,老师进行讲授,没有让学生充分的研讨与表达,也没有让学生对比大家的实验表现有实验操作,没有挖掘好实验操作的价值。


12.超时,晚下课五分钟,任务也没有完成。


13.作业没时间完成。


14.糟糕的一节课,可怜的学生,可恶的老师。


15.脸红,出汗,惭愧!!!


教学改进:


1.复习引入部分两分钟完成。直接以从宽度及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开始。简洁


2.实验设计部分,结合学生的思考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快速进入研究的情景当中。让设计时间控制在五分钟。


3.实验研究阶段时间放至15分钟左右。至于出现的圆形、三角形如何放的问题,可以直接揭示或者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想办法解决。


4.研讨部分,让学生对比实验记录,然后让学生从记录中发现问题,结合所做的形状进行分析。8分钟时间,关于原因解析2分钟


5.瓦楞纸的研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3-5分种

享受教育
TOP
51#

因为比赛,活动等,没有在这里记录!


 


《电与磁》教学反思


                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宽容


     在课前,我们简单复习了电和磁学的相关内容,其中电学中的短路现象多数学生忘记了。到是有些动手能力强的男同学知道。问其他原因,是因为他们尝试过短路现象。为个教学,我讲了短路的基本现象,说明了短路会造成电源电量快速释放,使电池和导线发热发烫,如果是生活中的短路现象,甚至会引起一些火灾等,并告之在一般实验活动中,尽量避免短路现象,保证安全。


     在教学中,第二个实验活动是通过短路电路增大电流,使产生的通电导线产生的磁性增强。结果学生在操作这个实验的时候,特别小心,一些女同学,甚至有点怕碰着电池或导线,认为这样短路电路可能会烧到手。遭到那些男同学的嘲笑:没事的,试一下又不会死。


我跟学生讲,一节电池的短路现象,拿着绝缘皮或电池是没关系的,并鼓励他们试试。于是学生才敢试。试了,才了解了短路现象,会发热,时间略长会有焦味。


    这一环节,引起了我的反思:


    短路现象到底让不让学生感受一下?


    我们讲着不能这样操作,这样的危害,但是学生不亲手尝试,又怎么知道短路是怎么一回事?短路会有什么现象?没有经过尝试,学生就不会有深刻的了解,不但不能理解这个知识,而且这个知识永远是一个迷,甚至会出现这样不敢碰电池的“书呆子”行为。


    奥斯特,不也是在无意中发现的这个现象吗?很多伟大的发现,不都是在无意或不寻常的环境中出现并被了解的吗?


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目标。然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却没有固定的方法。在现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要求遵守各项学习规范,无意中抑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是有代价的,它往往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与反常性。我们的教学,能不能多一点宽容,理解、尊重并适当鼓励这种破坏性和反常性。


     在我们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为了保定实验的规范操作,我们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和讨论实验注意事项。这样设计无形中,约束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在要求下进行着固定模式的实验,根本就谈不上的个体探究,因为经常不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我们的教学,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在错误找吸取教训,增强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中学,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的,探究的,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

享受教育
TOP
52#

 

《电磁铁》教学反思


             上学生喜欢的课


电磁铁一课教学,我采用了比较粗犷的教学方式。总体的教学思路:制作电磁铁----有南北有吗-------如何改变南北极三个活动。在教学中,学生上课的热情与感染了我,让我没有按预设的环节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实验 时间,缩短了活动的衔接与阶段小结,减小了活动设计的时间。这一堂课下来,课上的很流畅,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快的组快的进行,慢的组,慢的进行,没有统一的步调,没有统一要求,但实际教学效果,却达到了我的预期。最主要的,是学生喜欢这样的课。


教学的引用部分,没有按老方式直接进行电磁铁的讲解,而是通过讲了通电线线圈比直线磁性强,如果要继续增加磁性,可以增加一根铁蕊。这个想法缘于前天网上看到的中学在讲解电磁铁时,增加通过导线磁性的三种方法,即:增加电量、增加绕线圈数和加铁蕊。只不过这个地方的处理只是一带而过,最好给学生看一个教学视频,这样就更好了。


电磁铁,学生一看书,就知道如何进行组装,而且兴趣极为浓厚。不用细讲,学生就开始进行了实验。当看到可以产生磁,吸起大头针时,学生是十分兴奋的。之后,我问生,


师: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有吗?


生:应该有的。


师:如何能判断出来呢?


生:拿一个标明南北极的磁铁,相互试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可以吸,说明是磁铁。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只吸一下,可以吗?


生:想


师:吸一下,能说明有南北两极吗?


生:哦,两边都吸一下,一边相吸,一边相斥就可以了。


这个地方,其实,我应该再粗犷一点,学生说完,我不要追问,让学生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来说明,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实验过程能力的教育。


接下来学生进行了实验,学生的速度很快的,因为兴趣高,所以大家积极参与。有两个小组,全员动手,速度非常的快。先完成了,急于表达他们的成果。我让示意他们安静,不要影响其他组的实验。倾听并看见了他们的实验后,给他们先布置了后面的研究任务:哪边是南极,哪边是北极?


学生都完成了测试发现八个组,四个组钉尖是南极,四个组是北极。我问:


师:怎么大家的都不一样啊?


生:我们绕线的方向和他们的不一样。


师:你认为电磁铁的南北极和-----


生:绕线的方向有关。


师:还有什么可能?


生:哪电池的正负极有关,因为电流方向会改变。


师:有想法。还有吗?


生:应该没有了吧?!


师:这两个实验怎么操作呢?


生:电池换倒过来就行


生:反向绕再试一下。


见学生答的很干脆,而且很想亲手一试的热情,我没有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设计讨论,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如果出现问题,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


结果有两组学生进行的特别快,很快的就得出的实验的结论。快的原因是他们在改变绕线方向这环节中,想到了把铁钉先从圈中抽出,然后掉头再插入线圈中。


给他们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带来惊喜。


整堂课,就在这样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中进行。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讲解与研讨,没有那么多指导与分析,但孩子投入的学习热情表明这是一堂他们喜欢的课。教学中,我们常常将教学分成几块内容进行,并在每块内容进行一个小结。这样固然会有一定的好处,但也会破坏学生的学习的连续性和热情的持续。多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学习,哪怕学生的比较肤浅,哪怕学生的内容较少,但那都是他们自己所得。


尊重孩子,上学生喜欢的课。

享受教育
TOP
53#

是的,空空的实践非常好,我们给孩子时间,好的设计,他们就会给我们一份惊喜,也给自己一份收获!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4#

空空的学生比我的学生聪明多了,我也给了他们比较多的探究时间,那个改变线圈缠绕方向的“快的原因是他们在改变绕线方向这环节中,想到了把铁钉先从圈中抽出,然后掉头再插入线圈中”。这个方法,我4个班上下来,没有一个学生用到这种方法的,看来是平时自己功课没做到家。
TOP
55#

哇,上得比我快,我今天一个班刚结束第二单元,接下来准备上第四单元了。


看得出,空空老师的钻研精神和敬业精神,教学反思都那么真切,学习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56#

以下是引用风儿在2013-11-5 10:02:00的发言:
空空的学生比我的学生聪明多了,我也给了他们比较多的探究时间,那个改变线圈缠绕方向的“快的原因是他们在改变绕线方向这环节中,想到了把铁钉先从圈中抽出,然后掉头再插入线圈中”。这个方法,我4个班上下来,没有一个学生用到这种方法的,看来是平时自己功课没做到家。

风儿老师:其实这个方法好象不对。因为这样改变,其实绕线的方向并没有变化。原来的磁场还是原来的,只是铁钉的改变,不能说明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我还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6 19:40:53编辑过]

享受教育
TOP
57#

是的,给线圈转个向,其实没有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58#

享受教育
TOP
59#

 

《神奇的小电动机》教学反思


                     


     因为换临时换课的原因 ,这节课的材料准备比较匆忙,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这个活动中材料是仪器箱当中的实验盒。这个实验盒已经有好几年了,部分电刷损坏,但八组的材料还是够的。于是拿来上课就用。结果出了问题,有好几个组学生实验时,出现了不转的情况。我过去试了一下,也是如此。虽然临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原因,得出应该是时间久了,换向器上面有一层东西,有的有一点可见的锈迹,有的上面有一层粘的东西,导致接触不良。我叫了一名同学在投影上进行了演示,总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要是在课前,试一下材料,早点发现问题,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问题了。老师傅,新问题。受教训了。

享受教育
TOP
60#

我以前也经历过电刷不能很好的和换向器碰触的问题,导致小电动机不能转动,后来我们直接将导线碰触到小电动机的换向器上,这样就能动起来,只是电刷形同虚设了,不过原理学生都知道,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可行么?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