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静随记 [复制链接]

31#

贵在坚持,必有收获。与“静以思”共勉。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32#

是的,贵在坚持,晓秋老师的话小静铭记了。
TOP
33#

 


此帖收集至“个人(团队)成长贴、微博汇总”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3071


期待更多精彩!

TOP
34#

以下是引用静以思在2014-4-19 22:59:00的发言:

当我想留下一些东西的时候,我应该想着我现存的还有多少。


当我想跨越的时候,我应先拂去我“鞋底的沙粒”。


当我想实现的时候,我必须面对现实。


当我想有一席之地时,我最先应该做的是什么?


当我想说话时,我最先想的是什么?


实在吗,还是在实?


 


当我觉得一堂课难上时,我想此时我才有资格上这堂课了。


(2014年4月19日记有意义的一天)


   


呵呵,值得品味的一段话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35#

以下是引用静以思在2014-3-24 22:17:00的发言:

    
    

怎么样才能上出一节大气而细致的课?好难。。。


    

能上出一节大气而细致的课,需要用心积累,多思考,反复磨课,只要想就一定能做的。
TOP
36#

以下是引用静以思在2014-3-24 22:17:00的发言:

怎么样才能上出一节大气而细致的课?好难。。。


同问!


    想到这个问题很不容易,现在,你已经提出来了。接下来你只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了,只要你不在意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TOP
37#

看了一个美版小学科学教学实录的视频,虽然可能是一节普通的科学课,可能在我们现在看来也不是很高效的,很精彩的科学课。但是它的“做中学”的思想渗透得淋漓尽致。非常明显的四大特点流露其间:


一直接经验重于书本知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生动活泼,气氛活跃。


下面做了一些记录和体会,供交流。


 


美版小学科学三年级《音高》,执教者福兰克小学教师凯丽-斯基丝。课前说课:这是一节有关声音的问题的科学课。学生通过使用水琴、木琴、拨琴和克伦巴四种乐器,确定定水琴水多的能发出低音,水少的能发出高音;木琴管子长的能发出低音,管子短的能发出高音。使用拨琴,移动琴弦上的水杯从而产生长琴弦和短琴弦,确定长琴弦发出低音,短琴弦发出高音;通过使用克伦巴,通过移动琴条,确定长琴条发出低音,短琴条发出高音。学生在这节科学课上主要理解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出高音,振动慢的物体发出低音。


课前:


师:早上好!今天有来自中国的几位朋友,大家齐向他们问好!


生:早上好!欢迎你们的到来!


8:15开始上科学课


师:各位把铅笔拿出来。现在发资料,但希望大家先不要打开。(教师分发资料)


弗雷德你的在哪?


(弗从课桌里拿出资料)


师:如果放在桌子里的把它拿出来。好,开始上课。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大小。谁能用两个词表示声音的大小?


安娜:强、弱。


回忆巩固上节课内容。


师:好的。那么,如何来描述声音的高低?我们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就是描述音高,如何来描述?


玛莎尔:高音,低音。


师:好,可以看一下黑板。


(教师指了指声音单元的科学词汇:高音,低音。学生齐读。)


师:现在大家站在自己的桌旁,今天我们就来辨认高音和低音。


开门见山,明确探究主题。


活动一


师:如果你听到低音希望大家蹲得低一些,如果听到高音希望大家高高站立。如果听到非常非常高的高音,希望大家踮起脚尖并把胳膊也伸得高高的;如果听到非常非常低的低音希望大家像猫一样趴在地上。(教师边说边示范)


希望大家能够思考所听到的是低音还是高音,然后用身体表示出来,不要看旁边同学。现在请大家先站好,准备开始,仔细听。(静~)


师:什么样的音高?


(教师手中调节发生装置,慢慢调高音高,学生都高高地伸起了胳膊)


高音,尽量的高。


师:现在听,尽量地低。


(教师调低音高,学生慢慢下蹲,有的学生还趴在了地上)


师:(调至中音)大家认为这是什么样的音高?


学生马上站了起来。


师:很好,这是中音。再听一遍,非常高的音高(调至高音)。


学生踮起脚,胳膊伸的很高。


师:非常好。(教师马上调到低音)


学生马上蹲下,有的趴在地上。


教师又马上调节到高音。学生又马上踮起脚尖,升起胳膊。


教师调至中音,有些学生站立,有些学生蹲着。


师:调至中音。(教师调至中音)我看到有些同学就站在那里了,表明这是中音,非常好。现在坐回自己的座位上。我问你们几个问题。


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描述和初步感知音高。


学生坐回原位。(静)


师:回忆一下以前做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迪亚士:振动产生声音。


师:那振动速度非常快会产生高音还是低音?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没有学习之前有人知道吗?


知识结构呈螺旋式上升,新旧内容斜街顺畅。


师:想一想,快速振动产生高音还是低音?大家怎样认为?在学习之前可以猜想一下。


珍娜:快速振动产生高音。


师:大家是否同意?


生举手示意。


师:那低音呢?低音的时候,振动速度是快还是慢?


杰森:音高越低,振动越慢,慢速振动。


师:还有谁认为慢速振动产生低音?


生举手示意。


此环节中学生提出猜想,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见,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个人原先认为如果能把这里的猜想先记录下来可能会更好。但课堂进行下发现教师可能另有用意,是为不干扰后面学生用击打尺子探索音高的实验活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5 6:57:28编辑过]

TOP
38#

活动二


师:我们先来做个实验。给每人一把尺子。别放在嘴里。因为其他人或学校也用它们做实验。


教师分发材料。


师:好。先不要动材料。当我说开始的时候,在自己小组里,通过伸长不同长度的尺子来做实验。像跳水板一样从桌边缘向外伸出,先稍稍伸出一些长度,用手指拨打,仔细听声音,然后再伸长长度再仔细听。何时听到最高音何时听到最低音?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师边说边演示)


学生问题解决。


师:好,现在开始。


教师此处实验要求说得很详细,值能得我学习。我原先认为让学生通过阅读PPT进行实验要求说明会比较好,因为学习金字塔理论说阅读比听讲效率高。课堂进展下去发现,凯莉老师在此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说明实验要求是有原因的,因为后面有专门的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环节,这样能使课堂有序进行,重点有效地培养各方面能力,而不“散打”。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教师提醒:认真观察,看什么时候振动快,什么时候振动慢?什么时候是高音,什么时候是低音?


实验结束。


师:这个小组已经完成了,坐得很端正。


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能听到高音?


戴维:当把尺子尽量往外伸的时候。


师:有谁同意戴维的观点?他认为把尺子伸出最长的时候音高最高。


大部分学生表示同意。


学生认为尺子长度伸的长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高音,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学生看到长的尺子明显在振动,振动的多,而短的几乎看不到振动,看到的振动的少。而他们原先印象中能剧烈快速振动的物体会发出高音,振动的慢的物体发出低音,而尺子的高音低音其实在实验过程中比较难辨别的,这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大的困惑,所以学生就根据看到的尺子的振动情况再结合自己的前概念做出了这样的回答。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实验,即用其他材料进行实验的必要。凯莉老师注意到了学生的这个情况,也可以说是在她的预料之中的吧。这也让我想到现在我们有些比赛的科学课教学课堂,有的老师将尺子的振动情况用铅笔的痕迹或者其他的方法表现出来,确实这样可以形象得看出尺子的振动快慢,得出“长的振动慢,短的振动
快”,但这已经是经过教师“扭过来”的现象了,虽然看上去是个成功的实验,但实际某种意义上遏制了学生“犯错”的机会。


师:好,现在拿起尺子,放在桌边,伸出最长,用手掌压住尺子。然后用一只手指拨打,听。


学生和老师一起试验。


师:好,停。现在只伸出桌边缘一点点,拨打,仔细听。有没有人改变自己的观点?


杰瑟夫:长的发出高音。


说明难辨别出尺子的音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相比之前活动一中学生对音高的辨别情况,学生在此对尺子的音高辨别表现的参次不齐。


师:别的人呢?


有部分学生表示同意。


此时教师注意到判断高音低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标准,因为这是相对而言的。这时出现不同的回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刚刚的实验连续性还不够强,即对比还不够明显。凯莉老师


打算再次让孩子们进行实验,学生自己进行对比,试听到底是长的发出高音还是短的发出高音并观察振动情况。


师:现在我们再观察一下振动,在我们观察之前有没有人知道振动的含义?


赫伯:振动是某一种东西做上下或左右的运动。


师:回答得很好。像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振动。(教师拨动尺子)


8:30广播里发出了通知,请各位同学进行宣誓仪式。这是每天例行的对国旗的宣誓。


学生宣誓仪式即将开始,教师提醒:宣誓的时候按住自己的声带,感觉声带的振动。


学生宣誓。宣誓结束。


师:请大家告诉我刚才你们感觉到了声带,感觉如何?


是的,这是声音发出的地方。那接收声音的地方在哪里?


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然后空气作为媒介,接收装置就是我们的耳朵。(生活处处是科学,让学生体会到正在进行的科学课与生活离的很近。虽是简单的科普知识,看似与本节课无关但实则息息相关,是个有意义的小插曲)


师:现在每个小组讨论我们刚才停止的地方。尺子伸的长的产生高音还是低音?尺子伸的短的产生高音还是低音?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你也可以用你的耳朵去听。


学生再次实验。


掌三声,停止。


师:好,刚我在转的时候发现许多小组有了新观点。长的一段,听。。。短的一段,听。。。


    哪一段是高音,长的还是短的?(教师示范)


吉米卡:短的。


师:谁同意短的那一段产生高音?


全班都同意了。


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学生终于辨别出来了尺子的长短和音高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教师便开始再次提到学生对尺子振动和音高的关系。


师:产生这种现象非常令人难以理解,因为你看到的好像长的产生更多的振动,短的好像不产生明显的振动或者振动得较少。这可能让大家很困惑。我来告诉大家,事实上这是因为短的振动得非常快,我们的眼睛观察不到,它振动的快,产生更高的声音。而长的这一段有更长的时间,产生的振动慢,发出的声音就低。所以刚才大家可以发现越长,产生的声音越。。


生:低!


师:越短产生的声音越。。


生:高!


其实在此,学生只是知道尺子伸得越长声音越低,越短声音越高,对于振动,学生可能只是初步意识到有的看上去振动时间比较短,振动的少的振动其实振动的很快。这其实意味着,振动的次数跟振动的频率是两个概念,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但这是三年级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的。因此对于振动的快慢,教师在后面又会再次细解。

TOP
39#

活动三


师:接下来我们要做四种不同的实验。每个小组都有机会用四种不同的乐器。请看你们手上的资料,请看第五页上的乐器,乐器的名称是什么?


约瑟:水琴。


师:对。水琴。有一组做水琴的实验。一共5个瓶子,里面装有不同容量的水。你们要做的是击打这五个瓶子的装有水的部分(教师示范)。要确定哪种发出声音高,哪种发出声音低。在你的资料里有一个调查,里面有三个步骤。在小组里一个人阅读,其他人按步骤做。并将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这是水琴实验的要求,还有没有问题?


。。。同样地,教师介绍了木琴、克伦巴和拨琴的操作方法并提醒了有关注意点。。。


教师在这里说得很详细,这一环节中也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接着,各组安排了阅读员(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组长,负责实验步骤的进展)、实证员(负责实证阅读员的阅读基础,负责说出组员的意见,负责不让其他人的声音太大)、材料员(领材料和归还材料,这一点跟我们平常所说的一样)。


学生实验开始,教师巡视并指导。


师:1,2,3。。。好,刚才转的时候,观察到大家正认真地进行着长短高低的实验。我刚介绍克伦巴的时候讲到只要稍稍松动一点就可以动琴条了。不要全部打开。你们要这么做。(教师示范)其他都做得很好。现在时间到了,按次序交换器材。如果这次不能完成作业的,在下次的科学课上我们可以继续。


学生交换器材后,开始实验。


实验一段时间后,教师提醒:给大家两分钟将实验结果写下来。


师:刚才我发现大家都在很认真地写实验结果。有没有同学想到一种表达方式,来描述大家观察到的。


杰森:短的发出高音。


师:有谁赞同他的观点?


学生都举手了。


学生通过一个个的不同的实验终于探究出了一个公认的结果“短的发出高音”!这是他们自己得出来的结果!当然每一个实验,他们的过程可能是不一样的,方法可能是不一样的,所记录的形式可能是不一样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自己的出来的认知。


师:拨琴琴弦短的发出。。


生:高音!


师:木琴管短的发出。。


生:高音!


师:短的克伦棒发出。。


生:高音!


师:非常好!大家找到了。


那么,有关低音的呢?什么产生低音?


生1:长的琴弦产生低音。


师:克伦巴呢?


生2:棒越长,产生的声音越低。


师:木琴呢?


生3:管子越长,声音越低。


师:水琴呢?


生4:水越多,声音越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4 21:33:01编辑过]

TOP
40#

活动四


师:回过来大家再想想刚才的困惑。我们做尺子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振动得越多,声音越高。我们长的可以发出低音,短的可以发出高音。好像高音不是由于振动多引起的。有谁记得刚才我是怎么解释给大家的吗?


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考察学生到底是否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考察学生是否理解音高与振动的多少无直接关系,而是与振动的快慢密切相关。


生5:运动的速度快!


师:所以我们看不到。所以高音是由于高速振动的结果。低音是由于慢速振动产生的。


其实这位学生可能只是记得,但并未理解。而结论仍是教师自己总结的结果,不是学生得出的结果,从而导致接下去教师再次问起时,学生出现了没能达到教师所想要的结果。


师:好。现在我问大家,高音是怎样的振动产生的。


生:慢。


师:我们说振动速度是快速还是慢速?


教师想在给学生一次机会。


生:慢。


对此情况可能会比较无语。学生对尺子的振动多跟振动快还是没有划清界限,于是凯丽老师打算再做个实验让学生彻底理解。


师:哦,现在我再用原先的发声装置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可以再看看我用刚才那个发声装置,我在上面放了四粒豆子,这可能比尺子振动更容易观察。


教师使用发声装置,把音高调到最高,学生观察豆子的振动;把音高调到最低,学生再观察。


学生观察豆子的振动其实就是观察发声装置膜的振动。让学生真正理解振动快的声音高,振动慢的声音低原理。这也是教师在证明自己对尺子的解释,也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


师:我调高音高的时候,你们看到豆子怎么振动?


生:快速振动。


师:调低音高的事后呢?


生:振动得慢。


师:音高越高,振动越。。


生:快!


师:音高越低,振动越。。


生:慢!


学生终于自己得出了结论。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是什么引起声音的高低?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师:非常棒!现在把材料都整理好放回。


学生整理。教师自己在板书:快速振动产生---音


                          慢速振动产生---音


师:整理完后,想一想黑板上的填空。


生1、生2、生3、生4。。。等回答,教师不发表意见。


师:好,现在看看我们今天的表现。


9:15 计算小组成绩,教师贴分数。


师:今天每个小组都表现合作得很好!


 


整堂课下来,教师几乎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个人意见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将观点搬出来让大家一起交流,让学生自己证明观点,自己得出结论。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课堂虽称不上精彩,但教师朴素的教学过程中处处流露出一种实证、民主、独立、实事求是的精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5 7:05:32编辑过]

TOP
41#

以下是引用海儿在2014/6/15 22:35:00的发言:


候选人姓名:


 常用网名:静以思


 联系方式:


推荐评比类别:论坛会员


推荐理由:2014年2月7日注册,目前帖子数为117篇。


 


小静随记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7056


 


 


  谢谢海儿姐把我提名,小静受宠若惊,真是愧不敢当,我得再接再厉!承蒙错爱,经自我鉴定还没够格,最后阴差阳错上了投票榜。呵呵,有点尴尬哈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19 8:23:10编辑过]

TOP
42#

关于《磁铁有磁性》说课稿的点评


点评人:不睡觉的兔


PPT1




PPT2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PPT9




PPT10



PPT11



PPT12



PPT13




PPT14



PPT15




PPT16



PPT17




PPT1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24 14:49:53编辑过]

TOP
43#

下附一篇来自江西某位教师的说课稿《磁铁有磁性》。


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磁铁有磁性》,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讲述。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简单认识了我们所知道的磁铁之后对它的性质进行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由“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两个部分组成。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我制度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1科学概念 :  a、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b、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a、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b、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将在课前作如下的充分准备:


为各小组准备:


实验材料1: 磁铁和被测试物品(1)铁钉、铁丝、螺帽、铝片、铜钥匙;(2)玻璃、小木块、纸片、等


实验材料2: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2个一元,2个不同材质的5角(一个是铜锌合金(不吸);另一个是钢芯镀铜合金(吸)),3个不同材质的1角,1分、2分、5分的各一个。


实验材料3:薄纸、塑料片、薄木片、小块布料、气球皮和水。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直接教学法,操作探究法,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TOP
44#

五、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过程要与学生人数特点相统一,才能发挥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学生认知结构来布局活动的结构,立足学生心理需要来解析每一个具体的活动,让每一个活动成为承载科学概念,激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体,就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玩游戏导入


   课开始时,我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钓鱼的游戏,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现象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在导入时,我请一名学生上台玩钓鱼的游戏,而后问学生为什么会钓到鱼?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样,又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磁铁。然后,我接着进行追问:磁铁能吸引什么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我知道磁铁能吸铁。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认识磁铁能吸铁。


 首先教师出示实验材料1(展示),学生先认一认这些材料。然后让请各小组讨论:预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并让把预测记录写下来。接下来汇报、交流并说说预测理由或根据。请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预测动手进行验证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填写在记录单当中。实验完毕后再让各小组指派代表汇报小组实验情况,并展开交流,讨论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最后教师做适当小结,并强调指出以下三个方面:①通过刚才对“实验材料1”中的这些物体的研究,我们发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共同特点是铁材料制成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不是铁材料制成的。②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能吸铁。(教师适当补充磁铁除了吸铁之外,还可以吸镍、钴等金属和铁磁类物质)③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指修改导入环节时的板书,指出磁铁能吸引金属这种说法不正确。)


2.辨认铁制品。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来检验什么?接着创设情境: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检验员,出示实验材料2(展示),让学生分辨哪些是铁材料做的?首先让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教师问:同学们,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磁铁)然后让学生用磁铁来检验一下自己刚才的判断,填写记录单。接下来让各小组指派代表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情况作小结。


    教师强调指出:①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的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②看来生活中我们的双眼有时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我们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因此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了解、认识周围的世界。


活动二: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1.磁铁隔着木片等物吸铁的研究。


此时出示实验材料3,首先认识这些材料。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并记录现象,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2.磁铁隔水吸铁的研究。


  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自己设计磁铁隔水吸铁的实验,并让学生把设计方案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隔水吸铁的探究活动。最后汇报交流,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实验结果又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磁铁可以隔着一些非铁物体吸铁,隔着的物质可以是空气,还可以是固体,如:纸、塑料板、木板等;也可以隔着水吸铁。教师向学生说明:对于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的情况比较复杂,今后希望你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研究。


(四)总结延伸


1.请学生谈谈有哪些收获


2.在实验中,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并鼓励学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发现,在课外继续展开尝试有关磁铁的探究活动。 

TOP
45#


名师即兴点评
不睡觉的兔:若是参加比赛,我觉得这样的说课稿还有许多地方要修改和优化





开门见山的方式,可以,但这里的好几个“说‘是多余的



这个分析太官方了,感觉就是教师用书抄来的,有你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吗
还有,若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往往会被扣分,你发现这里的有个词错了吗



不是科教版,是教科版(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版本简称)



(学情分析部分)此处图片无法显示!较好,但语句表达上还可以优化



磁铁有磁性——可以围绕课题展开说学情分析。磁铁,学生……………………磁性……………………



比如,可以这样说:磁铁,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实在是太不陌生了。文具盒盖、冰箱、门吸,甚至是教室的磁性黑板、小磁贴,学生都知道它们是磁铁或和磁铁有关。平时,大部分学生都玩过磁铁,知道磁铁能吸铁,甚至还个别学生还知道磁铁会有相互吸引、排斥的现象

可是,学生这样的研究往往是零散的,关注点仅仅停留在现象上,没有深入思考其中的内在原理。另外,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这些都将是我本节课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准备采用人人参与、分层研讨的方法组织本课教学



这些一般都中规中矩,没有大问题,有些小问题
标点乱点、错字,空话
格式不规范

1后面是要用小圆点的


a后面是不加标点的


有的空一格,有的空许多格有的又是顶格

不是制度




用实验方法?难道还有不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磁铁吸引什么不吸引什么



认同?



正确的大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24 14:53:40编辑过]

TOP
46#


这是真正的重点和难点吗?



理想充分哈哈,能不改的实在点,比如说,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准备了……



这么多的材料,都是必须的吗?你准备这些材料,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和想法,准备这么用?在这个地方可以说一点



这里的教学方法,给我很抽象的感觉,第一次听说 直接教学法

要说,就要用大家比较公认的教学法名称,还可以结合教学中某个环节进行举例说明,也可以不单独说。另外,希望能听到有科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应用



这些理论都懂吗?吓唬评委?

什么叫立足学生 认知结构来布局活动的结构?

学生人数特点???




游戏还可以用来玩的,其实直接写游戏导入就好了,小标题,和是要慎重点推敲

这样的陈述太平淡,游戏是怎么组织的?学生会有什么表现,从教学过程开始,教师说课要开始有激情了



感觉有点嚼蜡,平淡无味



评委在下面听,你想让他听点什么?这些过程他不知道吗?这些道理他不懂吗?
说课比赛,要有自己的亮点,否则,凭什么给你高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24 14:57:07编辑过]

TOP
47#


教学过程流水账
说过程,要学习电影的剪辑方法,有全景,有特写,有情节,有内涵
不要平铺直叙

平均用力

比如说:我怎么怎么做,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做,预设会有什么结果




就这样结束说课,感觉不完整,10分钟快过去了,估计老师都忘记你说了什么,适当小结一下吧



 


遍观全篇说课稿,缺少亮点,缺少个性、独创的决策设计,缺少真正的实践和理论结合精彩设计

关闭说课稿,回到人身上,你的语言怎样?语速?有变化吗?表情呢?姿态呢?


不睡觉的兔声明: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就事说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24 14:58:08编辑过]

TOP
48#

 


感谢Forget提供的说课稿,感谢兔子老师犀利的点评和细心的指导,也许是一个缘分,也许是一份热心。借着这样的点评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如何说出好课!


以上整理参照2014/6/23晚科学教师群中关于《磁铁有磁性》说课稿的交流讨论,经简单编辑以供学习研究。


-------静以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24 13:42:50编辑过]

TOP
49#

静以思好学努力,加油!
享受教育
TOP
50#

兔子老师那天在群里的发言都整理在这里了,好有心的。
TOP
51#

以下是引用空空在2014/6/25 13:52:00的发言:静以思好学努力,加油!

回复漫步云天在2014/6/25 17:04:00的发言兔子老师那天在群里的发言都整理在这里了,好有心的。

 


嗯。加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25 21:25:57编辑过]

TOP
52#

以下是引用不睡觉的兔在2014/6/25 16:26:00的发言:

今天是我们区小学科学考试。试卷一公开,好几个老师就问我四年级试卷的一个题目。 


 试卷试题


参考答案
书本插图
老师们困惑的是,


1同样是蚕豆,为什么书本上和试卷里的种子的结构相差这么大?


2考题里的种子胚芽已经这样大了,那胚根是不是也应该很长了?


3考题里的种子到底是蚕豆还是菜豆?


                                                                   -----------以上是不睡觉的兔发起的讨论帖


 


小静观点:


以上三个问题其实最最终可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


问题3考题里的种子到底是蚕豆还是菜豆?


答:考题中的种子是菜豆。菜豆的种脐在侧边,而蚕豆的种脐在顶头。


出现这三个问题源于对这两种种子的结构的不熟悉。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明朗了。


其实考题上的是菜豆,书本上的是蚕豆。附图两张,可作对比。


 


 


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出一个规律:不管是哪种豆,离种脐最近的是胚根,远的是胚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25 23:33:07编辑过]

TOP
53#

每每来逛论坛,总想着记上一笔,然而多是一些琐事,便也觉得罢了。新学期开学了,记上一笔,给自己打气,迎接新的挑战。
TOP
54#

论坛资源,开学始业课: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6905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6785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8405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3254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8421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6091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6066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3227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2289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374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404


 另加空空老师的新班级始业课提纲:


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就从这开始。


教室里的一句话:有秩序才有自由。


1、学习从教室到科学教室路队的走法。


2、排座分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分组?想一想,如何成为一个小组。


3、如何摆放教室内的凳子,以及其他物品。


4、作业的完成、上交与批改订正的形式。


5、科学课上讲话的要求


6、实验室各区域的使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31 22:11:21编辑过]

TOP
55#

    新接了两个五年级的班。上周跟他们相互了解,攀谈了对于科学课的认识。这周便开始上新课了。


前天发下了绿豆种子,明确了探究绿豆发芽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测绿豆发芽需要土壤,需要水分,需要空气,需要阳光,需要适宜的温度,还有的学生猜测需要肥料。


    根据可操作性,最终全班决定探究水分、空气、阳光、土壤这三个条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水因素的实验学生基本没问题,只是有几组样种子播的太少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放一颗种子或两颗,有的所放种子的数量不等,这在避免偶然性上缺乏科学意识,缺乏科学对照意识,这方面需加强。


    我本以为学生在探究空气,在操作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探究空气时一定要保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分是充分的,这样而加水时密封袋里就会跑进空气。但今天的课堂上发现学生的实验还是成功的。


    探究空气因素的小组,确实发现透明袋中的湿漉漉的绿豆没发芽而暴露在空气中的湿漉漉的绿豆发芽了,学生也都认同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这是让人欣慰的。


    有三个小组探究了光照因素,实验组用不透光的纸杯覆盖,对照组不覆盖。他们的实验也说明种子发芽不需要光照,但是零星有几个同学质疑说不可能,坚持说光肯定能透过那个覆盖的小杯子(他们的前概念太顽固了)。为了让他们确信这纸杯不透光,我用手中ppt翻页笔中的激光照了过去,黑板上没有出现激光点,纸杯挡住了激光的去路,他们才不再争执(虽然还听到有一个同学不肯罢休的低声说肯定从缝里转进去了)。于是我补充虽然很多情况下我们在阳光下发现种子发芽,但我们实验做出来发现绿豆种子在无光的条件下也能发芽,所以要尊重事实,光照并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但光照是不是种子生长的必需条件呢?我们就是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要探究的问题啦!(在此我想让学生明白种子发芽跟种子生长是不一样的。)


    今天课后,学生把作业本交了。批阅过程中,发现有将近一半同学在写绿豆发芽必需条件时把适宜的温度忘写了,这也难怪,学生没做探究“种子发芽需要适宜温度”实验,只在PPT上资料补充说明,记忆效果自然不理想。从中证明了一点:低段学生的科学知识是边记边做,高段学生的科学知识应该边做边记。

TOP
56#

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时候,有学生质疑书本里的图:田野里不会有小鱼和小虾。我解释那是田野小河里的。有学生反驳说小河里的小鱼小虾应该吃浮游生物和水藻,不吃水稻。我赞同并表扬学生,但为了站足教材的地位,勉强解释:如果我们喂小鱼小虾稻米,小鱼小虾也会吃。没想到学生坚持道:那是人工的不算!于是我便拿书中的图来“镇压”说:“根据书中的图画食物链,有水藻图吗?如果不从水稻出发,小鱼小虾能连什么植物呢?”学生想想也对,所以暂且安定了。


课后,我在想,其实书中这条,水稻到小鱼小虾到白鹭到黄鼠狼。。。这条食物链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鼓励学生否定教材中的这个不足之处。惭愧,发现自己理论的东西是在学,比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实际上在实践中往往没有真正落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