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讲座实录 喻伯军《追求简约的课堂》(2011年3月25日 庆元) [复制链接]

11#

 

1、确定教学起点


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确定教学起点;


学生玩过磁铁吗?


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吗?


磁性一词他们是怎样理解的?


基于学生原有经验的教学,怎样引入本课?




在确定教学的起点,你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点。昨天蓝老师说了第一课时没上。那么,你有没有接触学生,问过他们?(没有)你有没有布置学生带磁铁?(没有)也没有,你看,你不是这里学校的老师,到这里来上课,学生的起点不去了解,也不去布置,前面那节课也不去上,那么你说你这节课的起点在哪里啊?你就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去判断,你就是普遍性三年级的起点。我建议以后不管什么比赛啊,研究课,上课前,那个班级好好去了解。你看昨天这个三年级班级特别认真、特别听话。你不说,他不动,你有没有观察到?没观察到,是吧!哈哈……他太乖了,所以这个你没有掌握好,有点冷场了。我观察的那组,我问他们四个人,你们玩过磁铁吗?他们都玩过。我第二个问题就是,磁铁有磁性,你们知道吗?都知道的。我们他们,磁铁为什么吸铁,你们知道吗?“知道的,有铁性。”这时候,你就要考虑,既然他们都玩过磁铁,都知道有磁性的。磁铁能吸铁,是因为有铁性能吸住。那么你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开始?还要不要从那个小魔术开始啊?等一下我问一下这个小魔术的背景含义是什么?然后你去分析学生对磁性这个概念有没有理解。实际上他们认为的有磁性就是吸金属的,所以好的小组在预测时都是把铜、铝填在能吸的哪块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上这节课。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都玩过磁铁了,磁性是什么意思?”就是暴露他们原有的概念,原有的认识,我估计学生对磁性这个词理解不完整。有错的地方,也有正确的地方,所以我们的教学就从这点开始。因此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教学,才是引入本课的切入点。

TOP
12#

 

引入本课的2种方法辨析


1.间接法:小魔术;


2.直接法: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怎么引入本课的两种方法:间接法。就是蓝智俊的小魔术揭题法,还有一种就是我刚才说的“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现在分析蓝智俊老师用小魔术的用意,因为他没有接触过学生,他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他做了这个小魔术。这个小魔术的指向是什么?磁铁,而不是磁铁的磁性。你这么一做,哦,他们都知道的,原来是磁铁起作用,不是我的手套。所以引出的是第一节课的内容,指向的是第一节课的内容。那么本节课是什么呢?本节课是让学生玩过了磁铁,预测了磁铁有哪些特性以后我再来研究磁铁有磁性。所以从他们理解的磁性这里开始,才是真正找准了学生学习的起点。

TOP
13#

 

2、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年级的学生会自主探究吗?


三年级的学生能否进行较长时间的自主探究活动?


相信学生;


及时指导。




第2个,指导自主探究。三年级的学生会自主探究吗?会吗?简单的他会,复杂的他不会。三年级的学生能否进行较长时间的自主探究活动?我们要相信学生,他能做到。关键是我们要指导,你要帮他们。那么我们怎么帮呢?我举这个例子。

TOP
14#

 

怎样指导学生研究磁性


1、介绍各种材料的名称,甚至某些物品标上名称或名称表。 【指导作用的体现】


2、演示示范:预测、填写、检测几次、填写结果【指导作用的体现】


3、提出要求:预测、填写、检测、思考【指导作用的体现】


4、交流:哪些是铁做的?预测错误的是哪些? 【引向建构的概念】


5、概念建构:磁铁能吸引铁,但不能吸引所有金属。 【纠正错误概念】




怎样指导学生研究磁性?昨天蓝老师是预测、汇报、实测、汇报。我时间长一点,我把预测和后面的整合起来。


要测的这些材料好多是学生知道的,不知道的和学生介绍一下,指导的第一步蓝智俊做得挺好的,食物投影仪一放,很清楚。


第二步,你用磁铁去吸一下,能否吸住?这个操作简单吧?非常简单。不需要讨论怎么吸,你就告诉他怎么做,我给你演示一下。能吸的放这边,不能吸的放那一边。演示什么?多吸几次要演示,第二个要演示的是预测,这个是什么,能不能吸住,要填好。都预测好了之后,再检测,表格填好。三年级孩子要指导,就是你指导的点在哪里?是讨论你演示的程序。


然后提出要求:先预测、填写、检测、最后是要求思考。思考什么?有什么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不能被吸住?为什么能吸住?他们有什么特点?有的组做得快,有的组做得慢,留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就是思考。这样三个指导做完了,学生开始活动10分钟左右时间。你要去各组检查学生怎么做的。


在交流的时候,你要想想我要交流什么?两个关键点。一是在,在交流时大家的问题在哪里?二是交流时哪个问题我一定要问的,或者哪两个问题我一定要讨论的。哪个问题一定要问呢?比如这节课哪些是吸不住的?铜钥匙和铝片是吸不住的。预测时铜钥匙和铝片是预测错误的。你原来为什么会预测错误呢?你原来认为磁铁能吸金属的概念是错的,好多孩子就是会把金属和铁这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现在我们用磁铁把这两个分开来,铁是能吸住的,铜、铝是不能吸住的。这个就是概念建构,就是纠正了学生原有的错误概念。那么学生这个活动自主探究的时间就会比较长,然后做好交流的准备。

TOP
15#

 

3、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动手;


每个人都记录;


运用一些悬念:检测铁的存在;信封吸回形针等


挑战学生智力:隔水取物,竖立铁钉


课外研究。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个,学生对科学有兴趣,首先是他动手。科学他可以动手,做实验,他感兴趣。假如科学课不做实验,不观察,学生有兴趣,那才怪了。你去问学生,“科学课你最喜欢什么?”“做实验”“为什么是做实验?”“实验有趣。”我是问过学生的。你让他动手,他有兴趣,你不让他动手,他没兴趣。尤其是听课的时候,我们都急死了,老师这样指导,那样指导,讲了12分钟了,还没有动手。学生都急死了,老师什么时候可以动手呢?老师说:“还没有,我这里还有几个温馨提示。”提示好了,老师又问:“你们现在还要注意什么?”真正动手了,两分钟,老师说:“时间不够了,先停下来。”你把他最感兴趣的步骤给压缩了,像饼干那么薄,他不感兴趣的哪部分扩充的像面包那样大。


每个人都要动手,每个人都要记录。蓝智俊,你每个组一张记录表,还不如每个人一张记录表。每个人一张有什么好处?这些物品啊,每个人都试一次,都记下来。不是操作员操作,记录员只有记录的分。蓝智俊提出了,还有一个方法是轮换,这个轮换是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角色轮换。这是一种方法,我觉得还有一种方法是,能动手的大家都动手,记录必须是每个人都要记录,养成记录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以后他是终生受用。


第三个,我们讲究一些技巧,运用一些悬念。比如说,磁铁能吸引相机吗?不知道,这个大家都没试过嘛。然后哪个小朋友试试看。这个是有点悬念的,看上去都是铁的,实际上都吸不住的。只有某些部分(这个镜头)有铁的,其他的都是塑料的,看上去像铁,其实都是塑料的,这样冲击性比较大。昨天看见蓝智俊老师信封里装了好多东西,现在,我可以这样:“你们说磁铁能吸引回形针,是吗?现在我这个信封也能吸引回形针。你相信不相信?”“不相信。”什么原因啊?里面藏了一块磁铁。看上去的是信封在吸引回形针,问一下:“谁在吸?”学生马上知道是磁铁在吸。这个问题指向哪里?磁铁隔着一张纸在吸回形针。哦,学生明白了磁铁隔着一张纸也会吸回形针的。磁铁隔着其他物体会是怎样的呢?这个有点悬念的,不是问:“磁铁能隔着其他物体能吸铁吗?”而是用这个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第四个方法,我也是很欢饮的。有一点点难度的,挑战学生的智力。教材里有的,把回形针放在一杯水里面,用磁铁不碰到水把他它取出来,这个是有点挑战性的。还有一点挑战性的就是你的那根线吊起来的针,不碰到任何其他东西,让他竖起来。这个有点难度的,不碰到,尖的朝下,磁铁在上面,能办到。是吧?这实际上运用了磁铁能产生磁场的知识,磁性是分布在磁铁周围的就是磁场。这些有难度,操作起来有困难,但是学生做起来会非常开心。


还有一个,昨天蓝智俊做得挺好的,就是课外探究。那么课外布置什么能引起他的兴趣?比如说,我们在一块垫板上面放一只玩具鸭子,垫板下面放一块磁铁,移动磁铁,鸭子就能在上面游来游去。学生一看就会做了,这个也是加深对磁铁的兴趣。

TOP
16#

 

《磁铁有磁性》的教学设计


原则:考虑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逻辑


1.照课本的的流程设计;


2.整合第一节的内容设计;


3.加入游戏因素的设计。


 


《磁铁有磁性》可以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逻辑这样两个方面去设计。


一个,可以照课本的流程设计。课本的这个设计挺巧妙的,挺好的,那我就照他这个流程设计。结合时间,节省精力。硬币的活动,我建议是演示。


第二个,昨天蓝智俊第一节课没上过,实际上你可以把他整合起来,很快的。两节课并为一节课,特别是教学时间很紧个时候,可以的。


第三个,就是我刚才说的加入一些游戏的例子,这样年级越低玩得越高兴,学得越开心。

TOP
17#

 

我的一种设计


1.提问:磁性是什么意思?


2.用磁铁检测物体;


3.利用游戏研究磁性的另外特点。




前面都是一样的,1、提问:磁性是什么意思?2、用磁铁检测物体;最后用游戏的方式,研究磁性的另外一个特征。磁铁吸引他,不一定要碰牢的,我不碰到也能吸的,距离靠得越近,吸得越方便。距离越开,吸引力就越小了。这个是为后面作铺垫的,表面上是隔着物体吸铁,实际上是继续在研究磁铁的特点,指向是磁场。

TOP
18#

 

曹龙根《食物中的营养》


紧扣本次会议主题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把阅读教材、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能及时抓住学生的观点冲突,进行讨论辨析,提升学生的认识。



《食物中的营养》这课,紧扣本次会议主题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把阅读教材、资料运用到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很多老师都不用,曹老师这堂课用的很好。他选的这一课确实适合学生阅读,适合学生自学的,那么他就用上了。曹老师能及时抓住学生的观点冲突,进行讨论辨析,提升学生的认识。比如说肉,脂肪啊,蛋白质啊,大家有冲突了,抓住了普遍性。肉里边有很多脂肪也有很多蛋白质,两种不同的肉,哪种更少,哪种更多,这里抓的很好。

TOP
19#

 

几个探讨之处


1、学生的阅读整理时间17分钟,我们怎么看待?


2、怎样用好阅读资料?


3、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是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时间怎么分配?




第一个:学生阅读整理时间17分钟,我们怎么看待?比上语文课时间还长,尽管中间还有整理的时间。这个17分钟里面学生在干什么?你在干什么?这个半节课学生在读什么?学生在看什么?(投影了昨天课堂上学生的阅读资料)我昨天读了一下五分钟,圈了一下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词语:“糖类”“衰老组织更新”“生理功能的需要”“自我更新”“碳、氢、氧元素”“化合物”“磷和氮元素”“消化酶”“新陈代谢”……这么一份资料四年级的学生去阅读,难度有多大?你的出发点很好,你的实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第二个:怎样用好阅读资料?


第三个: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是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是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时间来不及了。最感性的活动,时间最短。

TOP
20#

 

我的建议


考虑学生的学习顺序,做好学习铺垫;


考虑学生的学习难度,提供必要帮助;


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时间分配。



所以我建议你要考虑学生学习顺序,做好学习的铺垫。前面那节课有没有上过?曹龙根有没有上过?(没有)你跟蓝智俊一样的,也没上,最好去上。万一以后要上这节课,那么你前面那节课,上过了问题不大,人家没上过,你一定要上一下。不然的话,前面那节课没上,你给自己也形成一个障碍,是吧!


第二个考虑学生的学习难度,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三个考虑学生的兴趣,你看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时间这么少。阅读,不是指导学生看了,就回答一下就行了。我想很重要的两点:一个你读下来以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地方?比如说,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以前并不知道。比如糖类,是不是就是白糖啊?第二个要问的是,有没有不懂的?如果学生没有,你就要问,比如:我问你,糖类是不是白糖?糟糕了,回答不出来了。你要估计一下学生的学习难度,他在理解糖类这个词可能有难度的,他在理解矿物质这个词可能有难度的。万一,学生没有提出来,那几个点我要问的。他阅读的效率高不高,要去估计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