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建伟:《机械摆钟》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1#

吴建伟:《机械摆钟》教学实录

 


时间:2013417


地点: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活动:浙江省2013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执教:嘉兴市实验小学 吴建伟


 


【课前谈话】


“我们又见面了,记得我叫什么吗?”


组号安排、组合人员分工。


试话筒,让学生说说“老师来自于哪里?那里有什么特色?”


 


【教学过程实录】


10:00开始上课)


(看录像:伽利略观察教堂里的钟的故事)


伽利略发现了什么?


——每摆动一次时间按差不多


伽利略回家就做了这样的摆,老师也请大家来做做


(教师演示:做一个摆)


 


我们也来试试吧。(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轻轻拉开摆锤,听到指令后一起放手,观察这个摆的摆动有什么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


——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教师板书:摆幅越来越小?)


——左右晃动的


——时间的间隔一样(追问:是不是相同的时间内,被动的次数一样?生:对)


(教师板书:相同时间内摆的次数一样?)


——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应该是:相同时间内的摆动差不多。


还有吗?


——都是围着一个点摆动的


待会儿要研究摆的摆动,所以摆的结构再认识一下:摆绳、摆锤,构成了单摆


 


刚才我们只做了一次实验,请大家再是不是每次实验都一样?


(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轻轻拉开摆锤,听到指令后一起放手,观察这个摆的摆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演示,全班观察)


(教师把板书的内容再次提问学生)摆动幅度越来越小吗?


——是


相同时间内的摆动次数都一样吗?


—— ……


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我们可以十秒十秒地数,也可以二十秒二十秒数


是不是只要什么条件相同?观察它摆的次数就可以了?


——每次的时间相同


同学们帮助想好办法了,这里还有一些温馨提示(出示4点提示,学生看)


温馨提示


1.摆绳一定要拉直,自由摆动不能推,摆动角度不能太大,往返一次算一次。


2.操作员要连续清新的数数


3.计时员每十秒喊一次到,记录员听到““时,马上记录次数。


4.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我们可以多做几次


有没有没看懂的?


——(无人举手)


都没有问题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记录表,看一看(出示记录表),要大胆预测,这几行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释表格的记录方法)


10:14(学生活动:领材料、制作摆、观察摆的摆动,课件出示:电子秒表图,中途教师提醒:一个来回算一次)


10:20(教师让每个组学生把合作最成功的、出现频率最高的数据写到大黑板上。)


10:23(提醒学生:做好的,可以继续反复实验)


10:25(提醒没完成的小组抓紧)


10:26(活动结束)


我们八个小组,一共有9个数据,其中一个数字提供了2个数据


有什么发现?


——次数差不多一样的


——频率一样


(教师板书:频率)


这是一个科学术语,你能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频率吗?


——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


都一样?请在看一遍


——有三个数据,101112。同一个摆的都是一样的


——……


(板书:同一个摆的速度(频率),基本不变)


……(为什么是基本不变?)


——科学实验时有一些误差


——我们组做了五次实验,其中两次,每十秒的数据是一样的,但有三次是不一样的。这个怎么解释呢?


是呀,这个怎么解释呢?刚才我们做的是5次,加入是50次、500次,会怎么样呢?刚才实验中可能是什么引起的误差?


——操作……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大大的摆。(把红布撩起一大半,让学生能观察到这个大大的钟摆)这里有没有一个摆?


——有


现在这个摆在干吗?


——左右摆动


老师想问:它摆动的频率是一样的吗?


一样的


你觉得是不变的,怎么证明?


—— ……


这个摆有点慢,要么我么每个20秒数一数,各组自己尝试一下


10:33(学生活动:数摆钟在20秒内的摆动次数)


10:36(学生汇报)


——我们小组每20秒摆动10


——我们小组每20秒摆动9


——10


……这些就会影响


……(对刚才的实验提建议)


——应该要多做几次


——要非常严谨


这才是真正的学科学。这就是摆的等时性,人们根据摆的等时性就发明了一个钟,这个钟就叫摆钟(出示:机械摆钟)。


这就是机械摆钟。也是我们今天的课。有了摆钟,人类的计时大大向前慢了一步。


 


下面请组织每组把做摆的筷子和摆拿上来展示(8个摆线不同的摆同时展示),你发现了什么?


——摆线有长有短


摆线的长短会不会影响摆的快慢?


——会


怎么影响?


—— 摆线长摆动……摆线短摆动……


   是不是这么呢?课后继续研究,下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1 13:00:3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17 16:32:07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教师QQ群评课:


(619843919)  10:33:10海风现在对教材的解读真的很有新意


(634840754)  10:34:02只给看钟摆,不给看钟   好。赞


(82011820)  10:35:10只给看钟摆,不给看钟面    免得产生干扰


(362255279)  10:35:12我也突然明白,钟也许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暗示


(40841324)  10:35:19细微处见功力呀 


(71887580)  10:35:44创新意识比较强


(40841324)  10:41:35下课了  但学生的探究并没有结束


 


执教老师随笔:



参加2013年省小学科学优质课随感(四)


——以学定教,带着孩子学科学


嘉兴市实验小学  吴建伟(海风)


 


417号凌晨四点二十分,在一阵闹钟声中,我被吵醒了,连忙起床,用冷水洗脸一个脸,一下子清醒了很多,打开电脑后第一件事又是认真学习了一下桌面上的写字板里的一段话,这是我在来温州的路上我们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张建芳老师用微信发我的友情提醒:要以学定教,注重学生的主体发挥,不是教科学,而是带着孩子学科学,这是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因为我觉得思想决定行为,有怎么的理念才有有怎样的课堂,我们浙江的小学科学老师是非常幸运的,能在我们喻伯军老师的带领下,一直在前进的路上。


看看教案、想想教学过程和预设一下学生可能的提问,很快时间到了早晨的六点半,收拾好电脑,整理好材料之后,连忙换衣下楼吃饭,用完早餐后已经过了七点,赶紧往学校赶,来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场地上看一看,此时,温州的老师已经在准备材料了,到了之后连忙测试了一下用磁贴做的汇总表,再看看摆钟摆放的位置,因为这也是我课堂上需要的一个教具之一,看着已经红布遮盖好了,我过去试了一下分二部分呈现怎样放更好,试好之后连忙赶往多功能厅去准备材料。我是上午的第三节课,所以相对来说,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8点多一点,我们区的教研员阮翔老师给我打来了电话,又给我提出了几点友情提醒,1、上课不要急,千万不要急。2、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发言,抓住课堂上生成点展开教学。3、课堂上教师不能太强势,整堂课中既需要有激情澎湃的时候,也要有和风细雨的时节。因为阮老师是非常了解我的一个人,从06年首届新生代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到今天再次站上省级舞台,一路走来,他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也熟悉我上课的风格和欠缺的地方,所有他从来温州之前到比赛前,多次反复的给了我不少的提醒。


九点半,我捧着上课的器材和电脑下楼准备,此时的我开始有点紧张起来,虽然大大小小的课堂教学展示和评比活动经历了不止三十次,但在那一刻还是感觉有点坐立不安,脑袋空空。在过道上,不停的的告诉自己放松下来,放松下来……九点三刻我到场地上连接电脑、在广场路小学老师的帮助下,安排好座位和实验材料,准备等学生过来上课,九点五十五分,孩子们陆续上台,看着孩子们的眼神,心情逐渐平静下来,我开始了课前谈话的环节: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记得我叫什么吗?”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组号和人员分工。本来看时间都点宽裕准备安排一个“头脑体操”此时,喻老师在台下提醒着我,让孩子们试一试话筒,我连忙话锋一转,让学生说说“老师来自于哪里?那里有什么特色?”就这样课前谈话顺利完成。十点准时上课,第一个引入环节是看录像:伽利略观察教堂里的钟的故事!孩子们都看得非常认真,回答也是在我们预设之内,然后是观察教师做的摆,看看有什么发现?有五个同学回答了这个问题,生1: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教师板书:摆幅越来越小?)生2:左右晃动的。生3:时间的间隔一样(我马上追问:是不是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一样?生3:对)(教师板书:相同时间内摆的次数一样)正当我板书时,有个小女孩举手了,生4: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应该是:相同时间内的摆动差不多。这时我感到这地方“有戏”,于是在第二题现象后面加了一个问号?我继续问还有吗?生5:都是围着一个点摆动的。介绍完摆的结构后,我进行了第二次摆的演示,我说:刚才我们只做了一次实验,科学的规律是可以重复验证的,我们来再看看是不是每次实验都一样?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对摆幅越来越小,这点没有异议,相同时间内的摆动次数都一样吗?这点上产生了分歧,我觉得正当时机,连忙顺着学生的思维追问: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此时,刚才提出不同意见的女生回答了,我们可以十秒十秒地数,也可以二十秒二十秒数,我继续追问:是不是只要什么条件相同?观察它摆的次数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基本完全被打开了,实验设计也在学生间的互相启发和我的追问下逐渐完善了。此时我给出了4点温馨提示和介绍实验记录单后,学生进行了12分钟的观察实验,期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当学生领取材料开始第一次实验的时候,我发现几个小组的数据差异很大,一想糟糕,还没有和学生统一摆动一次的标准,此时我大步走到讲台前,大声的和同学们:“同学们,我们停五秒钟,刚才老师发现我们测量的数据差异很大,主要我们还没统一摆动一次的标准,怎么才算摆动一次呢?”和学生讨论了一下,马上确定了一个来回算一次。期间我巡视了各个小组,并提醒学生:做好的,可以继续反复实验。并且让每个组学生把合作最成功的、出现频率最高的数据填写在汇总表上贴到大黑板上。12分钟后正当准备汇报的时候,第一个小组的女孩举手了,说他们小组想贴2张,他们组提供的第二份数据是:910109。我当然觉得这份数据也很好,因为其他小组的数据都基本趋向等时性的,这组数据也是非常真实,很有代表性的数据。之后我让学生观察这9个数据,问:你们有什么发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摆的次数差不多”,第二个孩子说:“我发现它们的频率一样?”此时我觉得又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于是马上追问:“这是一个科学术语,你能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频率吗?” 生: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非常精彩的回答。正当我板书:(同一个摆的速度(频率),基本不变)时,表现出抢眼的小女生又开始发问了:“我们组做了五次实验,其中两次,每十秒的数据是一样的,但有三次是不一样的。这个怎么解释呢?”我心想这小家伙,真喜欢刨根问底,科学课真的太需要这样的孩子了,我也顺势而问:“是呀,这个怎么解释呢?刚才我们做的是5次,假如我们做的是50次、500次……又会怎么样呢?”在论坛中,武汉的曾小红老师是这样点评这个环节的: 陶行知老先生的至理名言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追寻的梦想。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又实践了多少呢?嘉兴实验小学吴建伟老师在《机械摆钟》一课,学生提出,“有310秒钟,摆摆动的次数不一样,这怎么解释呢?”听了这么多的公开课,优质课,却很少有学生能够这样在课堂上质疑。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提问让我触摸到课堂上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真实的发问、勇敢的质疑、对老师令人感动的信任无疑表露出来,我不能不说,这是教师的功劳,是教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的体现,更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展现。


第三的环节我安排的是让学生数一数钟摆?(更精确的摆)的次数,于是我把红布撩起一大半,让学生能观察到这个大大的钟摆,并引导孩子一起数一数,每隔二十秒,摆摆动的次数,一轮下来,还是有部分小组有点误差,我顺势引导,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多做几次,科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结论也是应该可以反复验证的,这才是真正的学科学。这就是摆的等时性,人们根据摆的等时性就发明了一个钟,这个钟就叫摆钟,把红盖头全部撩开,呈现摆钟,并板书课题。最后一个环节:请每组操作员把做的摆拿上来展示(8个摆线不同的摆同时展示),问: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摆绳的影响呢?让我们课后继续去研究,下课!


湘版小学科学编辑赵龙老师,通过收看直播给我的点评是,我在课堂上能抓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识规律和特点展开教学,所以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课也是我以学定教,带着孩子学科学的理想追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1 12:53:22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迅速,第一时间实录,再一次学习。
遇见未知的自己
TOP
5#



支持学习!顶一个!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

虽然只听了个尾巴,但体会到了设计的一些意图,学习1

TOP
7#

刚才学校电脑出故障了,错过了直播,现在有教学实录可以更细致的学习。梅姐,辛苦了!
TOP
8#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学生展示摆.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学生的摆是拿在手上的么?

TOP
9#

以下是引用谢勇波在2013-4-17 11:52:00的发言:

学生的摆是拿在手上的么?


是下课前的展示,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到摆线长短不同并猜想到摆线长短可能会影响摆的快慢,为后面的课做铺垫的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0#

感谢海风精彩的课堂展现,感谢二剪梅老师细致的整理。一天半的时间,虽然听得零零散散,没有一节课是从头到尾听完整的,但我还是要说,这次活动,作为旁观者的我同样收益匪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