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 马丽杰
【教材分析】
《斜面的作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内容。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认识一种新的简单机械——斜面。通过认识斜面,提出“斜面是否能够省力”的科学问题,设计出简单的对比实验并进行实验研究,学生可以获得对斜面的作用及省力原理的认识。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斜面有什么作用。本课的学习从生活现象引入,让学生形象地认识“斜面”这一新的简单机械。在研究中学生会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第二部分:不同坡度的斜面有什么不同。在实验中更深入地研究同一重物在不同坡度斜面提升时的用力情况。通过研究让学生知道斜面的作用是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并能够运用斜面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像搭在桌子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生活与科学的关系,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制订研究计划并准确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数据,能用数据来说明所发现的结论。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3块长短不一的木板、支架一个、重物1个、测力计1个、记录表一张。
教师准备: 3块木板、水桶、螺丝钉模型、跟本节课有关图片、课件。
【教学预案】
一、引入:认识斜面
1、游戏导入:请一个学生,把一个装满水的桶搬到桌子上。
2、怎样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能用省力的方法搬动水桶?学生想各种办法。
3、用木板架设装置,推水桶到桌子上。
4、认识斜面及坡度,出示课题。
二、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方案
(1)出示用三个同一高度,不同长度木板搭成的斜面和直接提升重物的图片进行比较,请学生按照从不省力到省力的次序进行排列。
(2)请学生排列并说明理由,提出预测: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3)出示材料,讨论实验方案。
(4)请学生结合材料讲解实验方案,讨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5)理清实验注意事项,提出实验要求。
2、实验活动
(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的实验操作拍下来。
(2)实验完成后,整理好材料,认真分析自己小组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3)将各小组实验所得数据,统计到总表。
三、研讨交流活动
(1)仔细观察收集到的数据,问:这些数据你认为有什么意见?
(2)这些数据能否证明,斜面能省力这个问题。
(3)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怎样利用数据证明?
(4)确定: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5)仔细观察数据,你从数据中还能发现什么?
(6)小结
四、拓展延伸
(1)展示三种斜面的图片进行分析。
(2)请课前导入的学生重新搬水桶,进行比较。
五、课堂小结
【试教体会】
。
通过本次活动,每一次试教都有新的收获,也有不足之处,如:语速比较快、上课比较着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完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26 12:20: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