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冯思思の成长足迹贴 [复制链接]

1#

冯思思の成长足迹贴

     第一次建贴,首先向大家问好!我是来自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的冯思思。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乍暖还寒,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初春气息。加入教师队伍一个学期以来,我看了浙江省小学科学论坛许多的帖子,受益匪浅。尤其是看到我们“广角”的新帖,常常有同感,要下决心养成记录的习惯很重要!看完大家的新帖真的是犹如感觉到那种春天的清新气息一样,一抚整个寒假沉寂了灰尘的思维。“俗话”说:新帖新气象。呵呵。

    回想起第一次参加了 “广角”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天阴蒙蒙的,下着小雨。而作为新教师参加这次活动,却使我非常热情高涨。罗海军老师、陈婷老师、莫小丽老师、陈斌老师的四堂课吸引了大家,何老师和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有幸加入这个充满理想的实干的组织,并在上个学期中体会到了这种团队学习的快乐。

    一时的激情总是难以长久,坚持不懈总是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所以应该感到庆幸,我们还有“网络研修”这个平台。这个“成长贴”既记录我们的成长足迹,又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借助网络的力量能认识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导师,更多更多互相鼓励、互相监督的伙伴们。

    以往逛论坛总是很胆怯,不常发言。在这里鼓足勇气,建立自己的成长贴来督促自己,希望大家常常来做客,感谢各位前辈们的鼓励与支持,请多多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7 22:56:2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一起加油,一起收获哈!!!
TOP
3#

欢迎新朋友的加入,思思加油!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4#

开学第一周很平凡,值得记一笔的是周二下午学校教科室主任何老师把我和另一个新老师叫去开会。对我们讲了学科论文和课题立项的有关事项。何老师可是我们学校科研方面的专家,像这样在教科研方面的单独指导可是值得好好学习。
他给我们提出了建议:课题要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中产生,有切身的体会,感到疑难,这样的课题值得立项。但是“问题”并不是“课题”,要将一个教学疑难问题“变”成课题,必须有措施——也就是办法和点子。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别人研究过的,关键是你的“方法和点子”要有新意。然后再确立你的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进行实践探索,最后总结成论文。他还鼓励我们可以开始思考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尝试课题立项。同时何老师还列举了几个立项的例子,启发我们的思考。
这对张博士给我们布置的行动研究可有些启发。我们的行动研究好像停留在查阅资料和文献综述阶段,一直没有很好的进展。想到这,我问何老师如果想研究“课堂有效交流”呢,何老师说要研究一定要挖的深,所以切点必须小,就像物理学中的“压强”原理,找准一点用力下去效果好。比如从课堂常规入手,如何想出新办法来提高“有效交流”等等。
先写到这,写完后回去还要好好想想,有了进展再更新帖子。希望论坛里各位前辈们多多支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2 11:57:50编辑过]

TOP
5#

这么晚了,原来大家还没有休息~谢谢大家支持~
TOP
6#

思思,以前可是同事哦,哈哈,你比我上进多了
TOP
7#

欢迎建专贴!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

欢迎思思朋友,大家一起在论坛大家谈谈天,说说自己的感想。
TOP
9#

大力支持,预祝成功!
TOP
10#

思思加油!
TOP
11#

欢迎新成员!
TOP
12#

年青教师,有热情,有活力,坚持哦!
TOP
13#

坚持着,就能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加油!
TOP
14#

我们就像一家人,我们有家长 何老师  张博士  有兄长 顾老师,思思,让我们携手共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1 8:38:31编辑过]

TOP
15#

    今天很高兴,种下的种子长根了。刚种下的时候正好天气又转凉了,不知道会不会生根。就放在办公室窗台边试试,看来我们办公室的温暖足以让种子们发根。给它们拍了照,量量身高,排好队:小麦、绿豆、蚕豆、花生。今天上课正好可以用到,不知道上节课同学们种的种子发根了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1 9:33:41编辑过]

TOP
16#

论坛一小步,个人成长一大步!
TOP
17#

欢迎,一起成长,一起欢笑,一起分享!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18#

思思,加油哦,让我们一同成长!
TOP
19#

3月8日广角网研 讨论摘记

先是李家绪老师的发言摘录,再是各小组行动研究的现阶段情况汇报。

李老师的发言精彩而丰富,仅仅是摘录无法体现出那种精巧的思维和语言。如果看到这篇帖子,也想听听他的发言的,可以问我要录音。

李老师给我们做了几个有意思的选择题,我也给大家做做。大家可以先做做,下次给大家解答和分析。

1.人们对科学的认识:
A、科学是一系列结论 B、科学是一系列过程 C、科学是一系列探究

2.教师对科学教学的认识
A、传授科学知识 B、传授科学方法和过程 C、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3.如果孩子们反化学中的溶解过程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您认为:
A、应及时纠正 B、不纠正,鼓励发展想象力
D、不纠正、不鼓励,让孩子自己探究。

4.个别学生把其他孩子的苗折断:(一年级)
A、学生嫉妒 B、教师引导不当 C、儿童天生的竞争意识 D、其他
师:比一比谁的植物长得好 or什么导致植物长的好
教师关注什么?学生关注什么?

l5.信仰是什么?
A、一种个体特有的寄托
B、一种个体
C、一种决定个体行为的价值观


1.C 2.C 3.A 4.B 5.C



科学教育目的:教授学生核心的科学概念,经历典型的科学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提出解答问题,根据现象推测情况。
对于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让孩子理解科学的本质。

然后是小组行动研究汇报:

罗海军:课堂记录单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课堂实验记录单:
《我们身边的物质》记录表:让物质发生变化
物体名称、发生变化、所用的方法、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铁丝




我的想法:( )

2、课堂随笔:
(记录自己上课时候想记的内容、或则想提的问题)



3、课堂内容自我小结:


陈斌:记录本
①科学课学习中的课堂笔记,如板书、本课的重要知识点、科学概念与结论等。
②科学探究活动的各类实验记录单。
③课前预习所产生疑惑,探究活动后提出新的问题,科学课学习心得体会。
④课外内容的摘抄,课外活动的记载。

陈婷:有效交流
1、在平时的教研听课、网络直播、案例摘录中,留意分析“板书板画板贴”与促进学生交流有关的实例,对其直观性、科学性以及实践应用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记录。
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案例,针对几种不同类型的课,根据自己的实际,重新设计后进行实践研究。
3、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板书板画板贴形式,对学生交流效果进行对比,从行动研究中辩证分析优劣。
4、注意板书板画板贴的简洁、美观性,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提高学生交流的兴趣。
5、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板书板画板贴形式尽量呈现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需要。根据现有的收集实例中,板书多以文档形式为主。科学课中的板贴主要以实验记录表单形式出现,用于实验数据的汇总等。
6、思考如:图形的板书、流程图的板贴如何更好地体现科学的逻辑思维。
7、利用板贴(如学生实验结果的汇总),如何引导学生针对直观的数据形式呈现的板贴内容进行有效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6 14:46:18编辑过]

TOP
20#

很实在详实的研讨活动。
TOP
21#

2011年4月12日(周二)晚上20点~21点30分
“广角”工作站成员们进行了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网络研讨活动
区教师进修学校戴剑云主任为我们作了讲座《提升中华名族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听到讲座的主题,张博士就叫好,我在心里也不约而同的“叮”了一下。这是一个给人感觉很宏大的主题,自己也从未想过我们的工作和“中华名族的科学素养”有这样的关联,心里油然升起一股使命感,盼望着戴主任给我们讲下去。我也赶快按下了录音键,这讲座,有闲暇的时候值得再好好听听。
我一边听一边联系着最近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最近工作比较忙,除了日常上课备课,还要思考准备课题立项,还要带科技组比赛……听说大家都是这样。在这种忙的时候,疲惫的心态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很严重。晚上放下手头没有思路的“课题”,参加“广角”的网研活动,听着戴主任的讲座,我突然觉得有些朦胧的的“课题”渐渐也有了新的思路,边听边在纸上记着关键词。戴主任说,人类的进步是以思想驱动的。这次讲座好像是给我的思想也“加了油”。
戴主任讲的有好些地方,值得我反思我的工作、我的课题。比如,科学教师现在的问题是关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多,关注科学本质、科学精神少。主要表现在术的成分多,学的成分少。猛然我觉得自己的确总是在“低头走路,忘了看路”,总是挣扎在细节上如何完善,却忘了深度。
听完讲座,我就马上修改起了课题,趁热打铁。感谢戴老师为我们上的这一课,戴老师这位师傅我们记在心里。庆幸我录了音,在迷茫的时候,就听听戴老师讲讲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9 20:56:23编辑过]

TOP
22#

中美“广角”工作站6月15日新塘小学活动随记

我们广角的活动是“岩石与矿物”专题研讨(二),这次在我们的系列研讨中是一次常规又不普通的活动。在我们顾站的热情邀请下,浙江省师训中心陈晓萍教授和德国班贝克大学科学教学法教师Reinhold.link加入了活动,进行了指导。感谢他们能在百忙之中来指导我们的活动,另外还不得不感谢大力支持我们的何老师,我们的顾站,为我们创造了好的学习机会,总是能邀请到令我们惊喜的导师。


 


今天的活动是延续了“岩石与矿物”专题研讨,能研究这样延续性的课题最让一个团队具有凝聚力。在上一次QQ群讨论的基础上,今天的课给我们展现的就是研讨后的新思路和新尝试。以前总是在课堂上教学生探究,而我现在感到我们在自己的探究之路上刚刚开始新的起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9 20:56:40编辑过]

TOP
23#

 


今天用的是美国“岩石与矿物”的教材,当然,加入了罗老师和陆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改编。设计的课堂非常“open”,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这点也被陈晓萍教授所盛赞。课堂上加入了很多对学生来说有意思的事。比如,陆老师课堂上集体有“饼干吃”,因为用到了饼干来对比岩石。罗老师的课更是不拘一格,在一个没有课桌的教室,学生围坐成两个圈,圈中放满了鞋子。


 


 


除了新意和创意,课堂中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学习。Link教授话语不多,但他的提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Link教授的提问我也谈谈一些感受。


 


 


 


1、交流活动的落实。Link教授问“为什么不把其他同学正确的补充意见记录到那张放映的记录单上去?”一位同学的记录单放映给全班交流后,其他同学给补充意见。许多同学提出了很好的补充意见,我一边听一边在听课本上记录了,的确有一个感觉是可惜太快了,我都来不及完全记录,只抓住了其中的闪光几点。如果教师在投影仪上把好的意见当场记上去,也是给了学生们记录整理的时间。而不是现在的只有听过,没有动笔。看来德国教授对学生把知识落实也是很重视的。


 


另外,实验前的提示PPT也是让我纠结的,来不及记,只能用手机抓拍了。不知道学生看了记得多少,这个提示的落实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2、合作学习的实效。Link教授问“学生今天带回去了什么东西?”第一节是观察矿物特征。第二节是鞋子分类(模拟矿物分类)。听完课了,我们都该思考一个问题,第一节学生带回去的是什么知识,第二节呢?这关系很大,例如,让学生在把矿物的名称和特征对应起来时,出现了许多不一致的问题,该告诉学生矿物正确的名称,还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察出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总是面对一些意外的选择,也许这就是所谓课堂生成。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想。如果告诉学生矿物正确的名称,那么学生会把四种矿物正确的名称这个知识带回去。如果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察,看看为什么有的同学名称和自己标的不一样,哪里有错误,那么学生会把观察的感悟带回去。选择哪一种行为?要回到开始思考的问题,学生需要带回去哪种东西?


 


 


 


3、学习的深度和程度。Link教授问“为什么给四年级学生上这样的课?”这个问题我刚听到时楞了一下。陈晓萍教授解释说,四年级的课他觉得应该更有深度一些。除了一节课讨论如何正确分鞋子,提升感悟很重要。分类的课说容易,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会简单分类,但要提升真的很难。分类学在科学里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光是让学生感悟这节课涉及到的分类标准的合理性、相对性就很难,还需要想办法。


 


 


 


所幸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预计到接下来连线美国张博士的QQ群研讨时大家又会有精彩激烈的讨论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9 20:57:23编辑过]

TOP
24#


小结


参加工作一年,正好加入“广角”这个组织也一年了。很幸运一工作就能有这样的机会,在这个组织里得到许多导师的指导和关心。开始就想在这个组织多锻炼一下,多一些接触活动的机会。没想到,这个组织是这样的活跃和开放。在组织里学习是真正快乐的,这样的锻炼是参加任何培训都没有的。


一年来,跟着“广角”参加了许多精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中,都有不少的著名导师引领。特别是他们前沿的思想和有深度的思考,都吸引着我们想自发的学习和研究。虽然我们都很年轻也很“嫩”,说“研究”还是有点眼高手低。但我们也有不少收获,每回活动研讨完了以后,再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不断的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有意义。


反思这一年中,因为有组织中思想的交流,我感觉到自己思考的问题多了,思考的角度多了,也开阔了眼界。成长的速度是快不少,有时候觉得积累一学期学到的东西比大学里读书一年学到的要多,而且更实用。但往往还是欠缺些“火候”,比如实际经验的积累等等。顾站也常常提醒我们,要加快积累就要做个“有心人”。我们有这个机会,除了自己反思,还能向导师们请教,能在组织的学员中互相学习,这一年中我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可多了。


“广角”组织的科学、开放、活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视线。新的学年里更要加油,希望每个人都有好的发展,“广角”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TOP
25#

一工作就加入这样的团队,的确很羡慕,加油!

TOP
26#

 

写在新学期前期


——2011学年第一学期


     新学期第一个月已经到了尾声,这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一个月就快过去。


长长一个暑假不见孩子们,又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还有银铃般的童音,感到怀念又新鲜,终于感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又进入了轨道。


     想起开学伊始,得知这个学期除了科学课外要新接手五年级数学,看着不熟悉的学生和不熟悉的课程,开始有些焦虑,发现自己总是做的不够。做着一样事,心里想着下一项,还担心着有没有漏掉的事。


打开小学科学网,看到这个学期的一个一个行事历挂在网上,看着满满的行事历,核对着自己要完成的事。当时想到,教研员老师要管理着这个网站里列出的整个区所有科学活动,而他一开学就是把一项项活动列出,成表。


细细想过后,定下心,花些时间给自己列了一个当月行事历。


      关于科学:1、提前备好两节课2、列出科学课第一个单元要准备的材料。3、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力所能及的材料。4、根据这个单元的特点,布置好科学记录本的记录格式,要求同学们观察记录天气状况,回家还可以收看气象预报。5、继续用好小学科学网,既可以查找资料,还能每天看一看活动通知。


     关于数学:1、一个星期之内要能认识新班级的全班同学,能叫得出名字。2、提前备课两节。3、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前要读一读1~4年级的数学书,看看他们已经学了什么。4、在网上、书店……收集需要的资料。


有了行事历,心里觉得很踏实。一项完成了,就在这一条后面打上勾。看着行事历,想着今天的进度,渐渐感到不再焦虑,而是有了信心。


      当看到杨春晖老师在科学网上发的招聘萧山小学科学网网管的通知,我就报了名。结果很幸运,如愿加入。想想去年我也常常在我们的网站里查找上课可利用的资料,阅读各位老师的文章,或是下载资料让学生阅读。但是到今年加入网络管理员之前,一直是“潜水员”。现在开始要在行事历上添一项:给我们的网站“添砖加瓦”。我为这个角色的转变而感到光荣,不用愧疚于只获取而不付出了。


      但我在网站建设管理方面还是有欠缺,比较生疏。进入管理平台也是杨君老师耐心的帮助下。以后不懂的地方还要向各位前辈今请教。先谢谢大家!


      从去年加入“广角工作站”开始,我就感觉到在萧山小学科学这个集体里很真的幸运,越来越体会到科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


     虽然是兼职,但是对科学总是多一份执着于喜爱。以前听说兼职教师在自己的发展路上有些困难,但是我看到一些前辈们成功的历程,他们让我觉得努力就有希望。所以今后多向他们学习,请大家多给我提些宝贵的意见。再次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2 11:54:46编辑过]

TOP
27#

学习了。。。思思,一起加油哈!
TOP
28#

学习了
TOP
29#



    2011小学科学全国年会史老师《呼吸》的这堂课中,在纠正学生“嘴”不是呼吸器官时,花费的时间比较长,零散的小问题比较多,有些“二选一”的问题可以省去。总结了一下,主要可以有这几个设问来概括:“既然鼻和嘴都能呼吸,为什么人还要长两个呼吸器官?”、“什么时候我们才会用嘴呼吸?”、“用嘴呼吸时喉会有什么感觉?”、“鼻子呼吸时会有这种感觉吗?”如果将四个开放性的设问进行串联,然后尽量让学生进行探讨,可以更减少老师的介入和权威性。



     接着老师和学生讨论分析了鼻子的结构,鼻毛、鼻涕、鼻粘膜的作用。然后老师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嘴我们刚刚说了,它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我们可以说它是个兼职的。而鼻子才是真正用来呼吸的,所以,我们这边来看的话,嘴我们并不把它列在我们的呼吸器官里面,而鼻子才是。



      “这个角度”是指从鼻子的结构功能角度分析的。那分析嘴巴的结构功能角度进行对比一下,这个角度的分析才更全面更合理。因为生物的各种生命结构一定是有意义的,一种结构必定有一种功能与之相对应;一种功能亦必定有一种结构与之相对应。                     



     这样是不是也有一种对生命理解上的提升。

 



    学生能明白:鼻有适应呼吸的结构——鼻腔、粘膜、鼻毛等等,而嘴并不具备!嘴的结构——舌头的搅拌、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切碎食物,对应的是食物的消化。故此从“结构与功能”上看,鼻是呼吸器官,而嘴是消化器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9 20:55:56编辑过]

TOP
30#

称赞其貌不扬的史老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