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失败”的实验出发,以问题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最近上到四下第三单元《比较不同的土壤》,这一课中有一个比较土壤渗水性的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学生从土壤颗粒大小出发,预测黏质土、壤土、沙质土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明确三种土壤颗粒大小的情况下,能够合理地预测黏质土渗水性最差,沙质土渗水性最好。

本主题由 进化管理员 徐玉红 于 2024/6/10 21:25:0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但第一次实验“失败”了。

  在加入等量的水后,黏质土中的水迅速下渗,渗水性最好。


TOP
3#

这是实验用的黏质土。


TOP
4#

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第一次实验失败了?根据刚刚的预测,结合黏质土的图片,猜测原因。

答:黏质土的颗粒虽然是三种土壤中最小的,但我们实验中用的黏质土的并不是它真实的大小,它其实是干燥后形成的“土块”,“颗粒”非常大,所以,水加入之后便迅速下渗。

问题:为什么黏质土下面的水比较浑浊?

答:黏质土“颗粒”较大,颗粒间间隙也较大,小的黏土颗粒随着水下渗到水中,使水变得浑浊。

问题:有什么办法使水不浑浊吗?如何改进实验?

答:使用滤纸,水能透过滤纸,但黏土颗粒不能。

TOP
5#

第二次实验,使用做过一次实验的土壤,加入等量的水,观察渗水性。

能明显看到,沙质土渗水量最多,黏质土最少。


TOP
6#

问题:为什么第二次实验黏质土的渗水性变最差了?

答:第一次实验水经过黏质土后,黏质土的“土块”的水破坏“溶解”。变成它真实的颗粒大小。因为黏质土的颗粒最小,间隙也最小,所以水很难透过,渗水性最差。

问题:为什么第二次实验中沙质土下面的水最浑浊?

答:第二次实验中沙质土颗粒最大,间隙也最大,一些小的黏土颗粒随着水流下渗到了下面的水中。

TOP
7#

教后反思:

①实验不是很严谨。没有使用滤纸,直接将土壤放在过滤杯上,有很多土在放的过程中,加水后随着水到了下面的杯子,导致土壤的质量不一致。

②水的量不一致。因为实验分为了两次,第一次实验加的水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遗留在土壤中(土壤的保水性),所以第二次加等量的水其实并不严谨。

③因为提问需要,实验只能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展开,不能做到每人都参与。

TOP
8#

对的,颗粒大小的影响
TOP
9#

引导学生正视成功、失败。这远比实验本身更有价值
TOP
10#

这个使用泥土有所选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