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实验成功 [复制链接]

1#

[原创]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实验成功

                                                 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实验成功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六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堂课有三个实验,其他三个班级,第一个实验因为没有准备充分的封口橡皮泥最终让实验操作化成纸上谈兵,第二个实验“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相当成功,第三各个实验“用两个注射器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也还不错。


      上周四下午的最后一堂课,走进三(3)班,也是结束《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的最后一堂。孩子们读完乌鸦喝水感知水能占据空间后,我忽然眼前一亮:发现窗台边的一大半杯饮料,里面还插着一根吸管呢。这真是“踏破鞋底无觅出处”,不正是该课堂第一个实验材料的现成版吗?


      我赶紧该饮料的女主人上讲台,再让其他孩子到学具袋里拿出一根吸管,借给老师,就像书上那样:“A管插入杯中的饮料里,B管插入杯中离饮料还有一小段距离。”让该孩子先吹B管,发现饮料从A管流出。探讨“为什么?”孩子几乎轻而易举获取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抽象概念。


      我又让孩子往A管中吹气:发现杯中冒出好多泡泡!


      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失败的实验起死回生,让我震撼不已:“懒惰的科学老师,孩子永远是你挖掘不完的宝藏。你想要什么材料,似乎他们那里应有尽有。”这周其他三个班级的课堂买了一杯5毛钱的饮料,让他们也感受实验成功的滋味。


 


 


(曾很想很想到校长室借数码相机,把该饮料带来的成功实验用图片发上来。还是算了,别打扰杂事纷纷的领导。)

分享 转发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节课总是让我回忆起十多年前在舟山由四个省市联合举办的活动中的一节课。


哪也是我第一次认识“南章北路”南章指的是我们的章鼎儿老师,北路是指路培琦老师。


 


哪是一个让我回忆至今的实验活动设计。


其中一个活动是:教师给了学生一个有盖子的空(当然不是空的里边有空气,哈哈)塑料瓶,让学生到外面去灌课室外的新鲜空气。


学生的方法当然多样也有趣:有的是打开盖子迎着风兜了兜,盖上盖子。有的是用力甩甩,再盖上盖子等等。。。。。。。。。。。。。。中间省掉老师指导和激发的话。终于有位学生想起了刚才教学的内容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他把盖子打开灌满水,然后来到教室外把水倒掉,然后盖上盖子回到教室。交给老师。


我记的当时全场听课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执教的老师说:是啊,你不把瓶子里的空气赶走,怎么能灌上外面新鲜的空气呢?(原话已经记不清楚了,大意是这样)。


希望这个例子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呼吸,每个时刻都不同。
TOP
3#

科学需要创意。
一直努力中……
TOP
4#

以下是引用小天在2009-12-21 20:28:00的发言: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节课总是让我回忆起十多年前在舟山由四个省市联合举办的活动中的一节课。


哪也是我第一次认识“南章北路”南章指的是我们的章鼎儿老师,北路是指路培琦老师。


 


哪是一个让我回忆至今的实验活动设计。


其中一个活动是:教师给了学生一个有盖子的空(当然不是空的里边有空气,哈哈)塑料瓶,让学生到外面去灌课室外的新鲜空气。


学生的方法当然多样也有趣:有的是打开盖子迎着风兜了兜,盖上盖子。有的是用力甩甩,再盖上盖子等等。。。。。。。。。。。。。。中间省掉老师指导和激发的话。终于有位学生想起了刚才教学的内容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他把盖子打开灌满水,然后来到教室外把水倒掉,然后盖上盖子回到教室。交给老师。


我记的当时全场听课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执教的老师说:是啊,你不把瓶子里的空气赶走,怎么能灌上外面新鲜的空气呢?(原话已经记不清楚了,大意是这样)。


希望这个例子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科学作业本上就有这样的作业题。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5#

以下是引用一缕阳光在2009-12-21 20:01:00的发言:

                                                 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实验成功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六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堂课有三个实验,其他三个班级,第一个实验因为没有准备充分的封口橡皮泥最终让实验操作化成纸上谈兵,第二个实验“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相当成功,第三各个实验“用两个注射器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也还不错。


      上周四下午的最后一堂课,走进三(3)班,也是结束《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的最后一堂。孩子们读完乌鸦喝水感知水能占据空间后,我忽然眼前一亮:发现窗台边的一大半杯饮料,里面还插着一根吸管呢。这真是“踏破鞋底无觅出处”,不正是该课堂第一个实验材料的现成版吗?


      我赶紧该饮料的女主人上讲台,再让其他孩子到学具袋里拿出一根吸管,借给老师,就像书上那样:“A管插入杯中的饮料里,B管插入杯中离饮料还有一小段距离。”让该孩子先吹B管,发现饮料从A管流出。探讨“为什么?”孩子几乎轻而易举获取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抽象概念。


      我又让孩子往A管中吹气:发现杯中冒出好多泡泡!


      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失败的实验起死回生,让我震撼不已:“懒惰的科学老师,孩子永远是你挖掘不完的宝藏。你想要什么材料,似乎他们那里应有尽有。”这周其他三个班级的课堂买了一杯5毛钱的饮料,让他们也感受实验成功的滋味。


 


 


(曾很想很想到校长室借数码相机,把该饮料带来的成功实验用图片发上来。还是算了,别打扰杂事纷纷的领导。)


其实橡皮泥学生经常有玩的,美术学具袋中也有,小卖部也有出售的。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6#

回儒衣飘飘


我所说的事具体哪一年不清楚了至少十年前,哪个时候不叫《科学》。作业本上也没这题目,课题也不完全一样。只是教学内容相似。


说真的你没有经历过,可能没有我这样深切的感受。


倒退十多年前你做这样的活动,到今天在作业本中的题目哪不会是同一回事的,也不会是同样的感受。


 


也不知道论坛中有多少人参加过哪次教学研讨活动,有点回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2 9:12:56编辑过]

呼吸,每个时刻都不同。
TOP
7#

其实橡皮泥学生经常有玩的,美术学具袋中也有,小卖部也有出售的。


 


天生的惰性决定我不会去向某个老师借教学用具。自己花钱呢又有点舍不得钱,于是就有了昨天的真实……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8#

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用“瓶中的气球能吹大吗?”这一活动,不仅取材很方便,而且实验效果非常好!


 



[此贴子已经被不睡觉的兔于2009-12-22 9:55:34编辑过]

TOP
9#

嗯,楼上的小实验简单有趣,直接指向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概念。
朱照华 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中心小学 QQ:89771250 网名:半点心
TOP
10#

以下是引用小天在2009-12-22 9:11:00的发言:

回儒衣飘飘


我所说的事具体哪一年不清楚了至少十年前,哪个时候不叫《科学》。作业本上也没这题目,课题也不完全一样。只是教学内容相似。


说真的你没有经历过,可能没有我这样深切的感受。


倒退十多年前你做这样的活动,到今天在作业本中的题目哪不会是同一回事的,也不会是同样的感受。


 


也不知道论坛中有多少人参加过哪次教学研讨活动,有点回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2 9:12:56编辑过]

哈哈,能感受你的惊喜,学生能解决这道题当然是很让人惊喜的。我不是说你说的很平常,我是说当年的精心设计现在已经呈现在作业本上了,可以让所有的学生、老师共享你当年的喜悦了。嘿嘿。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