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静随记 [复制链接]

1#

小静随记

今年年初,加入了浙江小学科学网这个大家庭,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和老师们热爱科学的那种激情,感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进真好!浏览着许多老师的记录帖,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经验。呵呵,也悄悄地将一些专家们的记录帖纳入了自己的囊中,收藏着关注着,有空的时候浏览浏览,看着真好!小静心里也痒痒的,所以怀着惶恐和憧憬,为自己开个记录帖,一是作为自己平时的点滴记录,二是希望各位老师给于我批评和指导,帮助我健康成长。在我小学科学教育成长的道路上,有科学网真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6 12:59:5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因为之前不知道论坛的运行规律,莽莽撞撞地发了一些细细碎碎的帖子,真是惭愧!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对以前的帖子进行了一下整理。


1刚开始的一点随记。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6844


2科学课上自己的一些问题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6776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6767

TOP
3#

今天参加了“生本课堂,快乐学习”的送教活动。送课课题为《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和《各种各样的岩石》,执教老师是我所崇拜的老师。不管是在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指导和课堂组织上,都是值得赞叹的!活动后的教学研讨,也是精华所在。老师们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其中有老师感叹执教老师的上课思路清晰,而平常自己在上课时有些内容教起来比较琐碎。 


    我也从中反思,对于上课思路清不清晰,可能有两点原因。一、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回顾课堂可以发现,清晰的课堂,活动与活动之间是衔接紧凑的,教师的指导是循循善诱的,不是每个活动单独成段的。而处理这样的衔接和指导,需要对教材透彻的理解,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二、对课堂的整体化设计和重点突出。科学课堂的科学活动是比较符合学生的探究思路,但学生往往会在探究中偏离方向,所以教师要在活动中指导提示,将其引向主题。当然这两点只是个人的简单理解。


    另外还有个问题是比较有争议的:因为有两位老师同时上了《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一课,且最后都有留下一个思考题“岩石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一位老师执教时将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指向对本节课的内容,即因为岩石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是各种各样的(此教师是把这个问题作为总结本课内容的一部分)。而另外一位老师则将学生对此问题的思考引向了下一课和课后阅读,即因为岩石的成因不同所以导致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有些老师赞同前一种说法,有些老师赞同后一种说法。


    事后我看了教参,也受到了启发。其实“岩石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这个问题的处理上面两种处理都可以,只是不够完整。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这个问题其实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的。按照第一位老师的处理,是“岩石各种各样”的表象原因即学生在本节课所描述的岩石具有各种特点。而第二位老师的处理,是本质原因即岩石形成原因。其实将两位老师的处理结合起来将是非常完美的。岩石的特点其实也反映了岩石的成因,从现象到本质,从本课引向下一课。从中也让我明白,可能有些有争议的地方,有矛盾冲突的地方,可能是一种衔接或过渡,也有可能是一种提升。它有可能是界限也有可能合缝,推及人生也是如此。


 

TOP
4#

欢迎小静老师开个人成长贴,关于岩石的听课反思很有深度。
TOP
5#

欢迎新童鞋开贴!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6#

谢谢兔子老师和海风老师。努力向你们学习,请不吝赐教!
TOP
7#

昨天嘉兴渔翁老师彻夜未眠拍了一夜间月亮亮面朝向的变化。小静看了甚是感慨!想如能收集到这些照片就好了,那将是学生学习宇宙的很好的素材,素材精简但包含的信息量大。看论坛中,发现渔翁老师已经把这些照片奉献出来了,心中欢喜,所以将渔翁老师的帖子转了过来,特此链接,以备后用。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7050


非常感谢渔翁老师的分享!特别是那张月相一夜照,还可以作为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使用,给孩子们开阔眼界!


 

TOP
8#

欢迎开帖,关注,大家一起加油哦!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9#

谢谢鼓励!记了些细碎东西,却被文佳姐姐关注,真是受宠若惊,还望多多指教!
TOP
10#

随手翻看这个月的一个笔记,是听陈彤特级教师的讲座的时候记的。回想当时向陈特咨询过一个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陈老师的回答大致是:学会倾听是个长期的过程,要慢慢培养。首先要教师手把手指导的教他怎样倾听,让他听别人讲了什么,有什么与自己的思想违背了,有什么可以反驳等等,然后让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确实,在交流研讨环节中,学生的倾听是基础,倾听是一种能力,要慢慢培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2 21:29:39编辑过]

TOP
11#

思想不是套用,论文不是模式。喜欢科学教育,是因为其思想和精神真是我想要的,其教育思想符合我的教育观,我觉得教育就应该这样培养人!

TOP
12#

欢迎开贴,坚持哦!
TOP
13#

鼓励一个!赞一个。希望在这里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TOP
14#


以下是引用漫步云天在2014-3-22 21:33:00的发言:
欢迎开贴,坚持哦!
以下是引用千岛海韵在2014-3-22 21:35:00的发言:
鼓励一个!赞一个。希望在这里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谢谢各位前辈的鼓励,处在胚胎期的我需要吸收更多前辈们的营养,望多多指导!

TOP
15#

之前看到的有关科学实验室的一些制度守则,以备用。
(1)《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室) (2)《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准备室) (3)《仪器设备报废审批管理制度》(准备室) (4)《仪器室管理制度》(仪器室) (5)《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 (6)《实验室管理有关规定<学校>》(实验室) (7)《实验教学一览表<分科>》(实验室) (8)《化学药品安全保管和使用制度》
《教学仪器、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一、教学仪器设备是进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学校的固定资产,要加强管理,爱护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按统一要求分类、编号、入帐,建立总帐、分类帐、低值易耗品帐,做到总帐、分类帐与物相符,仪器与仪器橱卡记录相符。


三、仪器存放应定橱定位,做到分类科学、取用方便、整齐美观。要按仪器性能注意做好防尘、防压、防蛀、防潮、防霉、防锈、防震、防磁及避光等工作。仪器、药品室应配备合适的消防器材。


四、化学药品要按化学特性要求存放。建好危险品库,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物品要单独存放在专用的安全柜中,严格执行双人双锁和危险品领用登记制度,并定期检查安全情况。


五、贵重精密仪器,要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后才能启用,并做好使用、维修记录。贵重、普通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都要存挡管理。


六、各种仪器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使其处于完好状态。要按照《教学仪器、药品借还领用制度》、《教学仪器报损赔偿维修制度》、《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的要求做好仪器的管理、使用工作。


七、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应提前一天,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应提前三天,将“实验通知单”送交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作好准备,确保实验成功,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开设,应及时和教师联系。


八、实验室工作人员如有变动,应在学校领导的主持下,认真办理移交手续,最后须由三方签字,交接工作完毕。


《教学仪器、药品借还领用制度》


一、教师因教学需要借用仪器,用后应及时归还,领用药品应通过实验室工作人员记录消耗量。领用危险药品需要经领导同意,教师在危险药品领用簿上签名,并严格控制数量,注意使用安全。


二、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需要,教学仪器一般不予外借,如有特殊情况,教职工借用仪器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实验室才能出借,借用时间不得超过三天。


三、外单位借用仪器需经校长批准,时间不得超过一周;过期不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主动与借用单位联系及时收回。


四、仪器的领用、借出和归还均须办理有关手续,认真填写仪器借用登记单,仪器归还时,应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验收后存放。


五、借用仪器发生损坏情况,按《教学仪器报损赔偿维修制度》处理。


《教学仪器报损赔偿维修制度》


一、属操作不慎引起的仪器损坏,应酌情赔偿。因工作失职而造成的仪器损坏或丢失,应照价赔偿。对故意损坏仪器者除照价赔偿外,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处罚。


二、不论何种原因,发生仪器损失,都应填写“仪器损失报告单”,视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


三、仪器发生故障,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及时排除,或送交专业部门维修,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对维修好的仪器要认真填写好“仪器维修记录”,并作资料保存。


四、已损坏不能修复或经长期使用,性能达不到实验要求的仪器,由实验室提出意见,填写“仪器报废申请单”,经本学科教研组长鉴定后报校领导批准,并报送当地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审核,办理报废处理手续。


《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


一、化学危险品应设专用安全柜存放,柜外应有明显的危险品标志,双锁保险,双人负责,领用危险品必须按规定执行,杜绝事故发生。


二、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安装必须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三、实验室应做好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防创伤等工作,要配备灭火器、砂箱等消防设施及化学实验防护和急救器材。四、实验室应安装防盗设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仪器、药品保管室内。


五、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实验室安全防护的直接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本制度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领导应经常督促检查。


多媒体实验室管理规定多媒体实验室是学校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实验教学的专用教室,为保证多媒体实验室的正常使用,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则。


一、多媒体实验室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要爱护室内电教设施和仪器设备,做好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保证设施设备的完好。


二、重视日常管理,规范操作步骤,做好使用记录。所有任课教师要熟悉和掌握操作流程,注意使用方法,出现问题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


三、除管理人员外,不得随意对设施设备进行线路调整、软件安装和设置更改。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四、进入多媒体实验室,要服从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能随意使用。


五、保持多媒体实验室的卫生整洁和安静环境,不乱丢杂物,不大声喧哗。


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定期检查防火、防盗设施,离开多媒体实验室前,要按操作程序关闭仪器设备电源,切断总电源,关锁好门窗。

TOP
16#

看了篇文章,再结合自己对科学课堂活动的意义理解:科学课虽提倡学生主体,学生自主探究,但是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要具有教学意义和学生的发展意义,这就是课堂教学与生活摸索的差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3 16:04:03编辑过]

TOP
17#

欢迎开帖,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关注并学习中!
享受教育
TOP
18#

谢谢空空老师,望多多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8 13:50:53编辑过]

TOP
19#

看到一些小孩子对一些平常的东西(在我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哇啊......哇啊”的感叹,感觉小孩子真是童真啊。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些东西无感觉甚至麻木了?时时提醒自己,育人者必先育己,如果想让孩子们“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首先自己要常葆童心。看过章老讲座,发现章老心永不老,章老总是以科学的态度怀一颗童心好奇地看世界,做研究。我想科学家也应该是这样的,科学探究也源自于这份童真和好奇。也常常提醒自己,教育者要心静,要有律,敢作敢为,敢思敢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8 13:51:26编辑过]

TOP
20#

怎么样才能上出一节大气而细致的课?好难。。。

TOP
21#

以下是引用静以思在2014-3-24 22:17:00的发言:

怎么样才能上出一节大气而细致的课?好难。。。


先进的理念,巧妙的设计,娴熟的教技!做到这些确实太难了。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2#

能够上好科学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所谓厚积薄发吧!自己平时多用心,时间会短些的,加油!
TOP
23#

“静”“思”必能大气!关注你!
TOP
24#

看到科学群里有人提到了导学案。一说到导学案,脑子中就想到洋思中学的“三清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和双港中学的“三六导学模式”。这些中学利用导学案,在教育质量上都有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很多学校所提倡的利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模式可能也来自于这些中学的特色教学模式。群里有老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对导学案进行尝试,这也是让人期待的。
谈谈我对小学科学中使用导学案的看法:导学案其实是新课改中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下形成的产物。也赞同网上对导学案的一种说法:“导学案是一种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由此可见,利用导学案上课,将教学课堂向学生倾斜了,成为了学习课堂。这也是我们现阶段所提倡的生本课堂模式之一。
如果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使用导学案,要怎么样才能利用好呢?这其实是个难题(个人而言)。这个问题的难点之一:因为导学案的模式其实是很机械化的,即三大步六小步,这是个相对稳定的形式。用得好,它是能高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激发学生自主性的;但用不好就可能使课堂乏味僵化。所以可能会有一系列子问题的出现,比如:如何在利用导学案时激发学生活力?等等。难点之二:导学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现阶段小学科学课程开设在3~6年级(下学期可能会从一年级开设),低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需求还处于科学课实验性(即玩性)上,而导学案更强调科学课上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即思维和方法)上,所以个人觉得导学案适用高年级层次,在五六年级及更高年级比较合适。对导学案的设计也需要教师的心思,这可能会对任有不同年级段的教师备课和交流增加一定的难度。


每一种新模式出来,在实践的道路上总是磕磕绊绊的。怎样能将导学案用得巧妙,也能看出老师的技能,真心佩服这样的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7 20:31:03编辑过]

TOP
25#

以下是引用一品轩在2014-3-25 9:0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漫步云天在2014-3-25 8:50:00的发言:
能够上好科学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所谓厚积薄发吧!自己平时多用心,时间会短些的,加油!
以下是引用三江侠在2014-3-24 22:44:00的发言:

先进的理念,巧妙的设计,娴熟的教技!

 

谢谢各位老师,受教了

TOP
26#

《给冷水加热》这一课,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对于给塑料袋加热的这个实验环节,老师们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一: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进行教学,现象明显,不费事儿。
但是许多老师已经发现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是有问题的。根据教材中给塑料袋加热的实验设计,“装冷水的塑料袋加热”(实验A)能浮起来的最终原因是塑料袋本身密度就比水小。从而导致这一环节中的第二个实验“将加热了的热水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实验B)能浮”这样的实验现象做了无用功,即不能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为塑料袋本身就浮,就算塑料袋中装了冷水在冷水中也是浮的。(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将这一环节中的第一个实验标为实验A,第二个实验标为实验B。)
    发现了这个问题后,许多老师有些纠结了,因为既想要让孩子们看到塑料袋沉浮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个明显的变化,能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思考空间),但又不想为实验而实验(为做现象而掩本质)。所以许多老师想出了一些另外的措施。
    措施二:将水改换成盐水。但这样无端增加了无关变量,也就是将探究的主题变成给“盐水加热了”而不是“给冷水加热”了。所以很多老师认为如果要研究“给冷水加热”就不能抽换变量。(小静也认为冷水有冷水的性质,盐水有盐水的性质,虽相似但不可等同,除非作为拓展课“给盐水加热”倒可以一试。)
所以在研究冷水的主题背景下,有些老师想到了另一种方法。
    措施三:将学具袋中的塑料袋换成跟冷水密度一样的材料。学具袋中的塑料袋密度是比水小的(确切的说比热水密度都小)。而改换后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增加了实验B的科学性,即实验B装有热水的袋上浮源于热水密度比冷水小。但这个方法的缺点是1.寻找材料带来的困难。教师要将材料一一进行试验,直至找到能在冷水中悬浮的材料。工作量甚大啊!2.实验A中观察不到袋子的沉浮变化(因为袋子的密度虽然跟冷水的密度一样,但比热水的密度大),所以在实验A中学生获得的信息量较少,主要获得的信息为袋中的冷水被加热了。而且教师对实验B要进行再设计:?1.先将装冷水的袋子(ρ袋=ρ冷水)放入冷水中,悬浮。2.再将装热水的袋子放入冷水中,浮。这样才能解决实验本质性的问题,即是由于热水密度的原因才浮的。但悬浮和浮,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将其进行本质性的区别是有一定难度的。
于是有些老师又想出了措施四:找比冷水密度略大的材料。这个方法是建立在措施三的基础上的,优于措施三的一点是,学生能看到 1.先将冷水袋(ρ袋>ρ冷水)放入冷水中,沉。2.再将热水袋放入冷水中,浮。这样即解决的实验的本质性问题也让学生看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确实是个好方法!但同样这个方法所带来的不便之处是找材料不易。要找一种密度略比水大,但不能太大的材料,不然会浮不起来。
    有没有对于常态课来讲比较实惠的方法呢?这可能是大多数老师所想要的。小静倒是有个小建议,可能也有老师已经在实施了。小静建议,仍然使用学具袋中的塑料袋(密度小于水)。去掉实验B,而对实验A进行再设计:1.首先在热水水槽中,塑料袋中装入热水密封,观察。袋浮。2.再取塑料袋,装入等量冷水密封,观察。袋沉。3.过一段时间,袋逐渐浮起来了。由此引发学生思维发展。在此有老师可能还是会认为塑料袋最终浮起来了是塑料袋的原因,塑料袋的密度比水小。没错,这个原因是肯定的!这在步骤1中就已经证实了。为什么要进行步骤2和3?主要是通过这样1、2、3三步,形成一个实验动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发现本质问题。从1到2,为什么塑料袋会由浮变为沉?关键在于水。由2到3,为什么塑料袋会由沉变为浮?关键还在于水(水温),如果冷水袋中的水温没变,密度不变就不会在此过程中上浮了。过程中明显的实验现象能发展学生对的现象本质性的探究,从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以小静暂时认为这是种比较实惠的方法,既符合实验本质问题的解决,也能简化实验,避免了找材料的繁琐。
老师们如另有想法或方法,欢迎发帖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8 19:27:19编辑过]

TOP
27#

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确实很有好处。


 


但现在有些地方搞一刀切,为了导学而导学,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给老师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那就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TOP
28#

小静老师很会思考,看到对于导学案的思考,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确实啊,不能照搬模式,希望将来大家能探索出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给冷水加热》这课,看来小静老师学习研究了很多教学的方式,也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学习成长,真心不错!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9#

科普小知识1:日食和月食的次数


    日食比较常见,每年发生2到5次。但是地球上能看到日全食的范围仅有几英里宽,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指定位置,日全食的发生率仅为每360年一次。


    由地球的阴影产生的月食比日食少见,在地球上每年最多能看到3次月食。然而每次月食大约能覆盖地球表面的大半部分。


 


科普小知识2:沾水变硬


    刚修好的水泥台阶,过一会儿怎么变成硬邦邦的了呢?


    水泥使用石灰石、粘土等经过高温煅烧,再加入石膏制成的。它的化学成分是含钙的硅酸盐和铝酸盐,这些东西都能和水化合成水化物。当水和水泥混合时,就发生了水化反应。水泥小颗粒体积逐渐变大,颗粒间的空隙越来越小,最终变成硬邦邦的“石头”。


 


 


之前有教师朋友在讨论有关水泥的问题,今天在报纸上恰巧看到了,于是做个摘记。

TOP
30#

当我想留下一些东西的时候,我应该想着我现存的还有多少。


当我想跨越的时候,我应先拂去我“鞋底的沙粒”。


当我想实现的时候,我必须面对现实。


当我想有一席之地时,我最先应该做的是什么?


当我想说话时,我最先想的是什么?


实在吗,还是在实?


 


当我觉得一堂课难上时,我想此时我才有资格上这堂课了。


(2014年4月19日记有意义的一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