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故而知新——省优课回头看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正所谓“停课不停学”,疫情宅家期间,回头看看2019年的省优课,温故而知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徜徉在省优课堂中,聆听着老师们妙趣横生的课堂,感受精妙绝伦的教学设计,我们会收获很多,我们能找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

第一课   《滑动与滚动》    应航
    


听课体会:
1、应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干净,严谨,能不说的都不说,不重复学生的回答,也不急着接学生的话。每每抛出问题后,他总会适当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听完学生回答后,他有时会适当的补充,有时会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我这样理解对吗?在这样干净严谨,平等亲切的语言环境下,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去聆听其他同学,及老师的观点。这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是非常需要的——一个充满生态的语言环境,平等,严谨的科学语言。
2、课堂开门见山,用小兔子滚南瓜,直入课题,直接抛出两种运动方式——滑动与滚动。我比较欣赏这种直接抛出课题的开课方式,而不是等到一节课都要结束的时候,才揭示课题。这样一来,学生对课题的印象肯定不够深,前面学了很多,但是今天学的到底是哪一课,反而模糊了,不可谓是一个遗憾。有些课题本身就是一节课的重点,或者研究对象,比如这节课,又如《电磁铁》《杠杆》等,有些课题直接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干什么,比如《做一个指南针》、《给动物建个家》。
      还记得传统的课堂吗?老师拿着课本走进教室,问好,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课题,就算再胡闹,再不会学习的学生也会对课题印象深刻。我觉得这样的传统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3、教学环节紧凑,流畅,过渡自然。以小兔子滚南瓜贯穿课堂,和丁老师的“帮儿子挑选参加拔河比赛的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4、实验器材的改进。小车上固定方形重物,小车轮胎用螺丝固定,可以轻松实现滑动与滚动模式的转换。
5、实验数据请学生当场录入到电子表格里,并直接生成柱状图,是实验数据更显性。
       每一个提问都饱含着科学老师的智慧与思考,
       每一个问题里折射着对学生科学思维的点拨与推动。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0/2/23 16:04:1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温故而知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TOP
3#

第二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听课体会:
1、以课题为契机,直接抛出问题,简洁明了。
2、老师善于把学生的观点归纳分类.
3、在没有得到证实之前,教师能充分肯定学生的有理由的观点,并不断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你有什么证据吗?

注重证据意识的培养。


4、研讨与实验,成交替螺旋式上升。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的有效的追问,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都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让这些物品发出声音。


        研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瞧一瞧、画一画


        研讨:振动的现象


        实验:音叉的振动


        研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5、如何更清楚地观察到音叉的振动。每当同学们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时,老师就说:聪明,你真聪明。


     我觉得“聪明”一词不应该用在这里。这些方法时孩子们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找出来的实验方法。或许这样评价会更贴切:你很会思考,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等等。


    你真聪明,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给孩子灌输的一种甜蜜的毒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


             固定型思维——经常夸孩子聪明——反正我很聪明      ——所以不需要努力


             成长型思维——经常夸孩子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如果长期表扬孩子聪明,容易把孩子培养成固定型思维。
最后编辑戚调菊 最后编辑于 2020-02-19 20:47:06
TOP
4#

第三节  《神奇的纸》

1、课堂导入自然流畅,纸飞机飞进了课堂,也飞进了孩子们的心里。纸,本科的主题,由此揭晓。纸上加上“优秀”,纸飞机变成了一只优秀的纸飞机,孩子们也将努力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2、作品展示台设计巧妙。隆重地将学生地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地一件事!而且展台是立体式地,教师和学生都能一目了然。
3、成功的课堂必有一位智慧和幽默兼具的好老师,章老师让我更加坚定这句话。有时候,一两句幽默的话语,就是课堂的点睛之笔,活跃课堂,化解尴尬,拉近师生关系……
4、以“挑战”贯穿课堂,步步深入。
     a.挑战一张纸
     b.挑战纸飞机
     c.一张纸       VS       一个钩码
     d.两张纸       VS      两个钩码
     e.薄瓦楞纸    VS      钩码
     f.厚瓦楞纸     VS      钩码
     g.纸凳           VS      两个学生
     h.餐巾纸        VS      一桶沙
     i.纸               VS       水
    老师仅仅抓住孩子们不服输的心理,一步步挑战,在挑战中逐步构建起纸的各种特性,这一定是一堂令孩子们终身难忘的科学课。
5、神奇的纸,神奇地大脑!课堂结尾,老师问:神奇的纸,真是纸神奇吗?是什么让纸变得如此神奇?——大脑
     只要你有想法,你会创造出更多的神奇的纸!
3E840827-E56E-481D-ADFB-79906EFFEF20.png (, 下载次数:0)

(2020/2/20 22:36:07 上传)

3E840827-E56E-481D-ADFB-79906EFFEF20.png

最后编辑戚调菊 最后编辑于 2020-02-20 22:36:07
TOP
5#

第四节 《电和磁》   戴乐韵




1.老师开课语言有讲究。
第一句话:我们都知道指南针能指示南北,是因为它里面有一根小磁针,并板书:小磁针。
第二句话:你有没有办法,不接触小磁针,就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第一句话,由前概念引出,转入新课,板书。
      第二句话,直接抛出关键问题?为后面引出奥斯特对于电和磁的研究做好铺垫。
2、像科学家那用去研究。
让学生做一回奥斯特,经历一次大科学家的旷世大发现。让学生经历对新现象的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多么了不起啊!
3、寻找更多的证据。
小组内寻找更过的证据——让磁针偏转更加明显。
从前的科学家一旦有了发现,只能发布在报纸上,今天呢,孩子们可以将证据的证据发布在朋友圈里,并可以评论,点赞它组的朋友圈观点,这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多么令人激动而快乐的事!浏览别人的发现,并给予点赞或意见,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呀!另外,这个环节也培养了孩子记录的重要性,一有发现就要及时记录,可以图文结合。
4、我们找到更多的证据了吗?
     学生先描述观点,再用证据去充实。证据意识。

5、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朋友圈与大家分享了,奥斯特又是怎么做的呢?奥斯特的伟大发现给人类科技带来了哪些变化?可以说,整堂课,老师都在努力让孩子们经历一次难忘的深层次的科学家探究,发现与分享之旅,唯一遗憾的是,时间略显紧张,尤其是浏览,点赞,留言它组的朋友圈,只有2分钟时间,很仓促。
最后编辑戚调菊 最后编辑于 2020-02-23 22:02:52
TOP
6#

再占个坑——5
TOP
7#

再再再占个坑6
TOP
8#

学习优课进步多多,假期也看了几节优课。
TOP
9#

戚老师这么自觉又用心地学习,佩服!也向你学习!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0-02-20 20:32:24
TOP
10#

这几节课都是精品,戚老师的深刻体会相信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