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2020学年共同体林泳桥专帖(四年级) [复制链接]

1#
学年目标

1.每月2次网络研修准时参加,并积极发言;
2.积极参加区,市,省级研讨活动;
3.撰写论文,并争取区级获奖;
4.至少上一节区级公开课;


措施
1.做好一课一得,做好教学反思,为论文准备素材
2.上好每一节课
3.阅读教学专著

(一)理论研学:
【评分标准】阅读有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著作或者纲领性文件,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原创的300字以上读书体会上传至论坛,每篇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本学年度必读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二)教研研修:
1.参加活动:
【评分标准】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每现场参与1次活动得5分,现场承担开课任务、讲座,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现场交流点评活动得10分。参与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如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发言、上虞小学科学E教研互动评课、共同体网络例会等得3分,参与、补看、补评得2分,网络经典发言交流等再得3分。及时完成活动体会、感悟等专题任务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现场活动:
上虞区级活动:
(1)2020学年上虞区区教研组长会议
☆网络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活动: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活动:
2.论坛研讨:
【评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研讨活动,积极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加20分。
3.报道宣传:55分
【评分标准】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等相关网站媒体上发表区级、校级等报道得15分,合作参与得10分,同一内容多个网站参与不累计。
(三)教学研究:
1.撰写文章:
【评分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主动撰写论文,撰写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2.课题研究:
【评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
(四)课程开发:
【评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五)技能竞赛:
【评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六)辅导学生:
【评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七)活动组织:
【评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坚持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得120分。
最后编辑上虞鹤小林泳桥 最后编辑于 2020-11-09 16:53:59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1/5/18 20:44:5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放入水中,水出现清晰的波纹,但我经过实验,并不能出现这么清晰的波纹
TOP
3#

回复 2楼上虞鹤小林泳桥的帖子

林老师这个活动的效果很明显,照片拍得也棒。
TOP
4#



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放入水中,水出现清晰的波纹,但我经过实验,并不能出现这么清晰的波纹

上虞鹤小林泳桥 发表于 2020/9/10 9:59:20
跟音叉本身、接触水面的层度和敲击方法都有关系吧,我淘宝上买了一个音叉,比较小,一般力道敲击后轻轻接触水面,波纹还是很清晰的
TOP
5#

回复 3楼上虞水手的帖子

这个是课本里的图片,现实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效果
TOP
6#

也有可能是速度比较快,很难发现
TOP
7#

音叉轻轻敲击,仔细观察还是能够观察到一点细微的波纹。我在想,如果能够把音叉的两根金属棒之间的距离再大一点,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TOP
8#

音叉振动频率比较高,波纹之间的间隔比较短,应该是导致看不清波纹的主要原因
TOP
9#

林老师你敲击音叉后,停顿一会儿,再放入水中试试
TOP
10#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前面2个班级,我选择了自制的教具进行研究,发现敲击后的音叉放入“外耳道”后,“鼓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发生振动。经过多次改进,还是没有很好的效果。


在后面两个班级中,我采用了教材中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虽然效果也并不怎么样,但还是能让孩子看到“鼓膜”发生了振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