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于纵向进阶与横向定位思考《我们的地球模型》的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

基于纵向进阶与横向定位思考《我们的地球模型》的教学设计




   今年恰好带五六年级,恰好五上与六上的第二单元都是关于地球的,五上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六上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这两课中都有一个关于地球结构的模型。于是,我产生了疑问:六上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还需要学生再经历一次吗?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于是去寻找这两课在单元的地位,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纵向分析不同年级的同一内容,思考有无进阶关系



    五上第二单元中,地球的结构一课在单元的第二课,第一课为地球的表面,第二课为地球结构,感觉非常合理,从外部的岩石圈运动研究到内部的高热的地幔、地核。承前启后,后面第三第四课就在此基础上研究内部。本单元地球的表面与六上地球的运动应该为并列的关系,本单元第二课的建立结构模型的思维方法为六上第二单元中《我们的地球模型》基础,本单元为静态的模型,六上需要建立动态的模型。


二、横向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思考它的价值








    从课程地位看,没毛病,要研究地球的运动就应该认识地球的模型。但是个人觉得内部结构模型不需要孩子再次经历,这里最多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并未让孩子有思维和观念的进阶。根据课文后面的要求,它是作为运动模型的对比而存在的。这个模型,可以老师直接给,对比自制的运动模型更为直观,也为本课节省教学时间。





    这个橙子自转运动模型才应该是本课的重难点,因为它关乎地球的运动,在单元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对比前面学过的模型,它是运动的;对比真正的地球仪,它还缺少经线、纬线、赤道、地轴倾斜等。这些基础知识正是后面研究《谁先迎来黎明》《影长的四季变化》所需要的,而且学生的前概念中也没有,可以作为初步了解。    
     所以,基于以上纵向对比五年级的地球结构模型和横向思考它在单元中的地位,应该把六上第二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做出如下调整:回顾六上结构模型→经历制作海陆分布模型和运动模型→展示模型→自转模型与结构模型、海陆分布模型对比→再与地球仪对比→在对比中发现新知。

最后编辑陈芳芳 最后编辑于 2023-10-10 21:30:28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3/10/12 20:07:27 执行 批量删帖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两个地球结构模型,大家都是怎么上的呢?
TOP
3#

二种不同的模型,建构学生不同的知识体系
TOP
4#

地球模型你们都是在什么时候做,课堂上还是回家做
TOP
5#

可以让学生课前自己先玩着做一下
TOP
6#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学生先做先展示,上完课再做对比
TOP
7#

这样的分析很有价值,赞同你的观点
TOP
8#

两种不同的模型 不同的知识点结构
TOP
9#

六年级我们的地球模型这一课,内部结构与海陆模型结构与自转模型结构,可以逐步建构。或者说,海陆模型和自转模型可以基于结构模型。认同这是一种进阶。
TOP
10#

楼主的分析有道理的,新教材之前没上过,正在执教中,需要多多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