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火柴盒2011年成长、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原创]火柴盒2011年成长、研修专贴

 

新年假后第一天,抢个位子占个先


 


 


 


         姓名:王利江         


         工作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圈小学


         邮政编码:063313            


         联系QQ:1223758632       电子邮箱:bjqwlj@126.com


         教学感言:每天进步一点点,你离成功就不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5 8:46:5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4 9:21:05编辑过]

TOP
3#

还挺年轻的,支持大家都开围脖!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4#

挺帅的,最好再加加肥了。
走自己的路,探索新发现。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辅成小学 孙冲洋(人生需要折腾。)
TOP
5#



 


学名师,励教学,助成长


——区青年教师论坛参赛稿


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0小学   王利江   2011.1.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黑沿子镇毕家0小学的王利江。今天,我论坛的题目是《学名师,励教学,助成长》。下面,我将从“我心中的名师  我心中的案例  我的课堂践行”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成长之路。


一、名师名家,我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已有7个多年头儿了。说起我心中的名师,当属全国著名的科学学科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


        章鼎儿,全国著名科学课特级教师、全国小学科学教育学会副会长,与天津的路培琦、上海的李子平合称为中国自然科学教学的“三剑客”。他在小学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与课改研究方面有独到的建树,是科学教师中的佼佼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对科学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我国数以万计的科学教师接受了当时的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新理念、新观点。继而,他的《桔子的认识》、《淀粉与碘酒》、《蜡烛会熄灭吗》等公开课,又成为脍炙人口的典型课例,至今仍被师范院校作为教学法的经典。他讲的课:思路清晰而又新颖独特、语言幽默而又富有启发性、设计细致而具有独特性、调控课堂有收有放且游刃有余。章老师的评课风格,在全国小学科学教学界也是出了名的:真诚、严谨、犀利、前瞻。因此,章鼎儿老师成为我教学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二、名家案例,激励我前行。


        在此之前,我曾在网上看到过章鼎儿老师的几节录像课,其中对《桔子的认识》一课记忆颇深,因为这节课彰显了章老师对探究材料的出示的艺术。记得这节课的导入部分章老师用气球做引子,搞活了课堂气氛。接着出示一个装有水果的袋子,讲清了玩法,把袋子发给了学生。拿了水果的学生自然会去实验,也可以说去“玩”。一下子课堂热闹了起来。但是要学生再一次静下来,却是一个难题。章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他拿出了一个盛有桔子水的小杯子。学生感到好奇,非常想近距离的接触,自然也就安静了下来。然后就是发小杯子,让学生去榨桔子水,学生一下子就又“闹”开了。怎么让学生再次安静下来呢?等学生活动得差不多了,章老师又拿出一个小桔灯。学生立即停止了榨桔子汁的活动,事实上学生也已经没有桔子汁可榨了,但是学生还是在“玩”、在榨。课就这样一环一环地有节奏地进行着。让人感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认为,章老师对于探究材料的出示的艺术体现了材料出示时机的准确性;体现了材料出示次序的层次性;体现了材料出示步骤的顺序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已经成了很多人成功的秘诀。教师可感可触的巨人就是名师!从名师身上学一点儿,自己就能前进一大步!


        受章老师的影响,今年10月份我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唐山市小学科学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时就对材料的出示做了几次调整。当时,我授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一课。在教研室刘俊军老师的指导下,最后确定材料不能由教师出示,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确定,但还必须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到材料的出示艺术。《抵抗弯曲》一课实验重点是研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关系。需要用到不同宽度和厚度的卡纸、小垫圈、课本来组装一组“桥梁”装置,从而检验不同宽度与厚度卡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变化。这些材料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想到并应用于实验中呢?就以桥面的选择为例来说,当时学生有的说用铅笔盒做桥面、有的说用科学书、有的说用桌子,但这些材料都不具备不同宽度和厚度的同种物品,且无法在课堂上检验其抗弯曲能力的变化,在学生的争论中都被否定了。怎么办呢?这时有学生就想到了课前老师裁切的不同宽度和厚度的卡纸,这种材料既熟悉又便于操作,于是“卡纸”顺理成章的走上了学生的实验桌。材料的选择来自学生的确实需要,改变了由教师指定实验材料的传统做法,因此,这节课也得到听课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立足“三实”课堂,构建模式教学。


         我校在教学方面从去年开始就提出了“立足三实课堂,打造魅力教师”的特色教学目标。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也力争做到“三实”,即“朴实、扎实、真实”。


        说到“朴实”,首先教师得有明确、实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这是科学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要求。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才能严格按照目标去落实和实施,也才能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目标实在,才能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才能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能力。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贴近学生,将科学教学“生活化”。我最常用的就是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比如教学《光与热》一课时我给学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你们的妈妈每天都“装修”,也就是化妆,尤其是在夏天要擦一些防晒霜,这些防晒霜大多是油性的,擦在脸上光亮光亮的。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就能防晒呢?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们很快结合光的反射原理找出了擦防晒霜既能防日晒还能防高温的奥秘。不但应用了科学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学会了自我保健,真是一举三得。


        我的科学课除了一些必要的科学术语外几乎都是一些朴实的大白话,有时甚至像拉家常,但我相信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说到“扎实”,即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是首要的。许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因此,一有时间我就为自己及时充电。我充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读书,即阅读自己征订的杂志《科学课》;二是网络研修,即参加“2010年唐山市中小幼学科教师远程研修”和管理自己的教学博客“火柴盒”。《科学课》杂志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通过阅读《科学课》杂志可以丰富我的科学教学理论知识。参加远程研修和管理自己的教学博客可以让我开阔视野、与专家名师零距离接触、还能结交全国各地的一线科学教师。渐渐地,自己驾驭科学课堂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基本功也变得更加扎实。


        “扎实”的科学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它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探究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说到“真实”,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实实在在的科学课堂。在自主的、真实的科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机械教学。


        “真实”的科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充满激情的课堂。课堂只有真正做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才能不断的生成智慧,也才使得课堂具有了生命的活力。“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课堂。只有激情才能燃起激情。老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的投入,将会对课堂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比如,老师自身对所教授的知识没有激情,完全是个局外人,学生也很难投入其中。所以,真正的科学课堂,一定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而是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智慧的真实课堂。


 


        在扎实有效的开展好“三实”课堂的同时,我又努力探寻科学课教学的模式。根据这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我的科学课堂教学一般体现以下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形成共识—总结建构,延伸拓展。教师要为科学课教学创设适合师生探究的情境,并尽量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尽量不要让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探究问题的确定应该确实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确需解决的问题。探究问题确定后,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验、去探究,这时,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指导,从而初步解决问题。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并交流所听、所看、所思、所感,从而形成小组共识。最后将每个小组的智慧集中起来共同建构起集体知识体系,并将探究拓展延伸至课外或课后。因为科学课不能受课时的束缚,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从而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立足三实课堂,构建模式教学,打造魅力教师”,一年来,我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将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试着在刊物上发表:


        2009年9月,我撰写的《制作简易水的循环演示仪》刊登在国家级刊物《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2009第9期;


        2009年9月,我撰写的《关注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四点对策”》刊登在省级刊物《科学课》杂志2009第9期。


        2010年4月,我撰写的《<自制小乐器>课堂实录与评析》刊登在《科学课》杂志2010第4期。


        2010年5月,我撰写的《仪器室的管理与使用》刊登在《科学课》杂志2010第5期。


        2010年5月,我撰写的《物体颜色与吸热演示器》刊登在国家级刊物《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2010第5期;


        2010年8月,我撰写的《这样记录也精彩》刊登在《科学课》杂志2010第8期。


我管理的教学博客“火柴盒”也在2009年11月份“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首届科学博客大赛”中,获教学组第一名。


 


    名师的成长经历虽不可复制,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得到启迪;名家的经典案例虽不可克隆,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例中获得教益。“立足三实课堂,打造魅力教师”,相信在名师名家的指引下,我会朝着更高的目标,继续我的跋涉!


 


 


论坛课件讲稿5.47MB,无法上传附件,哪位版主能否帮忙上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5 16:31:24编辑过]

TOP
6#

 

参加区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论坛的点滴感受



    作为唯一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我,参加此次区级青年教师教学论坛深感荣幸,也深感自己势单力薄。全区每个乡镇一名参赛选手,算下来也有24位之多,但科学教师却仅有我自己。


    本次论坛要求每位选手发言不超过15分钟。由于时间有限,加之选手稿件质量参差不齐,经大赛裁判组商量,论坛时间由开始的15分钟逐步变为12分钟、10分钟、6分钟。不过大赛裁判组给每位教师3分钟的改稿时间,我的出场顺序为11号,正是实行6分钟限时论坛的第三位,还好,论坛下来竟没乱了方寸,下台时我狠劲的松了一口气。


    现将自身的点滴感受记录如下:


  1、理论性太强,像在做学术报告。尤其是开始论坛时,这种感觉更浓。


  2、论坛中心分散,东一榔头西一杠子。


  3、论坛氛围不浓,像是读课文。


  4、语言不够精炼,废话较多。


    以上是我的几点认识,很粗浅,望各位同行别见笑。

TOP
7#

向你学习,不断反思自己。


博客的问题解决了吗?论坛、博客最嘹亮的火,不能少那一份光和热。

TOP
8#

王老师勤于反思,专于笔耕,佩服的同时并向您学习!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9#

以下是引用羽化中的蛾在2011-1-5 19:49:00的发言:

向你学习,不断反思自己。


博客的问题解决了吗?论坛、博客最嘹亮的火,不能少那一份光和热。


感谢您的关心,博客仍然被封,只能偶尔向博客发些东西。

TOP
10#

好年轻肯干的老师,好样的,加油!每天进步一点点,肯定会有收获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