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大江东陈飞琴成长专贴(2019新的开始,不断前行) [复制链接]

1#
加入小学科学论坛已是第7个年头,但这却是第一次开贴,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想起刚进论坛时,自己也是激情满满,经常会发一些自己在教学过程的所思所悟,曾经还有一篇被加精,可是说来也惭愧,没能一直坚持一下,于是今天决定开一个成长足迹贴,这样可以经常来逛逛论坛,向各位论坛好友们学习,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中有所进步!
最后编辑陈飞琴 最后编辑于 2019-02-02 22:29:17
分享 转发
TOP
2#

加油!
TOP
3#

向你学习。
TOP
4#

2019再次起步,赞一个!
TOP
5#

看有所得,论有所获,2019,欢迎常来!
TOP
6#

2019年1月15日   “由杂走向专的核心密码”每月研修学习心得
本月的每月研修主题的是朱老师讲解的“由杂走向专的核心密码”。听完她的讲座后,真是由衷的佩服,佩服她能在5条线,11个学科,14个岗位上切换的游刃有余,佩服她对待工作一直激情四射,佩服她能做到工作和家庭两平衡……听完讲座后,心中有一种冲动,有一种念想,很想结实这位朱老师。
在讲座中,朱老师分享了她27年的点点滴滴,朱老师认为韧性、抱团、自悟这三个方面在她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引起了我的共鸣。
1、    韧性:朱老师说“韧性就是坚守、执着、淡定、努力、从杂事中回归到我喜爱的科学教学”,现在每个老师在学校中单纯在搞科研的少之又少,当你很想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出现,可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去努力,虽然自己会辛苦,但是日积月累,最后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何乐而不为呢。哪怕最后没有成功,为教育、为自己丰富经历,经历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2、    抱团:朱老师讲的抱团是我感受最深的一个,我内心一直渴望自己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可以鞭策的自己,很多时候,自己想做一件事却没能坚持一下,可是在一个团队里面,人人都在做,你也不得不去做,到你后面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可能自己都不会想到原来自己已经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了。当一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专家名师的引领,有同队队友的帮助,那做事就会事半功倍了。
3、    自悟:朱老师提到要“悟教书”。日常听课做笔记——与设计提升相结合;听讲座——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看书、微信——马上记录灵感;备课——做做实验、改变器材做下水。
“悟育人”高格局与宽视野来跳出学科来看教育的本质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所应注意的,如果能做到,相信我们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大的进步。
最后以朱老师的话结个尾吧: “尽人事,听天命”,凡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成功和失败
TOP
7#

回复 4楼喻伯军的帖子

谢谢喻老师,我会努力加油!
TOP
8#

网络研修之后有所悟,有所得,向您学习~
TOP
9#

发表于 2012-09-24 15:13 |只看楼主
【原创】党湾一小教研活动听课随想
  
党湾一小教研活动听课随想

义蓬一小  陈飞琴



9月21日上午,萧山区小学科学教研组在党湾一小组织了一次科学教研活动,其中杨望祥老师、赵丽娜老师、张建友老师分别给我们及学生执教《电和磁》、《我们的小缆车》《电和磁》三节公开课。三位老师的课都非常成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从实验中体会科学、认识科学,再从科学中学习科学、喜欢科学。三位老师在他们的课堂中让科学实验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气氛均相当的活跃。张老师从本校的几次试教到最终展示我都全部参与,应该说感触很多。下面就我对来自义蓬一小的张建友老师讲授的《电和磁》谈一些心得体会,主要归纳为一下两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充分。

1、课前仪器准备要充分。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所用到的科学仪器有电源、导线、开关、灯泡、指南针、小磁针、磁铁、铁钉、记录纸、塑料瓶、投影仪。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件材料。一是张老师在指南针的底下绑了四只塑料脚,使其可以像一张小凳子一样的立在课桌上。大家都知道指南针非常的灵敏,把它放在桌子上,只要稍微动一下课桌,那么它的指针就会不断的摇晃,这样就无法解释后面课堂中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很有可能它在偏转的时候是因为你不小心碰了一下课桌),同时如果要使指南针静止不动再进行实验可能会浪费课堂时间,使得课堂资源无法充分的利用,那么张老师这样绑脚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以上的问题,给课堂活动带来了便利。二是饶线圈时张老师教给学生的方法并不是绕手掌,而是为学生准备了塑料瓶,让学生将导线饶在塑料瓶上(7-8次),方法独特,清新、明了。我认为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操作以来也更加的方便。


2、课前教材理解要充分。每一节课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每一个单元也都有单元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在上课之前,都要参透教材,不能忽视在教学设计中一节课与一个单元目标的关系,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张老师在这堂公开课之前,在义蓬一小自己的班级上进行了试讲,第一次一堂40分钟的课上到了60分钟,当时张老师自己也是始料未及的,后来经过不断的磨课,不断的研读教材,改变教学设计过程,迎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公开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张老师在这堂课上设计了4个学生实验,一是简单的连接电路,目的是复习旧知,引出问题;二是通电的导线中有流动的电流使得指南针发生了偏转;三是短路能使指南针偏转的明显;四是导线绕成线圈可以使得指南针偏转的更加明显。以及在第一个实验结束后,张老师还表演了一个魔术,从而引入磁的概念,说明小磁针偏转的原因只有2个(磁铁的相互作用和磁铁的吸铁的性质),为接下去的三个学生实验做了很好的铺垫,巧妙的将电和磁联系在了一起。从这四个学生实验当中可以看出,张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非常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以及递进性,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的上升,课堂中充满着浓厚的探究氛围,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乐趣。

二、课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一贯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如今新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科学课堂上,要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不仅培养学生知识的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在张老师的课上,始终贯穿着实验,并存在连贯性及递进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张老师在设计提问环节也非常的巧妙与有效。将4个学生实验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一问:导线能否使指南针发生偏转?二问:是否有办法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短路)三问:还有没有使指南针偏转的更加的明显?(在短路的基础上增加线圈)层层引导,层层递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事情做,而不仅仅是听老师所讲,抄老师所写。在实验过程中,张老师还发了实验记录纸,也就是说各个小组在做实验时不仅要观察实验现象,还需要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做到了5到:眼到、耳到、手到、口道、心到。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整节课通过张老师的引导,学生操作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电流能产生磁性,磁性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电流变大(磁铁数量增多,短路)与磁性叠加(绕成线圈)能使磁性增多,使偏转更加明显


通过本次公开课,对我自身来说又增添了一笔财富,又是一次经验的成长。使我明白了在课堂上,特别是科学课堂上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复制或再现,而是真正教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得真知。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也将积极向张老师学习,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中做到游刃有余,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为今年九月才参加工作,时间不到一月,对科学课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认识都是新手。以上的想法可能粗浅,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翻看了自己曾经发的贴,看到了自己刚工作不到一个月的听课反思,感触很深,我应该学学曾经的自己,有所思有所悟,才会有进步,就让现在从新开始吧!
最后编辑陈飞琴 最后编辑于 2019-01-17 08:32:14
TOP
10#

发展学生个性,快乐享受课堂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读后感

义蓬一小 陈飞琴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临近期末,基本上没有时间好好看这本书,每次想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总会被其他事情所打断,导致自己想看却看不着,内心无比惆怅。终于学生放假啦,我可以慢慢啃啃这本书了,这本书内容包括专家讲座、教学案例与评析,凝聚了对自然教学改革起先锋作用的“三剑客”(章鼎儿、路陪琦、李子平)毕生教学经验的结晶。由“三剑客”亲情打造的示范课,课例精彩、理念先进,点评引人入胜。现如今只看了前面一部分,但已感触颇深。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过去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答;起了传递灌输知识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灌输传递知识是很好的,但对于发展能力是消极的。因此传统教学应该来一个大改变,不要先把什么东西都告诉学生,也就是一定不要先深入细致地解释,然后搞个实验来证明,而应该给出一定的情境,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细细品读了李子平老师的《纸桥——形状和承受力》、路陪琦老师的《植物的果实》和章鼎儿老师的《昆虫》感觉自己身临其境,虽然他们的课已过去许久,可他们的理念却是在现在乃至到未来都是值得推崇和提倡的。这三节课都体现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获得知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给予者。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个个都像小科学家那样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活动,都能快乐的享受课堂。特别是当学生原有的认知与现有的知识发生冲突的时候,老师不是一味的否定他们原有的认知,或者是视而不见,而能把这些冲突作为课堂的生成点,利用他们,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的接受新知识,而且印象深刻。活动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孩子既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每项操作,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自由想象,无拘无束的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对教师了解学生,进一步有的放矢的教学也是大有好处的。
      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趁着寒假,继续品读后面的精华,相信还会给我更多的震撼,更多的感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