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远军 教授 博士
肖博士一站上讲台,引领全体与会老师:
你真优秀;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主题:中小学校长培训战略机制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使命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指导思想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基本原则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使命
所谓使命( Mission )是指个人或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个人和组织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的“事业理论”认为,确立使命必须思考以下最根本的问题:
1、“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2、“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客户是谁?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
3、同时,德鲁克又说:“关于使命的设想规定了组织把什么结果看作是有意义的。”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应该是什么
培训是为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及其所在学校的改进与发展提供支持性服务。
1、根本特征:支持性服务
校长培训是培训者对校长的服务,培训者应以服务员的身份施培,以倾听、合作、提供、辅佐的态度构建培训形式。缺乏服务意识是培训者不成熟的表现。
确立支持性培训服务观是落实校长主体地位的前提,也是提高培训有效性的立足点。
我们把“支持性服务”当作一种使命,也当成一次美好的历程。帮助校长实现人生价值与学校管理业绩的不断增长,成为备受中小学校长尊敬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使命陈述为:致力于中小学校长专业生命永放光彩,引领中小学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我没有目标,只有使命与愿景
2、基本特征
(1)培训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门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它是组织战略目标和文化的传递,总是与组织的成长紧密相关的,即培训的组织性。
(2)培训是面向特定的群体,施加专业影响,解决特有问题,提升工作能力,即培训的专业性。
(3)培训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重点是改善和提高与参训者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体现了培训的工作能力成长性。
(4)培训更多地显现功利的性质,是特别要求绩效和达到预期的水平,关键是管用,即培训的突出绩效性。
(5)培训者对学习者施加的影响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体现创新性。
3、培训服务的内容
要把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定位于:
为中小学校长发展服务;
为中小学改革与发展服务;
为当地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技能是谋生的基础。
(1)激发校长主动发展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主体是校长,只有增强校长学习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校长作为一个发展过程中的人,又是素质发展水平较高的人,应有自主发展的需要。
提高校长学习能力与专业水准,变“冲电式”补偿性学习为“启动式”发展性学习,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2)强调校长能力的发展
能力的定义是“在工作中,知识、技能的应用和行为表现”,即“胜任力”
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标,能力的提高是实现发展的关键。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3)注重校长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校长培训工作既要考虑到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考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完成学校管理和领导任务,校长不能留出大量的时间去接受培训而影响正常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也不允许短期内花费大量资金而使其他人失去接受培训的机会。
(4)帮助校长实现学校全面进步
培训者的高级境界和形态是成为校长的咨询者或顾问,通过“咨询式培训”,培训者作为校长的外部顾问介入校长所在学校,根据学校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基于战略的渐进性系统解决方案之后,通过针对性的校长培训逐步帮助学校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咨询式培训”特点
一是从学校诊断入手。
咨询式培训关注学校发展整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直接指向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学员一起探寻解决方法。通过详细的咨询诊断调查,利用自身专业咨询研究机构实力,有针对性的设计实用性培训课程。
学校要办成师生最留恋的地方
二是针对问题的课程设计。
针对诊断出的具体问题,借助先进的管理咨询工具,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供实效性的咨询式培训评估报告和解决方案,使得培训收益切实有效地体现于学校员工及工作实效中。
l 咨询式培训不仅传授知识和提供答案,更重要的是传授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期望参训者能够独立以最佳的方法解决学校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变成主题、专题
学习时间与成绩成正比
期望值要高
老师和学生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三是可实施的交付成果。
咨询式培训交付给参训校长的是一套学校的实施规范和操作手册,这是学校的积累,并且可以不断复制和传承。
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
(二)我们的业务是什么
按学校层次划分,有高中、初中、小学不同层次的校长;
按学校职能划分,有普通学校和专业学校的校长;
在年龄上,又有不同年龄阶段的校长。
从校长自身发展层次上划分,它又是由称职的校长、成熟的校长、优秀的校长和教育家(卓越)型校长组成的一个金字塔型或等腰三解形排列的校长集合体。
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
(1)职前预备期(约5—7年):教职工群体的优秀者;局部管理经验的积累,领导和群众认可,并寄以更高期望。
(2)适应期(约2—4年):校内人际间相互了解,彼此适应;渴求学习理论和他人的办学经验;积累全面管理的经验。
(3)称职期(约3—5年):掌握管理常规,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常规管理基础上,探索办学规律。
(4)成熟期(从职前预备期起约需10—15年):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办学有自己的见解;科学管理学校。
校长培训也可分为:
(1)任职资格培训
即通过此类培训,将后备人员转变为新手型和胜任型校长;是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拟任校长或任职在一年以内的新任校长,进行的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2)提高培训
即通过此类培训,将称职型校长转变为成熟型校长。是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五年一轮的常规培训属于此类。
(3)研修(或研究)培训
即通过此类培训,将成熟型校长转化为优秀型校长,对己接受过岗位培训或提高培训的办学经验丰富,且有较高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素养的中小学校长进行的以培养中小学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科学管理的带头人的培训。
(4)升华培训
即通过此类培训,将优秀型校长转化为教育家型校长。
反思我们的培训业务
1、我们能胜那种类型的培训?
2、我们的客户在哪里?
3、中小学校长对我们的认知价值如何?
(三)什么结果是最有意义的
1、校长个人的发展
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提出来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反应层
学习层
行为层
结果层
2、校长所在学校的改进与发展(培训成果的转化率)
3、培训机构的利润、培训者的收入增加
4、培训机构的社会声誉、培训者的发展和知名度
使命、愿景、目标、沟通、机制(竞争、激励)、反思;新使命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指导思想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l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要义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长期性和质量内涵性。
1、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当地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l 校长培训要从当地社会发展和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谋划,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当地教育的整体发展战略,避免“为培训而培训”的错位现象发生。
2、必须确立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战略地位
l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校长先行。
l 20/80法则
3、必须确立培训者与参训者共同发展的理念
l 培训者必须先行发展,并与参训校长共同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与“以物为中心”相对应的概念。
核心理念是: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人的差异性、层次性,强调人的不同需求,突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1、以学习者为中心,树立顾客至上理念
在ISO9000标准中,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并且注明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1)对组织外部来说,顾客是组织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接受者;对组织内部来说,下一过程的实施者就是上一过程的顾客。
校长培训的外部顾客是国家和社会。
l 校长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是校长培训的间接顾客。
l 校长本人是培训的直接顾客。
校长培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给这样的直接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2、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模式
在培训目的观上,要把满足校长的发展需要、开发校长潜能、提升综合素质与岗位技能、促进校长的全面发展作为培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培训教学观上,准确把握校长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分级分类开展培训;重视和挖掘校长的聪明才智;注意通过采用适用的技术设备条件,创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在培训方式上,建立需求主导,双向交流的自主学习秩序。
在培训质量观上,发展学员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立性、完整性、自我指导性。
3、尊重参训校长主体地位,激发学习潜能
(1)制定培训计划时,参训校长参与其中,培训要达到什么目的、确定哪些培训内容、采取什么形式,关注校长的心声和需求。当前必须重塑培训形象,高度重视校长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2)要创造条件,让参训校长应用所学的知识。培训机构要让参训校长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要培养校长的反思能力。培训中应引导校长反思学校管理实践,并发展校长的反思能力。
学习+实践+反思+创新=进步