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复制链接]

1#

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研训专贴

1
分享 转发
TOP
2#

第一时间关注
<img src="http://wpa.qq.com/pa?p=1:81346673:7" alt=""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OP
3#

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凝聚动力,成长使然!
TOP
4#

    在宁围三小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深化课程改革”专题研训活动,上午是三堂展示课,瓜沥二小的陈佳丹老师执教了《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陈老师在尊重学生前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梳理;待观点进一步清晰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及时有效地捕捉学生的观点,然后追问其证据以及推理过程,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新的论证。下午喻老师对三节课作了精彩点评以及对《地球的运动》单元做了相应指导,同时指出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发展方向。最后教研员杨老师进行总结和回顾,并提出了新的希望。一天的活动充实有活力,使在座的我们都受益匪浅。                     党山小学  陆丽芬
TOP
5#


           关于时间轴的思考

    非常有幸,又一次能成为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教师联合成长协同体”的一员,并且参加了今天的活动。

    今天执教的老师带来了三节关于宇宙单元的科学课,特别是陆祝林执教《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一课时,一开始出现了时间轴这一事物,令我非常感兴趣。我原本期待着这可能会是整堂课或者今天整个活动的最大亮点。可惜,陆老师对于时间轴的处理,挖掘深度还不够。

    陆老师,今天执教的这节课是我们目前教材体系中为数不多的以历史时间和事件作为串联点的科学课,然而陆老师只是简单的标示出了托勒密和哥白尼这两个观点的时间节点。

    按照我的个人想法,今天的课堂完全可以抛弃板书,只显示时间轴。首先显示的是陆老师今天标示出的托勒密和哥白尼这两个观点的时间节点,其次还可以把我们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信息,也在时间轴上显示。此外还可以显示今天课堂中一些信息,如行星逆行的情况,还可以补充望远镜的发明、布鲁诺献身等孩子所熟知或者感兴趣的事情。最后,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科学史中一些重大的证据,来为我们的课堂服务。例如,学生们所熟知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等。

    下午的讲座中,喻老师针对傅科摆的教学也讲到我们小学科学中,关于科学历史的教学问题。我也突然联系到了我们五下宇宙单元的教学。我们的这个单元教材本身就是按照我们人类认识宇宙的时间顺序来进行编排的,那么我们的整个单元是不是也可以利用时间这一载体,来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在认识科学历史呢?我觉得是可以的,傅科摆出现的时间可以添加到时间轴里,恒星周年视差可以添加到时间轴里,还可以添加人造卫星发射、登陆月球等时间,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时间轴预测未来,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会有结果或者大事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2 20:55:32编辑过]

TOP
6#

以后萧山小科要靠大家了。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7#

    今天参加了第二期联合协同体的活动,能成为第二期骨干协同体的一员感到高兴。今天的活动的三节课很有意思,是在同一个班对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的前3节课连续完成,知识点紧扣在一起。

    首先是《昼夜交替现象》,作为同样上过这节公开课的我感受也比较深,感觉陈老师的这课更简洁些,从课前活动就开始让学生通过地球仪感知地球,了解地球是怎么样的。揭示主题后就直奔假说,怎么样可以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让学生通过画写到黑板上,然后是学生模拟验证,最后的研讨也比较好,激发学生观看自己的记录单,然后通过不同之处的对比,提出深层次的观点,地球运动与运动方式、时间、方向等有关,课后还不忘给学生指明继续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兴趣。


    第二节陆老师的《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中用到的时间轴也很有意思,我想如果用这个时间轴点名一下人类发展中,旧的知识被新的知识取代,工具的发展带来技术的更新找到更多的证据,或许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更推进一步。


    第三节钟老师的《证明地球在自转》中关于其中的推理确实挺难的,车内车外的举例倒是为地球内和地球外做好了铺垫,但学生在理解摆动了,其实摆是不动的,而是地球在动,确实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下午的讲座中,喻老师针对傅科摆的教学也讲到我们小学科学中,关于课堂中讲到怎样的程度,让学生学到怎么样的程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方法,这点十分有理。

TOP
8#

    新学期新气象,从新蕊一期学员成为骨干二期的一员了,感到开心。在宁围三小参加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同一班的孩子连着上一上午的科学课,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对老师、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观察我们的孩子的精神状态,第一节课有些孩子还没有进入状态,表现有些拘谨;到第二节课孩子们全班的积极性、参与性大大提高;最后一节课,有些孩子已经坚持不住了,靠后排的几个有点完全放松的感觉。

         三位老师联袂上课,最大的亮点:将孩子们的想法用图的形式全部展现在大屏幕上,让每一种想法被全班看到,并通过三节课将第一节课建立的这些孩子们的假设,一一进行验证。通过自己模拟太阳、地球,找到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通过人类认识地球及其历史,否定以地球为中心的假说;通过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傅科摆,否定地球不动的假说。最终让孩子明白地球运动状态,绕太阳公转,自己进行自转。这种连续坚持实证、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喻老师的精彩评课,更让我受益匪浅。傅科摆,对我来说都相当陌生的摆。如何呈现给只有五年级的孩子,如何让他们有所得、有所悟,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

TOP
9#

有幸成为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二期教师联合成长协同体”的一员,感到非常的荣幸。9.22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我们在宁围三小进行了开班仪式,也听了三节关于宇宙单元的科学课。瓜沥二小的陈佳丹执教了《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们从地球仪上找到江南小学的位置出发,让同学们认识了昼夜交替的现象,然后开始探讨昼夜交替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并且记录在学习单上。陈老师设计的学习单很不错,不仅有图文结合的记录,还有“你的思考和疑惑”一栏,使学生不仅要做实验,而且还要思考。陆祝林老师执教了《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时间轴让我印象深刻,还把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头像贴在相应的时间轴上,对这堂课学科增加了很多的乐趣。后来又讲到了行星逆行现象,通过这样的一个个疑惑和证据,排除了地心说和天圆地方说,做到了证据来秉持观点。最后一节课是鈡老师执教的《证明地球在自转》,利用车窗外的景物一个列子来解释为什么傅科摆能证明地球在自转,同学们虽然说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吃力,但是在我看来已经已经很不容易了。接下来俞伯军老师对这三堂课进行了点评并指出了科学课发展的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3 9:55:37编辑过]

TOP
10#

先写两字“回归”,等把感想理理再来侃几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